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解惑之学的人,在不惑之年,遇上生死的大惑,写一本解惑的书──
这是作者的遗作,写于跟末期癌病共处的两个年头。书中总结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哲学思考,并可视为一位年青学者的生命回顾。人生的困惑有解吗?面对生关死劫,作者仍深深相信是有的。生命可以不外如是,也可以不可思议,就在乎个人的抉择。所谓「显魅」,是指展现生命中神圣的导向;所谓「和乐」,就是融和安乐。
本书尝试糅合西方的逻辑思辩和中国的阴阳思维,讨论各种人生和社会问题,包括幸福、爱情、死亡、人伦、修养、价值和公义等,处理深入浅出,并带有一般哲学着作所罕见的文艺笔触和情味。期望读者能因着阅读本书而对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因而活得更好。
「……我终究不敢保证我的观点全部正确无误。但是,至少还有一点是我可以保证的:这本书每句说话都是出自肺腑。我不为私心而写,不为成见而写,不为意气而写。这些写作心态,于一个生命危在旦夕的人来说,都不折不扣是彻底的虚妄。我想恳请我的读者,和我一样,放下私心成见和意气来读我的读点。如果我的读者能在我书里得到一点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滋润,那就是我病中拚命写作的最佳回报。」
─杨国荣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67-2010)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任教课程包括「社会伦理」、「生与死」、「世界问题与人类责任」和「批判思考」等。着有【批判思考】(合着)(2005)、【青红皂白-从社会伦理到伦理社会】(2006)和【通识中国哲学】(合着)(2007);编有【卓越的追求-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着)(1990)、【进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的世界】(合着)(2005)、【人间天道-陈特先生文集】(2008)、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 (合编)(2008)和【中国文明与自主之道】(合编)(2008)。曾领导编写香港教育统筹局中四至中五「综合人文学科」中「个人发展课程单元」教材套。哲学论坛「愚公沙龙」发起人。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确诊患上末期贤癌,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于香港浸信会医院辞世,享世四十三岁。
自序:当哲学人遇上死神
第一章 人算什么:二本四合的人性观
一 探问人性
二 价值的存有
三 文化的存有
四 秩序合无序
五 感性合理性
六 群性合个性
七 灵性合物性
八 人性之善恶与柔?
第二章 幸不辱命:刚健和乐的幸福观
一 父亲的哀伤
二 苦从何来?
三 苦罪之谜
四 福善胜苦罪
五 人性需求
六 价值、德乐、足乐
七 自由之善
八 以虚驭实
九 平衡与和谐
第三章 方死方生:灵魂续存的死亡观
一 为甚么放眼身后
二 肉体、灵魂和科学
三 唯物论、唯心论和二元论
四 死后生命的故事
五 遥计他生
第四章 谈情说爱:感动系志的爱情观
一 情书
二 问爱
三 迷恋爱情幼稚园
四 爱情学苑
五 解迷爱情小学
六 发现爱情中学
七 承担爱情大学
八 颠覆吧,爱情大学
九 必也正名乎
十 爱情艺廊
十一 准备好没有
第五章 情深义重:别义亲正的人伦观
一 制度化的情感
二 男女有别
三 文质彬彬然后夫妻
四 夫妇有义然后父子有亲
五 家庭
六 伦常
七 不学礼无以立
第六章 人生何价:尽生显魅的人生观
一 人生的苍凉
二 人生的荒谬
三 人生的目的
四 尽生显魅
第七章 是非曲直:仁礼共成的价值观
一 各行其是
二 价值总纲:仁礼和
三 礼:道德生活的支点
四 礼之功能
五 礼意
六 礼治和礼教
七 现代礼治刍议
八 存情化欲
第八章 义不容辞:礼施均遍的公义观
一 各安其分,各得其宜
二 分甚么产
三 怎样分产
四 共殊兼顾
五 自由、权利、中立
六 多元、宽容、平权
七 德与义
八 无序的诉求与历史之摆盪
第九章 怪力乱神:神造人参的宇宙观
一 我与太阳对坐
二 石头记
三 苦罪悬谜
四 大善胜恶
五 演化巨轮
六 首因论证
七 设计论证
八 伦理论证
九 复活论证
十 宗教经验
十一 信仰与理性
附录
一 小白的乐乐棒
二 文化与读书
三 论同性恋与同性婚姻
四 异性婚制霸权对谈
跋:新生何杏枫
参考书目
本书关键词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独自一人在深夜的静谧中,点亮一盏昏黄的灯,然后开始与内心最深处的自己对话。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够轻易地触碰到那些我们平时小心翼翼藏起来的脆弱和困惑。我之所以会提到“逆流探索”,是因为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现成的、标准化的答案,告诉你生命意义应该是什么样的。相反,它鼓励我们质疑那些主流的、被普遍接受的观点,鼓励我们勇敢地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既定认知。这种“逆流”并非是愤世嫉俗,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思,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追问。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一些社会现象时所展现的洞察力,那种不回避矛盾、不美化现实的勇气,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复杂的关于“意义”的图景。它让我意识到,生命意义的追寻,往往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了迂回曲折,甚至会有一些令人痛苦的顿悟。但正是这些“逆流”,才让我们得以摆脱表面的喧嚣,去触碰到那些真正触动灵魂的东西。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千千万万在生命河流中奋力前行的人们,共同经历着相似的挑战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思考。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艺术或者哲学作品的解读,毕竟书名《显魅与和乐:对生命意义的逆流探索》就带着一股浓厚的学院派气息。然而,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看似遥远抽象的“生命意义”拉近到了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显魅”时刻时所用的语言,它们不是空洞的辞藻堆砌,而是仿佛带着温度的触感,让我回忆起自己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光芒,那些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甚至潸然泪下的瞬间。