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卷。从黄巾起义始,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终。作者以扎实的史料打底,严格依照史书记载展开,可谓「无一事无根据」,但内中却添加丰富的人物情节,铺陈出一幅三国时代的绚丽图景,既充满想像力又不失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洞察。
.「人,唯其人,一贯追究人,这是自古以来的中国人的史观。」这是陈舜臣总结的中国人史观,但更是他本人的基本史观。书中可见,他既不尊刘,也不捧曹,反而平等看待书中一切人物,与其说他尊重人,毋宁说他更着重发掘人物背后的性格与命运。
.正如作者所言:「不论这部书的好坏,在这里只是想说明,这本三国志故事是由陈舜臣本人创作完成的。」无疑,这是一部独特而充满作者个人印记的作品。
作者简介
陈舜臣
日本着名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在日本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还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的首位三冠王(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通晓日语、汉语、英语、印度语、波斯语五种语言,作品常呈现无国籍的宏观视野。
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之后发表《三色之家》、《弓屋》、《愤怒的菩萨》等小说,以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确立了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9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亮》、《秘本三国志》、《小说李自成》等名作,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像,赢得广泛赞誉,一次次掀起日本阅读中国史的热潮,由此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第一卷
黄天当立
2
月氏美女
34
曹操东归
65
洛阳入我斛
92
铁骑去白波
123
唯余白马寺
154
第二卷
风姬之舞
188
蜀道行
219
日落岘山之西
247
偶有天晴
277
雷动于天
306
流浪将军
335
序
从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说起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最着名、最风行的通俗历史小说;以陈寿《三国志》这部史着为首所记载的「三国时代」,也是最广为人知、人们最有兴趣的一段中国历史。或许不知的,在一衣带水、对中国历史文化最有认识的日本,情况也如此。当代日本,以「三国」为题的电影、人形剧、动画、漫画、电脑游戏大为流行,形式多样,称为「平成时代三国热」。「三国」在日本的流行,其来有自。即使是近代,热心于《三国演义》研究的日本着名学者如小川环树、桑原武夫、驹田信二等也不少。吉川英治再创作的《三国志》演义在日本最为风行。日本人喜欢研读「三国」,有一层意思︱︱用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特色、社会特征和人性面貌。他们对「三国」的解读,某种程度是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解读,不能纯从对「三国」本身的真切深浅去理解。
日本着名作家陈舜臣先生的《秘本三国志》,在芸芸日本「三国」作品中,或许因作者是华裔,同时谙于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化,独树一帜,在日本社会广为流传,读者众多。陈舜臣先生在其后记中,一再强调这是他的一部创作。读过陈舜臣先生这部《秘本三国志》,不难明白,这确是他以《三国志》、《后汉书》和《三国演义》等文史着作为蓝本,根据自己的构思而创作的历史小说。书中的情节、结构,人物的轻重和形像的塑造,以至历史事件的诠释,别出心裁,另有别解,大有异于我们所熟识的「三国志」。这也是他以「秘本」为名的一种理由。「秘本」是指他对「三国」的诠释是出于他的创作的意思。
《三国演义》所以历久不衰,是由于这部历史小说气魄恢宏,场面伟大,情节丰富多彩,人物众多而鲜明,放之中外去衡量,都是一部历史小说的杰构。同时,「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百多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段历史算短暂。但三国时代,形势之波澜壮阔,政情之波谲云诡、军事之波涛汹涌,逞强斗智之惊心动魄、人物之仪态万状,宛如一首令人仰啸低吟回诵不已的史诗,一出让人诉不尽说不完的历史舞台剧。映照于今,仍不失其感慨,可思可省者多矣。所以「三国热」会不时出现,因由也在此。
年来感染于「三国热」,我再捧读《三国志》。不是学识长进,而是人生阅历日深,理解深刻得多了。其中体会最令我生感慨的是:人类的科学发明一日千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达,与日俱进;相反,当前社会的人性和人际间的关系,比之千百年前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所描画的,却出奇的差异不大。这或许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时代」最吸引人的地方。
现代撰写编作三国的着作、小说与影视,读其书者,无不在扬溢其竞雄斗智,争胜呈谋,争权夺利,而无视其人性之泥涂,人际之险恶,虽炫耀皇栖于一时,终至于身败名裂,祸延子孙的启示。蚁虫附羶,飞蛾扑火,原来是永恆的愚昧。
陈万雄 博士
哇,拿到《秘本三国志(上)》这本书,我真的迫不及待想好好翻翻了!虽然还没真正开始深入阅读,但光是触感和封面设计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那个封面,不知道是用了什么特殊的印刷工艺,那种古朴中带点神秘的质感,搭配上《秘本三国志》这个名字,就已经勾勒出一种不落俗套的史诗感。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从你拿起它的那一刻,它就应该有自己的灵魂,能够和读者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这本《秘本三国志(上)》似乎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我猜想,它应该不只是简单地复述我们熟知的那些三国故事,而是会从中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像是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雄,诸葛亮的智慧,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标签,在这本书里,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剖析?我特别好奇,所谓的“秘本”究竟包含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是那些野史轶事,还是作者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纸张质量看起来也不错,摸起来有种细腻的触感,而且字号大小适中,排版也很舒服,这些细节虽然微小,但却是影响阅读体验的关键。作为一名三国迷,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惊喜”,一些能够让我拍案叫绝、豁然开朗的洞见。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盛宴!
