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

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神经科学
  • 心理学
  • 幸福感
  • 大脑重塑
  • 积极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认知行为疗法
  • 健康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脑科学界革命性的新理论
  ◎了解目前大脑科学界的爆发性进展,每天都可以改写自己的脑地图。
  ◎借由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训练,过着比以往更有意义的人生。
  ◎採用新发现的脑部思维,光靠想像也可以改写脑地图。
  ◎以心智训鍊提高集中力,强化让人感到幸福的「幸福回路」。

  诺贝尔奖得主维瑟尔博士原是大脑固定论的代表性人物,自从他承认大脑会改变后,许多大脑科学家也纷纷改变立场,接受「脑地图可以改写」的事实。大脑科学的认知变化,有如天动说被地动说推翻一般震撼,足以对人类生活带来根本上的变化,因为大脑就等于我们的人生,改写大脑地图就可以改变人生。

  打破「成人的脑不再改变」的迷信,发掘人类大脑惊人的柔软度
  透过学音乐、投注关心、冥想、运动改变大脑回路
  就能把不幸脑变成幸福脑

  许多因为脑中风而大脑受损的病患,都可以靠重塑大脑皮质的复健治疗,重拾原本丧失的大部分功能,而过着正常的社会生活。你随时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开创崭新人生,也可以靠心智训鍊提高集中力、改善心情、克服忧郁、获得幸福,更可以靠运动或冥想来升级你的大脑。书中提出最新脑科学,证明只要给予大脑正确刺激,成人脑依然具有可塑性,并能因此接通幸福回路,重塑幸福脑。

作者简介

生田哲

  药学博士。1955年生于北海道函馆市,于东京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专研癌症、糖尿病、基因研究的希望城(City of Hope)医学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机构任职博士研究员,再转任伊利诺州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拥有药学博士学位。在美时期,致力研究基因构造与药物设计。目前在日本进行大脑与心灵的物质分析,研究何种营养最适合大脑与身体。每天早上运动完才开始工作,亲自实践「改写脑地图」之宗旨。着有《改变饮食就能改变大脑》、《饮食治心病》(以上为PHP新书),《克服忧郁的最佳方法》(讲谈社+α新书)、《用饮食唤醒大脑》(Soft Bank Science-i 新书)等许多等身着作。相关着作中文版:《健康警讯-慢性发炎》、《遗传的疾病与基因》、(世茂出版)、《大脑元气饮食》(天下杂志)、《图解圣经》、《图解旧约圣经》等等。

