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鬍適開始撰寫中國禪宗史稿,卻又不得不停下,因為他感到:今日所存的禪宗材料,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北宋和尚道原、贊寜、契嵩以後的材料,往往經過瞭種種妄改和僞造的手續,故不可深信。
在其後八十多年中,在眾多學者的努力下,籠罩在禪宗史料上的迷霧已逐漸被撥開,而早期禪宗的發展曆史也被越來越清晰地勾劃齣來瞭。各種問題的討論不斷深入,傳統的定見不斷被打破;新說迭起,精義紛呈。但同時也因為這些驚世駭俗的發現,給禪學研究帶來瞭不少睏惑。
有人認為,禪宗史實本即水月鏡花,要處處落實,反落無稽。因此,對禪宗史的研究隻能是關於禪宗意念史的研究。易言之,對曆史人物以及曆史事件的建構,其史學意義不大;但禪宗史中某禪師的形象演進以及禪宗意識形態的形成卻具有思想史的意義;禪宗傳記當做類似於西方中世紀的聖傳來研究,更閤乎曆史的邏輯。
賈晉華教授這本書的研究主題是馬祖及其後輩禪師,但其研究結果的意義遠不止此……。
本書特色
★對古典禪有興趣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這本佳作!
★本書對古典禪展開較為全麵的考察和討論,以可靠的資料為基礎,對古典禪的研究進行哲學的、闡釋的分析。
作者簡介
賈晉華
福建漳州人,中國廈門大學文學碩士(中國古典文學專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哲學博士(比較文學專業)。先後執教於廈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哈佛大學,曾任哈佛大學神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復旦大學聘任為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現為澳門大學副教授。已齣版The Hongzhou School of Chan Buddhism in Eighth- through Tenth-Century China,《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香港所藏古籍書目》等多部著作,及數十篇中英文論文。
1 導 論 1
2 馬祖道一的傳教曆程和時代背景 29
一、齣傢蜀中 31
二、遊學湖北湖南 35
三、傳教福建江西 39
四、大化洪州 44
3 馬祖弟子疑案辨析 51
一、天皇和天王 52
二、丹霞迷案 65
三、藥山碑諍記 71
四、馬祖弟子名單考述 76
4 機緣問答的齣現和成熟 89
一、禪宗語錄的構成和原始文本的形態 89
二、機緣問答的産生、發展和成熟 94
5 歸屬於馬祖道一及其弟子的文獻考辨 111
一、歸屬於馬祖的語錄考辨 111
二、歸屬於馬祖弟子的語錄及其他類型文本考辨 142
6 古典禪教義及實踐 153
一、平常心與佛性 154
二、本覺與無修 166
三、性在作用 171
四、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176
五、古典禪的宗教實踐 184
7 通嚮正統之路 195
一、《寶林傳》和禪宗祖統:正統的雙重宣稱 195
二、樹立權威:歸屬於寶誌和永嘉玄覺的禪偈考辨 208
8 洪州宗的崛起 225
一、建設基地:禪院及寺規的創立 225
二、傳播和崛起 248
9 融閤與分化:古典禪在晚唐五代的成立 255
一、有關洪州禪教義的兩大爭論和古典禪的成立 257
二、融閤與分化:解構禪宗傳統兩係圖 260
三、「師唱誰傢麯」:解構禪宗傳統五宗圖 267
10 晚唐五代禪宗重要傢係門風辨析 279
一、溈仰門風 281
二、曹洞門風 289
三、德山門風 299
四、臨濟門風 301
五、石霜門風 307
六、雪峰門風 308
七、雲門門風 318
八、法眼門風 322
附錄一 馬祖語錄校注 331
附錄二 晚唐五代禪寺考 347
1. 廣東 347
2. 江西 349
3. 湖南 355
4. 福建 358
5. 浙江 363
6. 江蘇 372
7. 安徽 375
8. 湖北 376
10. 河南 380
11. 河北 382
12. 陝西 382
13. 甘肅 383
14. 山西 383
附錄三 傳世《寒山詩集》中禪詩作者考辨 385
一、《寒山詩集》中禪詩與非禪詩之區彆及矛盾 385
二、曹山本寂:《寒山詩集》中禪詩之真正作者 401
三、附考:閭丘胤序及拾得、豐乾詩之真正作者 406
參考書目 413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古典禪研究》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禪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獨特且迷人的組成部分,它不像其他一些哲學思想那樣晦澀難懂,卻又蘊含著深邃的智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禪宗核心概念的清晰闡釋,比如“當下”、“無我”、“頓悟”等,並理解這些概念是如何在古代中國被實踐和傳承的。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那些著名的禪宗故事和公案?我總是對那些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的禪師對話感到好奇,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解讀其中的奧秘。另外,我也對禪宗與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結閤感興趣,比如它對日常生活、藝術創作、甚至是政治製度可能産生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讓我看到禪宗思想如何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生根發芽,並開齣獨特的花朵。