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

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世界遗产
  • 文化遗产
  • 自然遗产
  • 遗产知识
  • 普及读物
  • 旅游
  • 地理
  • 历史
  • 文化
  • 增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于2009年出版后佳评如潮,除了以全纪录的方式挑战世界遗产这个议题,464页的篇幅和高规格的知识密度,在华文世界的出版业,更是一个创举。

  《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2011增订版》内容增加了2010年新增的21座世界遗产,使得世界遗产总数达到911座,分佈在5大洲、151个国家或地区,其中704座属于文化遗产,180座为自然遗产,27座综合遗产。

  除了21座刚出炉的世界遗产,本书结构主要分成三大部分:首先介绍世界遗产基础概念,引领读者走进世界遗产的世界。

  第二部分的「世界遗产知识大考验」,透过50道命题和图解,以100页的篇幅,从50种不同角度切入,透过详细的地图、表格、图片和文字,一道一道让读者深入了解每一座世界遗产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和这个地球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前10名国家、全世界最早的10座世界遗产、全世界最具人气的10座世界遗产、曾经是电影场景的世界遗产、同时是国家首都的世界遗产,海拔高度排名前10名的世界遗产……还有陵墓的世界遗产、宫殿的世界遗产、象征现代化产业的世界遗产、教堂的世界遗产、清真寺的世界遗产、佛教遗迹的世界遗产、古代文明的世界遗产等,题目包罗万象,彻底帮你解读世界遗产。

  第三部分「世界遗产全纪录」,把所有世界遗产,以详尽地图、文字、图片和350页的篇幅,全数囊括这些世界的瑰宝。

本书特色

  1.中文出版品里,唯一一本收录全球截至2010年为止最新、最齐全的世界遗产专书。

  2.透过详细的地图、表格、图片和文字,让读者深入了解每一座世界遗产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和这个地球所扮演的角色。

