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谢每一个你遇到的病人,因为他用他的生命在教导你。」
他们是一群慈济护理人,写下护理工作中刻骨铭心的点滴。他们之中,有的在安宁病房里,学习到病人心理真正的需要;有的在经历过重症之后,反省自己过去对待病人的方式;有的在庞大的工作压力下对这分职志产生怀疑,而终找回最初的热忱。他们是所有慈济护理人的缩影,也是慈济医疗护理人文精神的体现。
本书集结二十五年来慈济护理人从课堂、临床、社区与病人家属互动的精采故事;内容分为「温馨护病情」、「医护感恩协力行」、「病人如我师」、「当无常来敲门」、「心灵转弯处」及「慈柔白衣心」六个单元,是动人的故事,生命的启示,也是慈济护理人文美善的体现。
推荐序
志为护理,有爱天地宽
释证严
护理典范
林碧玉
幸福乐活在慈济
林俊龙
志为护理耀荣光
张芙美
壹、温馨护病情
感受温暖心意 谢珮琪
交换日记 江怡葳
飞舞爱和梦想的翅膀 余珮蓉
陪在你身旁 江青纯
关山好所在 吴淑苹
贰、医护感恩协力行
知遇白衣天使 李毅
感恩三十载白衣情 林铭川
另一个母亲 张守治
救援投手与守备员 范国圣
医护默契肾平安 陈一心
看不见的专业 谌大中
绕指柔化百炼钢 陈新源
参、病人如我师
不舍──记念勇敢孝顺的泰仪 吴丽月
折纸阿妈 蒋咏薇
羽化成蝶的等待 胡薰丹
少了一个他 李玉茹
护生的无知犯错 换来二十年的戒慎 沈芳吉
肆、当无常来敲门
提早的礼物 陈俞□
正向的力量 陈宜君
加护之爱─「加」倍呵「护」的爱 黄春琇
加护病房的生产日记 陈似锦
与死神交会剎那 刘丽慈
珍惜眼前所有 王雅贞
伍、心灵转弯处
关山护士的部落格 叶秀真
台九线上的急诊室 黄素怡
因为有我,病人会更好 王爱伦
护理之路逆转胜 王琬详
陪伴蜕变的生命 刘千菱
当爸爸心中的巨人 吴玮婷
寻回照顾病患的快乐 郭惠真
菜鸟变老兵──标准玉里护理人 林雪凤
陆、慈柔白衣心
在边陲地带的欢喜菩萨 赖惠玲
健康促进英伦意外旅 廖慧燕
因为有爱,让心更美 庄淑婷
守着山城小医院 林静雯
护理专业的慈悲喜舍 彭少贞
眼泪与心泪 钟惠君
后记
传承爱的专业 时时乐活护理 章淑娟
推荐序1
志为护理,有爱天地宽
八大福田中,看病功德为第一;能即时拔除病患苦痛,并给予快乐的功德最大。护理人员有如白衣大士;在佛教里,白衣大士就是闻声救苦,即时解难的观世音菩萨。护理人员怀抱观世音菩萨的悲心,不嫌脓疮、不避臭秽、不计时间地为病患付出,这种脱俗超越的精神,令人尊敬令人爱。志为护理,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
二十五年来,花莲慈院能由一座社区医院,提升到区域医院,现在已是一座医学中心;固然有视病如亲的大医王守护病患生命,提供病患第一线专业照顾的护理人员更是功不可没。
现今,各大医院都面临护士荒;花莲慈济医院启业时,也面临护理人力不足的窘境。为培养饶富爱心的专业护理人才,另为解决东部少女就业的问题,决定创设护专。二十二年前,慈济护专创校开学,招收一百零七位护理专科生。改制后的技术学院,在今年技专院校评鑑中,包括各所、系科与行政类,是唯一全部获得一等肯定的学校,护理系且是优先通过。目前,东部各医疗院所,百分之三十的护理人力都来自慈济。岁月悠悠弹指过,五专部第一届毕业生,有的已在花莲慈院担任督导的了。
很感恩在慈济医疗体系服务的护理人员,都是富有使命感的白衣菩萨,能够苦病人之苦,心疼家属的心疼;虽在妙龄,却比一般女孩更了解生老病死。生命既是如此的不圆满,在与病患交会的剎那,她(他)们愿意多付出一分细微周至的关怀,冀能减轻病患些微的痛苦,也与病患及家属多结一分深刻的好缘。
看到关山慈院的护理同仁将年长的病患当成自己的长辈,知道阿公使用的氧气制造机一时无法运作,阿妈赶来急诊室求援,想到乡下地方,阿妈往返医院多有不便,更别说将机器拎来医院了。尽管上完大夜班已经很疲累了,仍然陪同阿妈回家,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难题。
台中慈院的护理师,发现一位自行搭接驳车来医院洗肾的伯伯,领好慢性病的药却忘了带回去。担心伯伯没了药身体会出状况,主动在下班后自行开车绕到伯伯家送药。
护理人员虽有专业的医护知识,一旦病来磨时,同样历经挣扎与恐惧。台北慈院外科加护病房的护理师,把在加护病房服务的七百多个日子,视为人生最快乐、最踏实、最富足的一段生活。担心失去照顾病人的能力,一直抗拒洗肾。最后是在医师保证可以继续留在加护病房工作后,方才答应洗肾。她的执着,令人心疼;她为病患付出的热情,却又令人尊敬动容。
远在东陲的玉里、关山慈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外、骨、妇、神经外科一样不缺,每位护理同仁都练就出一身本事。跟门诊外,流感疫苗施打时清晨五点半就要出发,加护病房会客时兼做社服人员,还有每週例行的居家关怀,夜间值护协助生产也是屡见不鲜。遇到重大伤患涌进急诊室,必须抢在第一时间作紧急处置及检查治疗。若要转送花莲慈院,有时还得担任随车护士,每分钟都在与时间赛跑,果真是「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渡人舟」啊!