這本書應該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希望能夠展現齣禪宗在中國曆史進程中的真實麵貌,以及它對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最近在尋找能夠拓展我曆史知識廣度的書籍,《古典禪研究》正好引起瞭我的注意。我一直對中國曆史上那些思想傢、宗教領袖的智慧很感興趣,尤其是在亂世之中,他們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並提齣能夠影響後世幾百年的思想體係的。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我猜想其中應該會對中國古代社會背景下的佛教發展有詳盡的論述。例如,禪宗的興起是否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某些變化有關?它又是如何在中國本土化,並與儒傢、道傢思想産生互動與融閤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佐證,讓我看到那些理論不僅僅是憑空捏造,而是根植於曆史現實。我特彆想瞭解,禪宗在發展過程中,是如何應對來自統治階層、其他佛教宗派,甚至民間宗教的挑戰與質疑的。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禪宗在曆史上能夠成為一股如此重要的精神力量,甚至深刻影響瞭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讓我穿越時空,去體會曆史洪流中思想碰撞與演變的過程。
评分說實話,拿到《古典禪研究》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有些許忐忑的。我承認我對“禪”這個概念一直有著一種模糊而神聖的敬畏,但要說真正深入理解,還有點距離。不過,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開禪宗神秘的麵紗,讓我明白它究竟是什麼,又不是什麼。我特彆好奇,那些流傳下來的禪宗語錄,比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類詩句,它們是如何從哲學思辨轉化成如此富有詩意和哲理的錶達的?這本書會不會探討禪宗對中國藝術、文學,甚至日常生活的細微影響?比如,水墨畫中的留白,園林設計中的意境,這些是否都能窺見禪宗審美的痕跡?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不同時期、不同宗派禪師的生平與思想的介紹,讓我能夠區分並理解他們的獨特性。例如,慧能大師“不立文字”的思想,與神秀大師的“漸修”又有何根本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循序漸進,從基礎的概念講起,然後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與實踐,讓像我這樣初學者也能有所收獲,而不是被晦澀難懂的術語嚇退。
评分最近在書店看到《古典禪研究》這本書,被它樸實而充滿智慧的書名吸引。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文化,必須去瞭解它的精神內核,而禪宗無疑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古典禪的世界,去瞭解它究竟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最終形成獨特風格的。我尤其對書中是否會探討禪宗的傳播路徑和發展演變感興趣,比如它如何從印度傳入,又如何在中國各地開枝散葉,形成不同的宗派。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有對一些重要禪師的介紹,讓我能夠瞭解他們的思想貢獻以及他們的人生智慧。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理解禪宗的“不立文字”和“直指人心”等思想,以及它們是如何體現在古代的禪師語錄和行為中的。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比如,那些山水畫中的意境,詩詞中的禪趣,是否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解讀的綫索?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讓我感受到曆史的厚重,體驗到思想的魅力,並最終啓發我思考人生意義的書籍。
评分最近入手瞭《古典禪研究》,光看書名就覺得沉甸甸的,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東方哲學,特彆是禪宗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脈絡很感興趣,總覺得那是一種與現代社會快節奏截然不同的生活哲學,能夠撫慰人心。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樸素,沒有花裏鬍哨的圖飾,就是那種讓人一看就覺得“正經”的書的模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從禪宗初傳到唐宋時期,那些高僧大德是如何將佛教的深邃智慧與中國本土的文化土壤融閤,發展齣獨具特色的禪宗思想體係的。比如,我想知道公案的形成與流傳,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對話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禪機?還有,佛教的“空”與老莊的“無”之間,有沒有更深刻的內在聯係?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感受那些古代聖賢的思想火花,瞭解他們如何在紛擾的塵世中尋求解脫之道,並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這本書不隻是理論的堆砌,我更希望能讀到一些生動的故事,一些鮮活的人物,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禪宗的興盛與演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