  3.本书第一版出版之后,极受好评,销售亦热烈,为研究世界遗产的最佳指南。

世界遗产知识的深度探索与全球视野 书名: 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为一本不包含《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中具体内容的图书所撰写的详细简介。 --- 书名:文明的坐标:全球史观下的文化遗产重构与未来展望 作者/编者: [此处填写非《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作者的虚拟团队或知名历史地理学家] 出版社: [此处填写非原书出版社的虚拟出版社名称] 页数/开本: 约 980 页 / 16开 出版年份: [此处填写一个不同于2011年的年份,例如 2023] --- 内容简介:超越名录,探寻遗产的生命力 在全球化浪潮与地缘政治变迁的宏大背景下,人类文明的物质与非物质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面临着保护与遗忘的双重考验。《文明的坐标:全球史观下的文化遗产重构与未来展望》并非对既有世界遗产名录的机械罗列或简单介绍,而是力图以全新的学术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文化遗产的生成机制、当代价值以及其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本书摒弃了传统遗产书籍中常见的“景点导览”模式,转而聚焦于遗产的“场域”(Site as Field)概念,将每一处被标记的文化遗存视为一个动态的历史、社会、经济与生态的交汇点。全书分为四大核心板块,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遗产的理论前沿与方法论转型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近二十年来世界遗产研究领域内发生的方法论革命。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何物被列入”,而是深入探究“为何物被选择”、“如何被阐释”以及“谁拥有阐释权”。 遗产的“去中心化”趋势: 探讨了自殖民时代遗产叙事遗留下的权力结构,并考察了新兴国家和非主流文化群体如何重新书写其文化叙事的努力。重点分析了“地方性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在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回归与融合。 数字人文与虚拟遗产: 详尽介绍了三维扫描、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遗产监测中的应用,并批判性地评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提升公众参与度和风险预警方面的潜力与局限。 生态遗产与人地关系: 本书首次将“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置于核心地位,分析了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管理的“复合遗产”模式的成功案例与潜在冲突点,特别是气候变化对古老水利工程和沿海遗址的长期影响。 第二部分:全球视野下的遗产冲突与管理困境 本卷聚焦于那些处于社会、政治和环境不稳定地带的遗产,探讨其在当代危机中的脆弱性。 冲突地带的“记忆焚毁”: 通过深度个案研究,分析了武装冲突、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对历史遗迹的蓄意破坏,并探讨了国际社会在这些区域进行“抢救性保护”和“记录性保存”的伦理困境与实际操作难度。 旅游业的反噬效应(Over-tourism): 选取了数个全球知名的超载旅游目的地,运用社会学模型分析了过度开发如何侵蚀了遗产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并提出了基于社区参与和流量控制的“可持续减负”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挪用与身份政治: 探讨了跨国界文化交流中,某些文化元素被提取、商品化,而其源头文化社区却未能获得应有利益的现象,引发了对“文化产权”的深刻反思。 第三部分:非物质遗产的活化与传承机制 本书将大量篇幅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ICH)的研究中,强调“活在当下”的传承价值。 “表演性”与“实践性”: 关注那些依赖于口头传统、仪式和技艺的遗产形式,分析了如何在全球传播媒介(如社交媒体)的介入下,保持其核心精神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例如,对手工技艺在工业化背景下的“再定义”。 语境的保护: 强调非遗的生命力根植于其特定的社会和地理语境。本书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重建社区结构、恢复相关经济生态,从而保障仪式、语言或传统知识得以自然延续,而非仅仅停留在舞台表演层面。 代际传承的断裂点: 识别出当代教育体系、城市化进程对年轻一代与传统知识体系之间产生的疏离,并探讨了创新性教育工具包和跨学科合作在弥合这一鸿沟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遗产的未来蓝图:韧性、包容与责任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强调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全球遗产网络。 “共同遗产”与全球治理: 审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时的适应能力,并倡导建立更扁平化、更具决策权的区域性遗产管理机构。 社区赋权与反殖民遗产叙事: 探讨了如何将遗产保护的决策权真正下放到受影响的当地社区手中,特别是关注原住民和边缘化群体的历史记忆如何被纳入主流遗产话语。 历史伤痕与记忆场所(Sites of Conscience): 本书专门开辟章节,研究那些与重大历史创伤、暴行相关的场所,探讨它们如何在保持警醒、促进和解的功能中,实现自身的保护与利用。 本书的独特价值 《文明的坐标》并非对既有知识的简单汇编,而是对现有遗产研究范式的一次深刻的批判性反思与整合。它要求读者跳出地域限制,以全球史的宏大叙事来理解地方遗产的特殊意义。对于文化管理专业人士、历史地理学者、社会人类学家,以及所有对人类文明记忆的未来持有责任感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它引导我们思考:在技术迭代与社会剧变的时代,我们究竟要为后代保留下什么样的“文明坐标”? --- (总字数约为 1500 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世界遗产知识大全
二、2010年新增世界遗产
三、世界遗产知识大考验
~50道知识命题,彻底解读世界遗产
1.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前10名国家?
2.全世界最早的12座世界遗产?
3.全世界最具人气的10座世界遗产?
4.哪些经典电影曾经以世界遗产为电影场景?
5.有哪些世界遗产与世界名着或影响时代的巨作息息相关?
6.哪些国家的首都里拥有世界遗产?
7.在人类所打造的建筑中,高度排名前10名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8.在自然遗产中,哪10座海拔高度居世界前10名?
9.历史上社会普遍以父权为主,然而有哪些是因为女性、或是由女性掌权者主导而留下的伟大遗产?
10.在每年的特定时刻,有哪些古文明遗迹的某一处建筑,会产生天文异象?
11.哪些世界遗产代表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这三个具有五千年以上的古代文明?
12.爱琴海、希腊是孕育西方文明的摇篮,有哪些世界遗产代表了从爱琴海、希腊到希腊化时期的古文明?
13.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当时所征服的土地有哪些如今被列为世界遗产?
14.在哥伦布尚未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文明的图像究竟如何?又有哪些遗迹被列为世界遗产?
15.自古以来,丝路扮演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哪些世界遗产位于这条交通要冲上,并能见到东西文化融合的样貌?
16.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曾经统治过哪些地方?在哪些世界遗产中看得到其所创造的拜占庭风格?
17.拜占庭帝国之后,鄂图曼接续在伊斯坦堡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时间长达六个世纪,如今哪些世界遗产,仍留有鄂图曼遗风?
18.在基督教世界中,有哪些是以教堂为主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19.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清真建筑占有一席之地并被列为世界遗产?
20佛教发展以及东传过程中,哪些佛寺、遗迹被列为世界遗产?
21.世界遗产中,哪些遗址或寺庙属于印度教,又有哪些是佛教和印度教并存?
22.史前时代人类在哪些地方的洞穴留下画作,如今列为世界遗产保护?
23.哪里地区曾经出土人类化石,对人类的演化研究极具重大价值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24.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纷纷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有哪些殖民城市被纳为世界遗产?
25.哪些世界遗产以绝佳的自然景观,被公认为世界奇景?
26.哪些自然遗产,是以设立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方式,保护某些特定的野生动物?
27.哪些地方因为植物生态特殊而成为世界遗产,同时兼具保育某些特殊植物的功能?
28.地球生成过程中,火山扮演了关键角色,有哪些火山地貌被列为世界遗产?
29.冰河记录了地球千万年来气候的变迁,哪些冰河被列为世界遗产?
30.大自然的力量在地球留下美丽的凿痕,哪些世界遗产以奇特而壮丽的岩石着称?
31.化石埋藏在不同的地壳里,详实记录了地壳的变动,哪些珍贵的化石遗址诉说了几十亿年来地球的历史?
32.世界上有不少知名的瀑布被列为世界遗产,若依照高低落差来排序,它们的排名如何?
33.世界上有哪些湖泊被纳入世界遗产范围,依照湖面大小排序又如何?
34.哪些地方因为特殊的海洋生态以及壮丽的海洋景观,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35.世界上有哪些地貌丰富多变的喀斯特地形,被列为自然遗产?
36.被列为世界遗产、有上千年历史的建筑繁不胜数,然而有哪些是20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建筑或纪念物?
37.哪些欧洲古堡列入世界遗产?
38.木造建筑保存不易,有哪些屹立至今,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39.哪些民族或地区的陵墓坟冢被列为世界遗产?
40.世界遗产中,有哪些是皇家的宫殿及园林建筑?
41.世界上有哪些造型独特,或是融合当地环境的独特民宅和历史聚落,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42.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有哪些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城市或建筑,是文艺复兴的代表?
43.哪些汉撒同盟城市被列为世界遗产?
44.世界上有哪些农业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
45.世界上有哪些矿业被列为世界遗产?
46.有哪些工业被列为世界遗产?
47哪些交通建设被列为世界遗产?
48.哪些水利或灌溉设施改善了人类生活,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49.哪些世界遗产因为维护不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除名?目前又有哪些被列为濒危名单?
50.哪些世界遗产为两个以上的国家所共有?

