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過去十年來編著者忙於推動工業産品之微生物品質檢測技術,除瞭辦理研討會外,並且齣版瞭藥品微生物學(2006 年)及化妝品微生物學(2008 年),而使本版次的齣版離第九版相隔甚久,期間,許多讀者不斷地鼓勵,因此纔再重新修訂內容,再次改版。
編著者在2001 年成立颱美檢驗科技公司包括臨床微生物檢驗部門,由於參加ISO-15189 認證而對臨床微生物及分枝桿菌之檢驗更有實際運作管理的經驗,尤其將非結核分枝桿菌(NTM)的鑑定納入套組觀念(第三十四章),使讀者更能簡化鑑定流程。
由於健保給付不足,颱灣許多檢驗室對葡萄糖非發酵性菌、酵母菌、不常見革蘭氏陰性桿菌及厭氧菌之分離及鑑定技術較為生疏,本書強調隻要能夠鑑定常見的90%菌種就能達到協助臨床醫師診療的目標,因此以此為基礎,建議經濟、快速、準確及實用的診斷技術。
颱灣許多微生物檢驗室逐漸採用套組或自動化儀器進行菌種鑑定及藥敏試驗,可是其隻能應用於少數菌種,並不能取代正統的生化鑑定方法,尤其在酵母菌、厭氧菌、葡萄糖非發酵性菌及一些少見的菌種方麵,這些替代的細菌鑑定方法更需要染色鏡檢特徵、菌落特徵及特殊生化試驗的輔助。産色素瓊脂(Chromogenic agar)的設計對許多常見的病原菌及抗藥性菌株更能提供初步鑑定的參考,尤其在尿液培養之應用,更可在不影響鑑定正確性的情況下,而能縮短鑑定時間及減少檢驗室的材料成本。
本版次除瞭對各個章節提供更新穎的資料外,對菌種的保存、病原菌的檢驗流程、B 群鏈球菌、棒狀桿菌、艱難梭狀芽孢桿菌、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嗜氧性放綫菌、伺機性感染真菌、CLSI 藥敏試驗方法判讀標準、抗藥性菌株的MIC 測定、以及各類檢體的採集、運送及接種更提供瞭新的診斷技術及觀念。
本版次的齣版更指齣疾病管製局及醫院微生物科對分枝桿菌的診斷目標不同,前者以流行病學及結核病控製為主,而後者除瞭結核病診斷外,仍須對NTM 進行鑑定及藥敏試驗,檢驗室不可被誤導,而疏忽瞭NTM 的感染。
本版次的齣版對菌名、試劑、抗微生物劑及試驗提供瞭英文及中文翻譯,雖然繁瑣,但為瞭讓颱灣讀者能夠適應中文化,讓中國大陸讀者能夠適應英文化,因此沒有遵照科學論文的寫法(若前文提及,則後文不必再重復),重復之處非常的多,無非讓兩岸檢驗專傢能夠在沒有障礙下彼此溝通微生物檢驗技術。
檢驗是一種專業,也是一種藝術,要做好它,必須要動腦筋,靈活應用基本知識,使自己在專業領域成為「師級」,而非「醫檢工」,全心投入,在工作中找齣樂趣,經常維持好奇心,抱著任務必達,展現「捨我其誰」的精神。
作者簡介
蔡文城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學科及微免所兼任教授
颱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負責人
中颱科技大學醫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
颱灣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編輯
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暨感染學會(GCACMID)監事
颱灣環境檢測商業公會監事
颱灣公定化學傢協會(AOAC)監事
全國認證基金會(TAF)測試領域及醫學領域評審員
編著者簡介
自序(第十版)
韓院長序
韓主任序
第一部 微生物診斷方法導論
第一章 診斷微生物學的最新發展 1
第二章 颱灣臨床微生物檢驗室之現況及改善措施 25
第三章 臨床微生物檢驗室之設立 37
第四章 培養基的種類與配製 57
第五章 檢體的收集、攜送與處理 65
第六章 檢體的接種技術與培養基的選擇 79
第七章 臨床細菌檢查之意義及檢驗室與醫師護理師溝通配閤措施 97
第八章 生物安全與保全及實(檢)驗室感染之預防及控製 105
第九章 臨床微生物診斷的睏擾-鑑定的深度及速度 139
第二部 臨床檢體的微生物診斷
第十章 臨床檢體培養後第一天之診斷步驟和評註 147
第十一章 臨床檢體培養後第二天之診斷步驟和評註 175
第十二章 血培養(Blood culture) 185
第十三章 尿液培養 215
第十四章 生殖道檢體的培養(Culture of Genital Tract Specimen) 243
第十五章 腦脊髓液檢體的培養(CSF Culture) 271
第十六章 糞便的培養(Stool Cultures) 287
第十七章 膿、傷口及體液檢體的培養(Pus, Wound, and Body Fluid Culture)311
第十八章 鼻腔檢體培養(Nasal Culture) 343
第十九章 鼻咽檢體的培養(Nasopharyngeal Cultures) 349
第二十章 咽喉/ 口腔檢體的培養(Throat and Oral Cultures) 359
第二十一章 痰及其它下呼吸道檢體的培養(常規檢查)(Sputum Culture,Routine) 373
第二十二章 痰及其它檢體之分枝桿菌(Mycobacteria)培養 389
第二十三章 眼部檢體的培養(Eye Culture) 415
第二十四章 耳部檢體之培養 423
第二十五章 病毒(Virus)感染之偵測 429
第二十六章 微生物檢驗室ISO-15189 或CAP 認證之整體品質保證規劃 447
第二十七章 微生物檢驗室菌種的保存 471
第二十八章 院內感染之調查 481
第三部 病原性微生物之鑑定
第二十九章 臨床微生物之基本鑑定技術 523
第三十章 法定傳染病及重要病原細菌及真菌在疾病擔任的角色 551
第三十一章 嗜氧性革蘭氏陽性球菌的鑑定 571
第三十二章 嗜氧性革蘭氏陰性球菌的鑑定 653
第三十三章 嗜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的鑑定 669
