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第一篇系对文化创意产业做总括性的介绍外,其余各篇则从「基础产业」的角度出发,选以表演艺术产业、视觉艺术产业以及生活美学产业等做为全书铺陈的主体。另再佐以日本、南韩、泰国、大陆、台湾等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案例(如:日本的动漫游戏(ACG)产业等),来协助读者们可以对台湾周边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现况做一了解。
作者简介
夏学理
学历:美国加州拉汶大学(ULV)公共行政学博士
经历: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系主任兼文化行政学类召集人
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行销及产业组)副教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程副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创意创业学程兼任副教授
秦嘉嫄
学历:英国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 College戏剧博士、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硕士
经历: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助理教授、英国伦敦大学Queen Mary戏剧系博士后研究员
洪琬喻
学历:美国纽约大学(NYU)艺术行政硕士、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毕
现任:国立故宫博物院教育展资处助理研究员
陈国政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实践大学观光管理系毕
经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创新育成中心经理、实践大学观光管理学系兼任讲师、宏明文教股份有限公司营运部经理、汉邦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顽石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现任:中华民国全国商业总会专案经理
施沛琳
学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候选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硕士
经历:联合报记者、台北富邦银行基金会、第一社福基金会推广组长
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创作系兼任讲师、两岸台商杂志总编辑、传艺杂志主编
谢知达
学历: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硕士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文传播学系毕
经历:罂粟花馆主任设计师
陈怡君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行销及产业组、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应用音乐学系音乐行政组
现任:桃园县至善高级中学训育组长
第一篇 综论(夏学理)
第1章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第2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
第3章 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与产出
第二篇 表演艺术产业(秦嘉嫄)
第1章 什么是表演艺术产业
第2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结构
第3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工作模式
第4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相关法规
第5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观众
第6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经济影响
第7章 表演艺术产业的前景
第三篇 视觉艺术产业(陈国政、洪琬喻)
第1章 产业的涟漪扩散-创作品、市场与产业(陈国政)
第2章 视觉创意产业的复杂性与未来挑战(陈国政)
第3章 创意的管理(陈国政)
第4章 以国立故宫博物院为例说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现况(洪琬喻)
第四篇 生活美学产业(施沛琳)
第1章 生活美学产业之范围
第2章 生活美学产业的数位化浪潮
第3章 生活美学产业的条件
附录一 案例(谢知达、施沛琳、陈怡君)
日本的ACG产业(谢知达)
生活美学实例-韩流成功席卷亚洲(施沛琳)
泰国设计(谢知达)
神州瑰宝化创意(施沛琳)
创意文化园区在台湾(陈怡君)
附录二 文化创意产业法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抽象的、流动的色彩,让人联想到艺术的无限可能,也暗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与融合。我当时是被这个封面吸引,然后才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而是有着一定厚度和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很有分量。 初步浏览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文化创意产业简单地定义为“娱乐业”或者“艺术产业”,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跨界融合的特性,比如设计、媒体、出版、影视、动漫、游戏、广告、旅游、时尚等等,这些领域都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里还提到了很多行业内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取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特别喜欢它对于“创意”这个核心概念的解读。书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新奇想法”,而是深入剖析了创意的产生机制、如何激发创意、以及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因为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创意本身,而是将创意落地、并实现商业价值的方法。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思路。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它不仅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比如如何塑造社会认同、促进文化交流、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赚钱的行业”,而是将其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虽然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但它的语言风格并不枯燥乏味。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例子和故事,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能够感觉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力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深刻的知识和启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愉悦且富有成效的。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读物。我一直对“文化创意”这个词汇感到有些模糊,但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拨开了迷雾。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行业探索之旅。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之前对这个领域的固有印象。 比如,它对“文化”的定义,就远远超出了我所理解的狭义范畴。作者将文化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寄托,而创意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再创造。这种广阔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触角之广,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IP(知识产权)”的章节。这部分内容解释了为何一个好的IP能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从无到有地构建一个成功的IP。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对内容创作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书里提到的案例,比如一些成功的电影、游戏、动漫IP的打造过程,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学到很多实际的操作经验。 此外,书中对“产业生态”的论述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关注单个企业或项目的成功,更着眼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从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到投融资机制,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这让我明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它充满了思想的火花,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它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背后强大的生命力,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可以作为了解一下相关领域的基础读物。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述风格所吸引。 书中对“产业政策”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阐述了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制定上的差异和特点。这一点对于理解该产业的宏观发展环境非常有帮助。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书中对“文化资本”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指经济资本,更是指那些无形的、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如品牌声誉、历史传承、艺术积淀等,这些都能够转化为巨大的市场价值。 它还详细分析了“用户体验”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令人难忘的体验,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介绍,更是一本关于洞察力、策略性和创新精神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背后深刻的逻辑和巨大的潜力,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无限可能。我一直以为这个领域离我很遥远,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其实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书中对“价值链”的分析,让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如何“创造”价值,更是如何“传播”价值,如何将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推向市场,并从中获得收益。这一点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创新驱动”的论述。它强调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书中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又能够保留和弘扬本土的文化特色,这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本书提供的分析和案例,对于理解这一复杂议题很有帮助。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具体、生动、充满机遇的领域。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文化、创意、商业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概论”二字吸引的。我总觉得,对于一个新兴且复杂的领域,一个全面的概览式介绍会非常有价值。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它用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从产业的起源、发展脉络,到其核心要素、关键驱动力,再到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书中对“核心竞争力”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优势,更是品牌、人才、创意、以及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这让我明白,打造一个成功的文化创意企业,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 我喜欢书中对“跨界融合”的强调。它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将文学、艺术、科技、商业等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门。它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个领域的精髓。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文化创意产业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二之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