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利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蚂蚁先生」八十载生涯心血结晶,首部长篇小说问世
★ 出版至今荣获美国亚马逊网路书店分类销售第一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文推荐──「作者特意安排的蚂蚁生活实录缔造出文学的另类成就,除了威尔森之外,再无人能像他那样,将蚂蚁的世界刻画得既深刻又写实。」
★ 主角的亲身经验获得国内环保斗士林三加律师、蔡雅滢律师的热烈共鸣,独家专文推荐
★ 在台湾政府环境开发议题如火如荼之际,本书的存在更具时代指标性意义
故事的主角──拉斐尔.柯迪,是阿拉巴马州诺科比湖附近的居民,自小热爱湖畔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父亲、表哥时常深入丛林里狩猎探险。在他满十八岁的那一年,他进入了佛罗里达大学生物系就读,所钻研的论文题目正是「蚂蚁」。
拉斐尔的母亲玛西雅出身名门望族,在嫁给他父亲后,娘家的兄弟姊妹一直很不谅解这桩婚事,玛西雅也成日郁郁寡欢,一直到自己的儿子将以优异成绩从佛罗里达大学毕业的那一刻,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获得抒发。于是她将拉斐尔带回自己娘家兄长赛洛斯家里,希望这位作舅舅的能够给从小着迷于蚂蚁和自然生态的拉斐尔一点生涯规划。赛洛斯在诺科比周边从事房地产业,生意头脑十足,在半威胁半利诱(他答应替小拉斐尔支付念研究所的学费)之下,成功说服外甥以名列前茅的在校成绩申请哈佛大学法律系,并要求他必须在毕业之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暂时挥别心爱的生物研究。
当然,没有人确切知道拉斐尔心内打着如意算盘,他早已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事物、还有一生最重要的信念是什么。在哈佛大学就学期间,拉斐尔的经历活脱脱就是作者威尔森教授青年时的翻版,他历经遇见初恋、坠入爱河、到因为对环境保育的理念不合而分开;当结束了法律系的学业之后,拉斐尔遵守当年和舅舅赛洛斯的约定,毅然投入家乡一间大型建设公司担任法律顾问,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摆平公司在开发自然保育区域时与当地居民的冲突。
本书里每一位角色的个性都是鲜明而立体,除了冷静、朝理想不断逼近的拉斐尔之外,也有热血投入环保抗争行动的记者,私下进行恐吓、绑标围标的地方财阀,担心自身既得利益受到威胁的宗教份子……。相对于其他生态小说,《蚁丘之歌》的故事性不仅强烈,而且更容易让读者在与自身环境相对照之下产生共鸣。
更多经典文学讯息
★ 经典文学坊官网:www.facebook.com/ClassicNovels
作者简介
爱德华.威尔森 Edward O. Wilson
为当代最重要的生物学家,于一九二九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罕,在南阿拉巴马州及佛罗里达州狭长地带度过他的童年。孩提时期的他就对自然生态非常有兴趣,热衷于探索当地的森林及沼泽,后来更因研究蚂蚁而成名,奠定他在生物学界的地位,有「蚂蚁先生」之称。
一九五五年取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成为研究环境生态、动物行为与沟通、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先驱。此外,他曾于一九六九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其着作有《论人性》(On Human Nature)、及《蚂蚁》(The Ants)、《追寻自然与天性》(In Search of Nature)、《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缤纷的生命》(The Diversity of Life)、《论亲生命》(Biophilia),以及他的自传《大自然的猎人》(The Naturalist)。
译者简介
邱思华
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学士,国立成功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硕士。从小立志成为漫画家,倾心于阅读漫画和科幻小说,高中时因画漫画取材之故与心理学结缘,转而走上心理师之路。目前具有临床心理师证照,工作之余不忘创作,以撰写小说与绘制漫画为乐,期待有朝一日能实现孩提时的梦想。翻译作品有《复制耶稣》、《神灯之子:阿肯那顿冒险之旅》、《蚁丘之歌》等。
推荐文
张永仁(昆虫痴人.生态观察家)
