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本书为「日本 姿与心」的最新增订第9版,本书于84年首度在台出版后,已历经六次的增订改版,近十余年来承蒙各方读者给予肯定与支援,谨致以十二万分的谢意,本次也以最快的速度与日本同步推出新版,以向读者。
近年来由于日本政经、社会、科技、环保、文化等变迁快速,本次改版也是历年来最大一次,全书13万字之中,修订增加的部分将近6万字以上,并增加了美术史等新项目,相信不但是教师或是即将进入学校修读日文或是对日本有兴趣之人士,如能事先研读,以他山之石的经验,吸收最新相关知识,对于今后台湾社会的变化及对应上,也能洞烛机先,掌握机会。
我们之所以要出版此书,是有感于大部份的人对日本只有从报章、杂志获得片段的知识且十分零星,因此,希望借由此书全面性的介绍日本、了解最新的日本情势,了解快速变迁中的日本,而不是停留于几十年前的片段。于此,希望大家能以客观判断的精神,了解研究日本的全貌,阅读本书后,你将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初步的了解,本书不单单是学习日文者可以做为一个辅助教材,同时本书为中日文对照的方式,因此相信不懂日文的人,也可以由此充实自己的国际观。本书历年来已在台湾及国外,承蒙许多大学及翻译、导游考试、研究所等的指定及参考用书,为了解日本之长销经典名着。
作者简介
日铁技术情报中心
本书之作者为日铁技术情报中心,为全球最大钢铁公司、国际化的先驱--新日本制铁公司所成立的智库,负责各种市场资讯的调查,并提供各公司中长期经营计划的综合顾问管理公司。
1 地 理
a) 日本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
b) 日本的气候
c) 日本的地形
d) 日本的人口
e) 日本的山川.湖泊
f) 日本的植物
g) 日本的动物
2 历 史
a) 日本人的祖先、日本国的起源
b) 古代(4-12世纪)
c) 中世.近世(12-19世纪前半)
d) 近代(19世纪后半-1945年)
e) 现代(之1)(1945年-1980年代前半)
f) 现代(之2)(1980年代后半以后)
g) 日本急速实现近代化的原动力
3 政 治
(1) 天 皇
a) 天皇在宪法上的地位
b) 皇室的历史
c) 天皇.皇后.皇太子
(2) 政 治
a) 日本国宪法
b) 日本的统治机构
c) 选举
d) 治安.警察(公安).交番
e) 自卫队
(3) 外 交
a) 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
b) 与各国的外交
c) 各个外交领域
(4) 国旗、国名
a) 国旗
b) 国歌
c) 国花
d) 年号
e) 国名的由来
4 经 济
(1) 整体概况
a) 战后日本经济的概况
b) 构造改革的过程
(2) 对外经济
a) 贸易
b) 国际收支
(3) 产 业
a) 产业构造
b) 产业基础
c) 能源方面
d) 第一次产业
e) 第二次产业
f) 第三次产业
g) 资讯通讯产业
(4) 企业经营
a) 日本企业经营的特征与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b) 因应全球化的对应方式
c) 企业经营产生巨大改变
5 社 会
(1) 社会概况
a)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死亡原因
b) 人口动态
c) 社会保障
(2) 教 育
a) 学校教育制度
b) 教育制度的发展
c) 教育普及率
d) 大学
e) 研究所
f) 日本人使用国际语及商业用语时的英语能力
(3) 家庭生活
a) 结婚
b) 家族的构成
c) 女性的职业与家庭
d) 单身赴任
(4) 环保问题
a) 战后日本的环保问题
b) 全球的环保问题
c) 防止地球暖化
d) 构筑能持续循环型的社会
6 科学技术
(1) 日本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a) 序
b) 超导技术(超电导技术)
c) 宇宙开发
d) 奈米技术
e) 化学领域
f) 生命科学领域
g) 机器人
h) 能源方面
(2) 日本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的问题
a) 序
b) 研究开发方面的现状
c) 各产业方面的现状
(3) 培育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课题
a) 培育从小即喜爱理科的学童
b) 活用取得博士学位的学人
c) 录用年轻人、女性与外国人研究者
d) 培育科学技术经营者
(4) 技术贸易
(5) 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
7 文 化
(1) 日本文化的特质
a) 序
b) 日本文化的根源是源自于稻作
c) 对于自然的感性.纤细的艺术描写
d) 吸收外国文化与融合
(2) 文字.语言.文学
a) 日本语
b) 文字
c) 外国人的日语学习
d) 日语中的外来语
e) 日本的文学
f) 短歌.俳句
(3) 日本美术的历史
a) 序
b) 绳文时代
c) 弥生时代
d) 古坟时代
e) 飞鸟时代
f) 奈良时代
g) 平安时代
h) 鎌仓时代、南北朝时代
i) 室町时代
j) 桃山时代
k) 江户时代
l) 近代、现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m) 国宝为重要文化财
(4) 戏剧.演艺
a) 传统的戏剧、演艺
b) 能、狂言
c) 歌舞伎
d) 文乐(人形净□璃)
e) 邦乐
f) 日本的舞蹈
g) 大众演艺
(5) 传统艺术.手工艺
a) 生花(插花)
b) 茶道
c) 书道
d) 日本画
e) 陶瓷器
f) 漆器
g) 日本刀
h) 人形(玩偶)
i) 扇子
j) 羽子板(拍键子板)
k) 庭园
l) 盆栽
(6) 建筑.住居
a) 家屋(住居)
b) 建筑物
(7) 运 动
a) 概要
b) 相扑
c) 柔道
d) 剑道.弓道.薙刀、空手道
e) 棒球
f) 足球
g) 奥运
(8) 宗 教
a) 概说
b) 神道
c) 佛教
d) 禅
e) 基督教
(9) 风俗.习惯.娱乐
a) 和服
b) 主要的年中行事活动
