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笔记」往往能穿透生硬的理论框架,直接提炼出简洁且深具「个性」的观点。此书收录马森自二○○二年以降未曾集结的多篇文学论述,以笔记式的灵光和锋芒,点评了二十世纪多项中国文学之「最」。五四时期辈出的名家,与西方几位奠定当代文坛基础的大师,殊异的风范尤其使作者缅想不已。另外,当今台湾文学的发展现况、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作家等课题,亦是作者长年以来关注的重点所在。
作者简介
马森
知名戏剧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及国研所,一九六一年赴法国巴黎电影高级研究学院(IDHEC)研究电影与戏剧,巴黎大学汉学院博士班肄业;继赴加拿大研究社会学,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台湾师大、巴黎语言研究所、墨西哥学院、加拿大亚伯达及维多利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香港岭南学院、国立艺术学院、国立成功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等校。并曾一度兼任《联合文学》总编辑。现已退休。
作品包括论着《马森戏剧论集》、《当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东方戏剧.西方戏剧》、《灿烂的星空─现当代小说的主潮》、《戏剧──造梦的艺术》、《文学的魅惑》、《台湾戏剧──从现代到后现代》等,剧作《脚色》、《我们都是金光党》、《马森戏剧精选集》等,小说《孤绝》、《夜游》、《海鸥》、《巴黎的故事》、《生活在瓶中》、《M的旅程》等,散文《爱的学习》、《墨西哥忆往》、《大陆啊!我的困惑》、《追寻时渔琚等,文化评论《文化.社会.生活》、《东西看》、《中国民主政制的前途》、《茧式文化与文化突破》等近五十种。
秀威版总序
前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最】
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最浪漫的诗人
最卖座的剧作
最长寿的作家
最悲惨的作家之死
最无行的文人
最畅销的写作人
最具亲和力的作家
最博学的作家
最孤僻的作家
最幸运的作家
【记逝去的文学先进】
腐草化为萤
读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随感
理想主义者的黑暗心灵
圣者、盗徒让.惹奈
D. H,劳伦斯搬进西敏寺
预言的魅力
海奈电影与法国「新小说」之间的渊源
永远的梧桐
最后的一位五四作家
徐志摩的爱与死
又一次人间四月天
英伦的两位文学先进
老舍与祥子
老舍与二十世纪─为「老舍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而写
一个被遗忘的小说家
文坛的奇人异事
也谈浩然
布洛克的梦幻世界
【记五四】
庆「五四」八十週年
五四与我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
建议设立一个东方的诺贝尔文学奖
荣誉与幸运─诺贝尔文学奖所给予中国作家的梦魇
高行建与台湾的渊源
【文学在台湾】
今日我们不读书
征文奖是否提高了文学水平?
我们也需要驻校作家
文学的原乡
书市的排挤效应与文学出版的困境
经济危机正是文学的转机
我不为文学担忧
【附录】
马森着作目录
起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仅仅是把它当作一本打发时间的读物。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书中的观点,有时会让我感到一丝不适,因为它们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模式。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观点时,停下来,反复思考,试图理解作者的逻辑。有时,我会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它们与我内心的感受不谋而合;有时,我也会产生质疑,在脑海中与作者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这种“较量”,让我的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和挑战。我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风格,不像有些书那样强行灌输观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慢慢地引领读者去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人性。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精彩的段落时,不自觉地拿起笔,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用荧光笔标记下那些触动我的句子。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困惑和迷茫,也为我提供了一些解答的方向。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探索。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是比任何知识都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承认,当初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那种略带神秘感又充满人文气息的名字,让我觉得它一定蕴含着不寻常的东西。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却发现它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答案之书”,而是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书中的内容,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理解,有时甚至会让我感到困惑。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意思,或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来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觉得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它不像有些书那样,把所有东西都摆在你面前,而是让你自己去挖掘,去发现。我喜欢它那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通往下一层更深层次理解的阶梯。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某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或者看到了事情的另一种角度。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用它自己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去成长。它教会了我,很多时候,最好的答案,就藏在提问的过程中。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消遣读物,可能会在某个闲暇的午后,随手翻翻,然后很快就遗忘。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里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们不像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文章,而是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某些句子所打动,然后停下来,反复地咀嚼。它们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发芽,然后生长出各种各样的思绪。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惊天动地的叙事,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但它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也让我重新审视一些人际关系。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章节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者某个曾经熟悉的人。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一个秘密花园,我会在里面独自漫步,感受着文字带来的宁静和慰藉。它没有给我任何明确的指导,但它却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些方向;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了我一些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封面设计太吸引人了。那种复古的色调,加上简洁的排版,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书。拿到手后,更是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封面和封底的介绍,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书里的文字,一开始还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感觉像是某种加密的信息,需要慢慢地破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地发现,那些看似晦涩的词句背后,隐藏着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跟作者“争辩”,或者在心里默默地为作者的观点补充一些细节。有时候,也会因为某个观点而茅塞顿开,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没有明确的叙事线,也没有我期待的那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流淌,一种意识的跳跃。我喜欢它这种自由自在的表达方式,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探险,每翻开一页,都可能遇见意想不到的风景。我常常会在某个深夜,在台灯的光晕下,沉浸在这片文字的海洋里,感觉自己正在与作者进行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也让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种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快一个月了。初拿到它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因为书名听起来有点文艺,就随手收下了。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第一印象错了。它给我带来的惊喜,就像在某个静谧的午后,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街角的小咖啡馆,推开门,一股温暖的香气扑鼻而来,瞬间驱散了心头的阴霾。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那种哗众取宠的浮夸,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娓娓道来,用一种极其平和却又直抵人心的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睡前翻上几页,那些文字仿佛化作了温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睡。有时候,也会在通勤的地铁里,在喧嚣的人群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忘却了周遭的烦恼。我喜欢它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在蜿蜒流淌中,滋养着干涸的心田。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触动我的句子时,停下来,细细地品味,然后在脑海里勾勒出相似的场景,或者将它与我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任何强烈的震撼,但它所散发的淡淡的芬芳,却久久地萦绕在我的鼻尖,让我回味无穷。它不像某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书,也不会像某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书那样让人废寝忘食。它更像是一杯温水,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给予你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