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可不能没有!
助你趋吉避凶的人性宝典
带你走进幽暗的人性丛林,看透他人的心理诡计
教你懂点人性掌控术,看清前车之鑑的血泪经验……
12种一定要知道的人性,不论在商场或职场,
让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别让老实毁了你!
小人、马屁精、自私鬼、大嘴巴、自大狂、忘恩负义的人……总是围绕在身边,老实的你只有被欺负的份?
想反抗却怕伤和谐,又怕得罪人,但一口气就是怎么也吞不下?
搞懂人性诡计,让你在混沌不明中,看清一切真相,发现背后隐藏的真正目的,从而顺利避开地雷区,巧妙化解尴尬场面,解除自身危机,还能助你趋吉避凶,将阻力化为助力,将人性诡计转为人生智慧,就能迈向幸福的人生坦途。
作者简介
廖春红
多年来徜徉于浩瀚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品悟历经千年岁月淬炼而成之精华。并将这些心得融合撰写成现代人必须知道的人生智慧书。期望能为正受困于人性诡计中的人,点亮一盏明灯。
前言 祈求幸福,正是人类固定不变的天性 003
第一章 年轻就要知道的十二种人性 015
第一种 被奴性折弯嵴梁的哈巴狗 016
第二种 让人防不胜防的小人 018
第三种 墙头草,两边倒 022
第四种 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笑面虎 024
第五种 现代岳不群:伪君子 026
第六种 甘心做欲望的奴隶:贪婪的人 028
第七种 无赖与无信的集合体:赖皮鬼 029
第八种 心胸狭窄的善妒之人 031
第九种 为私利出卖恩情:忘恩负义的人 033
第十种 对外温顺,对内蛮横:小霸王 034
第十一种 好奇心与传播欲的结合体:大嘴巴 035
第十二种 平庸者披上自大的外套:自负狂 037
第二章 时时自我警惕的人性之恶 039
嫉妒如毒,毁人害己 040
收起报复心,也是在为自己开路 042
得饶人时且饶人,停止你的刻薄 046
朋友不是用来背叛的 047
给吹毛求疪的心贴上封条 050
第三章 交心术:耍点小手段,赢得众人心 053
不要斤斤计较 054
让对方感觉帮你像在帮自己 055
让合作伙伴生活得更好 060
给对方面子 062
不揭对方伤疤 064
第四章 攻心术:玩的就是心计 067
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逼要害 068
故意用虚假资讯蒙蔽对方 071
恭维要不动声色 073
对付经验老到的人,恩威并施为上策 076
第五章 生存术:活着是艺术,也是技术 079
功成身退,保命亦留名 080
别让任何人保守你的秘密 083
纠缠争夺之中,学会装傻以避险 086
听懂对方的场面话,说好自己的场面话 089
迂回出击,主动给自己创造契机 092
第六章 磁性超强的人性掌控术 097
与陌生人攀谈,把握开始五分钟 098
把谈话焦点放在对方身上 101
适时附和,讨对方欢心 102
制造戏剧性,吸引对方注意 107
不求完美你会更具吸引力 110
第七章 获取对方信任的人性掌控术 113
层层释疑,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 114
因资讯落差,更要消除不信任感 117
善用自我介绍 119
商量胜于命令百倍 121
第八章 巧妙拒绝他人要求的人性掌控术 123
拖延、淡化的拒绝不伤其自尊 124
先承后转,拒绝对方也给自己留退路 125
拒绝对方,从他喜欢的话题谈起 127
贬低自己,降低对方期望值顺势拒绝 129
拒绝对方,又不伤对方面子 132
第九章 选择一条走向成功的最佳路径 135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 136
从好苹果吃起,别浪费机会成本 138
做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142
甘当老二,后发制人 144
第十章 与人合作要採取双赢策略 149
从你死我活到你好我也好的策略 150
一报还一报也可以带来合作 152
适时惩罚可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57
真诚合作,但不要轻信合作者 161
说话宁可犯错,不要犯忌 165
第十一章 生存就是一场博弈智慧 169
夹缝求生的哲学 170
碰到墙壁就转弯 173
甩开红海与蓝海同行 175
第十二章 应对面试官的最佳策略 179
在自我介绍中拉拢面试官 180
与众不同才是最大资本 183
选对时机,薪资问题不可开门见山 186
知己知彼,从容应对不同性格的面试官 188
第十三章 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最佳策略 193
功劳属于上司,利益属于自己 194
把忠告和进谏变成提醒,让上司欣然接受 196
伴君如伴虎,不要恃宠而骄 200
背后赞美同事,让他感激不尽 203
借同事之力为自己搭台阶 205
把功利型同事挡在安全距离之外 208
与争功的同事相处,要勇于向上司亮出自己 210
第十四章 成交高于一切,最有效的销售策略 215
四大心理效应助你四分钟建立优势 216
点石成金,刺激顾客购买欲 219
炫耀性消费就是你的大好机会 222
恰当提问,挖出目标客户的真正需求 224
催眠顾客,有效促进成交 228
第十五章 透过谈判获得你想要的 233
不同的谈判对象,不同的语言策略 234
不给对方开口反对的机会 237
让对方与你统一战线 241
适时退一步,才能进十步 242
运用最后通牒,让对方屈服 245
合作是谈判的最高境界 248
第十六章 历史上的人性诡计 253
无能蠢皇帝与弄权毒皇后 254
盘踞权力巅峰的女人 257
胸怀天下的傀儡皇帝 261
绝顶聪明,却难逃厄运的书生 265
被聪明误一生的大文豪 268
见不得权力的小人 272
娇媚佳人背后的刀光剑影 276
最大的威胁往往来自可靠的家奴 279
前言
祈求幸福,正是人类固定不变的天性
知名作家龙应台曾说,中国人对「自己人」讲感情、重道义,对陌生人却轻易践踏。挤车时用肘把别人推开,停车时堵住别人的车子,垃圾倒在别人的墙角下,害的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旦是「自己人」,他便会热情的给你各种优待,让你不排队可以买到票,不挂号可以看医生,不交钱可以成会员等等。
