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法要原为我国禅宗名着,系唐代宰相裴休将黄檗希运禅师所垂示者作成笔录之传心法要及某侍者笔录之宛陵录二部分合成。流传至日本后,经发扬宏大,自成一宗派即黄檗宗是也。
作者简介
黄檗断际禅师
黄檗希运禅师,谥断际禅师,生于福州,是唐朝禅宗高僧。他从百丈怀海禅师学法,住洪州高安县黄蘗山,故称黄蘗禅师。其弟子临济义玄,创建出中国禅宗最盛的临济宗一系。黄蘗希运禅师以「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思,大弘禅法。此外黄蘗希运也提倡无心,黄檗希运也认为「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
註者简介
宇井伯寿
一八八二年生于日本爱知县,东京大学文科毕业,文学博士,曾任曹洞宗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大学讲师,东北大学教授,一九三五年为东京大学教授。专攻印度哲学及佛学,于一九三一年以印度哲学研究六卷得学士院奖,主着有印度哲学史,摄大乘论研究,佛教论理学,佛教汎论等书。
这本书名真的很有意思,“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光听名字,就感觉一股古老的智慧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我一直对禅宗的历史和思想很感兴趣,尤其是像黄檗禅师这样的大德,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精髓,都是我们后人修行路上宝贵的指引。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拨开了层层迷雾,让我们有机会直接窥探到禅宗最核心的部分。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也许是在某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上,也许是在我对自我认知的理解上。台湾的出版环境一直很注重经典的传播,相信这本书一定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编辑,能够呈现出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禅宗心法。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去体会黄檗禅师当年的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内观。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朋友提起这本书的。当时就觉得这个书名特别吸引人,“断际”,感觉就是要斩断一切妄念,直达本源。对于我这种时常被生活中的烦恼和杂念纠缠不清的人来说,这简直就像是一道曙光。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又大,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在浮躁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内心的平静。禅宗,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但往往很多解读都比较晦涩难懂,或者流于形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直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去体会禅的精髓。台湾的学者和出版社在整理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相信他们在这本书的编辑和介绍上会做得非常到位,能够让这本书真正地服务于读者,而不是成为一本束之高阁的古籍。
评分拿到《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这本书,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书名本身就极具力量,仿佛能穿透俗世的喧嚣,直达心灵的深处。“断际”,这二字道出了禅宗的核心追求——斩断一切牵缠,回归本来面目。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多读多少书,而在于能否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生活,真正地体悟和实践。黄檗禅师作为历史上重要的禅宗祖师,他的“传心法要”无疑是了解禅宗精髓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台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特殊的感情,能够看到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得以出版,并能在我们手中传播,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新的视角,引领我走向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
评分收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这几个字自带一种庄严和深邃的氛围。我一直对禅宗的传承和核心理念非常感兴趣,但有时候觉得很多关于禅宗的著作都比较艰深,不容易入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直指人心,为我们提供一种简单易懂却又极为深刻的修行方法。在台湾,我们有幸能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而禅宗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感到非常欣喜,这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内心宁静的珍贵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黄檗禅师留给我们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去阅读禅宗公案时的感受。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那种不落痕迹的智慧,总是让人回味无穷。黄檗禅师,作为临济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传心法要”一定蕴含着极为重要的修行方法和思想。我一直认为,禅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当下生活,如何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一个事件,更像是一次心灵的邀约。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断际”,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和妄想,让自己的心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台湾的佛教文化一直都很发达,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