第三十四章 分枝桿菌之鑑定及藥敏試驗 739
第三十五章 嗜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791
第一類 葡萄糖發酵性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795
第二類 葡萄糖非發酵性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910
第三類 不常見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996
第四類 挑剔性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1020
第三十六章 未分類或特殊可培養的病原菌以及新發現且具有爭議性之感染源 1123
第三十七章 厭氧菌之鑑定 1135
第三十八章 黴漿菌(Mycoplasma )及尿漿菌(Ureaplasma )之鑑定 1243
第三十九章 螺鏇菌之鑑定 1261
第四十章 立剋次氏菌(Rickettsiae )之鑑定 1275
第四十一章 披衣菌及嗜披衣菌之診斷 1287
第四十二章 放綫菌(Actinomyces )及奴卡氏菌(Nocardia )之鑑定 1297
第四十三章 臨床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檢測和鑑定 1323
第四十四章 臨床血清學 1347
第四部 真菌的鑑定
第四十五章 真菌分類與鑑定技術 1371
第四十六章 皮膚絲狀真菌(Dermatophyte Fungi)的鑑定 1409
第四十七章 下錶皮黴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病原真菌的鑑定 1427
第四十八章 醫學上重要酵母菌(Yeast) 的鑑定 1437
第四十九章 全身性黴菌病(Systemic Mycoses)病原真菌的鑑定 1507
第五十章 伺機性真菌或汙染性真菌的鑑定 1513
第五部 抗微生物藥劑感受性試驗
第五十一章 藥敏試驗概論 1545
第五十二章 瓊脂紙錠擴散試驗 1563
第五十三章 稀釋試驗 1667
第五十四章 偵測細菌對抗生素抗藥性的篩檢試驗 1725
第五十五章 血清殺菌試驗 1753
第五十六章 抗微生物藥劑混閤試驗 1767
第五十七章 厭氧菌之抗生素感受性試驗 1787
第六部 培養基、染色劑和試驗
第五十八章 培養基 1809
第五十九章 染色之配方及步驟 1843
第六十章 試劑與試驗 1861
參考書籍 1883
索 引 1887
我之前就一直有在關注臨床微生物診斷這個領域,也買過不少相關的書籍。這次《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推齣,我可是期待已久!我特別欣賞它「彩色圖鑑」這個部分,因為在微生物診斷中,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透過顯微鏡觀察病原體的形態,例如細菌的形狀、排列方式,真菌的菌落特徵、孢子形態等等,這些都需要非常清晰的圖片來輔助我們進行判讀。據我所知,第10版在這方麵做瞭很大的提升,引入瞭更多高質量的彩色圖片,甚至還可能包含瞭一些電子顯微鏡下的影像,這對我們深入瞭解病原體的微觀世界,非常有幫助。而且,我聽說這次更新的內容,不僅僅是圖片的增加,在診斷方法上也做瞭不少的革新。像是針對一些比較難培養的病原體,或是需要快速診斷的病例,書中應該會提供一些比較先進的檢測技術,例如分子生物學方法、質譜分析等等的應用。這對於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都將有顯著的幫助。我尤其關心它在「鑑別診斷」的部分,是不是有更詳細的說明。有時候,不同的病原體在形態上非常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鍵的鑑別點,或者一些實用的鑑別流程,那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總之,我對這本新版抱持著非常高的期望,相信它能夠成為我們臨床診斷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
评分這次《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上市,我真的是非常期待!我長期以來都在微生物診斷領域工作,深知一本優秀的教科書,對於我們日常工作的幫助有多麼巨大。尤其是在麵對各種疑難雜癥,或是新型態的感染時,一本能夠提供清晰圖像和詳盡資訊的參考書,更是不可或缺。我對它「彩色圖鑑」的部分寄予厚望,因為在微生物診斷中,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往往比文字描述更能直觀地幫助我們辨識病原體。據說,這一版的圖鑑,在圖片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有瞭顯著的提升,這對於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細菌、真菌、寄生蟲的形態,以及在培養基上辨識菌落特徵時,將提供極大的便利。我特別希望它能涵蓋更多比較少見的病原體,或者是一些在特定人群中容易發生的伺機感染,例如免疫低下患者的病原體。有時候,對於這些比較陌生的病原體,我們真的需要透過圖鑑來快速對照,纔能縮小診斷範圍。此外,我也很關注這次更新在「分子診斷」方麵的內容。現在,分子診斷技術已經在微生物診斷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例如PCR、NGS等技術的應用,對於一些傳統方法難以檢測的病原體,提供瞭更快速、更精準的診斷手段。如果這本書能夠將這些新興技術與傳統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有機結閤,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那對我們來說,將會非常有益。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新版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幫助我們不斷提升診斷能力,更好地為病患服務。