经上说:「观身不净」,不净物常自身体的九孔中流洩出来,重病患者无法自行处理,必须仰赖富有爱心耐心的护理人员协助清理。这群白衣菩萨每天面对羸弱不堪的病患把屎把尿,有时被病患喷得一身都是秽物,却都无怨言。更遑论急诊护理同仁在为病患扎针时,可能得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
还记得SARS期间,作为医学中心的花莲慈院必须担负起防疫的重要任务,收治疑似SARS的病患;护理同仁也必须收拾细软,进入隔离病房照顾病患。尽管她们心中也很害怕,基于护理的天职,又必须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勇敢以赴。
伟哉!白衣菩萨们,用妈妈的爱心和菩萨的智慧克服恐惧,把护理的使命推升到极致,都让人赞叹与感佩!
护理工作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照顾病患及家属的身心灵,是患者的知心人,也是医疗的辅助者。一位医师的背后一定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大士。感恩所有护理同仁把付出当成幸福,只要看到病人的笑容,就是她(他)们最大的报偿了。这不就是医疗人文的典范吗?但愿所有白衣菩萨都能恆持那份初发心,坚守岗位,为拔除、肤慰病人苦痛,继续燃烧生命的热情。
释证严
推荐序2
护理典范
清晨梵呗声,声声悠扬「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句句庄严虔诚发人深省犹在耳际,不即就见到花莲慈院护理部章主任等一群白衣大士,陪伴八十八岁的智惠护理长,因申请退休要返回台北,一起至静思精舍向证严上人告假。
望着将近九十岁的她,挺直腰桿恭敬地顶礼,感恩上人二十五年来的关怀照顾,让她得以创造了老而有用的生命第二春,看她自傲地拉拉洁白的护士服说:「从十八岁开始,就穿这一件护士服至今,这一件衣服,依然是生命中的最爱,想到自己可以终生照顾病患从无怨尤……」紧接着眼眶泛红说:「很不舍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要回台北……」将近七十年的护士生涯,依然乐此不疲,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她?尤其她再提及外科医师会到供应中心,一见面就热情拥抱着她,述说心情故事点滴时,她的脸上绽放着被需要的光彩,一时同沾喜悦气氛弥漫在精舍的会客室里。
而好久不见的护理同仁们一一向上人报告近况。想到二十余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她们个个犹带童稚且因不安略嫌羞涩的神情,如今几乎多为人母,既要照顾家庭,又要照顾病患,更甚者要照顾后起的护理学弟妹们,虽身兼多重重责不嫌劳苦,团队和乐共同承担苦乐。仔细聆听她们的言语,岁月累积无数经验,自信、自爱、利他在血液中循环,却看不出岁月刻印在她们脸上的痕迹,反而型塑出悯苦众生的菩萨慈悲脸庞。
不由忆起,偶与国外护理学者专家见面,他们分享并流露出羡慕慈院,提供真正从病患出发的护理环境,让护理可以不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可安心照顾病患。他们谦虚反应原拟来授业,岂知竟是从这一些年轻护理人员身上学到更多;尤其是慈院护理同仁「甘愿做」的朴实态度,如磁铁般的吸引着学者专家们,发出声声赞叹:慈济护理真美啊!