在龙应台的这番言论中,颇有点「掌控了人情,也就掌握了这个世界」的意思。生活中人们也常常说「人情大过天」。为什么人情能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呢?答案无非就是—人性。
那么,人性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
对于人性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的专家们都有各自的说法。但人们普遍认为,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将其昇华为最简单、最实际的生活理念,就是:祈求幸福。这样一个简单的「祈求幸福」,恰恰是人类固定不变的天性。
一家知名的公司新盖了一栋高耸入天的公司总部大楼。公司各部门全部迁入的几个星期后,员工们便纷纷抱怨,因为电梯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这些抱怨很快就传开了,因此公司马上向顾问公司求助,先后找了三家顾问公司。
第一家顾问公司来到大楼后,首先找来了大楼的设计师,询问电梯的速度为何如此慢,可不可以再提高一些,或者可不可以增加电梯的容积。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们建议把电梯换掉,但是这至少得花三十万美元,而且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做会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公司当然不同意。
第二家顾问公司在第一家顾问公司的基础上对电梯的程序进行了检查,发现尽管电梯运行速度有点慢,但设计使用的方法很先进,因而不认为应该对电梯做任何的改进。
第三家顾问公司做了一番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向公司提出了一个方案;在电梯的每一层都安装一面镜子。
故事的结局是公司最终採纳了第三家公司的建议,而且效果非常好,再也没有员工抱怨了。
其实,电梯本身的速度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搭电梯的人感觉等待电梯的时间太长太过难熬,他们希望摆脱这种等待的痛苦,也就是「祈求幸福」,因此,他们向公司提出了抗议。然而,当公司在电梯的每一层都安装一面镜子之后,等待的人们通过欣赏镜中的自己实现了一种幸福感,于是忘却了等待的痛苦。
这个故事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找到更简单的办法,而我们所相信的那套逻辑却总是使我们陷入复杂之中,结果带来资源的浪费。这正如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人性将控制一切,因为人的情感和感觉是不可抵抗的。
大多数人刚进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不识人性的潜规则,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缺少技巧,一不小心就落入别人设好的圈套之中,落得满身伤痕。为了让大家在社会的打拚中少走错路、少摔跟斗,编写了本书,带你走进幽暗的人性丛林,解析人性恶的一面,教你看透他人的心理诡计;告诉你那些不可不知的人性掌控术;让你懂得辨析和应对神奇博弈中的人性诡计,并在职场、人际往来时加以巧妙运用,轻松谋得自己的利益。
要记牢前人积累的人性经验,从别人的故事中取经,追求更多的幸福。
这本《真希望我20岁就知道的人性诡计》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成功学”或“心理学”书籍那样,充满着晦涩的理论和遥不可及的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就像是邻家大姐在和你唠家常,但她唠的家常,却句句戳中要害,直击人性的软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认知失调”的解读,以及它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被巧妙地利用。我曾经就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当时完全摸不着头脑,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有共鸣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做出一些似乎不合常理的决定,或者深陷于某种情感的泥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他人心理的误判。这本书就像一个“人性雷达”,帮助我提升了识别他人意图的能力。而且,它并不是让你变得多疑,而是让你变得更加“懂行”,从而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人际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你自己去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知识不仅是输入的,更是内化的。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人性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真希望我20岁就知道的人性诡计》。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一些固有观念,让我看到了人性中那些更隐秘、更复杂的运作机制。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需求。