评分说实在的,收到《秘本三国志(上)》的时候,我内心是抱着一种既兴奋又有点审慎的态度。市面上三国题材的书籍已经很多了,要真正脱颖而出,甚至冠以“秘本”之名,那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从目前翻阅的初步印象来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似乎不是那种快节奏、事件堆砌的流水账,而是更注重于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我试着随便翻开几页,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场景时,用了不少精妙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例如,在描绘一场战前紧张气氛时,他可能不会直接写“士卒们心生恐惧”,而是通过对微风吹过旌旗的声音、士兵紧握兵器的手指、或是眼神中的闪烁来传递那种压抑的情绪。这种手法,我个人非常欣赏,因为它更能触动人心,让读者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真正走进那个时代,感受角色的悲喜。我特别想知道,书里对于一些重大历史节点的处理,会不会有不同于传统史书的解读?比如官渡之战,是会侧重于曹操的战略布局,还是会深入描绘袁绍阵营内部的矛盾?又或者是对一些被边缘化的人物,这本书是否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篇幅?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意外”,一些颠覆我固有认知的内容,让我对三国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产生全新的理解。
评分拿到《秘本三国志(上)》这本新书,我立刻就被它的独特气质吸引了。首先,从书的整体设计来看,就透露着一种低调而又不失厚重的质感,不像市面上一些同类书籍那样追求浮夸的视觉效果,而是更注重细节和品味。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几页,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用词精准,叙述流畅,而且在处理历史事件时,似乎展现出一种严谨的态度。我一直认为,历史书籍最忌讳的就是随意杜撰和主观臆断,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在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特别好奇,这本书在解构那些经典的三国故事时,会采取怎样的切入点?会不会对一些被广泛接受的“定论”提出挑战,或者从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中,挖掘出新的线索?我试着看了一下关于某个早期事件的描述,作者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相当到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动机,这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干货”,一些能够让我对三国历史有更深层次理解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我们已经熟知的那些情节。
评分《秘本三国志(上)》这本书,我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了翻,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编排和呈现方式非常吸引人。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历史读物,不光是内容本身要扎实,其呈现方式也同样重要。这本书的字体大小、行距间距都让我感觉非常舒服,光是这一点,就让我对作者的用心程度有了初步的认可。而且,我注意到它在某些段落的叙述中,似乎有意加入了地图、插画或者一些引用古籍的片段,这些元素如果没有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很容易显得杂乱,但在这本书里,我感觉它们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和辅助性。我猜想,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去考证和查阅史料,而且他对整个三国历史的脉络有着非常清晰的把握。我特别想知道,在描述某些关键战役时,它会不会像纪录片一样,给我们呈现出不同的视角?比如,除了主帅的决策,它会不会关注到前线士兵的视角,或者被波及的百姓的视角?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从更广阔、更细致的层面去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拿到《秘本三国志(上)》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番,感觉这本书的立意和角度都相当独特。我一直以来对三国历史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也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总觉得那些叙述要么过于强调宏大叙事,要么就是过于聚焦于几个核心人物。而这本书,从封面和书名传递出的信息来看,似乎有意在挖掘一些更隐秘、更具深度的内容。我注意到,书中的语言风格并没有使用过于白话或者过于晦涩的词汇,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有文言的韵味,又不至于让现代读者产生阅读障碍。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策略的?它会不会像解剖刀一样,细致地剖析每一场战役背后的原因,以及每一个决策者的考量?或者,它会把笔墨更多地放在那些不为人知的阴谋诡计,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普通人的命运?我试着看了看关于某个早期事件的片段,作者似乎对人物的性格塑造非常用心,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把人物的矛盾心理和内心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三国,而不是那些被符号化的人物群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