「福利」,在香港俨如一个沾上毒药的名词,每次提起,政府务必耍手拧头,市民亦很刻意地与之保持距离,深恐给标签为「懒人」。怎样想,香港都是一处难以让人联想到慈善事业、社会福利的地方。但实际情况,却是经常可以在紧急关头,见到香港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善举,对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在福利慈善方面,香港人的表现一贯的实在。
结合这种低调的社会公益参与模式,原来是一个庞大的、充满活力的非政府社会福利服务系统。社福机构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份,带动市民参与社会服务。其实打从19世纪起,香港华人社团已筹组志愿慈善机构,弥补殖民政府社会服务的不足。时光辗转经过百多年,由殖民地时代步入特区政府管治年代,非政府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仍保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传统,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够与市民建立信任,令人们相信参与志愿团体的活动,可以真正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究竟这份信任感是如何建立的?本书将会总结这些福利机构所走过的道路,探讨如何建立社会服务的传统,中途遇过些甚么困难,以及怎样回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简介
吕大乐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近着包括【唔该,埋单!:一个社会学家的香港笔记】、【四代香港人】、【玩具大不同】、【香港中产阶级处境观察】、【山上之城:香港红十字会的故事1950-2000】等。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非政府机构”的故事,更是在描绘一群“人”如何凝聚起来,为社会做出改变的故事。我一直以来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总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但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和热情,投身于非营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动人的案例,比如某某机构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某某项目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难题,都让我深受触动。作者并没有回避非政府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比如资金的压力、政府的监管、内部的治理问题,这些真实的描写反而让故事更加立体和可信。我特别赞赏书中对非政府机构与政府、与商界、与社区之间互动关系的探讨,这种复杂的网络关系,正是理解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非政府组织工作者们充满了敬意,也对公民社会的力量有了更深的信心。
评分这本《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绝对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来审视香港非政府机构的演变。我一直对香港的社会结构和公民参与的程度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此的好奇。作者在书中展现了非政府机构如何从一个相对边缘的群体,逐渐成长为香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与非政府机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分析,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让整本书的论述更加扎实和有说服力。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非政府机构的“史书”,更是一部关于香港社会变迁的“社会史”。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非政府机构的发展历程,也对香港的社会议题、政策制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动态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香港社会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之选。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香港社会组织运作方式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非政府组织(NGO)就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专注于特定社会议题的团体,但《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让我看到了它们是如何从零散的个体,一步步汇聚成一股影响深远的力量。书中详尽地梳理了香港非政府机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殖民时期的萌芽,到回归后的转型与挑战,再到新世纪的多元化发展,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故事和洞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同时期非政府机构所扮演角色的分析,比如在社会福利体系尚不完善时,它们如何填补了政府的空白;在社会运动兴起时,它们又如何成为公民发声的重要平台。而且,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机构在资源获取、组织结构、公众认知以及政策倡导等方面的演变,让我对它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当下的一些社会议题,会思考非政府机构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它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梳理,更是一份关于社会参与和公民力量的深刻反思,非常值得所有关心香港社会发展的人阅读。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对香港非政府组织的了解非常有限,基本上停留在一些新闻报道中零散的印象。但《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又像是一部编年史,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系统地梳理了香港非政府机构从萌芽到壮大的整个过程,并且深入剖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类型非政府机构的分类和介绍,从关注环保的到支持教育的,从倡导人权的到服务社区的,每一个领域都充满了故事和挑战。而且,作者在分析非政府机构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互动关系时,显得非常客观和深刻,并没有简单地对它们进行褒贬。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香港的非政府机构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公民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阅读一本关于“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的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但《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机构发展轨迹》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充满了人情味。作者并没有用冷冰冰的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来堆砌,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和具体的事件,展现了非政府机构的生命力。我读到了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创始人,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血开启他们的事业;也读到了那些在基层工作的普通职员,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书中对非政府机构如何应对社会变化、如何进行组织创新、如何与公众建立联系的探讨,都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非政府机构不仅仅是提供服务的机构,更是一种社会动员和价值实现的载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香港的社会变迁之中,感受着那些积极的力量如何汇聚,又如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