译者简介

李汉庭

  1979年生,毕业于国立海洋大学电机系,自学日文小成。2003年进入专利事务所开始从事翻译工作,2006年底开始从事书本翻译。领域从电机专利文件乃至于小常识、生活医学、科技等等的中日对译,乐于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识。目前尝试将触角延伸到特殊造型与影像创作,有各方面之作品。往后仍希望能接触更多领域,增加知识广度,同时磨练文笔。译有《3小时读通奈米科技》、《图解有趣的设计心理学》(世茂出版)、《3年300人超速人脉养成术》(智富出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旨在深入阐述该书可能涵盖的核心主题、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目标读者群体,同时确保内容翔实、具有吸引力,并自然流畅,避免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人工智能的痕迹。 --- 《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图书简介 引言:重塑认知,开启幸福新蓝图 我们的大脑,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情绪和对世界的解读。然而,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绘制出了一张充满“限制区”和“陷阱”的地图——我们称之为“不幸脑”。这张地图根植于过往的经历、习得的思维定势和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它使得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和无助的循环。 《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正是一部旨在引导读者拿起“认知罗盘”与“思维绘笔”,对这张既有的脑内地图进行深度审视、识别并彻底重绘的实践指南。本书不提供廉价的积极心理学口号,而是深入探究人类心智运作的底层逻辑,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富有操作性的方法论,帮助个体从根本上重塑思维结构,构建一个通向持久幸福和内心富足的全新“脑地图”。 第一部分:诊断“不幸脑”的结构与成因 要重绘地图,首先必须了解现状。《改写脑地图》将带您深入“不幸脑”的腹地,剖析其核心组成部分。 1. 探寻“自动驾驶”模式的根源: 我们的大部分反应都是自动化的。本书详细解析了童年经历、早期依恋模式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默认的消极思维回路。我们将探讨“创伤记忆”如何以潜意识的形式嵌入神经通路,成为持续影响当下情绪反应的“暗礁”。 2. 揭示核心信念的陷阱: 每一个“不幸脑”的背后,都有一套坚固的“核心信念”体系支撑,例如“我不够好”、“世界是危险的”、“我注定要失败”。本书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图式疗法(Schema Therapy)的原理,教导读者如何像侦探一样,追踪这些无形却强大的信念,并理解它们在哪些情境下会被激活。 3. 识别情绪的“噪音”与“信号”: 焦虑、愤怒、悲伤——这些情绪并非都是敌人。本书区分了建设性的情绪信号与破坏性的情绪“噪音”。我们将深入探讨“反刍思维”(Rumination)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解释为何过度担忧会形成一种自我维持的恶性循环,并分析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之间的失衡是如何导致情绪失调的。 第二部分:绘制“幸福脑”的蓝图:理论与工具箱 重绘地图的关键在于拥有新的、更优化的设计图纸。《改写脑地图》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套多学科交叉的实用工具箱。 1. 神经可塑性的力量: 本书基于前沿的神经科学研究,阐明大脑并非一成不变。通过一系列科学验证的练习,读者将学会如何通过刻意练习和关注点的转移,激活大脑的“可塑性开关”,建立新的、积极的神经通路——即“幸福通路”。 2. 聚焦“行动-感知-意义”重构: 我们不仅关注“想什么”,更关注“做什么”和“感受到什么”。本书引入了行为激活技术,强调通过微小、积极的行为改变来带动情绪和认知的转变。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意义构建”练习,将日常的琐事转化为有价值的生命体验,从而增强内在的驱动力。 3. 掌握“接受与承诺疗法”(ACT)的原则: 幸福并非永不痛苦,而是与痛苦共存的能力。本书深入讲解ACT的核心理念,指导读者如何“去融合”那些限制性的想法(即不再被想法所控制),转而关注自己真正看重的“价值观”,并将承诺转化为持续的、有目的的行动。 4. 培养“自我同情”的锚点: 许多“不幸脑”的特点是对自己极度苛刻。《改写脑地图》强调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重要性,提供克里斯汀·内夫博士(Kristin Neff)理论的实操指导,教会读者如何在失败和痛苦面前,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建立起坚不可摧的内心稳定感。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导航与维护你的新地图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改写脑地图》的后半部分完全专注于将蓝图转化为每日的生活实践。 1. 情绪的“导航系统”校准: 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个性化的“情绪应对预案”。这包括一套快速应对危机情境的“急救包”,例如,在焦虑高峰期如何运用呼吸技术和身体扫描来“接地气”;以及如何设置“认知暂停点”,避免陷入自动化的负面回应。 2. 人际关系的“连接点”优化: 我们的脑地图很少孤立存在,它总是与他人的地图相互作用。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框架,来重塑我们在冲突和亲密关系中的反应模式,将过去的依恋创伤转化为更健康、更安全的人际连接。 3. 长期维护与“防灾演练”: 幸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年度地图审查”机制,帮助读者定期评估当前思维模式的有效性,识别可能出现的“认知滑坡”迹象,并预先制定应对未来生活重大变化的策略。我们探讨如何将“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深植于日常决策中,确保大脑地图持续扩展,而非固化。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渴望从根本上改变生活轨迹、不再被过去或消极情绪所束缚的读者。尤其推荐给那些尝试过多种“速效”方法却收效甚微的人群,以及希望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扎实基础上,构建持久内心力量的探索者。通过《改写脑地图》,您将不再是被动地遵循一张过时的地图,而是成为自己心智世界的积极设计者和勇敢的探险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成人的脑不再改变」只是迷信  13
ADHD少年成为泳池中的超级巨星  14
六十五岁的脑中风病患恢复了  16
佩卓的大脑重新建构起来了  18
「大脑不会改变」的迷信  20
成人的脑可以改变!  22
制作脑地图  23
天大的误会  27
大脑真的不会产生大规模变化吗?  28
拉小提琴,活动手指的运动区就会变大  32
大脑可以借由习惯、训练、心理锻鍊来改变  35
成人也会产生神经细胞  35
虽然神经新生的提示有很多  37
人们曾经以为成人大脑不可能产生新的神经  40
新的神经细胞发出金黄光芒!  42
在好环境中生长会比较聪明  43
有运动的老鼠,智能比较高  45
运动可以促进海马体的神经诞生  47
放下酒杯去跑步吧!  49