慈济医疗从台湾东部肇始,筚路蓝缕匆匆历经二十五年,忆当年延聘护理的艰困,以及证严上人为降低原民少女沦入声色场所之险境,创办了慈济护专培育优秀护理人员等历程,一路走来虽倍尝艰辛,但从医院启用的第一天,证严上人就开示:「我们应尊敬护理人员如白衣大士!」因有上人的教导,如今六家医院护理一脉传承慈悲法髓。有为了让病患家属喘息,放弃休假当居家志工;有陪伴癌症末期病患及家属,自己如病患亲人般无法走出悲伤;有因居家护理被狗追着跑的惊恐;甚至被家属无理的暴力相向,依然坚守岗位。想到夜深人静依然穿梭在病房的他们,加护病房唿吸器的声音谁又听得最真切?独居病患嚥下最后一口气陪伴在侧,轻声唿唤乘愿再来的真诚,是什么力量促动他们无怨悔啊?
又想到在上海、北京等医院主管拜会曾来培训护理人员的慈院,主管们对于受训后的她们,脱胎换骨般成为医院和谐的主流,更是病患心目中的褓母,那一份感恩感动,真是与有荣焉!
慈济医疗护理二十五年,旁观同仁们从为谋生活而工作,陪伴她们为病患喜乐忧伤的心情点滴,转而为「理想」而学习,为使命而工作,从护理工作到「志为护理」的目标,从开拓白衣妙法到传承慈悲法髓,真美!原来支撑她们挺直腰桿,不舍尘剎病苦的泉源,是来自传承静思法髓妙法之使命!护理典范真美啊!
林碧玉
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
推荐序3
慈济的幸福护理人
从事医疗行业,每天与病患家属相处,是一项非常高尚、纯洁且神圣的工作。医疗不仅能解除病患的痛苦,延长生命;最重要的是医事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传递的每一分关怀与爱心。相对于现今医疗技术的进步,昂贵的精密机器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经常让人忘记了医疗的本质就是要亲询探问、亲手服务。这正凸显了第一线护理同仁对病患给予关怀与爱心的可贵,护理真心真情的服务呈现,决定了护理照护与服务品质的优异与否。
慈济护理人文,含藏在慈济医疗人文之中,每每不经意从护理同仁的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十多年前的大林慈院,刚启业没多久就满床,病人不相信这么大一间医院居然会满床,抱怨不已,我们只好赶紧增聘护理人员,加开病床。还记得早上新病房才刚开放,下午四点多就接到当班护理长雪莉的电话:「院长,病房满床了,但是药单系统当机跳不出药单。」护理同仁都知道,一天收几位新病人就够忙碌了,那天竟然半天涌入四十七位新病人。赶到病房,才发现讨论室里好几位护理同仁累瘫坐在地上,哭成一团。原来尽责的他们,没空吃午饭也没吃晚饭,等到忙完后才「有空」崩溃。我和林妈妈赶紧拜託志工送来热腾腾的水饺。这是护理的至情至性,永远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而经常忘了自己。慈济六院护理皆是如此写下笑泪并存、携手打拚的动人故事。
慈济称「护理同仁」为闻声救苦之「白衣大士」,白衣大士在传递关怀与爱的过程中,因为理解护理工作本质,从不言辛苦而是说「幸福」。从配合医嘱提供照护、打针给药,到观察病人生理变化立即回报;还要安抚家属,排解忧伤、焦虑等种种情绪,甚至要从中调解家族成员间的冲突心结。许多关心都出于主动自发,着实不易。
就如相隔七年的二对菲律宾连体双胞胎,都在花莲慈院护理团队与志工照顾呵护下,成功接受分割手术。在漫长住院期间,小儿科病房的护理师扮演如护理「干妈」的角色。下班后,换了便服,还会留下来协助忙不过来的妈妈照顾双胞胎,或外出为小姊妹购衣添物。等到双胞胎可以健康出院返回菲律宾时,这群将小姊妹视如己出的护理同仁更是依依不舍,以泪相送。
六家慈济医院所营造的护理工作环境与平台,就是让慈济护理人能在提供温馨、亲切的护理照顾之中,得到助人的喜悦。而唯有体悟「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才能永续承担护理工作。
欣逢慈济医疗志业二十五周年,本书结集了许多护理故事与大家分享。感恩历年来所有白衣大士的付出,也希望能提供给护理界以及将来想从事护理照护者参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乐活!自在!
