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 观念篇
Chapter 01 实务专题基本概念
1.1 实务专题制作意义
1.2 实务专题制作目的
1.3 实务专题制作流程
1.4 实务专题时程规划
Chapter 02 实务专题主题确立
2.1 选择题目原则
2.2 研究题目来源
2.3 搜寻题目资讯来源
2.4 实务专题考核评量
Chapter 03 文献回顾与资料蒐集
3.1 文献回顾之类型
3.2 资料的层级
3.3 资料的蒐集方式
3.5 如何搜寻学术论文
Chapter 04 研究设计
4.1 研究设计意涵
4.2 研究设计类型
4.3 研究方法规划
Part II 企业篇
Chapter 05 个案研究法
5.1 个案研究法之定义
5.2 个案研究设计
5.3 资料蒐集原则
5.4 个案研究实施过程
5.5 个案研究法常犯的错误
5.6 应用实例 .
Chapter 06 内容分析法
6.1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6.2 内容分析法的特性
6.3 内容分析法的原则
6.4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6.5 研究流程
6.6 应用实例
Chapter 07 问卷调查法
7.1 问卷设计
7.2 量表设计技术
7.3 抽样程序
7.4 抽样方法
7.5 样本大小的决定
7.6 应用实例
Part III 产业篇
Chapter 08 产业分析意涵
8.1 产业分析意义
8.2 产业分析取向
8.3 产业分析工具
Chapter 09 产业分析要项
9.1 产业范围或定义
9.2 产业现况
9.3 产业结构
9.4 关键成功因素
9.5 竞争力分析
Part IV 实战篇
Chapter 10 企业专题制作实例
10.1 企业报告撰写架构
10.2 洗发精消费者购买行为实例
10.3 台韩TFT-LCD产业竞争力之实证比较研究实例
10.4 跨国知识移转个案研究实例
10.5 购物网站内容分析实例
Chapter 11 产业专题制作实例
11.1 产业报告撰写架构
11.2 两岸自行车产业竞合实例
11.3 花卉产业竞争优势实例
11.4 IC制造业西进大陆机会分析实例
11.5 金融控股产业分析实例
Chapter 12 实务专题口头发表
12.1 口头发表内容
12.2 口头报告需注意事项
12.3 简报资料制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洗发精消费者购买行为问卷
附录二 SPSS操作程序: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附录三 购物网站编码表
索引
**《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这本书,好像不太适合我的需求。** 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平时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科技、数码产品测评以及一些生活方式的分享。我需要的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能够快速捕捉新颖的资讯,并且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它们呈现出来。当我看到《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它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内容创作流程、选题策划、或者是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的内容。但当我稍微浏览了一下,我发现这本书的风格似乎更偏向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或者是有着固定流程的项目开发。例如,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关于数据分析的深度挖掘、或者是一些复杂的算法模型构建?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或者内容创作者最直接需要掌握的。我更需要的是一些能够启发我的写作灵感、教我如何写出更吸引人的标题、或者如何运用更有效的传播策略的书籍。如果这本书的内容都是一些我无法直接应用到我的日常写作和内容输出中的“硬核”知识,那我可能就不会觉得它物有所值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让我“立刻上手”,并且能够提升我内容产出质量的书。
评分**《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这本书,我真的用不上。** 坦白讲,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一开始就让我觉得有点“高冷”。我是做人文艺术类工作的,平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文字创作、艺术评论、展览策划这些。我需要的更多是灵感、情感表达、文化解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而“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听起来就充满了理工科的味道,或者是一些需要严谨逻辑和流程的项目管理。我尝试翻阅过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在书店),发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图表、公式和专业术语,这些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我无法想象我该如何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比如,书中会不会讲到如何进行精密的工程估算,或者如何搭建复杂的系统模型?这些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我更关注的是如何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去打动读者,如何设计出更富有艺术性的作品。所以,即使这本书在很多人眼中是“宝藏”,对我来说,它就是一本“鸡肋”。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创意、提升我审美、或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性情感的书籍。
评分**关于《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的初步印象** 我是一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主要负责教导学生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我一直觉得,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所以看到“实务专题制作”这个书名,我还是挺好奇的。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应用”层面,而且是那种非常具体的、工业化的应用。比如,它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或者是一些高精尖技术的开发过程。我担心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是否过于专业化,以至于我无法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我课堂上可以教授给学生的、基础的、易于理解的知识?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而不是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我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讲解科学概念、设计有趣实验、或者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书籍。如果这本书的内容都是一些我无法触及的、高深的“实务”,那对我来说,就不是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了。我需要的是能够“接地气”,并且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教学效果的书。
评分**《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我到底该不该买?** 说实话,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挺期待的。毕竟“实务专题制作”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很有份量,而且还是“第二版”,应该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精进了。但打开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定价,呃,对我的荷包来说,实在有点压力。我是一名刚入职场的菜鸟,手头上的钱不多,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虽然我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这本书的厚度和价格,让我有点犹豫。我一直在思考,它的内容是否真的能让我快速上手,并且在我的工作中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或者是一些我已经在网上看到过、学过的东西,那花这么多钱来买一本实体书,性价比就有点低了。我更倾向于将这笔钱投入到一些更具体、更贴合我目前工作需求的软件培训或者在线课程上。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知识触手可及,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我需要这本书能给我一种“买对了!”的感觉,而不是“哎呀,早知道就…”的懊悔。所以,在决定是否入手之前,我还在持续观望,并且希望找到更多真实的使用者反馈,来帮助我做出明智的判断。
评分**关于《实务专题制作:观念、方法与应用(第二版)》的一些想法**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问,但说实话,我接触的领域和书本内容可能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我主要是在做一些市场推广和活动策划方面的工作,平时接触的更多是创意、文案、传播渠道这些东西。虽然我知道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制作”的环节,但“实务专题制作”听起来更偏向于技术性或者工程性的制作流程。我有点担心,如果我买了这本书,会不会发现里面讲的内容对我日常的工作帮助非常有限?例如,它会不会讲很多关于模型构建、流程优化、或者是某种特定软件的深入操作?我承认,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新的东西总是有益的,但我的时间也很宝贵,我希望能把有限的学习精力放在那些能直接提升我工作效率、产出质量的关键技能上。我并不想花时间去钻研那些对我来说是“隔行如隔山”的内容,那样只会让我感到挫败。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帮助我提升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让我需要重新学习基础知识的“大百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