评分我對於《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齣現,感到非常興奮!畢竟,在醫療保健領域,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微生物診斷這個瞬息萬變的領域,一本能夠跟上時代步伐的教科書,更是難能可貴。我特別關注它的「實用性」,也就是它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的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詳細的指導,幫助我們在診斷過程中,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識別病原體。而「彩色圖鑑」的部分,我更是寄予厚望。我知道,在微生物診斷中,圖片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有多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透過觀察病原體的形態,例如細菌的形狀、染色特性,真菌的菌落形態、孢子結構,來進行初步的判斷。第10版據說在圖鑑的質量上做瞭很大的提升,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高質量的彩色圖片,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辨識這些微觀世界的生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鑑別診斷」和「治療建議」方麵,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資訊。有時候,不同的病原體在形態上非常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鍵的鑑別點,或者一些實用的鑑別流程,那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此外,我也希望它能夠涵蓋一些最新的診斷技術,例如質譜儀在微生物鑑定上的應用,或者一些新興的分子診斷方法,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提升實驗室的效率和準確性。總之,我對這本新版充滿瞭期待,相信它將成為我們臨床微生物診斷工作中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评分這次《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齣版,對我們這些在第一線奮鬥的臨床檢驗人員來說,無疑是個大大的福音!我印象中,上一版的圖鑑就已經相當不錯瞭,這次聽說又加強瞭很多,尤其是針對一些比較細微的形態學差異,像是細菌的革蘭氏染色、鞭毛染色,還有真菌的孢子形態、菌絲結構等等,都用瞭非常清晰的高畫質圖片來呈現。這對我們每天麵對各種染色片、培養皿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想像一下,當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一個不熟悉的微生物,手邊如果有一本圖文並茂的診斷學,能夠快速對照,快速縮小範圍,這不僅能提升我們的診斷效率,更能減少誤判的機率。而且,我特別關注這次更新的內容,聽說裡麵有加入一些新興傳染病的微生物診斷方法,像是近幾年來大傢都很關心的這些疾病,如果這本書能提供詳細的檢測流程和圖譜,對於我們及時有效地應對這些公共衛生事件,將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我還聽到一些風聲,說這本新版在分子診斷的應用方麵,也做瞭深入的探討,這對我們實驗室來說,是非常及時的。現在很多疾病的診斷,都離不開分子檢測,如果這本書能將這些技術與傳統的微生物學診斷結閤起來,提供一個全麵的視野,那我們的知識和技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新版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為我們提供更先進、更實用的診斷工具,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為病患服務。
评分喔,這本《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我可是等瞭好久纔終於等到它上市!說實話,我之前就對微生物診斷這個領域很有興趣,但市麵上有些書寫得太學術,看瞭就想睡,要嘛就是圖片不夠清楚,讓我這個有時候需要實際對照一下的臨床工作者來說,真的有點雞肋。這本新版聽說在圖片上下瞭不少功夫,我還特別翻瞭一下目錄,看到裡麵有提到很多常見和少見的病原菌、真菌、病毒的培養形態、染色特徵,甚至還有一些分子診斷的圖解,這點讓我很期待。而且,我之前聽說10版在更新一些鑑別診斷的部分,對於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病原體,有更詳細的比對和說明,這對我們在判讀實驗結果的時候,可是非常重要。有時候,差一點點的染色差異,或是形態上的細微差別,就可能影響到最後的診斷方嚮,進而影響到病患的治療。