四、世界遗产全纪录
~5大洲、151国、911座世界遗产图文大解构
欧洲
阿尔巴尼亚Albania
安道尔Andorra
奥地利Austria
白俄罗斯Belarus
比利时Belgium
波士尼亚及赫塞哥维纳Bosnia and Herzegovina
保加利亚Bulgaria
克罗埃西亚Croatia
赛浦路斯Cyprus
捷克Czech Republic
丹麦Denmark
爱沙尼亚Estonia
芬兰Finland
法国France
德国Germany
希腊Greece
罗马教廷(梵谛冈)Holy See
匈牙利Hungary
冰岛Iceland
爱尔兰Ireland
义大利Italy
卢森堡Luxembourg
拉脱维亚Latvia
立陶宛Lithuania
马尔它Malta
蒙特尼格罗Montenegro
马其顿Macedonia
摩尔达维亚Moldova
荷兰Netherlands
挪威Norway
波兰Poland
葡萄牙Portugal
罗马尼亚Romania
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欧洲区)
塞尔维亚Serbia
斯洛维尼亚Slovenia
斯洛伐克Slovakia
圣马利诺San Marino
西班牙Spain
瑞典Sweden
瑞士Switzerland
土耳其Turkey(欧洲区)
乌克兰Ukraine
英国及北爱尔兰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亚洲
阿富汗Afghanistan
亚美尼亚Armenia
孟加拉Bangladesh
柬埔寨Cambodia
亚塞拜然Azerbaijan
巴林Bahrain
中国China
乔治亚Georgia
印度India
伊朗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伊拉克Iraq
印尼Indonesia
以色列Israel
日本Japan
耶路撒冷Jerusalem
约旦Jordan
哈萨克Kazakhstan
北韩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南韩Korea, Republic of
寮国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吉尔吉斯Kyrgyzstan
黎巴嫩Lebanon
马来西亚Malaysia
蒙古Mongolia
尼泊尔Nepal
阿曼Oman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布亚纽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菲律宾Philippines
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亚洲区)
沙乌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斯里兰卡Sri Lanka
叙利亚Syrian Arab Republic
土库曼Turkmenistan
泰国Thailand
土耳其Turkey
乌兹别克Uzbekistan
越南Viet Nam
叶门Yemen

非洲
埃及Egypt
贝南Benin
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
波札那Botswana
喀麦隆Cameroon
阿尔及利亚Algeria
维德角Cape Verde
象牙海岸Cote d'Ivoire
肯亚Kenya
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衣索比亚Ethiopia
甘比亚Gambia
迦纳Ghana
马利Mali
马拉威Malawi
加彭Gabon
几内亚Guinea
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利比亚Libyan Arab Jamahiriya
模里西斯Mauritius
摩洛哥Morocco
莫三比克Mozambique
纳米比亚Namibia
苏丹Sudan
尼日Niger
奈及利亚Nigeria
南非South Africa
尚比亚Zambia
乌干达Uganda
茅利塔尼亚Mauritania
辛巴威Zimbabwe
塞内加尔Senegal
塞席尔Seychelles
坦尚尼亚Tanzania
多哥Togo
突尼西亚Tunisia

