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年度「親子城市」市長票選冠軍!
★首作《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榮登博客來、金石堂親子類冠軍!
★百萬人氣部落客,最具剖析力、說服力、感動力的教養達人。
先調教、後快樂,給孩子享受人生的真本事!
彆說「長大再告訴你」,現在,就成為孩子與社會間的橋樑!
我們無法期待孩子一進入社會就突然變成大人。
所以,在陪伴孩子長大的同時,更需要形塑他們獨當一麵的人格與價值觀。
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保障,就是自己打造「齣社會前的先修課」,讓他們不至於麵對五光十色的環境、復雜的人性、多元化的挑戰卻措手不及。這就是「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
在番紅花的字典裏,沒有「長大再告訴你」這種話。許多人生大事,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
番紅花細數理性媽媽的獨門教養絕活,她講求隨時隨地培養下一代的品格,多讓孩子貼近大自然,多陪孩子接觸各種價值觀,多方麵開拓孩子的眼界,此外,更著重於在小腦袋中種下經濟觀念的幼苗。
孩子的吸收力與能量超乎想像,陪孩子成長茁壯的過程中,我們也跟著變成更好的大人。如此美好的教養曆程,你也值得一起來分享。
◆番紅花的教養心法
◎當你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卻沒有為自己留一些,你的形體或思維難免會逐漸耗損枯萎,缺乏好東西的滋潤,人不會精采。
◎金錢的重要性不應該被誇大,但也不需要被妖魔化。應當節儉的時候,務必要維持勤勉;需要花用的時候,就要在心裏先盤算它的代價和所創造齣來的價值。
◎人想要好好活著,最基本的,就是擁有品嘗各式食物的幽默感和想像力。對食物寬容的孩子,更容易覺得,人生值得好好活下去。
作者簡介
番紅花
颱北人,大學主修大眾傳播。
8歲時,因為覬覦高額稿費,投稿大量文章刊登在《國語日報》。
國中時,文章散見於《聯閤報》和《光華雜誌》。
16歲,獲得第一屆全國學生文學奬高中散文組佳作。
高二高三時,寫瞭很多小品文披露於颱視深夜談話性節目「圍爐夜話」和「飲冰室夜話」。
經過瞭20年重新提筆,獲得2009年公車詩文大賽成人組第一名。
曾經在廣告企畫和精品時尚圈打滾十餘年,是個精於業績毛利和成本計算的品牌管理人,沒刷睫毛膏和穿上三吋高跟鞋絕對不齣門的忙碌OL。
2008年決心揮彆職場,現在每天蹬著夾腳拖,和兩個讀小學的女兒,一起學習過慢慢的日子。
目前一傢四口窩居在颱北內湖的一座小山坡,一傢人喜歡一起爬山散步,每天聽巴哈和蕭邦,認為教養孩子很美,像是永遠在旅行的路上。
從2009年11月成立部落格,一推齣就獲得「2009年中時嚴選優格」,2010年更獲「親子天下精選部落格」「中時嚴選優格」「親子窩小天纔精選部落格」等奬項,僅8個月點閱人次即破20萬,留言闆人氣沸騰不下,是許多人父人母心中最優雅、最說進心坎裏、最有個人獨特觀點的兩性婚姻和親子教養部落格。如今部落格點閱人次即將破百萬。
著有《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榮登博客來與金石堂親子類銷售冠軍,及「親子城市」市長票選冠軍。
部落格:番紅花的愛人日記 www.wretch.cc/blog/bachbug
推薦序 這裏有玫瑰,孩子就在這裏跳舞吧 洪震宇
推薦序 幸福不功利的教養 林嘉熙
推薦序 兩個小女孩教我的事 呂(竹函)□
自序 愛而嚴謹,無可取代的禮物
第一章 夾心世代的智慧
生養孩子,放手追求
當你不喜歡公婆給孩子的食物時
第二章 與牽手肩並肩的溫暖
男人所創造的,傢庭風味
那片刻,我不是母親
關於「夫婦的覺悟」(上)
關於「夫婦的覺悟」(下)
第三章 給孩子好奇的權利、嘗試的勇氣
科普第一步,孩子怕蟲嗎?
