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通过医生视野展现的作品∕彦火
序(二)—读尹浩镠博士英诗中译有感∕刘庶凝
散文评论卷
飞翔的百灵—新移民的奋斗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庄教授的故事另一个白求恩—记美臣(John E T. Mason, M. D.)医生
娈童癖的下场
无牌堕胎专家
梦园愧忆
凯文的抉择
灿烂的明珠—苦学成功终圆医生梦
整容俱乐部
学术老顽童
游记卷
孔雀之乡—德宏无处不风流
沖绳,久违了!
国殇墓园祭英魂
一粒沙尘看世界,半边花瓣说人情
—读潘天良的《奇幻之都—拉斯维加斯深度游》兼论旅游文学的价值
人物印象卷
喜会高尔泰喜会金庸和□弦
喜会高行健
踽踽独行高行健
港台海外作家文学座谈会
诗卷
她从美丽的光影里走来
书寄奥古斯达
我知道近旁的小花园
当我害怕
夜莺颂
忘记她罢
当你老了
恋海情
刀安仁颂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译赏析
.十四行诗之一
.十四行诗之二
.十四行诗之五
.十四行诗之十
.十四行诗之十三
.十四行诗之十五
.十四行诗之十八
.十四行诗之二十二
.十四行诗之三十
.十四行诗之三十四
.十四行诗之三十五
.十四行诗之三十九
.十四行诗之五十五
.十四行诗之六十六
.十四行诗之七十
序(一)通过医生视野展现的作品
彦火
我有一些医生朋友是醉心文学,但是像尹浩镠医生对文学爱得那么深沉、那么痴心,却是罕见的。他写大量有关医学专着之余,也写小说、散文、诗歌,还翻译外国诗。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人的五脏六腑,肌肤皮毛,无不在他(她)观人入微的眼底下纤毫毕现。我曾问过医生朋友,人们的体躯于他们来说,已无秘密可言,他们对人还感兴趣吗?
这个问题不免愚昧。因身体发肤不过是人的躯壳而已,人的七情六慾、气质性情是迥然不同的。这就是尹浩镠医生热爱文学、醉心写作的原因了。
医生要求是理性的、冷静的,不过文学是情感的表述。情感程度不同,表述也迥异。高行健一再强调「冷的文学」,是一种超越市场、政治的、个人的文学。尹医生对文学的热情拥抱多于冷处理。这大抵与他写诗有关,诗人是需要激情的。
收入尹医生这本书内的文章,包括散文、评论、游记、人物印象、诗歌赏析,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致,都是他的近作。
从篇目来看,也可以说明的一点是,尹医生文学创作方面是深广的,其中包括杏林勾沉,如《另一个白求恩─记美臣医生》、《灿烂的明珠─
苦学成功圆医生梦》等;人物访问及人物印象,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喜会高尔泰》、《踽踽独行的高行健》等;还有译诗赏析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译赏析》……。
林林总总,大抵是我心写我手,直截的表述,在写作技巧上属于「直接描写」,即从正面对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事件、环境、气氛,进行正面具体描写,不用曲笔,好处在于简单明快,幅短神遥。
尹医生的写作态度是认真的,虽然他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师何镜堂是故友,是邻居,也是中学同窗,后来也多所交往,他还是特地跑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进行访问,并进行多次订正。
这篇访问记从两人少年交往、抱负谈起,然后转入核心话题,抒写何镜堂设计中国馆的理念和实践,突出「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行文流丽,夹叙夹议,由感情到理性,是不可多得的人物印记。
不管怎样,这本集子所收的篇什,是一个医生的个人感受的作品。创作意义上的感受,有不同类别。从感受器官分,有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五类,通称「五觉」感受。
至于从感受的来源,则分有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两类,按感受的方式分则有:有意感受和无意感受。
「五觉」感受虽属于生理方面,但它并非单一的,而是和作家的心理活动密切结合,以综合的和动态的形式进行的,是作家艺术感受的先导和基础。
作家在这些感受的基础上去认识、描绘客观世界,才能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第二自然」。
直接感受是感受者直接通过「五觉」体验生活所获得的感受,是作家获取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医生对「五觉」,格外敏感,这「五觉」,正如五味架上的调味品,只要调配得宜,肯定是一道美味的名馔。
我想说的是,这正是一本通过医生视野展现的作品,饶有丰姿。
(作者是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执行会长∕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