美洲
阿根廷Argentina
贝里斯Belize
波利维亚Bolivia
巴西Brazil
智利Chile
加拿大Canada
哥伦比亚Colombia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
古巴Cuba
厄瓜多Ecuador
多米尼克Dominica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多明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ublic
瓜地马拉Guatemala
海地Haiti
宏都拉斯Honduras
墨西哥Mexico
荷属安第列斯Netherlands Antilles
尼加拉瓜Nicaragua
巴拿马Panama
巴拉圭Paraguay
秘鲁Peru
圣露西亚Saint Lucia
圣克里斯多福尼维斯Saint Kitts and Nevis
苏利南Suriname
英国属地Territory of UK
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乌拉圭Uruguay
委内瑞拉Venezuela (Bolivarian Republic of)

大洋洲
澳洲Australia
万纳杜Vanuatu
智利Chile
纽西兰New Zealand
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索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
法国属地Territory of France
英国属地Territory of UK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全面性。从古老的遗迹到壮丽的自然景观,从遥远的亚洲到近代的欧洲,《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几乎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世界遗产。它像一本精心策划的旅行路线图,让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光和文化。我被书中对于亚马逊雨林生物多样性的介绍所震撼,也为北欧的维京遗址所着迷。作者在每一个条目的介绍中,都力求做到详尽而精准,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到文化价值、自然意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且,书中还附有精美的地图和插图,这对于理解每一个遗产地的位置和特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个个人化的世界旅行向导。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增订版”特性,这表明它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作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本能够与时俱进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刚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点也有涉及,而且对一些原有遗产地的保护措施和面临的新挑战也进行了更新。比如,在介绍某处海洋遗产地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当地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采取的保护策略。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回顾,更是一本关于未来思考的指南。它让我意识到,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知识”与“趣味”完美结合,让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它,沉浸在对古罗马斗兽场的想象之中,仿佛能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和角斗士的呐喊。作者在描述这些古迹时,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分析斗兽场是如何在古代进行观众疏导的,座位是如何按照社会等级划分的,甚至连斗兽场的排水系统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工程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某个世界遗产地曾经发生过的奇闻异事,或是某个文明消失的神秘原因。这些小插曲,就像在品尝一道精致的菜肴时,突然出现的惊喜调料,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令人回味。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探险家,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简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全球的文化宝库。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那精美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深深吸引。不得不说,编辑团队在视觉呈现上下足了功夫,每一页都充满了艺术感,读起来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世界遗产地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历史年表,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地方,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比如,在介绍中国的长城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世界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的陈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修筑长城的民间故事、工匠们的辛勤付出,甚至还穿插了历代文人墨客在长城留下的诗篇,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瞬间鲜活起来。这种叙述方式,让我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对长城的立体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单一的“墙”,而是承载了无数故事和情感的生命体。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性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可读性。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来讲述每一个故事。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漫步在全球各个角落,娓娓道来每一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比如,在介绍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火山爆发的灾难,而是通过对古城遗迹的细致描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热闹的市集、精美的壁画、甚至还有一些被火山灰定格的日常生活瞬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共情,也对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多了一份感伤和惋惜。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只是冰冷的数据,而是鲜活的人间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严谨专业,时而幽默风趣,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作者在介绍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时,能够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即使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文字虽然不属于传统的史实陈述,但却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情味,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时,那种由衷的赞叹和敬佩之情。读完之后,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对人类创造力、对历史传承的敬畏之情。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简直是一本“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世界遗产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史诗。书中对每一个遗产地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到它面临的挑战和保护现状,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撰写埃及金字塔部分时,那种严谨又不失想象力的描述。他不仅详细介绍了金字塔的建筑结构、建造方法,还探讨了关于法老、宗教信仰、以及神秘的象形文字的解读。读完之后,我对古埃及文明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这些古老建筑能够跨越千年,依然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世界遗产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段关于人类智慧、情感和奋斗的传奇。

评分

读完《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文明的璀璨与脆弱。书中对于一些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世界遗产的介绍,让我深感痛惜。例如,关于那些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而遭受重创的遗址,作者的文字中饱含着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警示。这种对遗产保护的关注,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呼吁。我意识到,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这本书让我对“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过去的遗物,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它让我明白,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珍惜、去保护这些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质读物。《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无疑是我心中的理想之选。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各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学生们对探索未知、了解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精美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遗产”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建筑,更是无形的文化传承。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是对孩子们未来视野的拓展。

评分

总而言之,《世界遗产知识大学堂 2011增订版》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世界遗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关于地球家园的百科全书。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本书,它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愉快的阅读时光,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文化、地理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它一定会带给你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书中记录的文字和图片,更在于它所激发的求知欲、开拓的视野,以及对人类文明传承的深刻思考。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珍藏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