第2章  人类大脑具有惊人柔软度  51
婴儿的脑无所不能  52
神经细胞与突触都在争取生存  54
人类大脑功能并非仅由遗传决定  56
环境、学习、经验能创造大脑  58
婴儿的脑可以分辨所有语言  61
天生眼盲的老鼠能在迷宫中快速奔驰  63
为何人类与动物的实验结果不一致?  64
听不到的人眼力比较好  66
大脑皮质重组提高了动态视力  67
旋转圆盘训练改变了猴子的大脑  70
读点字不能缺少感觉与运动能力  73
读点字的全盲人,手指感觉特别敏锐  74
读点字的全盲人,手指运动能力特别高  76
TMS对PET  78
当全盲人读点字,大脑视觉区会亢奋  79
全盲人也用视觉区来读点字  82
视觉区受损,就不能读点字  85
天生看不见的人,听力特别好  86
当全盲人开口说话,大脑视觉区会亢奋  88
全盲人用视觉区处理语言  90
大脑功能序列并非强制限定  92

第3章  靠习惯.训练来改写脑地图  93
二十五岁的大脑还在开发中  94
大脑还有第二次宝贵机会!  96
后天失去视力的人跟先天全盲的人有何差别  97
大脑五天内发生的重大改变  98
蒙起眼睛可唤醒沉睡的神经回路  100
银泉市的猴子  101
失去手却依然感觉手痛的幻肢痛  105
幻肢是大脑重组所引发的现象  107
恋足癖  109
手腕移植也会引发脑皮质重组  110
日本每年有五十万人因脑中风而病倒  112
学会曾经一致反对的CI疗法  113
CI疗法表现出惊人效果  115
脑中风之后四年半依然能恢复功能  116
打破功能永远丧失的迷信  118
有时还会征召另一半脑  120
简易CI疗法也有相同效果  122
无论几岁开始学音乐,都能改变大脑  124
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开始袭击日本老年人口  127
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所引发的大脑重组  129

第4章  以心理锻鍊来改变大脑  131
心理锻鍊可以大幅提升运动能力  132
为何心理锻鍊如此有效?  134
心理锻鍊可以改变大脑吗?  135
想像自己在动,运动区就会改变!  137
心理锻鍊可以用于许多方面  139
客观看待自己的OCD病患  140
大脑排档卡住不动  142
曾经难以治疗的OCD  144
大脑配线错误才会引发OCD  146
成功给自己的大脑换档  147
以顿悟疗法成功改写脑地图!  149
容易忧郁的人会将小小的悲剧放大  151
顿悟疗法对上认知行动疗法  152
改变想法就能改善忧郁  154
抗忧郁药物并非改善忧郁的唯一手段  157
大脑只会记录自己关心的资讯  158
关心与新奇性可以提高神经细胞活动  160
投注关心就能改变大脑  162
训练可以提升投注关心的能力  164
今日的关心与习惯将形成明日的大脑  165