c) 国定假日
d) 有着浓厚乡土气氛的祭典及传统的行事
e) 与外国相异的日本习惯
f) 名片
g) 印章
h) 风吕敷(四角包物巾)
i) 算盘
j) 赌博
k) 柏青哥(小钢珠)
l) 纸牌游戏
m) 围棋.将棋.麻将
n) 日本的流行歌曲与古典音乐
o) 日本的电影
p) 日本的漫画
q) 媒体数位内容
(10) 食物.饮料
a) 饮食生活
b) 日本料理
c) 在日本的外国料理
d) 酒
e) 饮料
f) 香□
(11) 关于日本人
a) 国民性
b) 日本人的集团归属意识
c) 武士道
d) 切腹
e) 日本人的微笑
f) 日本人自我介绍的方式
(12) 日本的文化力
a) 对于文化力的再认识
b) 日本对于迈向文化艺术立国的政府方针
(13) 观光
a) 如何享受日本的自然景观
b) 可供探访日本历史及文化财
c) 日本的世界遗产
d) 日本的住宿
(14) 日本的诺贝尔得奖者
〔附录〕
〔统计资料〕
(1) 世界主要各国面积
(2) 日本的主要都市人口
(3) 日本的政府机构
(4) 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所得
(5) 日本各产业别GDP的比率
(6) 各主要国家的能源自给率
(7) 日本原油进口来源
(8) 日本主要耐久消费财的普及率
(9) 各国供食用的农产品自给率
(10)主要国家失业率的推移
(11)粗钢生产量﹐每人平均粗钢消费量
(12)产业类别就业人口比例
(13)日本学校制度体系图
(14)日本人居留海外人数
〔参考文献〕
〔年表〕
〔索引〕
引言
自「日本–姿与心–」第8版发行后,已将近4年。在这段期间,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也非常剧烈。如众所周知,近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令人目不暇给,在速度上也日益突飞勐进。
全世界经济自前年中旬起,欣逢了史上难得复甦的局面,景气也逐渐迈向长期扩大,世人方才开始讴歌之际,不料却急转直下,事与愿违的又陷入了百年以来最惨澹而严峻的经济泥沼,时至今日,尚难以脱身。此外,日益深刻化而濒危的生态环境,已是燃眉之急,人们虽声嘶力竭的唿吁全球要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因为各个国家所置身的立场及状况不同,要如何具体的解决及找出未来的因应之道,因为缺乏基本共识,也持续窒碍难行。
由于交通与通讯的发达与进步,使得世界彼此的距离也益形缩小,不可避免的会因相互依存或是对立,而日形密切且错综复杂。在此状况之下,我们确信世界上多数的人们应先要拥有共同而正确的资讯,在互相了解之下,方能解决人类共通的问题,而此共识的平台,有其存在之必要。为了达到此一目的,在和各个国家与民族进行交流时,重要的前提是:事先必须互相了解彼此本身的立场与文化。
至目前为止,每逢内文修订之际,都会于此先行陈述本书发行的主要目的为:「首先要让日本人自身能够更了解日本,进而让海内外的外国人士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了解日本。」为了让各界事务繁忙的读者们能够更方便阅读,本书以简洁及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日本的面貌--「姿与心」作了整理,让海内外各种立场的外国人士,都能借由认识本书的「良缘」,进而掌握住每个机会,轻松的进行彼此的交流。
这次重新改订新版之际,除了尽可能的因应最近急速变迁的世界情势,为了顾及最新、最完整的描述,在外交、经济、农业、社会、环保及科学技术的项目,也作了全面性的改写与数据上的更新。除此之外,在日本文化方面,也新增加了日本美术史的项目,让读者更能深度的了解日本。日本文化厅自前年3月起,也开始推动「文化力行动计划」。目标是要倡导「文化将带来更丰足的生活内涵,让社会更加充满活力」。不但要呈现出日本各地域文化特色,也要让各地域社会更加活性化。对现今的日本而言,地域社会的活性化方面,已经是个重要的课题。同时,对于外国人在介绍日本时,从文化方面来出发,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题材。
此次的改定,惟恐尚有许多项目未尽周全,或是解说上力有未逮、未能一语中的的疏漏之处。于此,尚仰读者诸贤谅察,并惠予批评、赐教高见,以期作为改进。
有关此次改订,除了本公司各关系部门的职员及退休前辈福泽信二、井上孝美、玉村佳人、吉桥宏,也得到学生社儿玉有平先生的襄助,特此申谢。
此外,本次的繁体中文版本,仍委由前负责翻译出版的汉思国际有限公司负责。
希望本书能够加深读者对日本的认识,对于日台交流与友好关系方面,也能略尽绵薄之力。我们也将持续努力充实内容,以期能对于读者更有所助益。最后,感谢您的支持,并盼能继续给予指教为祷。
2010年2月
(株)日铁技术情报中心
代表取缔役社长 阿部一正
我一直对日本的艺术形式,如浮世绘、能剧、歌舞伎等,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中的相关章节,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这些艺术形式的视觉冲击力,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和塑造了日本的社会文化。我尤其被关于浮世绘的描述所打动,那些描绘市井生活、歌舞伎演员和美人图的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实,更蕴含着对时代风貌的记录和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捕捉。作者还探讨了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在表演、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了日本人对“间”的运用,以及那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这让我明白,日本的艺术,不仅仅是审美上的享受,更是对生活、对情感、对社会的一种独特表达。它展现了日本人对细节的关注,对情感的内敛表达,以及在艺术中追求的某种意境和神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日本“姿”的多样性,而其背后的“心”,则体现在对美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百态的观察与反思之中,充满了东方古典的韵味。