被放大看的,掃廁所力
不僅僅是,不挑食
關於那貓兒
小小背包客,節製的行旅
第四章 關於纔藝,我是這麼想的
小人兒,上颱的勇氣
寫作前,孩子生活的感動
關於英語老師,我的堅持(上)
關於英語老師,我的堅持(下)
第五章 生活的寬裕,心靈的富裕
無形的美好
孩子,我們今天享受錢!
談「傢境」
素樸、也依然真情的慶生會
第六章 好教養,造就孩子的素養
有時候,把最好的留給自己
那些珍貴好吃的飲食
做一個友愛溫暖的孩子
間接、婉轉,幸福的力量
推薦序
孩子就是玫瑰花,就在這裏跳舞吧
飲食作傢與創意人 洪震宇
每天清晨,我固定早起工作,如果沒有遠行的演講,我通常會在工作告個段落後,齣門跑步,接著去市場買菜,迴傢準備早餐、切一大盤水果,一歲多的小女兒醒來後,我抱起她邊親邊逗邊換尿布,接著叫醒熟睡的妻子與三歲半的大女兒,一起在餐桌上用餐聊天。
如果是假日,我會帶大女兒上市場逛逛,抓著她的小手去觸摸當令蔬果,辨彆外型顔色,並述說特色與故事。在餐桌上,妻子和我也會用故事來引導孩子多吃蔬果,「多吃蔬菜小奇兵就能踢走便便怪獸」,孩子笑得閤不攏嘴,大口吃下妻子用心烹煮的菜餚。
這是我住在女生宿捨平凡且重復的一天,我喜愛這種日復一日的平凡。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說:「人類的時間不會走圓圈,都是直綫前進,這是人類得不到幸福的原因,因為幸福就是渴望重復。」
相信番紅花一定也很珍惜這個小小的幸福,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淬鍊精華,以誠懇細膩的文字,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思維,句句打動讀者的心,牽引我們沉思與共鳴。
社會學祖師Max Weber說:「學術作為一種誌業」,他用召喚(calling)來形容人找到自己的誌業與熱情,母職(或父職)不就是一種召喚與誌業嗎?
誌業不是說說就算,也非花錢送孩子去學一堆纔藝就瞭事,而是如番紅花所說,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由的靈魂,獨立的意誌,樂觀的個性」纔算盡責,她的兩個小天使像一對被粗放的土雞,活得比較輕鬆自然、自由堅強。
沒有自信與樂觀,很難去適應未來多元且多變的世界,隻有自在自然的心靈,纔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空間。未來的競爭力,不在腦力,而是快樂力,因為快樂成為稀有財,真正的競爭在於不爭,創造唯一,而非第一。
純真的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迴到日常生活重新學習,重新看待這個世界,例如從食物的故事引發孩子不偏食的興趣,從食物的節令創造孩子對自然環境的觀察與感受,從食物的分享引導孩子重視同理與珍惜之心,一切的一切也讓父母重拾書本,重塑觀察能力,重返幼年的純真歲月。
為瞭創造孩子的快樂,我們也學習感受單純快樂。
番紅花的《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也是召喚我們親職誌業的必修班,與其趕著接送孩子往返纔藝班、安親班,不如多花點時間從日常生活找到讓孩子自信快樂的泉源。
伊索寓言有個故事,一個人吹噓在羅陀斯島有極高的跳遠能力,隻要找到羅陀斯島的人就能證明,旁人說:「這裏就是羅陀斯,就在這裏跳躍吧!」要他不要說大話,就在我們麵前跳跳看吧。
後來德國哲人黑格爾巧妙改寫為「這裏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裏跳舞吧」,每個人既然跳脫不齣身處的世界,就好好把握當下,盡情跳舞吧。
孩子就是玫瑰花,就在這裏跳舞吧!
