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位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亚洲腹心地区的西藏,一直被这块大陆上的许多强大帝国所垂涎,包括蒙古帝国、俄国、满洲、英国和中国。此书回顾了西藏国从十七世纪实现民族统一到今天有争议的併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历史。作为一本准确阐述西藏法律地位的论着,此书为弄清悬而未决的中国—西藏间的冲突及其在亚洲政治中更大范围内的各种问题中的重要性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基础。特别是它讲明了诸如国家的地位、国家之间的关系、对独立、领土要求以及自觉等问题的影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与达赖喇嘛的西藏流亡政府的代表正在谈判,所以,这种全面的考察和阐述是特别及时的。
作者简介
迈克尔.C.范沃尔特.范普拉赫
是华盛顿特区及伦敦的国际律师,他在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国际法和西藏学,也是设在荷兰的西藏事务协调办公室的前主任。
译者简介
跋热.达瓦才仁
现任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董事长,是达赖喇嘛尊者驻台湾的代表。长期担任达赖喇嘛尊者的中文译者,任职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新闻部,曾任外交新闻部中文发言人及西藏之页、西藏通讯总编,精通中文。
他认为失败者应该书写自己的历史,否则胜利者墨写的谎言就会彻底掩盖血腥的真相,基于此写下《血祭雪域-西藏护教救国抗战史》一书,并于2003年在印度出版。
第一章:古代政治史
公元821年的藏中条约与赞普时代
西藏与蒙古:宗教势力的兴起
从世俗统治到神权统治:历辈达赖喇嘛
第二章:达赖喇嘛领导的政府以及蒙古、满清、廓尔喀的介入
达赖喇嘛至高无上的权威
满清对西藏的干涉
西藏与满清关系的雏形
廓尔喀的入侵与满清对西藏最后的干涉
满清放弃保护的职责以及尼泊尔对此的挑战
第三章:「大角逐」中的西藏
西藏的孤立主义与封闭的土地
与俄国的外交关系和与英国的条约关系
西藏---列强间的签约主题
第四章:西藏坚持其主权独立
驱逐满清 恢复独立
中国与英国的新政策
三方会谈与1914年的《藏英协议》
第五章:谋求国家生存延续的努力
西藏对英国的信任与寄託
寻求与中国的平衡关系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拓展国际关系
第六章:从独立时期到遭受侵略
活跃的外交
共产中国的威胁:逼近的侵略
第七章:各种政治实体的法律地位
国家的地位
依赖关系与其他受制约的关系
中国与国际法
第八章:西藏的历史地位:结论
从世俗国家向宗教国家的转变
十八世纪西藏与满清的关系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
入侵前夕西藏的地位
第九章:对西藏的「和平解放」或入侵
军事入侵
中藏协议
中国吞併西藏的法律问题
第十章:西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盪的几十年
合作、抵制以及反抗
拉萨、北京与达兰萨拉三方的关系
西藏目前的地位
第十一章:超越历史与现实,寻求公正的解决
藏人寻求自决权符合国际法
寻求解决方法
【附 录】
1.公元821-823年《藏中条约》
2.公元1684年西藏与拉达克签订的条约
3-1.公元1842年拉森代表交给西藏的建议
3-2.公元1842年西藏与克什米尔签订的条约
4.公元1852年西藏与克什米尔签订的条约
5.公元1856年3月西藏与尼泊尔签订的条约(据尼泊尔文本)
6.公元1856年3月西藏与尼泊尔签订的条约(据藏文本)
7.公元1876年英中《清浦条约》
8.公元1886年7月24日英中间有关西藏与缅甸问题的条约(引自英中条约)
9-1公元1890年3月17日在加尔各答签定的中英有关钖金的条约
9-2西藏与钖金就商业、交通、草山的章程,公元1890年英中条约附加条款
10-1.公元1904年9月7日藏英《拉萨条约》
10-2.公元1904年11月11日中英对拉萨条约的补充声明
11-1公元1906年中英有关西藏的条约
11-2公元1906年4月27日英中就尊重在西藏不给外人提供工作机会的照会
12.公元1907年《英俄条约》
13.公元1893年为修改西藏通商章程而由中、英、藏三方签署的协议 371
14.公元1912年8月12日藏中协议
15.公元1912年12月14日藏中协议
16.水牛年1月8日(公元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诏示
17.公元1912年12月29日藏蒙《乌兰巴托条约》
18.公元1914年7月3日藏英联合声明
19.公元1914年在西姆拉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附件
20.公元1914年7月3日藏英通商章程
21.公元1914年藏英全权代表有关藏印边界问题的照会
22.公元1918年8月19日中藏临时停战协定
23.公元1918年10月10日藏中为就结束战争自愿撤军问题的
协议
24.公元1950年11月7日在噶伦堡给联合国的信件
25.十七条协议
26.联合国大会决议
【附图】
译序
跋热.达瓦才仁
《西藏的地位》是一本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西藏历史和法律地位的专着。
中国政府主张对西藏拥有主权的根据主要有两点:第一,西藏在历史上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第二,中国军队解放了农奴制度下的西藏人民。
一个西方哲人说:「事实很少的地方,专家就特别多」。不知是否在印证这个说法,中国培养了两千多名「藏学家」,这些藏学家以专家学者之姿活跃在所有的国际藏学研讨会场,他们的作品也堆满了全球的中文书店。但这些藏学家的研究项目几乎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从各种角度论证上述两点理由的正当性。
「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这句纳粹戈培尔的名言虽然已经臭名远扬,但中国政府似乎依然相信只要说的够多,就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知。
