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忧郁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早期经验存有高比例的负向情绪记忆;换言之,唤起未获解决的情绪及情绪记忆是引发忧郁症的重要因子。情绪取向治疗(EFT)是业经实证研究证明为极有疗效的介入方式,主要着重在运用新方式处理案主的情绪经验,以协助忧郁症患者釐清感受,调节其情绪功能,将早先植基于未触及的情绪之自我组织,转化为更具韧性(复原力)的自我组成系统。
本书介绍的是专业的治疗理论与实务,除了对此治疗取向的理论基础做精辟的解说,并呈现精采的实务示范。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作者充分展现对当事人用心理解,与当事人情绪同步、同理,以及真挚关怀的人本精神。对从事助人专业工作的相关人员最为适用,且不论助人者原本使用什么治疗取向,因在心理治疗工作领域中,情绪都是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因子,增加对情绪的理解与处遇方法,必能大大强化个人的治疗功力。此外,我相信对忧郁症和相关病症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朋友,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曹中玮(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兼任副教授)
作者简介
莱斯利.葛林堡(Leslie S. Greenberg)
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的心理系教授,他主导的约克大学临床心理治疗研究,是处理情绪议题及EFT发展的领导权威机构。他也撰写了多本有关个人与伴侣EFT的重要教科书。为表彰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二○○七年他获得加拿大心理学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珍妮.瓦特森(Jeanne C. Watson)
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成人教育、社区发展、谘商心理学系副教授,也是多本书籍的合着者。
译者简介
常以方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毕,曾任卫生署自杀防治中心副研究员、法务部调查局心理测验解析员、台北市政府劳工局就业服务中心谘商心理师,现任台北市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支援谘商心理师、松山健康服务中心驻诊谘商心理师、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生辅导中心谘商心理师、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谘商心理师、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台北分事务所谘商心理师、台北市妇女服务中心心理辅导员。
导读情绪取向治疗──应用于忧郁症曹中玮
人类情绪的功能与运作概况/葛林堡的情绪理论/情绪的自我负责/情绪取向治疗理论的治疗脉络
第1章序论:忧郁症的本质、经验及其治疗
忧郁症的本质/为何採用情绪取向来治疗忧郁症?/本书内涵
第2章情绪在人类功能运作与忧郁症中的角色
情绪神经科学与忧郁症/情绪取向治疗与情感神经科学/忧郁症中情绪失能的现象
第3章辩证建构主义观点的忧郁症
辩证建构主义模式:生物学与文化的整合/自我的建构/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理论
第4章处理忧郁症情绪的原则
情绪评估的原则/测量晤谈中有效及无效的情绪经验/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原则/聚焦和调节情绪的时机
第5章情绪取向治疗的处遇历程
情绪取向治疗忧郁症的工作阶段
第6章治疗关系
治疗师对同盟关系的贡献/案主对同盟关系的贡献/关系修复
第7章忧郁症的个案概念化
发展一个焦点/案例
第8章关系、觉察与协同合作
建立一个连结关系/促进觉察/建立合作关系
第9章增进觉察的方法
辨识情绪开关/提升对感受的觉察/处理干扰的历程/接纳感受/案例:宝拉
第10章情绪的唤起与觉醒
情绪觉醒的功能/独特的介入/唤起特定的情绪
第11章情绪的唤起:双椅对话与无望感
针对自我批评与无望感的双椅对话技巧/唤起崩溃无望的自我组织/在成长的边缘地带工作/在强化自我时沿着感觉接近需求/消除核心的无望感/适应的无助感
第12章唤起受阻的情绪:双椅对话的扮演与未竟事务的对话
运用双椅对话演出情绪的自我干扰/处理未竟事务的空椅对话技巧/一段治疗中期的对话
第13章转化:其他选择的建构
促进通往新情绪的管道/以情绪改变情绪/促进治疗性的关系与工作/悲伤和痛苦的完成与释放/改变信念/处理僵局/促进转化的家庭作业
第14章反思与新意义的创造
反思的历程/对经验呈现的反思/反思有助于表述/运用双椅作业促进省思/促进空椅作业中的反思/促进系统唤起式表露中的反思/社会脉络、价值与目标的评估/解构世界观/促进反思时的困难
后记
参考文献
我对于“忧郁症”这个议题一直抱着一种非常关切的态度,因为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它的困扰。过去也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流于表面,很难真正触及到核心。这次看到《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觉得眼前一亮。“情绪取向”这几个字,精准地抓住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忧郁症的核心,很多时候就是情绪出了问题,是情绪失调、情绪表达受阻,甚至是情绪被压抑太久所产生的“堰塞湖”。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情绪”这个最根本的源头去解析忧郁症的成因,并且提供一套真正能够“导流”和“疏通”这些情绪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内在世界发出的信号,学会理解和接纳这些信号,才是通往疗愈的关键。而且,“治疗”这个词,也让我感到一种希望,它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是指引方向,告诉我这本书将提供可行的路径。总之,这本书名让我充满了探索的动力,觉得它极有可能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以及我身边人的那份“解药”。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自我成长类的书籍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到“内在世界”的书。