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句100篇,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
「中文经典100句」此一新书系可说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对于「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不再写错字、念错音、用错成语──进入经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语文能力必经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烟的古籍宝藏中,如何敲开大门,撷取必备知识,转换为现代生活实用资料库,是本系列希望能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经典古籍的内容介绍上,借由形式上的突破,唤醒读者接近经典的兴趣,轻松阅读,有效学习,达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语文涵养以及灵活「再创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
【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东莱博议,宋代吕祖谦所撰,全名为东莱左氏博议,是取春秋左氏传中史实予以评论,主要是指导诸生课试之文,「思有以佐其笔端」而写的史论着作。本书除了有助于开拓读史传之视野外,于谋篇立意、行文技巧等更足资借鑑。此书随科举考试而广为流传,到今日仍是指导议论文作法的绝佳教材。
吕祖谦(西元1137-1181年),字伯恭,宋寿州人,生于高宗绍兴七年,卒于孝宗淳熙八年,享年四十五岁。他的祖父吕好问,曾封为东莱郡候,所以当时称他家为东莱吕氏,故此左氏博议冠以东莱二字为代表。全书凡二十五卷,后来他的门人张招曾加以辑注,简称东莱博议。
作者简介
曾家麒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教学硕士,中坜高商国文教师。喜欢文学创作,尤其是古典诗词、文言及白话散文、骈文、童话等。屡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国文老师文艺创作散文奖、兰阳、玉山、南瀛、吴浊流、优秀青年诗人、桃园儿童文学等文学奖项。曾参与《基测作文不能犯的五十个错误》、《网雅吟怀》、《情境式创意作文》、《围攻错别字》、「中文经典100句」系列丛书等着作。
季旭昇/总策画
1953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现任玄奘大学中语系教授,着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说文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读本》等。
1994年,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国语日报「字圆其说」专栏撰稿。
商周出版书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经典100句」总策画,《汉字说清楚》(2007年出版)
**这本《东莱博议》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像教科书,但内容却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丰富。** 我平常就喜欢翻阅一些经典著作,但很多时候都会觉得枯燥难懂,不知从何处下手。《东莱博议》的出现,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那些深奥的道理用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它不像某些导读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深入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的背后,剖析其意涵、阐述其精髓,并且旁征博引,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拓展知识的广度。 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历史人物的解读。书中不仅仅是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更是着重于挖掘他们思想的闪光点,以及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比如,有一段关于某位古代君主的论述,我本来以为会是枯燥的政治分析,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但又充满智慧的统治者形象,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很多时候我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妙语。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经典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东莱”这个名字去的,因为我一直对宋代文化非常感兴趣。** 《东莱博议》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宋代士大夫的著作和思想,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的梳理,这使得那些经典的语句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有了具体的历史土壤。 我读到书中关于某位宋代名臣的论述时,被他所展现出的忧国忧民情怀深深打动。作者不仅介绍了这位名臣的丰功伟绩,更是挖掘了他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洞见。他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自己的原则,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有古韵,读起来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感觉,但又不至于晦涩难懂,反而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它让我觉得,阅读经典,就是和历史对话,就是去理解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思想。
评分**《东莱博议》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那些伟大的先贤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灵魂交流。**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必须先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卖弄学问、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亲切的口吻,分享他对古籍的感悟和理解。 我尤其被书中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所吸引。那些流传千古的箴言,在作者的解读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它让我看到,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对于生活、对于情感、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追求,其实与我们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书中对“仁”、“义”、“礼”、“智”等概念的阐释,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这些古老的智慧。而且,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常常能在我读到某句话时,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他读懂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经典,就是一场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旅程。
评分**《东莱博议》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有热情,但又不知如何深入的人量身打造的。** 我常常感到,中文的魅力在于它的博大精深,但这份博大有时也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就像是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了我们与那些璀璨的经典。它并非简单地罗列“100句”,而是将每一句都视为一个引子,展开一段精彩的旅程。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总能找到一些非常出人意料的角度来解读经典。它不会拘泥于传统的注释,而是常常跳出思维定势,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古人的智慧。比如,有一段关于“天人合一”的讨论,作者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理念,让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可以随时翻阅,既可以作为系统学习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闲暇时的精神食粮。它让我觉得,学习经典,就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探索,总有新的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东莱博议》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中文经典100句”这个说法,总让人感觉像是那种速成、碎片化的读物,我更偏爱系统深入的钻研。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才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100句”绝非简单粗暴的堆砌,而是精挑细选、意义深远的“金句”。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句”的层面,而是围绕着每一句话,展开了极为详尽的阐释。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语境的还原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它不会让你孤立地去理解一个句子,而是会告诉你这句话出自何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意味着什么、又如何影响了后世。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解读,让我对这些经典之语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书中对某个成语的起源和演变做了深入的考证,让我这个自诩对成语颇有研究的人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而且,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而不失趣味,即使是涉及到一些相对复杂的哲学或历史观点,也能被他讲得清晰易懂。这本书让我觉得,碎片化也可以有深度,100句经典,也可以撬动整个思想的宝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