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社会比较”和“群体认同”的章节所吸引,这些内容让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解释了我曾经对一些集体行为感到不解的原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都在参与着一场复杂的“心理博弈”。了解这些“博弈规则”,不仅能帮助我们避免成为被操纵的对象,更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得出新的感悟。它让我不再害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我从未想象过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人性深处那些错综复杂、常常被忽略的角落。读完之后,我总是在不经意间回想起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甚至受伤的时刻,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人性诡计”的认知。这本书并没有教人如何去算计别人,相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楚那些隐藏在人际交往中的“潜规则”和“游戏规则”。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一些观点时,那种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方式,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分享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了更敏锐地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那些曾经让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它不是一本让你立刻就能变成“人精”的书,但它绝对是一本能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少走弯路、少受伤害的“护身符”。我发现,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不自觉的“诡计”,而了解这些,并非为了防备,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沟通,最终达到一种更和谐、更有效的人际关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内在的平静和一种更强大的自信。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惊叹!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场大型的解谜游戏,每一个章节都揭示着人性中一个从未被我注意到的“机关”或“陷阱”。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微小到几乎难以察觉的行为模式,并将其剖析得入木三分。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印象管理”的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能轻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原来,我们每个人在无形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印象管理”,而那些掌握了技巧的人,自然能在这场“游戏中”占据优势。这本书并没有鼓吹虚伪和欺骗,反而强调的是一种“知己知彼”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应对那些不怀好意的“诡计”,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诡计者”。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而不是被动地被卷入各种纷争。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人性诡计”听起来有点负面。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我当初的想法太片面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超脱,它并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人性,而是以一种近乎科学的态度,去剖析人与人之间互动中的那些“潜规则”。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权力动态”和“信息不对称”的解读,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强势的人,其实内心可能很脆弱;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弱势的人,却能巧妙地影响他人。它教会我如何去“读懂”那些隐藏在语言和行为背后的信息,如何去识别那些不动声色的“试探”和“暗示”。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变得市侩或者冷漠,反而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明白,很多人之所以会使用一些“诡计”,并非全然出于恶意,有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策略。这本书是送给所有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更游刃有余的人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