《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的印象中,“情绪”是我们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在语言。而“忧郁症”往往就是情绪失衡、无法疏导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所以我一直很想知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直接去“处理”情绪本身,而不是仅仅在症状上做文章。这本书名中的“情绪取向”,让我感觉它是一种更根本的治疗思路,它可能是在教我们如何“与情绪对话”,如何“理解情绪的信号”,甚至是如何“利用情绪来促进成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忧郁症治疗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深入理解和转化情绪,来达到一个更深层、更持久的疗愈状态。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能有具体的案例分享,或者引导性的练习,让我能够真正地实践起来,感受到它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忧郁症”这个词一直有点避讳,觉得它离我比较远,也带着一些负面的联想。但《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没有那么沉重,反而带有一种温和、探究的意味。我理解的“情绪取向”大概是指,它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起来”,而是会去探索情绪的根源,挖掘情绪背后的故事。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不开心,是因为内心深处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是一些被压抑的感受。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帮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这些情绪的表象,看到它最真实的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让我能够“看见”和“接纳”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不是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有负面情绪。我总觉得,情绪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有正面也有负面,它们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一点,并且学会如何健康地表达和处理情绪,那我一定会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让我看到,治疗忧郁症,或许可以从更人性化、更贴近我们内在世界的角度出发。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最近一直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压得喘不过气,心情起伏不定,偶尔也会陷入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虽然知道不是“忧郁症”,但那种无力感还是很折磨人。读到《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能更理解自己的情绪,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应对,生活或许就能变得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情绪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它们,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它们,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本书名里的“情绪取向”几个字,让我感觉它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压抑”或者“忽略”负面情绪,而是要“看见”它们、理解它们,然后“转化”它们。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至于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情绪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做到这一点,那不仅是对我自己的帮助,也能改善我的人际关系。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
评分哇,看到《忧郁症的情绪取向治疗》这本书名,我当下就眼睛一亮!因为忧郁症真的是现在社会很多人都面临的议题,而“情绪取向”这个词,更是抓住了我内心深处对于“为什么会忧郁?如何才能真正走出来?”的疑问。我一直觉得,忧郁症不只是一个病名,它背后往往藏着太多复杂的情绪纠葛、未被理解的感受,甚至是过往经验的烙印。光是看到这个书名,就好像看到了一盏指引明灯,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正能量”鸡汤,而是真正深入探讨忧郁症核心的治疗方法。我个人有个习惯,就是不太喜欢那些把问题简单化、提供速效解决方案的书籍,因为我深知忧郁症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当我知道有这么一本从“情绪”这个最根本的层面去切入的书,并且强调“治疗”,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打开我对于忧郁症理解的新视角,或许能够帮助我(或身边的人)找到更深层、更持久的疗愈之道。而且“情绪取向”听起来很有学问,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解释它背后有哪些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总之,光是书名就让我充满期待,觉得它很有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能够真正帮助到我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