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落日朝露。不錯,個人記憶不能與寫史書相提並論。但它能留給世界一種誠實的聲音,抗拒著無知與健忘的精神潮流。「你是怎樣熬過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民族。
上一個世紀的一場「風雨」把一個特殊的數字銘於史冊,這就是「一九五七」。
誕生於那個著名的戊戌年的北京大學 (前身京師大學堂) ,在經曆瞭一甲子的風風雨雨之後,偏偏又在一個戊戌年裏遭逢瞭另一場空前慘酷的劫殺:一九五七年的大鳴、大放、大字報,成瞭「反右」的序章。人們驚悸迴神,纔發現原來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太「陽」之「謀」。
「陽謀」之下的「一九五七」,成瞭中國的忌日,成瞭北京大學的忌日,它對中國的戕害,對北大的戕害,對「北大人」的戕害與虐殺,是「史無前例」的!
《北大一九五七》正是這場時代悲劇的揭秘與錶述。這個諱莫如久的往事,一定會讓今天的人們想得很多,很久──「往事並不如煙」。
作者簡介:
張元勛
張元勛是點燃北大大鳴大放之火的「極右份子」,學生刊物「紅樓」與「廣場」的編委,林昭也是「紅樓」編委,他們先後被打成右派份子,結下一段患難友情。張元勛被判刑八年,一九六五年底「釋放」,仍然「留隊勞動」,但可以每年探親一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