(本文作者著有《旅人的食材曆》,主持「虛構的抒情筆記」部落格:blog.yam.com/yucw)
自序
愛而嚴謹,無可取代的禮物
這本書的絕大多數篇章,是藉著在咖啡館的移動,慢慢敲下鍵盤寫齣來的。那感覺,好似在熬煮一爐濃鬱又迴甘又略苦的中藥湯,我持傢教養的心路,約莫就是這樣的。Milla和Nana這兩個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很甜美,不過隨著長大一天又一天,挑動我神經元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瞭。
而不管怎麼努力寫啊寫,婚姻和教養卻始終還是我當下的人生,最無可忽視的首要位置。
迴顧這段寫書的日子,如果那一天,我想去裏仁商店買點有機芫荽、香椿饅頭和金色花椰菜做點丈夫喜愛的晚餐,那麼我就到北寜路口的星巴剋去寫個不停。如果那一天,我得去為Nana挑選一盞桌燈或是她愛的彩色製冰盒,那麼我就抱著筆電到IKEA那傢星巴剋。若是遇到下雨天,我感覺是為傢裏的小庭院添購蘭花的好時機,那麼我便到內湖花市對麵的星巴剋去捱著寫著。有時候因為得找一些Milla特彆想吃的食物靈感,便會把筆電給移到東湖誠品旁邊的老舊星巴剋,寫纍瞭,就溜到書店裏的沙發上讀幾頁詩或齣奇漂亮的食譜,來過渡那寫書的思緒翻攪。
看起來,決定我今天是在哪裏的咖啡館寫書工作,永遠和我的丈夫與孩子脫離不瞭關係!讓傢庭的氛圍保持舒服,鍛鍊孩子成為認真、善良、獨立的個體,這些工作永遠在我的文字之前。
做為一個敬仰思考的女人,每一天的教養生活,我總是提醒自己要提高愛的覺知,在那愛而嚴謹的腳步裏,鋪陳織就傢庭的風景。
因為認定教養是非常徐緩的點滴滲透,婚姻是不斷內省的自我對話,這些年來我努力地邀請丈夫,與我一起給予孩子豐富而深化的時光。我很少鬆懈的過日子,我常想,隻有讓我自己先成為一個既用功且滋潤的女性,我纔能夠去潤養我的孩子們,賜予她們幸福生活的必須。
就像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句: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黃樹林中有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兩條都走。
可不是麼?我們或許會去觀看大部分的人走嚮什麼樣的路途,但你我的孩子具皆如此獨特,這時候我必須忠於我的本質,與孩子交流,透視孩子眼眸深處的欲求。我沒有走嚮捷徑,我的教養路是一條麯麯摺摺的羊腸小徑,偶爾走得挺纍挺喘,可沿途總有白色如雲的蒲公英,綿綿的飄絮逗我歇口氣、感受樸素美麗的氣息。
從幼兒時期日月星辰的緊緊陪伴,到現在小學生的獨立鍛鍊,對於我的Milla和Nana,我究竟說瞭什麼又怎麼做,都收錄在這本書裏。這世間不須有完美的孩子,但因為愛而嚴謹,我但願我的孩子學著為她的未來負責;我但願她可以燦爛熱情擁抱她的小日子;我但願她從最簡單的吃食物開始,就展現瞭品味與感恩。
如今孩子麵對學校的考試,我總是交由她們自己來決定準備的高度。孩子每天的各科功課,三秒鍾我就瀏覽完畢、微笑簽名。要不要練習鋼琴、復習英文,可不可以讀小說或畫畫玩遊戲,那也是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思考的。我繼續埋頭苦乾我煮飯理傢的步調,而孩子則以她們優異的五育成績、用她們經常處於感謝狀態的笑容,清晨自己打理儀容書包和水壺,學著去做彆人友善溫暖的友朋,尊重即使偶爾會犯錯的師長,是這樣用他們穩定又天真純潔的心性,迴報我這黎明即起、努力工作的身影。
感謝孩子能夠勤勉獨立於讀書這件事,使我可以把大部分的教養時間,專注在創造力與品格的培養。是因為孩子主動認真的生活態度,使我們的傢庭生活可以從容緊密的相依。
我想,是因為幼兒時期,就堅持給予Milla和Nana嚴謹的常規生活吧。是因為從她們小一開始,就堅持自己要當一個嚴謹但充滿愛的母親吧。
我對孩子的慈愛沒有盡頭,但我嚴嚴謹謹的展現齣我的愛,因為隻有在他律時期,為她們奠定好獨立負責的基礎,我纔能安心地與她們一起迎接,在孩童的自律時期,落實那自我的紀律。
Milla和Nana還是個孩子、還小呢,她們心智的跳躍成長,給我每天不同的喜悅與挑戰。文字寫不盡教養的掙紮、迷惘和曙光,每當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就一個人齣去走走,迴想她們小手掌在我手上的餘溫,迴溯起養育孩子的初衷,就是讓她們成為一個獨立快樂的人,那麼該如何做的輪廓,也就隱隱浮現。
說到底,愛而嚴謹,已包容一切我欲給予孩子的禮物瞭。
閱讀《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的過程,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旅程。它讓我看到瞭自己作為傢長的一些局限性,也點亮瞭我對育兒的全新認知。從“責任感培養”到“好奇心激發”,每一堂課都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扇扇門。我不再僅僅將孩子視為需要被“管教”的對象,而是把他們看作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引導。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育兒不是一場“馴服”的戰役,而是一場充滿愛與智慧的“陪伴”與“賦能”。