毫无疑问,西藏在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宗教至上,以教立国的西藏人眼里,被理解为是宗教的供施关系。西藏人相信,世俗力量应该是为信仰服务的,不论中国或蒙古的君主,都是西藏宗教的信仰者和施主,不论何种形式,都不过是为宗教服务,为宗教领袖效劳而已。
而在中国「家天下」的观念中,天子是主宰,除了中国,其他所有国家也都是皇帝的藩属。藩属虽然是独立的国家,但应向中国皇帝称臣进贡,以示服从,中国皇帝甚至有权处罚或奖赏藩属的国王,因为这些国王必须经过中国的加封以后才算合法。当然,在藩属国王中,也不乏将中国的加封视为荣耀和保障,并以此向邻邦或内部敌人表明:它已经获得一个庞大帝国当靠山。
在满清的官僚体系中,西藏和俄国都属于理藩院的业务;达赖喇嘛和满清皇帝曾互赠封号;西藏的第司、日本的幕府、朝鲜、琉球、安南等都曾获得过中国帝王封赐的「国王」称号;同样,正如本书附录中列出的那样,西藏在历史上也曾跟很多的国家-包括中国-签定过条约。
千余年的历史,错综复杂的情势,藏、中关系应如何定位?究竟是中国宣称的主权从属关系?还是西藏人所说的宗教供施关系?或是后来国际间普遍使用的宗主国或保护国的关系?
当藏学家们忙于各取所需地肢解史料,断章取义地建构各自的历史阐释之话语系统时,Michael C.Van Walt Van Praag所着《西藏的地位》却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尝试对西藏历史或法律地位问题进行严谨的阐释。到目前为止,如果这不是唯一的、也肯定是此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一本书。
至于中国政府认为西藏从属中国的第二个理由,现在已经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将原住民族非人化、贬低,强调由于殖民入侵,原住民族才拥有文明与现代生活,从而把殖民佔领美化成可以接受、或不得已的现实,乃至于是必要的「开化」或「解放」行为--这几乎是所有殖民者合理化其侵略与殖民行径而进行辩护的陈腔滥调。
中国虽然千方百计地将拥有千年古老而独特文明的西藏,描绘成野蛮落后的人间地狱,但时至今日,中国侵占西藏已逾半世纪,中国人显然仍未能化解因屠杀和文化破坏而对西藏人造成的铭心刻骨的伤害,更遑论赢得西藏人民的认同。如果说二战期间,尚有上百万的中国人加入日本侵略军的阵营围攻中国,那么在西藏,藏人的反抗不仅从未间断,中国政府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藏人来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职务--那怕仅仅是为了维护宪法规定的自治表象。
目前,中藏间的谈判虽然还在进行,但双方对历史问题的歧见依然如故,而这种歧见成为双方难于逾越的障碍并不是没有可能,就此而言,本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的中文版初版,主要是依据噶玛默朗的藏译版转译为中文,幸有达波.索南诺布的协助,此次再版,承蒙雪域出版社的大力襄助,由Richsense重新设计排版,改採台湾通用的标点符号。还有对初版内容文脉及语意不清处,由洛桑确吉依据1987年美国英文版原着《The Status of Tibet : History, Rights, and Prospects in International Law》及相关藏文、中文资料做了修订,在此一併致谢。同时,衷心感恩索多、格桑等同僚和其他所有默默为此书的出版提供协助的朋友们。
借再版之际,补充了多张历史地图,包括:英文版原着的四幅地图、由美国华盛顿的国际声援西藏组织(ICT)提供的九幅西方人绘制的西藏相关地图、还有1913年藏中英三方全权代表在西姆拉进行谈判时使用过的地图复印件、以及与西藏相关的一些照片。胪列书末,供读者查阅。
坦白说,这本书读起来颇具挑战性。作者对于国际法条文的引用和分析,对于历史事件的考证,都非常细致严谨,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确实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才能理解。但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观点更加信服。作者并没有回避争议,而是直面各种不同的观点,并用充分的证据和逻辑进行反驳。例如,对于中国政府宣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以及对国际法原则的解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西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地位,其与中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隶属关系。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让我对作者的学术精神肃然起敬。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立场文”,而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它试图通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虽然阅读过程有些艰辛,但最终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它让我对西藏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对西藏的了解实在太少了。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以及媒体的报道,往往都带有某种偏见或局限性。这本书却试图打破这些偏见和局限性,为我们呈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全面的西藏。作者对于西藏历史的梳理,对于国际法的解读,对于西藏人民的关注,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思考。