拜读蚂蚁学大师爱德华.威尔森这本半自传式的小说,对一个不谙异国历史文化的我而言,刚开始还被无法与生活经验串联的人物译名、还有主角人物繁琐的亲疏家族背景,折腾得经常要翻前顾后。庆幸,借着书中详实的译释,我随时能将虫、鱼、蛇、鸟……的英文名或拉丁学名上网搜寻,透过无远弗届的搜图结果,在欣赏这些动物英姿的同时,渐渐将自己的心境,与年少时期的故事主角拉斐尔,取得相当契合的链结。终于,诺科比湖好似也成了我熟稔的祕密花园。
无疑的,第四章的「蚁丘之歌」是本书的精髓所在。作者威尔森博士挟其一生对蚂蚁的研究,将这群六足世界中的微小精灵,从新生、建立王朝、茁壮、觅食与互动、社会型态与机制、领域扩充、冲突与对峙、族群大战、征服、掠杀与灭族、新王朝的取代、突变……等生态,巨细靡遗的在故事中精彩呈现。甚至,称霸诺科比湖区的「突变蚁族」因为蚁丘太过庞大,最终招致人类插手而灭亡,也意外给予濒灭的「林带蚁族」,建立起接替王朝的新生契机。这是作者丰富的剧情安排,也是蚂蚁生态最忠实的观察记录,更是领悟天地间运行不悖之理的完美导读。
拉斐尔对诺科比湖区自然的深爱,经过多年的构思、运筹帷幄与身体力行的奉献付出,最后他终得完成宿愿,成功地保留住诺科比湖的长叶松林与湖区的完整生态,免除开发商赶尽杀绝式的自然利用。更可贵的,借着拉斐尔玩乐、求学、任职、为环保献身,甚至文末摆脱恶徒杀身之险的求生过程,从主角人物的思虑模式与应对作为,读者们隐约都能印证到作者在前言楔子中:「蚂蚁的社会可用以影射人类」的细腻铺陈。这岂不是人类师法自然的最崇高境界?
诚如编辑健睿来函提到,「在翻译此书期间,适逢台湾诸多环境议题纷纷跃上台面,无论是生态与经济的天秤槓桿、还是开发土地与保留自然资源的两难;在作者敏锐又充满智慧的观察力驱使下,从书中情节中可以获得让人满意的解答。」这个拥有完美结局的故事架构,的确发人深省。激烈的抗争与冲突,是吾人所不乐见的对立,从事生态保育或环境保护相关职志,能够借镜拉斐尔的努力,应该是人们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学习典范。可憾、可恨的,现今台湾竟会惊闻数位大学评委教授,因接受开发商的性招待而遭判重刑,谁能相信为环境把关的所有环评全然公允?可见现实与理想仍有遥远的距离。关心母亲台湾、爱护宝岛生态的朋友们,在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片净土努力之余,让咱们一同携手默祷:天佑台湾!
一直以來,對「蟻丘」這個詞總是帶著一股莫名的親切感,彷彿那是個既微小又龐大、既普通又充滿生命力的世界,總在不經意間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小宇宙。當我看到《蟻丘之歌》這個書名時,腦中瞬間閃過無數畫面,有午後陽光下,螞蟻們辛勤搬運食物的景象,有雨後泥土散發的濕潤氣息,更有那種在地底深處,無聲無息卻又規則運轉的社會結構。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這樣一個看似單調的昆蟲世界,譜寫出動人心弦的「歌」?它會是熱鬧的合唱,還是孤寂的獨奏?它會是關於生存的壯闊史詩,還是關於情感的細膩描摹?我預期會有一種置身其中,卻又保有旁觀者視角的感受,去觀察、去體會、去聆聽這份來自地底深處的生命樂章。
评分我對《蟻丘之歌》這個書名充滿了期待。在我心目中,「蟻丘」代表著一種精密的組織和無窮的生命力,而「歌」則是一種情感的抒發和生命的謳歌。我猜測,作者或許會透過描寫蟻丘的生活,來探討一些關於生命、成長、以及歸屬感的議題。牠們的「歌」會是什麼樣的旋律?是關於奮鬥的樂章,還是關於愛情的序曲?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置身其中的感受,讓我能夠深入到蟻丘的世界,去體驗牠們的生活,去聆聽牠們的「歌聲」。
评分當我看到《蟻丘之歌》這個書名時,我的思緒立刻飄到了童年時期,那段充滿好奇與探索的時光。我總是被大自然中的各種奇妙現象所吸引,而螞蟻的世界,更是讓我著迷。牠們的集體智慧、牠們的紀律性、牠們對於生存的堅持,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在書中呈現出這樣一個令人讚嘆的生命圖景?這首「蟻丘之歌」,會是怎樣的一首樂曲?是關於繁衍與壯大的旋律,還是關於衰敗與重生的篇章?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溫馨而又深刻的感動,讓我重新找回對生命最初的敬畏。
评分《蟻丘之歌》,光是這個書名就充滿詩意,讓我聯想到一種複雜而又和諧的生命律動。我期待書中能描繪出一個既真實又富有想像力的蟻丘世界,不只是單純的生物學描寫,而是能觸及更深層次的意涵。或許,作者會透過蟻丘的視角,來探討一些關於人類社會的議題?例如,集體與個體、奉獻與索取、秩序與混亂之間的關係。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運用「歌」這個詞,來貫穿整個故事?是透過螞蟻們的「交流」,還是透過環境的「氛圍」,亦或是透過作者內心的「感受」?我希望這是一本能讓我沉浸其中,細細品味,並且在閱讀後能產生長久迴響的作品。