想像一下,如果能有一個清晰、詳盡的圖鑑,就像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旁邊隨時指導一樣,那該多好!尤其是那些比較少見的感染,或者是免疫低下病患的伺機感染,有時候真的需要翻書纔能確認,這時候圖鑑的清晰度和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關鍵瞭。聽說這本還會加入一些新的檢測技術的應用,像是質譜儀在微生物鑑定上的應用,還有一些快速檢測方法的介紹,這對提升實驗室的效率和準確性,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之前在某個研討會上,聽講者提到質譜儀在快速鑑定病原體方麵的優勢,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技術太厲害瞭,如果這本書能有相關介紹,那就太棒瞭。總之,我對這本書抱持著非常大的期望,希望它真的能成為我們臨床微生物診斷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對於《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推齣,我抱持著非常積極的態度。畢竟,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微生物診斷的領域也在不斷進步,舊有的知識和技術很難滿足現代臨床的需求。第10版,聽起來就是一次大規模的更新和昇華。我特別關注它的「實用性」,也就是它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能夠給予我們多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各種病原體的特徵,更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診斷思路和流程。例如,針對不同的感染部位,或者不同的臨床錶現,應該如何選擇相應的檢測方法?如何在眾多可能性中,快速鎖定目標病原體?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另外,我對它「彩色圖鑑」的內容充滿期待。畢竟,很多時候,微觀世界的形態差異,是診斷的關鍵。如果圖鑑中的圖片能夠清晰、準確地展示各種微生物的形態特徵,例如細菌的形態、染色性、排列方式,真菌的菌絲、孢子形態,以及病毒的結構特徵等等,那對我們進行快速、準確的判讀,將有非常大的幫助。我還聽說,這本新版在技術更新方麵,也做瞭很多努力,例如引入瞭一些新的分子診斷技術的介紹,或者一些快速檢測方法的應用。這些都將有助於我們實驗室提高效率,縮短檢測時間,從而為病患爭取更多治療時間。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新版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們臨床微生物診斷領域的權威參考。
评分這本《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的齣現,絕對是我期盼已久!我必須說,在臨床微生物領域,一本好的教科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尤其是在麵對各種複雜多變的病原體時,一本圖文並茂、內容詳盡的參考書,是多麼的寶貴。我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圖鑑的質量,因為很多時候,文字描述再精確,都不如一張清晰的圖片來得直觀。第10版據說在彩色圖鑑的更新上,下瞭很大的功夫,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我希望它能包含更多常見和少見的病原菌、真菌、病毒的形態學特徵,例如染色結果、培養特徵,甚至是一些分子診斷相關的圖譜。這些都將對我們在實驗室進行判讀時,提供極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診斷策略」和「臨床應用」方麵,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內容。有時候,我們知道病原體是什麼,但如何有效地進行採樣、如何選擇最適閤的檢測方法、以及如何將實驗結果與臨床錶現結閤起來,做齣最終的診斷,這些都是需要經驗和知識纍積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戰」的案例分析,或者一些經驗性的建議,那對我們這些正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醫檢人員來說,將會非常有啟發。我期待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微生物診斷的邏輯,更準確地識別病原體,從而為病患提供更及時、更有效的治療。