评分我对日本的动漫和流行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这些是相对独立的领域,直到我读了《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中的相关章节。作者并没有将它们简单地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流行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们如何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书中提到了“萌”文化,并将其与日本传统审美中的“可爱”情结进行了联系,让我对这种看似新潮的文化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对作者关于“拟人化”的分析感到印象深刻,无论是可爱的吉祥物,还是动漫角色,这种将事物赋予生命和情感的能力,似乎是日本人一种根深蒂固的表达方式,也折射出他们对万物皆有灵的朴素信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动漫如何承载和传递日本的集体主义精神、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这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轻松的流行文化,其实是理解当代日本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的一扇重要窗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当代日本“姿”的另一种鲜活表现,而这种“姿”的背后,同样闪烁着古老“心”的印记,它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地融合与演变,展现了日本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评分在阅读《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日本的自然观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日本人喜爱自然,但书中通过对神道教、俳句、以及传统园林艺术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这种喜爱背后更为深厚的文化根基。作者描绘了日本人如何将自然视为神圣的存在,如何从中汲取灵感,又如何试图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物哀”的探讨感到着迷,这种对自然界短暂、无常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由此产生的淡淡忧伤,是日本文学和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当我读到书中关于樱花盛开又凋零,或是在静谧的月光下感受到的那种超越语言的情感时,我仿佛也体验到了那种日本人特有的“物哀”情怀。这本书让我明白,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连接,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敬畏和对美的深刻理解。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来体悟人生的哲理,寻找内心的平静。这是一种独特的“心”的展现,也是他们“姿”的重要体现,让日本的文化景观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深度。
评分《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中关于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将武士道简单地描述为一种战斗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其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观,比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和“忠义”。我被书中对“切腹”这一看似极端的行为的解读所吸引,作者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它所代表的对个人名誉的极致守护和对失败的零容忍。这种对荣誉的看重,对承诺的坚守,以及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构成了武士阶层独特的“心”。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精神并非只属于过去,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比如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对团队的忠诚。它让我看到了日本文化中一种刚毅、坚韧的一面,这种“姿”的背后,蕴含着一种强烈的自我约束和对责任的承担。书中的论述,让我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了那种在外部表现出的克制与坚韧,以及内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书中对日本建筑美学那种细腻的描绘所吸引。