第5章  把不幸脑变成幸福脑  167
靠心理锻鍊获得幸福  168
心灵也需要训练  170
靠冥想改变大脑  171
冥想就是心灵的重量训练  172
靠冥想提高集中力  174
脑额叶的运作会改变情感  176
「幸福回路」就在左额叶  178
什么人最幸福?  180
成人的「幸福基准点」相对安定  181
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冥想  183
冥想会让左额叶激烈活动  184
心理锻鍊可抑制扁桃体亢奋  186
冥想会使γ波快速增加  188
大脑变化来自于心理锻鍊  191
心理锻鍊也可以获得幸福  193
靠冥想提升创造力  195
靠冥想摆脱坏习惯与瘾头  196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前言
 
  脑科学教科书写得很清楚,成人的大脑不会再有改变,脑神经细胞也不会再生。所以医师与一般人一直深信不疑。但是事实证明,这两个说法都是错的。

  最近发表了许多研究,证明大脑构造不仅会因为生活习惯而改变,而且大脑每天还会产生新的神经细胞。真是令人惊讶的事实。

  因为证明了大脑临界期(功能确定的时期)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托斯坦.维瑟尔(Torsten Wiesel)博士,曾经大力反对成人大脑会产生变化的说法,但是之后却发表声明,承认自己长久以来都是错的。维瑟尔博士可说是大脑固定论的代表性人物,却干脆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这件事情成为导火线,许多大脑科学家如雪崩般改变立场,开始接受大脑会改变,也就是「脑地图可以改写」的事实。

  大脑科学这方面的认知变化,有如天动说被地动说推翻一般震撼,足以对人类生活带来根本上的变化。因为大脑就等于我们的人生。

  宗教和精神领袖总是高喊「人随时都能改变」,此言不假。而且不仅如此,大脑的本质就是能适应环境而不停变化。

  许多因为脑中风而大脑受损的病患,都可以靠复健重拾原本丧失的大部分功能,过着正常的社会生活。因为复健可以改变大脑回路,重拾失去的功能。功能之所以恢复,是因为大脑的健康部分,代替受损部份执行原本工作的缘故。

  而熟练的小提琴演奏者之所以手指如此灵巧,是因为他们大脑中控制手指的运动区范围,变得比平常人更大。

  运动、乐器演奏,任何日常生活之外的外部输入,都会改变一个人的脑。所以心理锻鍊(冥想、唿吸法、瑜珈等)不仅可以提升集中力,还能提升竞技力。

  更惊人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聪明特效药」。这帖药不需要你倾家荡产掏钱来买,只要换上运动鞋开始跑步就可以了。

  「聪明特效药」就是运动。只要跑步,大脑就会产生神经细胞,提高智能。无论是白老鼠或人类,这点都已经获得证明。

  比方说有运动的白老鼠,智能比没运动的白老鼠要高,而且大脑产生的神经细胞也多出二至三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指出,人类只要运动,掌管大脑中记忆功能的海马体就会增加一倍的血流量。

  而伊利诺大学的研究指出,健走组与纯伸展组相比,新产生的神经细胞更多,海马体也更大。

  而且科学家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复健、或是心理锻鍊,都会不断改变大脑。

  本书要告诉你的是,你随时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开创崭新人生,也可以靠心理锻鍊提高集中力、改善心情、克服忧郁、获得幸福,更可以靠运动来升级你的大脑。

  首先在第一章,我们要推翻以往认为成人大脑不会再有改变的常识,说明神经细胞会不断产生,脑地图也会每天改写。

  接着在第二章,要看看人类大脑为了适应环境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柔软度。例如听不见的人眼力会比较好,因为大脑中负责处理耳朵听觉资讯的区域,会被用来处理眼睛的视觉资讯。

