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创新!才能历久弥新 蔡辉振
《自序》从梦想出发,渴望创造新视野!
《读者备忘录》
《台湾桧木Hinoki 俱乐部》部落格Logo 意涵
基础篇:收藏Hinoki 的基本功
1.如何区别Hinoki 与Meniki?
2.什么是「漂流木」、「大水材」?
3.漂流木「声名大噪」的后遗症
4.达人速成心法:「望、闻、问、切」
5.先材质,后雕工
6.精品=油花+香度+色泽
7.要找「对的」奇木专卖店
8.「小而美」的流行趋势
9.私房选秀标准:5 字口诀
10.新手价格决断力
升级篇:投资树瘤的软实力
11.树瘤价格充满「人治色彩」
12.民间桧木树瘤等级区分
13.「凤尾瘤」树瘤市场主流
14.假设推论树瘤演变的病理现象
15.「奇木花瓶」是时尚潮流吗?
16.投资奇木艺品的持有比例
17.发现「凤尾瘤花」原始艺术之美
18.初探Hinoki 凤尾瘤的地域性
19.「树瘤闪金光」可以招财避邪?
20.日本人:喜爱收藏树瘤的源起
管理篇:永续发展的新愿景
21.三义木雕市场景气式微的省思
22.展望「2010 年奇木树瘤市场」走势
23.收藏树瘤价值观的再出发
24.创办「奇木树瘤3D 数位博物馆」
25.开发Hinoki 网域连锁行销通路
26.「创新价值」点亮木雕产业新希望
27.「网拍」终将成为黄昏市场
28.爱台湾,为木雕产业带来大商机
29.珍贵桧木树瘤难逃盗伐的宿命
创新篇:快来做幸福的美梦吧
30.沉睡千万年的国宝
31.开启Hinoki 艺文论坛的流风
32.朱铭大师,创新者的心灵导师
33.《老夫子》荣登苏富比的启示
34.日本藏家对奇木的渴望与偏好
35.解放「阿里山神木」的悲情故事
36.梦想:化身成为优秀的山老鼠
37.欢喜做、甘愿受
《后记》选对的舞台,璀璨整个Hinoki 世界
《年表》台湾百年砍伐桧木Hinoki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台湾桧木Hinoki 俱乐部》部落格发表文章统计表
我是一位对台湾本土文化充满热情的退休教师,退休后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我们宝岛的传统技艺,其中木雕一直是我特别着迷的一个领域。我见证过很多老一辈木雕师傅的精湛技艺,他们用双手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但我也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技艺正面临传承的困境。这本书的标题——“台湾木雕产业创新管理:教你轻松拥有保值奇木树瘤”,听起来就有一种将传统与现代连接起来的使命感。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探讨“创新管理”的?是否涉及到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学习木雕?如何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释“保值奇木树瘤”的。是不是有关于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珍贵木材的价值?或者是有关于如何保护这些稀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长远价值的艺术品或商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传承和发展台湾木雕产业的深刻见解,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思考。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创业的台湾年轻艺术家,我一直对如何将我所学的艺术与实际的商业运作相结合感到困惑。我非常欣赏台湾木雕艺术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工艺,但往往在如何将这些作品推向市场,并使其具有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标题——“台湾木雕产业创新管理:教你轻松拥有保值奇木树瘤”,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样的创业者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创新管理”的?是关于如何进行市场调研,找到目标客户群?还是关于如何利用数字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保值奇木树瘤”与“创新管理”联系起来的。是不是有关于如何通过创新设计,提升奇木树瘤的附加值?或者是有关于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供应和高品质?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创业指导,让我能够将我的艺术才华转化为成功的商业实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台湾木雕产业的发展中。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台湾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评论员,我一直认为,像木雕这样的传统产业,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创新管理,将能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本书的标题——“台湾木雕产业创新管理:教你轻松拥有保值奇木树瘤”,让我觉得作者很有眼光,能够抓住“保值奇木树瘤”这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切入点。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在“创新管理”的框架下,去解读“保值奇木树瘤”的。是否涉及到对整个木雕产业链的梳理和优化?例如,从原材料的获取、加工、设计、品牌推广,到最后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书中是如何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如何提升台湾木雕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建议。是不是有关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例如3D打印、虚拟现实等,来创新木雕的生产和展示方式?或者是有关于如何通过文化创意,赋予木雕产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推动台湾木雕产业从“制造”走向“创造”,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洞察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意思,我第一眼看到就被吸引住了。那个“保值奇木树瘤”的说法,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觉得既熟悉又充满好奇。说实话,我们从小就听过关于神木、瘤木的传说,觉得它们是大自然的恩赐,但具体怎么“保值”?怎么“创新管理”?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我一直以为木雕就是一种手艺,一种传承,但这本书似乎要把我们带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木雕产业背后的经济价值和商业运作。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陈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创新管理”结合起来的。是不是有关于如何鉴赏这些奇木树瘤的技巧?或者是有关于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木材应用到现代设计中的案例分析?我特别期待看到一些实际的经营策略,能够让台湾的木雕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毕竟,我们台湾有很多巧匠,他们的手艺绝对不输给世界任何地方,如果能再加上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那绝对是如虎添翼。我很好奇作者有没有提到一些成功的木雕品牌案例,它们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木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发掘和利用台湾在地特色、创造经济价值的书。
评分我是一名在台南经营一家小型文创商店的老闆,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如何将台湾的传统工艺与市场需求结合。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名字里的“创新管理”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的木雕工艺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很多时候,这些精美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市场价值,甚至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这本书的标题“教你轻松拥有保值奇木树瘤”听起来就非常有实操性。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释“保值”的?这是否涉及到对木材稀有性、工艺价值、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为木雕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和价值评估的方法。此外,书中所提到的“创新管理”,我非常好奇它会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是关于品牌塑造?营销策略?还是供应链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台湾的木雕匠人是如何通过创新,让他们的作品更具市场吸引力,甚至开拓新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让传统工艺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找到新的生存空间,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路和可行的操作建议,这让我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