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上每一个人来说,地理学不是死的学问,已成攸关生死的研究」
作者史密斯生动描述地球的未来与今日世界最大的挑战,对地球北端进行缜密、严谨的研究,可谓地理学界的明日之星。」
2050年,你会在哪里?
本书作者罗伦思.史密斯,一开始就提出这个大哉问。
世界人口爆炸、野生物种濒临绝种,人类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从石油到水,资源价格节节高升。我们将留给子孙什么样的世界?这不是又一本大谈要重视全球暖化的书,相反地,作者从实际访谈以及科学研究数据,要告诉你环境变迁到底会如何写历史。
罗伦思.史密斯乐观认为,未来五十年或一百年,人类不会灭绝,但会发生第三次大迁徙,全面往美国、加拿大、冰岛、格陵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与俄国--等环北极海国家移动,这几个国家因为温度上升,不仅成为新的农耕地带,而且也因为水资源与森林的植被,更适合生物居住。而这些国家也将愈来愈繁荣、强大,政局稳定,而接近赤道的国家将面临水资源短缺、人口老化、都市拥挤不堪的问题,且因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不时遭遇洪水侵袭,国力不断耗损。史密斯认为上述改变世界的四大因素将使得北半球上半成为宜于人类活动的北方新乐园。这个地区也将是全球最具有策略价值之处,经济地位也会跃升。
本书最重要的论点指出,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电影明天过后的情节并不会发生,温盐环流的断流在百年内不会像8200年前一样突然降临,造成地球进入冰河期,比较有可能发生的是,人类未来只要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华氏5度以内,那么北方诸国将成新乐园,未来人类文明将在这些国家兴盛,过去是边陲的族群如爱斯基摩人,将成为未来文明所系,丢掉鱼叉,改拿公事包,不过一旦超过5度,造成森林死绝、农业衰亡,连这个新乐园也将走入荒芜。
罗伦思.史密斯以最先进的预测模型和资料分析(包括气候动力学、天然资源存量、年龄结构和经济成长预测等)结合地理学与历史研究。但他呈现给读者的,不只是统计资料与研究数据,他还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到北方勘察,把个人经验、想法以及访谈融入书中。这些故事加上作者的生动的文笔使本书读来妙趣横生,成为难得的科学报导佳作。
作者简介
罗伦思.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古根汉学术奖得主,曾赴美国国会报告北半球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冲击。他的研究也曾出现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译者简介
廖月娟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曾获诚品好读报告二○○六年度最佳翻译人、二○○七年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二○○八年吴大猷科普翻译银签奖,主要翻译领域为医学人文、文学与历史。
汪中和导读
前言
第一章 马泰尔的猎物
第一部:推力
第二章 拥挤之城
第三章 钢铁、石油和风
第四章 加州烤焦了,上海淹大水
第二部:拉力
第五章 两场婚礼与电脑模型
第六章 极地风云
第七章 第三波大迁徙
第八章 丢掉鱼叉,拥抱公事包
第三部:命运交织的未来
第九章 五角大厦报告
第十章 新北方
注释
谢辞
說到「2050人類大遷徙」,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生存」。畢竟,2050年聽起來不遠,但又足夠讓很多事情發生改變。如果真的要「大遷徙」,那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迫使人類不得不離開現有的棲息地。我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地球資源耗盡,或是環境已經不適合居住?例如,海平面上升淹沒了沿海城市,或是極端氣候讓某些地區變得無法生存。這樣一來,人類為了延續,就只能往外尋找新的出路。我想到,這種大規模的移動,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過程中肯定會充滿了未知和風險。像是,新的地方有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能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甚至,會不會遇到其他「原住民」?當然,我也希望作者能描繪出人類的韌性,即使面對如此艱難的挑戰,依然能夠尋找希望,並且發展出新的生存模式。我很期待看到書裡對這些生存議題的深入探討。
评分當我看到《2050人類大遷徙》這個書名時,我腦中立刻浮現出一連串的問號。2050年,聽起來很近,但對人類社會來說,卻是足以發生劇烈變革的時間點。為什麼會需要「大遷徙」?這是最讓我好奇的。難道是我們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迫使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家園?或是,有什麼驚人的科技發現,讓我們得以跨越星際,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移動?我想到,如果真的要進行這樣的遷徙,那肯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其中會充滿了未知數,也一定會考驗著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書裡會不會探討,在這場遷徙的背後,有哪些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有多少犧牲,又有多少希望?我期待作者能夠描繪出一個既宏大又細膩的故事,讓讀者能夠跟隨著書中的角色,一起經歷這場史無前例的「人類大遷徙」。
评分「2050人類大遷徙」這個概念,讓我聯想到很久以前那些偉大的地理大發現時代,那時候的航海家們,帶著探險的精神,前往未知的大陸。只是,這次的「遷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逃亡」或是「尋找避難所」,而不是單純的探索。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出這場遷徙的「起點」與「終點」?是從地球的某個角落,逃離了災難,然後前往一個全新的、可能是外星的家園?還是說,是在地球內部,從已經無法居住的地區,移動到相對安全的地方?我對後者比較有想像空間,畢竟台灣也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島內移民」,但這一次是「全球性」的,那種規模感,光是想就覺得很震撼。作者會不會在書裡,描繪出一些具體的遷徙路線?沿途會有哪些奇特的風景,或是意想不到的遭遇?我希望看到一些更具體、更生動的畫面。
评分《2050人類大遷徙》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帶有一種史詩般的格局。我不禁思考,如果人類真的要進行一場「大遷徙」,那會牽涉到多少層面?我想到的不只是物理上的移動,更包含社會、文化、甚至是心理上的衝擊。想像一下,幾十億人口要重新安置,原有的國家、界線、甚至價值觀,都會面臨巨大的考驗。會不會有新的政治體系誕生?新的文化融合與衝突?我尤其關心的是,在這樣的劇變中,個體會如何反應?有人會積極擁抱改變,有人會奮力抵抗,也有人會因為失去而感到絕望。書裡會不會探討這些不同的人生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描繪出這場遷徙對人類文明整體發展的影響,並且在其中埋下對人性、對希望的深刻反思。這是一個龐大的題材,讓人充滿想像空間。
评分喔,看到這本書名《2050人類大遷徙》,我整個腦袋就開始想像了!2050年耶,感覺好像是科幻片裡才會出現的場景,但作者把它寫進書裡,就好像真的會發生一樣。我對「大遷徙」這個詞特別有感,台灣這幾十年來,大家為了工作、為了更好的生活,也一直在移動,從鄉村到都市,甚至有人出國發展。所以,我很好奇,2050年的「大遷徙」會是什麼樣的規模?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是氣候變遷太嚴重,還是有什麼新的科技突破,讓人們可以到其他星球居住?我想到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熟悉的家園可能要被迫離開,那種離鄉背井的感覺,再加上是集體的,一定會很震撼。而且,遷徙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是資源的爭奪?不同群體之間的衝突?還是新的社會秩序的建立?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點,希望書裡能給我一些關於這些問題的啟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