不仅仅是宏伟的神社寺庙,更包括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町屋,甚至是看似朴实无华的民宅,都被作者赋予了生命般的解读。书中的文字,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将古老木材的温润质感、纸窗透过的柔和光影、庭院中精心布置的石块与苔藓,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正置身其中,能闻到淡淡的木香和泥土的气息。同时,作者也深入剖析了这些建筑背后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比如“侘寂”之美,那种对不完美、不对称、无常的接纳,以及“留白”的艺术,如何通过空间的虚实对比,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这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物理形态,更是关于日本人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书中的图文并茂,让我对很多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佐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匠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庭院设计的章节,那不仅仅是园林艺术,更是日本人对自然微缩景观的一种寄托,一个与自然对话的场所,体现了他们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日本的“姿”,也让我开始思考这份“姿”背后所承载的“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沉静而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搭配,配合着简洁有力的书名,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探寻日本“姿”与“心”的旅程。作为一名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日本社会、历史、艺术以及国民精神的著作。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但往往过于碎片化,要么侧重于某个特定领域,要么流于表面,未能触及日本文化的精髓。而《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这个标题,则让我看到了它可能具备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姿与心”这几个字,恰恰点出了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日本外在的精致与内在的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展示日本的风景名胜、传统习俗,更能解析这些表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例如日本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那种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集体主义与个人精神。增订版意味着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内容的更新,这让我更加放心,能够获取到时效性强且更为完善的信息。而“中日对照”的设置,更是让我这样的汉语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日本的原生表达,感受语言本身的魅力,理解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和文化色彩,这对于深入理解日本文化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期待,一份对探索未知却又充满魅力的国度的向往。
评分在阅读《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的过程中,我最感到共鸣的是书中对于“和”的精神的阐释。我一直觉得,日本社会看似高度个体化,但其背后却有一种强大的集体主义力量在维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转。作者深入分析了“和”这种文化理念,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和谐,更是一种对冲突的避免,对集体利益的优先,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包容。书中提到了“本音”与“建前”的区分,正是为了维护这种“和”的氛围,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我被书中关于家庭、学校、职场等不同社会场景中,“和”的精神是如何具体体现的例子所打动。它让我明白了,日本人那种看似默默奉献、不争不抢的行为,并非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维护集体和谐的体现。这种“心”的追求,塑造了日本人对外在的“姿”,表现为一种合作、守序、并且充满韧性的社会形态。这本书让我看到,在看似细腻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一种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基因,让我在理解日本社会时,多了一层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一种集体力量与个体意志之间的微妙平衡。