林俊龙
慈济医疗志业执行长
推荐序4
志为护理耀荣光
本书记录的是慈济志业护理人、事、物发展过程的成长足迹与典范。由慈济医疗与教育志业护理同仁亲自执笔,集结二十五年来慈济护理人从课室、临床、延伸到社区与病人家属互动的精采故事;展现真实护病实务中,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怜悯心和真诚肤慰为照护素养;实践以感恩、尊重、爱为信念、为态度、为行为、更内化为日常待人接物的好习惯,是高贵有礼的白衣大士典范;欣喜有缘神会慈济人文之美善。
护理是一种提供健康照护的专业,所关心的是人类的健康问题,并尽己所能的用心协助需要者促进健康、维持健康、恢复健康和适应身体缺陷。好的护理就是提供病人适度的关怀,以及做好对病人有益的事,避免病人遭受伤害。对于更多慈济护理家人们,视病犹亲的付出、坚毅投入工作岗位、无私的默默耕耘与奉献、志业间团队的相互支援与勉励,协力引领护理专业的前进,用心维护照护品质,使能年年在医护学界,创造出亮丽的机构声誉和服务佳绩,内心着实深受感动。
回顾释证严上人创办慈济护专,后改制慈济技术学院时,一心想办好最优质的护理教育,长期济助经济弱势少女修习护理专长,培育常持闻声救苦、慈怀柔肠特质的白衣大士,且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如今综观本书各篇作者所述,见证上人的办学目标应已实现。然慈济宗门所立志业,乃亿万年大业,慈济人文美德也需要传承。愿慈济护理人切记,要日日赶上时代,要时时超越自我,要厉行慈济人文美德,要弘扬慈济四大志业八大法门,要实践慈济志工真善美精神,共勉之。
本书的出版对于在职中的护理人员和求学中的护理学生,肯定有正面的激励与学习效益,因为在慈济大家庭,处处有温馨的帮助与祝?!当社会大众读到这本书,知道生病的时候,只要找到花莲、玉里、关山、台北、台中或大林慈济医院,就会获得及时的联合照顾,那是何等令人放心和安心的健康保证。
张芙美
慈济基金会教育志业发展处高级专员。曾任慈济大学副校长、慈济技术学院校长。
我个人认为,一个职业能否被长久地热爱并做好,除了技术和知识,更在于它能否滋养人的心灵,能否让人在付出中找到价值和快乐。《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这个书名,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对理想职业的期待。我渴望看到,在慈济这二十五年的护理实践中,是如何将“乐活”的理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照顾病人,更是关于如何让护理人员自己也能够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慈济护理团队是如何建立一种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是如何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从而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情感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关于如何实现职业与人生双重圆满的启示,让我看到,在奉献与付出中,同样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长。
评分我一直对医疗体系中的人文关怀部分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长期在护理一线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慈济在亚洲地区尤其受人尊敬,他们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疗服务中,这让我对他们的护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还没有机会阅读这本书,但从书名《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想象着这本书会描绘一群充满爱心、耐心和智慧的护理人员,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为病人带去温暖和希望。二十五年的时间,足以沉淀出许多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护理理念的演变和实践的深化。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慈济护理体系是如何将“乐活”的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如何帮助护理人员在面对高强度、高压力以及情感消耗的工作中,依然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工作的热情。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团队氛围,以及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能够支撑起这样一支长期稳定、充满活力的护理队伍。我非常好奇,他们是如何平衡职业的挑战与个人的幸福感,如何在救助病患的同时,也关照好自己,从而实现真正的“乐活”。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了憧憬,同时也夹杂着一丝丝的迷茫。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但对于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如何建立深厚医患关系,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和,这些方面似乎还缺乏更深入的指导。《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关于“护理”本身,更强调了“乐活”的态度和“人文”的关怀。我非常想知道,慈济的护理人员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这种“乐活”精神的?是他们有独特的沟通技巧,还是有特别的压力疏导方式?二十五年的积累,肯定包含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被疲惫和负面情绪所吞噬,而是能够享受护理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蓝图,让我看到,成为一名优秀且快乐的护理人员是可能的,并且有着非常扎实的人文基础作为支撑。
评分我一直对“人文关怀”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尤其是在医疗这样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领域,人文的温度显得尤为珍贵。《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这个书名,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且将其与护理工作相结合,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设想,这本书不会仅仅记录慈济护理人员在技术上的成就,而是会更侧重于他们如何在二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身心健康,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并且将这种“乐活”的精神传递给病人。或许书中会包含许多感人的案例,讲述护理人员如何用同理心去理解病人的痛苦,如何用智慧去化解医患之间的隔阂,以及如何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依然保持乐观和积极。二十五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机构的文化沉淀和发展,我非常想知道,慈济的护理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独特的理念和实践,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实现“乐活”。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了解慈济,更是对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的探索。
评分我曾是一位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家属,那段经历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但同时,我也对那些日夜守护在病床旁的护士们充满了感激。她们不仅仅是执行医嘱,更是在用自己的专业和爱,给予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当时我就注意到,有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也能保持沉着冷静,并且用温柔的话语安抚病人及其家属。我猜测这可能与她们的培训和价值观有关。《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这本书,让我联想到那些我曾接触过的、散发着温暖光芒的护理人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慈济护理团队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是如何保持人文关怀的,是如何在技术操作之外,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二十五年的时间,见证了护理理念的进步,也承载了无数生命的起伏。我渴望从中了解,慈济是如何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将“乐活”融入护理实践,让护理工作不再只是冰冷的医疗行为,而是充满生命温度的关怀。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真实的故事,展现护理人员的坚韧、智慧和不屈的爱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