评分老實說,對於《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挑剔」的心態。畢竟,臨床微生物診斷這門學問,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分子診斷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一本好的教科書,必須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最看重的是它「實用性」到底有多高。很多書雖然寫得很好,但內容過於理論化,離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距離。這本新版,聽說在圖鑑的質量上下瞭很大的功夫,這點我非常讚賞。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能夠在顯微鏡下、在培養皿中,真實呈現病原體形態的彩色圖片,而且是高清晰度的,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各種形態學上的細微差別。這對我們在判讀染色結果、辨識菌落特徵時,至關重要。另外,我也很關注它在「新興病原體」和「抗藥性問題」方麵的涵蓋程度。隨著全球化和氣候變化,一些過去不常見的病原體,正在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同時,抗藥性問題也日益嚴重,如何快速準確地鑑定齣產毒素的細菌,或者具有特定抗藥基因的微生物,是我們麵臨的巨大挑戰。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些方麵提供一些及時、有效的資訊和指導,那對我們來說,將會非常有價值。我還希望它能夠在「實驗室安全」和「標本採集」這些基礎但又極為重要的環節,給予更為詳盡的說明,畢竟,一個正確的診斷,離不開規範的操作流程。總之,我對這本新版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成為我們在複雜的微生物診斷世界中,一本可靠的指南。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本《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這類型的書籍也不少,很多都大同小異,內容更新也慢。但這次聽說它齣瞭第10版,而且在圖鑑的部分做瞭大幅度的更新,還加入瞭最新的診斷技術,我就好奇瞭一下。我最關心的就是它的「實用性」到底有多高。畢竟我們在臨床上,看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例,需要的是能夠快速、準確地提供診斷依據的資訊,而不是一堆長篇大論的理論。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做到「圖文並茂」,並且針對臨床常見的感染,提供清晰的鑑別診斷指引,那絕對是個寶。我特別希望它能針對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例如說,多重抗藥性菌株的快速鑑定,或是真菌感染的早期診斷,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建議。有些時候,病患的病情變化很快,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齣病原體,纔能對癥下藥。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快速篩檢的方法,或是利用圖鑑來幫助我們快速排除一些可能性,那對我們來說,就能省下很多寶貴的時間。我還聽說,這本新版在病例分析和討論的部分,也做瞭不少補充,能夠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診斷的邏輯和思路。這點我非常讚賞,因為很多時候,光看圖片和文字,還是無法完全掌握實際診斷的複雜性。透過案例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我希望這本新版能讓我耳目一新,真正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评分當初聽到《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附彩色圖鑑)(10版)》要齣版的消息,我心裡就開始期待瞭。畢竟,在臨床微生物診斷這個領域,知識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上一版的內容我雖然很熟悉,但總覺得可以再進步。這次聽說第10版在「圖鑑」這塊做瞭很大的加強,我非常感興趣。我們在實驗室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標本,很多時候,一個細微的形態差異,就是診斷的關鍵。我希望這次的彩色圖鑑,能夠提供更清晰、更細緻的圖片,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辨識各種細菌、真菌、寄生蟲,甚至是病毒的形態。例如,細菌的染色特性、排列方式,真菌的菌落特徵、孢子形態,這些都需要非常精準的圖像來輔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在「臨床應用」和「鑑別診斷」方麵,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內容。有時候,病患的臨床癥狀非常複雜,我們需要結閤實驗室的結果,纔能做齣準確的診斷。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常見的臨床病例分析,或者一些針對特定感染的診斷流程,那對我們來說,將非常有幫助。我還聽說,第10版會納入一些最新的分子診斷技術的應用,這點我非常看好。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瞭微生物診斷的麵貌,如果這本書能夠將這些技術與傳統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進行整閤,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那對我們來說,將是知識上的一個巨大飛躍。總之,我對這本新版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們臨床工作中的一部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