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议的事件纪实,也有当代名家名作的诠释读解。从遭遇国安的经历到曝光五毛党、新左派的行径嘴脸,从赞誉底层作家和民运论坛到评介海外华人英文创作的最新成就,全书的每一篇文章都从所讨论的特殊问题出发,对「平庸恶」这一中国症候的形成及其危害分两条途径展开深入的剖析。一方面对底层意识、平「狼图腾」 热、「爱国贼」义愤、「通三统」论述和后共产综合症做出尖锐批判;另一方面,则从与之对抗的角度讲述一批走出中国的作者如何坚持语言的自觉,伸张良知的辩护,从事其掏粪者的事业,召唤灵的复原,发出义不容辞的友声……
作者简介
康正果
美国耶鲁大学中文教师。已出版的着作有《风骚与艳情》、《重审风月鉴》、《交织的边缘》、《鹿梦》、《出中国记——我的反动自述》和《肉像与纸韵》等。网上文章见「博讯博客」中的「康正果文集」(www.boxun.com/hero/kangzg)
目录
自序 恶梦还在恶 向中国宣告死症──读郑义《中国之毁灭》了写作的自由
破碎的受难──论廖亦武从诗歌躁动到底层勘探的书写历程 孤立的支撑──《蒋介石:中国的最高统帅和他失去的国家》读后 胡锦涛耶鲁行侧记 「抗美援朝」的炮灰──读哈金《战废品》
谈语言的自觉──获奖感言 良知的辩护──读胡平《法轮功现象》 义无再辱──惶恐回国行 狼性与羊性的错乱──《狼图腾》及其作者的灵之残缺 被扭曲的公德──谈救灾捐款
奥斯威辛的诗意栖居──序蔡楚诗集 怨愤化泥沙──《神鬼传奇3》的反《英雄》寓意 掏粪者的事业──序廖亦武《地震疯人院》
六十週年回眸 义不容辞的友声──读余英时序文集 五毛党可以休矣──有关张磊捐款的争议 人类的叛徒──谈电影《阿凡达》 资本主义的爱情故事和后共产综合症 走向民权民德的政治解放──汪晖近作质疑:谁的主权?什平等? 春殇、女殇与灵殇──读李翊云小《漂泊者》
这本书的标题《平庸的恶:一位海外华人笔下的中国剪影》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光听名字,就觉得它充满了深度和张力。“平庸的恶”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哲学意味,似乎在暗示着那些不经意间发生的、却又足以造成巨大伤害的行为。我一直在思考,作者笔下的“恶”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是宏大的、系统的压迫,还是微观的、个体的冷漠与麻木?“剪影”这个词又很有画面感,它不像是一幅全景式的描绘,而更像是一种抓住关键、省略细节的艺术手法,通过几个精准的片段,勾勒出某种整体的轮廓。我很期待作者如何用文字来构建这些“剪影”,是尖锐的讽刺,还是深沉的悲悯?同时,“海外华人”这个身份标签也至关重要。身处异乡,回望故土,视角往往会更加独特和客观,也可能带有多一份疏离和审视。这种“局内人”又“局外人”的身份,或许能让作品拥有更强的穿透力,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被遮蔽的真相。这本书,我预感它不会是轻松的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那些我们可能不愿面对,却又真实存在的部分。我准备好迎接一场关于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对话了。
评分《平庸的恶:一位海外华人笔下的中国剪影》是一本让我感到既震撼又温暖的书。温暖,是因为作者在描绘那些令人不安的“平庸的恶”时,也展现了人性中闪耀的光辉,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旧坚持善良、保有尊严的个体,他们如同黑暗中的微光,给予人希望和力量。作者并没有让读者沉溺于绝望,而是用一种充满同情心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却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们。这些“剪影”并非冷冰冰的素描,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人物。他们或许渺小,他们的反抗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微小的闪光点,构成了我对人性深处韧性的理解。海外华人的视角,在这里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它避免了“肉食者”的傲慢,也规避了“远观者”的苍白。作者以一种仿佛是近距离观察,又带着些许距离感的审视,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放大,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社会更为复杂而真实的面貌。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带着过来人的智慧和过来人的心疼,与你促膝长谈,分享那些不易言说的过往。
评分《平庸的恶:一位海外华人笔下的中国剪影》是一本充满力量的社会观察。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局内人的情感,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社会某些角落的真实图景。这些“剪影”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微观层面,通过个体命运的浮沉,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张力。“平庸的恶”在这里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种种不公、冷漠与无奈。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没有居高临下地指责,也没有煽情地控诉,而是用一种克制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往往具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却又合乎情理,让人在读完之后,忍不住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海外华人的身份,赋予了作者独特的视角,他能够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发现不寻常之处。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社会更为真实、也更为复杂的一面,它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质疑,去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我曾以为,“平庸的恶”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概念,是书本上枯燥的理论,但《平庸的恶:一位海外华人笔下的中国剪影》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极为生动和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个概念具象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些“剪影”不是遥不可及的寓言,而是就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是那些我们可能参与其中,或者亲眼目睹过的场景。它们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于规则的僵化,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盲从,以及在这一切背后,个体选择的困境。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这些内容时,内心一定经历了巨大的挣扎和思考。他没有简单地给予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让读者自行去探索和体悟。海外华人的身份,让他的观察更加清澈,少了一些原生环境带来的惯性思维,多了一份冷静的剖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那些隐藏在“平庸”之下的“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警惕和反思。它不是一次轻松的阅读体验,而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拷问。
评分读完《平庸的恶:一位海外华人笔下的中国剪影》,我脑海中涌现出无数的画面和思考,久久不能平息。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而又毫不留情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社会图景。这些“剪影”并非刻意拼接的悲情故事,而更像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带着岁月痕迹的真实瞬间。它们如此寻常,却又如此有力,直击人心最柔软或最坚硬的部分。那些被称为“平庸的恶”的行为,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存在于你我身边,隐藏在人情世故、规章制度、甚至沉默的旁观中。作者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情节,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恶”是如何滋生、蔓延,又是如何影响着个体的命运和社会肌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作为一位海外华人,其视角既有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又带着一份冷静的观察和反思,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作品的批判显得尤为可贵,它不是基于外部的猎奇,而是源于内心的痛楚与警醒。这本书挑战了我们对于“恶”的传统认知,迫使我们去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阴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