但如果你愿意投入这些时间和精力,你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对西藏的认知,也会让你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对于台湾读者来说,尤其具有意义。因为我们自身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我们也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西藏人民的感受,也更能理解他们对未来的渴望。这本书提醒我们,我们不能对西藏问题漠不关心,我们应该为西藏人民发声,为他们的权利争取支持。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籍,它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叙述和法律的分析上,而是试图从西藏人民的视角出发,去探讨他们的权利和诉求。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研究西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试图理解西藏人民对自身身份认同的理解。这与我们通常看到的,仅仅关注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分析截然不同。我尤其感动的是,作者对于西藏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对自身文化传承的渴望,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作为一名台湾人,我们自身也经历过类似的文化压迫和身份认同危机,因此更能体会到西藏人民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西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权、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讨论西藏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要关注西藏人民的真实意愿。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如何为西藏人民发声,如何为他们的权利争取支持。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西藏未来前景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提出某种解决方案,而是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西藏可能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他探讨了西藏独立的可能性,也探讨了西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内的自治的可能性,还探讨了西藏与其他国家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的可能性。对于每一种可能性,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和机遇。这种开放性的思考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很多关于西藏的书籍,往往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试图为某种立场辩护。但这本书却试图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去寻找一种更为现实、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作者认为,西藏的未来,最终应该由西藏人民自己决定。他呼吁国际社会尊重西藏人民的意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对西藏人民主权的尊重,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预言书”,而是一本充满希望和思考的书籍。它提醒我们,西藏的未来,并非注定,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西藏地位的书,内心五味杂陈。从小在台湾长大的我们,对西藏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新闻画面里,或是旅游宣传册上,那种神秘、圣洁的氛围总是带着几分遥远。这本书却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将西藏的历史、权利与未来置于一个更为冷静、客观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坦白说,一开始我有些抗拒,国际法这种术语对我来说实在过于陌生,担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他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法条,而是将复杂的国际法原则与西藏的具体历史脉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西藏问题的复杂性。书中对于清朝与西藏的关系、英藏条约的解读,以及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都提出了我从未思考过的角度。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西藏的认知可能存在着许多盲点,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可能都建立在不完整的信息之上。这本书并非简单地为某个立场辩护,而是试图还原历史真相,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西藏未来的可能性。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西藏的认知,也让我对国际政治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