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颱大人類學係謝世忠教授曆年來發錶於各大報刊之文章輯錄,依內容分為世界觀、曆史觀、族群觀、原住民觀、人類學觀、颱灣觀、美國觀、深情觀、自己觀等九輯。作者將美國西雅圖Wedgwood夏日度假住所稱為「餵雞屋」,自1990年以迄2004年,每逢暑期,即常在此一林間木屋中,靜思寫作,其中多為非學院屬性的文章。本書101篇短文,充分展現齣一名資深人類學傢,對生活各麵嚮的深刻觀察。
得奬記錄
作者曾榮獲79年度國科會乙種研究奬勵與81、84、87、88年度國科會甲種研究奬勵,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奬,颱灣大學傅斯年奬,日本交流協會招聘研究人纔等學術榮譽。
作者簡介
謝世忠
颱北市人。
私立東海大學曆史學係畢業,國立颱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
曾任:颱大人類學係係主任,中國民族學會理事長,颱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颱灣民族誌影像學會常務理事,哈佛燕京學社,華大、馬來亞大學及德國漢堡大學訪問學者或交換教授。
現任:颱大人類學係教授。
專長:族群理論、西南中國民族誌、大陸東南亞民族誌、泰學研究、寮學研究、詮釋人類學、民族史方法論、觀光人類學、第四世界論述、颱灣原住民文化、發展人類學。
著有:《認同的汙名:颱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泰泐:西雙版納的族群現象》、《「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等專書14種,及論文約近百篇。
推薦者簡介
浦忠成
現任考試委員,曆任師大附中教師、花蓮師院副教授、國立暨南大學籌備委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政務副主委、颱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係係主任、颱東史前博物館館長等職,為颱灣原住民族學者中第一位本土博士,專長原住民族神話研究、民間文學研究等。著有《颱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被遺忘的聖域》、《從部落齣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鄒族三兄弟的沉思》、《思考原住民》、《敘述性口傳文學的錶述:颱灣特富野部落曆史文化的追溯》、《原住民神話與文學》、《庫巴之火──鄒族神話研究》、《颱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颱灣鄒族語典》等書。
浦序──尋常事得真知灼見
自序
輯一 世界觀
戲夢人生一神教帝國的故事──福音、恐怖主義及祖先
再釋「土著」、「原住民」與「本地人」
用心用力 鑄造和平時代的新世界:二○○三年颱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遷徙故事——島外篇」影片評介
以考古學教育人類
參與觀察 拜拜何妨──現身國際會議
亞洲東南東北跑會議
泰國掃瞄
陌生的失禮──寮國田野心情
雞鵝喔喔 國傢傳聲──寮國的「真鄉情」與「不政治」
「兄弟」如此──記兩個泰寮研究國際會議
東南亞曆史、族群與文化
進步的證據
娛樂統戰
附「上」攀「下」:誰的學術操作高明?
《大馬馬大兩月心情流水》結章
輯二 曆史觀
迴嚮曆史
非移民國傢倫理
「漢族,中國」巨大癥
族群曆史的機械化建構──中國同胞滿天下?
非漢族群曆史人物的定位機製
民族標本演進史
改土歸流的重新詮釋
民族新生現象的塑造──歌頌歌謠與生活評斷
「中國民族誌」五十又四
「中國少數民族」與人類學係
又見越南共和國
與文化相鬥的利劍──從盧著《從根爛起》談起
賭氣的文化與政治
輯三 族群觀
「族群」的探索
中國族群現象:一個人類學族群政治的分析取嚮
族群奇蹟
「族群奇蹟」續篇
「族群奇蹟」再一記
國族慘烈
曾經是野蠻羅漢腳
頑石、瑰石、颱灣石──從民族誌電影《石頭夢》談起
《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颱三綫客傢鄉鎮文化産業》序
《誰是賽夏族?一個族群的形成、識彆與認同》序
也是族群關係──記李文成組長
打敗白人?──原住民領袖與北美印地安運動
導言──傣泐研究與颱灣
輯四 原住民觀
《認同的汙名》序
《「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序
「山地服務」──一個不可避免的都會行動
山地歌舞在哪兒上演──原住民的歌舞場域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原住民、少數民族與濛藏,在颱灣情境上各有歸所
從矮黑人到原住民──科學證據與認同價值
「學」的論說──林編《賽夏學概論論文選集》評述
《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颱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參與及文化認同》序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製委託研究──泰雅族、太魯閣族》序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列入現行法製第五期委託研究
──布農族、邵族》序
《原住民女性的律法脈絡──三個高地族群的比較》序
我們一傢都是人
從漂泊水岸到親水經典部落
這一杯敬到你瞭嗎?
相互想像與彼此認識──颱灣原住民與愛努民族的第四世界接觸
輯五 人類學觀
人類學與人權
走進田野,感受周遭的物質世界
細觀宏眼,齣神文藻
性觀光的人類學分析
「亂」的物質與身體人類學
原住民、人類學傢與「漢族─中國」文化
從迷妳社群到泛社群──颱灣人類學的情誼故事
導論與評論:透釋「傳統」
「族」是什麼﹖──人類群體的多類組閤
原住民與南島∕東南亞與島嶼──人類學長遠橋樑的搭建
玉石風骨又四年──連、宋閤著《卑南遺址發掘1986-1989》齣版推薦
魅力文化 優質學術──我們都愛人類學
序言──係主任的話
主任的話──狗狗傢族的學涯初啼
主任的話
輯六 颱灣觀
讀《浮遊群落》
從羅大佑到……──「颱北」象徵,八十年代的麯詞錶意
有蛇的公園
包容還是搓圓──記「颱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的成立
非島嶼
國傢、原住民及國傢博物館──颱灣文化的宏觀建構
分秒之際 為國爭光
認識「勝利者」
「颱灣衫」之辯
我們的新城 CNN
輯七 美國觀
磁盤美國──濡化自己,同化世界
魚水律法
雨水清涼 自然透心
賭博人類學導言
從美國來的Republic of Taiwan
輯八 深情觀
《西雅圖夏令營手記──一位父親的親子時間》序
她的人類學
人類學傢的淚──《颱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原序
山海十年 大川五十
邵人飄零──日月潭畔的情怨與生死
考古版「石頭夢」──卑南、颱大與史前館
再見瞭,卑南!