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传统工艺,尤其是那些需要世代传承的匠人技艺,都充满了敬畏。在阅读《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日本无数个小小的工坊,亲眼见证了那些非凡的技艺是如何被孕育和传承的。书里对漆器、陶瓷、和服染织、刀剑锻造等传统工艺的介绍,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流程,到每位匠人倾注其中的心血和智慧,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我被那些关于如何将普通的泥土幻化为精美的瓷器,如何用一根根丝线编织出绚烂的图案,如何将冰冷的钢铁打造成锋利而又充满艺术感的刀刃的故事所深深打动。特别是作者强调的“一生悬命”的精神,那种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一门技艺之中,不断追求极致的执着,让我对日本工匠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技艺的精湛上,更是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对品质的承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守护。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精美的器物,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承载着匠人的灵魂和日本文化的精魂。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时间的力量和匠人的温度,让我对“日本制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仅是工艺,更是背后一种深刻的文化哲学。
评分在《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中,我最感到惊喜的部分,是它对日本饮食文化那种入木三分的解读。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像许多旅游指南那样,仅仅介绍寿司、拉面之类的热门菜肴,但事实远非如此。作者从食材的选取,到烹饪的技法,再到用餐的仪式感,层层深入,为我展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深刻的日本饮食世界。书中对“旬”的概念的阐释,让我明白了日本人为何如此看重时令食材,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命循环的感悟。我特别被书中对怀石料理的描述所吸引,那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场融合了季节、美学、哲学的生活艺术。从摆盘的精致,到器皿的选择,再到每一道菜肴的精巧设计,都体现了日本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用餐者身心感受的周到考量。书中的文字,让我仿佛能品尝到食材本身的鲜美,感受到烹饪者倾注其中的心意,以及用餐时那种宁静而又愉悦的氛围。它让我明白,日本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滋养,更是对精神的慰藉,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这种细腻和精致,贯穿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饮食,无疑是其中最能体现其“姿”与“心”交融的载体之一。
评分《日本:姿与心(增订第9版)(中日对照)》中关于日本社会礼仪和人际交往的探讨,是我最直接感受到“心”的篇章。我一直对日本人那种看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社交规范感到好奇,也常常因为不了解而感到困惑。书中对此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作者并非简单地列举“请”、“谢谢”等词语,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礼仪背后所蕴含的“他者意识”,即对他人感受的重视和对他人的尊重。这种“读空气”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场合中微妙的察言观色,都被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我尤其被关于“建前”与“本音”的分析所吸引,这种在公共场合与私人内心想法的区分,以及如何在这种差异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理解日本社会微妙之处的关键。书中也提到了“本音”的表达虽然隐晦,但绝非虚伪,而是一种在集体框架下维护共同体和谐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看似拘谨的礼仪,其实是日本人维护社会秩序、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的独特方式,它构成了日本人“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塑造了他们外在的“姿”。它让我看到,在每一个看似细微的鞠躬、每一次慎重的言语背后,都隐藏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体悟和经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