评分老實說,《蟻丘之歌》這個書名,第一時間讓我想到的是一種強烈的社群連結感,一種共生共榮、互相扶持的意象。我在想,作者會不會將這種「蟻丘」的概念,延伸到更廣泛的層面,例如家庭、社群,甚至是整個社會?牠們的「歌」又會是怎樣的旋律?是高亢激昂的生存戰歌,還是悠揚綿長的生命讚歌?我預期這本書會帶給我一種深刻的共鳴,或許在閱讀過程中,我會不斷地將書中的情節與自己的人生經驗做連結,去思考自己在「蟻丘」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所能發出的「歌聲」。
评分《蟻丘之歌》,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既真實又充滿想像的魅力。我一直相信,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擁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和豐富的情感。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透過「蟻丘」這個意象,來譜寫出動人的「歌」?是關於牠們的生存鬥爭,還是關於牠們之間的愛與羈絆?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深刻的啟發,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评分每次看到「蟻丘」這樣的詞彙,我總是會聯想到那種默默無聞卻又極其重要的存在。牠們構築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網絡,支撐著一個微觀世界的運轉。而「歌」這個字,更是增添了一抹藝術的色彩。我很好奇,作者會用什麼樣的筆觸來描寫這首「蟻丘之歌」?是磅礴大氣的史詩,還是細膩柔情的敘事?我期待書中能呈現出一個多層次的蟻丘世界,不僅有牠們的辛勞與奮鬥,也可能有牠們的愛情、親情,甚至是一些屬於螞蟻們獨特的「哲學」。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
评分《蟻丘之歌》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很特別的氛圍。我個人一直覺得,自然界中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都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生命力。我猜測,作者或許會透過描寫蟻丘的運作,來傳達一些關於時間、空間、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牠們的「歌」,會是怎樣的曲調?是重複而規律的勞動之歌,還是偶爾爆發出的生命讚歌?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寧靜而又充滿力量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處可以暫時棲息,並且能與生命本質對話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名《蟻丘之歌》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田埂邊,蹲著看螞蟻搬家的情景。那時候,牠們的世界彷彿就是我眼前的全部,每一隻螞蟻的移動、每一次的交會、每一次的奮鬥,都像是一齣無聲的戲劇。如今,看到這個書名,我忍不住聯想到,作者是否會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去捕捉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例如,牠們如何分辨彼此?牠們的溝通方式是怎樣的?牠們的社會階級是如何形成的?又或者,牠們是否也有所謂的「喜怒哀樂」?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深刻的啟發,讓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渺小的生命,發現它們身上蘊藏著怎樣的智慧和情感。
评分《蟻丘之歌》這個書名,瞬間就勾起了我對微觀世界的興趣。我一直覺得,小小的螞蟻身上,其實蘊含著巨大的生命能量。牠們的社會結構、牠們的溝通方式,都讓我感到非常好奇。而「歌」這個字,更是增添了一層藝術性和情感色彩。我預期書中會描繪出一個充滿活力且富有生命力的蟻丘生態,或許也會探討一些關於合作、奉獻、以及生存意義的議題。我希望這是一本能讓我沉浸其中,細細品味,並且在閱讀後能夠獲得啟發的作品,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