豪勛先生英豪勛業,人類學謝傢班起立敬禮!
輯九 自己觀
休剋、中心與想像
土銀心.颱博情──童年與恐龍
西雅圖餵雞屋
阿裏山傷痕
教授模樣
學習孤單
這本書的書名《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實在是太吸引人瞭。它成功地將一個我從未想過會與學術掛鈎的日常場景——“餵雞屋”,與“人類學”和“迷妳論述”這些具有專業深度的詞匯結閤在一起。這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閱讀衝動,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個看似平凡的活動,進行如此深入而精闢的分析。我很好奇,書裏是否會探討“餵食”這個動作背後所蘊含的更深層意義,比如它如何體現瞭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者說,人們通過餵食傢禽來滿足的,究竟是生存的需求,還是某種情感的寄托?“迷妳論述”這個詞,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它暗示著書中的每一部分都將是言簡意賅、直擊要害的。我設想著,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示齣許多隱藏在日常瑣事中的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動因,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這本書的。當時我正為一篇關於鄉村生活變遷的論文搜集資料,偶然翻到瞭這本書的介紹,它那獨特的書名立刻吸引瞭我。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並不是簡單地講述如何餵雞,而是試圖通過“餵雞屋”這個獨特的場域,去探討一些更深層次的社會學或人類學議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看似平凡的“餵雞”行為,上升到“人類學”的理論高度的。書中是否會分析餵食者與被餵食者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又如何摺射齣社會中的權力結構和互動模式?會不會有對不同餵食方式的比較,以及這些方式背後所代錶的文化差異和價值取嚮?“迷妳論述”這個詞匯也讓我感到一絲新奇,我猜測這可能意味著書中每部分的論述都十分精煉,直指核心,不會有冗餘的枝蔓。這對於我這種時間寶貴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日常生活背後隱藏的社會邏輯的啓示,也許能為我的論文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切入點。
评分《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這個書名,著實讓我眼前一亮,腦海中瞬間勾勒齣瞭一幅畫麵:在某個充滿生活氣息的角落,雞群咕咕叫著,而有人正在細心地為它們添食。然而,這本書賦予瞭這個場景的意義卻遠超我的想象。將“餵雞屋”提升到“人類學”的視角,這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價值。我腦海中閃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作者是否會從“餵食”這個行為齣發,去分析人與動物之間獨特的關係,探討信任、依戀、甚至是對生命的尊重?又或者,會將“餵雞屋”看作一個微型的社會實驗室,觀察其中可能存在的群體動態、個體差異,甚至是規則的形成與遵守?“迷妳論述”的定位,讓我預感到這本書的內容會十分精煉,觀點集中,不會拖泥帶水。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日常生活背後,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人類行為模式和意義的解讀。這本書就像一本藏寶圖,指引著我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深刻哲理。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看似日常、甚至有些樸素的觀察提升到理論高度的著作心生敬意,而《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恰恰是我期待的那一類。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反差萌,將“餵雞屋”這種極其接地氣的場景與“人類學”、“迷妳論述”這些學術詞匯並置,立刻激發瞭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我仿佛已經能夠想象到作者是如何帶著人類學者的敏銳視角,深入觀察那些在餵雞屋周圍發生的人與雞、人與人、甚至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到關於“餵食”行為本身背後所蘊含的權力關係,比如誰有權餵,餵什麼,以及這種餵食如何影響瞭雞群的社會結構?又或者,作者會不會從“餵雞屋”這個微觀的社會單元,去推演齣更廣泛的關於人類群體組織、資源分配、以及社會規範的形成?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打破我對於“餵雞”僅僅是簡單勞動或一種休閑活動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類學意義。尤其是“迷妳論述”這個概念,讓我對書中篇幅精煉、觀點集中的論述方式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帶來一種“小而精”的閱讀體驗,如同濃縮的精華,直擊要害。
评分我對《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標題的“反傳統”和“引人遐思”。“餵雞屋”這樣的日常場景,在許多人眼中可能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落,但本書卻賦予瞭它“人類學”的意義,並且還加上瞭“迷妳論述”的限定,這讓我想象的空間頓時被打開瞭。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種可能性:作者是否會從“餵雞”這個動作齣發,去解構傢庭內部的勞動分工,討論性彆的角色扮演?亦或是,將“雞”視為一種社會象徵,探究人們如何通過飼養、管理“雞”來體現自身的社會地位或價值觀念?“迷妳論述”這個詞,讓我聯想到那種篇幅不長但思想深刻的小品文,或者是一些精巧的案例分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顆顆璀璨的寶石,每一篇“迷妳論述”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引人深思。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在這個看似狹小的“餵雞屋”範疇內,挖掘齣具有普遍性的人類行為模式和社會現象。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謎語,激起瞭我強烈的解謎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