更让我着迷的是,“和乐”这个词的引入,它并非简单的快乐,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内在和谐,一种与世界、与自我达成和解的状态。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从古老的诗歌到当代的影像,从个体的挣扎到群体的记忆,展现了如何在这种“显魅”的体验中,寻找到通往“和乐”的路径。它不是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邀请读者一起踏上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去发掘隐藏在平凡之下的深刻。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去重新理解“活着”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评分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它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显魅与和乐:对生命意义的逆流探索》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好奇。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拥有一种将复杂概念简单化的能力,但他这种简单化并非是牺牲深度,而是以一种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他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固定的思想,而是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我在人生的迷宫中漫步,时而指点迷津,时而让我自行探索。我尤其欣赏他对“逆流探索”的强调,这让我觉得,生命意义的追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他引用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作者的解读下,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它们在探讨生命意义方面的深刻之处。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会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久久地回味,甚至会引发你更深入的思考。我感觉它像是一颗种子,被播撒在我的心里,然后慢慢地发芽,长出新的枝叶,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加丰盈。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一种最温和、最不具侵略性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在追求“成功”或者“幸福”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显魅与和乐》这本书,恰恰触及了这个最核心的命题。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些日常的观察,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思维。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关于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下午,突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宇宙温柔地拥抱了一下。这种“显魅”的体验,并非总是伴随着惊天动地的事件,它可能就藏在我们最容易忽略的角落。而“和乐”,在我看来,是一种对这种“显魅”体验的深刻回应,是一种对生命本身存在的接纳与热爱。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快乐”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短暂的愉悦,而是更持久的内在平和,一种与生命的潮起潮落和谐共处的智慧。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待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多了一份耐心和感恩。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生命意义”的刻板印象。我曾经以为,生命的意义需要去“找到”,要去“争取”,要去“实现”某个宏大的目标。然而,《显魅与和乐》却告诉我,意义也许就隐藏在我们自身之中,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之中。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那些“显魅”的瞬间,它们可能是一缕阳光,一首老歌,一次与陌生人的善意交流。这些细微之处,却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力量。而“和乐”,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对这些“显魅”的全然接纳,一种与生命本然状态的和谐统一。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探讨的“逆流”概念,它意味着我们不应随波逐流,而是要勇敢地质疑,勇敢地反思,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独特的生命道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曾经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现它们竟然承载着如此丰富的意义。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非总是宏大叙事,而往往就体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体现在我们与他人、与自然的每一次真诚互动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层次更深了,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