  在第三章,要探讨如何借由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训练来改写脑地图。例如最近开始用于脑中风复健的CI疗法(强制使用法),实行之后可以恢复大部分之前失去的功能。这就是因为大脑中产生了新的回路。

  然后在第四章,要为各位介绍其实不一定要运动或行动,光靠想像也可以改写脑地图。只要想像自己在弹钢琴,大脑的运动区就会产生与实际弹钢琴时一样的变化。

  而且只要採用新的思维,就能将制造负面思考与负面情绪的大脑回路,替换为产生正面思考的回路。

  最后在第五章,要说明如何以心理锻鍊提高集中力,养成具创意的创造力,强化让人感到幸福的大脑回路(幸福回路)。

  希望读者能够了解目前大脑科学的爆发性进展,改写自己的脑地图,过着比以往更有意义的人生。

  诚挚感谢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局的黑(土反)浩司先生,在本书的企划编辑过程中提供许多宝贵建议,以及(木通)口一裕先生所制作的精美插图。

2009年6月
生田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改写脑地图”让我立刻联想到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存在着一套固有的“运行程序”,而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由于过去的经历和负面信息积累而形成的“地图”,指引着我们走向不快乐。我渴望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改写”这个概念具体化,让读者能够切实地操作自己的大脑,如同重新绘制一张全新的、充满阳光的地图。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来佐证作者的理论,让我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我同样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练习方法,例如视觉化、正念冥想的进阶版本,甚至是针对特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的定制化训练。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潜藏的力量,学会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被它们压垮。这本书的“幸福脑”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真正实现一次深刻的内心转变,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喜悦。

评分

在翻阅了《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的目录后,我感到非常兴奋。作者似乎非常深入地剖析了人类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的章节充满了期待。我常常觉得自己被一些陈旧的、消极的思维模式所困扰,即使知道它们不对,也难以摆脱。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步骤,帮助我识别这些“不幸脑”的信号,并逐步用更健康、更积极的“幸福脑”取而代之?我希望能学到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挑战负面想法,如何培养感恩之心,以及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和弹性。此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提及神经递质和激素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了解这些科学原理,也许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行为和感受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种赋权感,不再是被动地被情绪所左右,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评分

在阅读过一些励志类书籍之后,我发现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指导。《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这个标题,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入和科学的方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不幸脑”和“幸福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以及它们在大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是什么样的神经回路和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幸脑”的运作,又是什么样的改变能够激活“幸福脑”的潜能。我对书中是否会提及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可塑性来构建新的思维路径和情绪反应模式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学到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改变行为来影响大脑,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增强自我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社交互动来构建支持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负面思维循环,培养更具韧性和乐观的心态,最终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幸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印象深刻,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绘制着错综复杂却又充满艺术感的神经元线条,给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我一直对大脑的可塑性充满好奇,也曾尝试过一些冥想和正念的练习,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指导。市面上关于大脑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偏向于科学理论,读起来略显枯燥。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将复杂的脑科学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改变思维模式,摆脱负面情绪困扰的书。尤其吸引我的是“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这个概念,听起来非常具有治愈性和鼓舞性,仿佛真的有那么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内心平静与快乐的大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识别并重塑负面思维模式的有效策略,学习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以及如何将这些实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脑地图”的更新换代。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强大的承诺,我希望它能够兑现这个承诺,为那些像我一样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和挣扎的人们,提供一盏指路明灯。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改写脑地图:把不幸脑换成幸福脑》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暗示着一种积极的、可控的改变过程。我一直对大脑的奥秘充满好奇,也曾思考过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而有些人却能保持乐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有趣的实验或故事,来生动地阐释“不幸脑”和“幸福脑”的区别,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改变的可能性。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练习,例如如何识别和挑战负面想法,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种赋能感,能够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告别那些不快乐的“地图”,绘制出一张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幸福脑”蓝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