评分終於讀完瞭這本《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從陪伴到獨立的教養6堂課》,掩捲沉思,心中感慨萬韆。作為一個長期在教育一綫摸爬滾打的傢長,我總是在尋找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真正指導我行動的育兒寶典。市麵上不乏理論堆砌、空洞無物的書籍,但這一本,確確實實給瞭我很多啓發和慰藉。它不是那種告訴你“怎麼做”的簡單操作手冊,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6堂課”,引領傢長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理解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 從“陪伴”的第一堂課開始,我就被作者細膩的筆觸所打動。原來,真正的陪伴不是時時刻刻的“看管”,而是心靈的連接,是高質量的傾聽和迴應。我常常因為工作忙碌而感到內疚,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但讀到這本書,我纔明白,即便是一段短暫的、全身心投入的相處時光,其力量也遠勝於數小時的“人在心不在”。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展現瞭如何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如何傾聽他們那些未說齣口的需求。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日裏對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否過於急躁,是否忽略瞭他們細微的錶達。
评分總而言之,《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從陪伴到獨立的教養6堂課》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育兒寶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誠與力量。通過這6堂課,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如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成為一個優秀的傢長,不是要成為一個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而是要成為一個願意傾聽、善於引導、並始終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夥伴。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育兒路上摸索的傢長們,相信你們也會從中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書在“情緒管理”和“規則建立”這兩個章節的闡述,更是讓我豁然開朗。之前我一直糾結於如何讓孩子聽話,總是試圖用各種方式去“壓製”他們的負麵情緒。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情緒本身並無好壞,重要的是如何去接納和疏導。作者提供瞭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傢長如何幫助孩子識彆和錶達情緒,如何與孩子一起製定閤理的規則,以及在規則執行過程中保持一緻性和耐心。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情緒詞匯卡”,效果齣奇的好,孩子能夠更準確地錶達自己的感受,我也能更平靜地迴應。
评分接著,書中的“獨立”主題更是點燃瞭我內心的思考。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自理自立,但常常又在不經意間“代勞”,剝奪瞭他們成長的機會。這本書並非提倡放任不管,而是強調“放手”的藝術。它教我們如何在給予安全感的前提下,逐步放權,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我特彆喜歡關於“任務分配”和“責任承擔”的章節,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操性的建議,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分配適當的傢務,如何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讓我意識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僅是教會他們技能,更是賦予他們麵對生活的能力和自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