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德國藝術基金會(The German Arts Foundation)評選為2009年度「最美麗的書」(The Most Beautiful Book of the Year),並贏得2010年德意誌聯邦共和國設計奬(The Design Award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銀奬
每個島嶼的曆史,都是淚血交織的美麗篇章
在本書,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帶著我們前往五十座遙遠的邊境島嶼,從垂斯坦昆哈島到剋利珀頓島、從聖誕島到復活節島,敘述關於被捨棄而不得不自生自滅的奴隸、探險夢碎的航海傢,燈塔守衛在島嶼自立為王、而理想主義者在島嶼建立微型社會。每一座島嶼皆承載瞭不思議的故事,而我們盡坐在沙發上,憑著本書,便能身曆其境。
「島嶼是天堂,也是地獄!」
如果有人不相信,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北冰洋當中至今仍然存在著與世隔絕、偏僻隱蔽、無人居住或人口稀少的島嶼,那麼這本寜靜至美、能喚起讀者細緻入微感知力的圖書,當屬必讀之選。
本書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於1980年齣生在當時尚屬東德的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在她的童年時期,東德人民不允許跨齣國境半步,更奢侈談到其他地方去旅行。年幼的夏朗斯基僅憑傢中的一本地圖集和自己豐富的幻想,在世界各地完成瞭一趟又一趟「指尖上的漫遊」。
當她在地圖上仔細觀察著每個國傢和地區的地理形狀時,也不禁開始想像當地的曆史故事。這種遊戲似的閱讀,不但滿足瞭成長在閉塞環境下的她對於外界的好奇,更使她深深愛上瞭地圖集這種以抽象簡練符號和綫條來展現真實世界的奇妙之物。在她成年之後,夏朗斯基將這一愛好付諸創作。這,就是本書的由來。
她以精湛的繪圖工藝,配以引人入勝的文字描述,通過視覺與文本的疊加,連綴起她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的想像力,將五十座小島的曆史概要、自然科學、地方典故及傳奇故事一網打盡。這本地圖集不但會讓那些喜歡陷在沙發椅裏閱讀的書蟲愛不釋手,還會激發那些勇猛無畏的探險傢和偏愛異國風情的遊客的熱情,讓他們不禁想要動身一探!
作者簡介
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
一九八○年齣生於昔日東德北部靠海的城鎮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主修藝術史與傳達設計,目前住在柏林,從事自由寫作與設計。二○○六年由赫爾曼史密德美因茲齣版社(Verlag Hermann Schmidt Mainz)齣版的印雙字體集《我愛斷摺字體》(Fraktur mon Amour)獲得多項設計奬。第一本文學作品《藍色不適閤你》(Blau steht dir nicht),描述一名女孩對齣海遠航的憧憬,於二○○八年問世,由瑪赫齣版社(mare)齣版。二○○九年獲得位於洛杉磯的「奧若拉彆墅」(Villa Aurora)所頒發的奬助金。本書《寂寞島嶼》(Atlas der abgelegenen Inseln)榮獲德國書藝基金會(Stiftung Buchkunst)首奬,並獲選為二○○九年度「最美的德文書」(das schonste deutsche Buch des Jahres),隔年亦贏得二○一○年德意誌聯邦共和國設計奬(銀奬)﹔已有外語譯本陸續在英國、法國與美國問世,有更多國傢跟進中。
譯者簡介
劉燕芬
高雄縣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
  曾作國中英語教師,現旅居德國,從事中-德、中-英文之筆譯與口譯,並教授中文。
前言
島嶼是天堂,也是地獄。6
北冰洋
孤寂島18 熊島20 魯道夫島22
大西洋
聖基爾達島26 阿森鬆島28 布拉法島30
安諾本島32 聖赫勒拿島34 特林達德島36 布威島38
垂斯坦昆哈島40 南圖勒群島42 
印度洋
聖保羅島46 南基林群島48 波瑟欣島50
地牙哥加西亞島52 阿姆斯特丹島54 聖誕島56 特羅姆林島58
太平洋
納普卡島62 小拉帕島64 魯賓遜剋魯索島66 豪蘭島68
麥誇利島70 方加陶法環礁72 阿賴度島74 塔翁吉環礁76
諾福剋島78 普卡普卡島80 對蹠島82 弗羅裏亞納島84
巴納巴島86 坎貝爾島88 平格拉普島90 復活節島92
皮特肯島94 西米索波剋諾伊島96 剋利珀頓島98
勞爾島100 索科洛島102 硫磺島104 聖喬治島106
提柯皮亞島108 帕乾島110 科科島112 塔庫烏環礁114
南冰洋
勞裏島118 欺騙島120
富蘭剋林島122 彼得一世島124
詞匯錶126  地名與人名索引128
《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略帶傷感的詩意。它不像是一本告訴你“如何到達”的指南,反而更像是一首關於“遙不可及”的頌歌。我立刻聯想到那些隻存在於傳說中,或者因其極端地理條件而無人問津的島嶼,它們帶著一種天然的疏離感,如同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作者的“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這個設定,恰恰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它不是一種遺憾,而是一種選擇,一種對某些地方純粹性的捍衛,一種對想象邊界的探索。這些島嶼,因為這份“不抵達”,反而保留瞭它們最原始、最神秘的麵貌,就像是一件從未被觸碰過的藝術品,其價值在於其本身的存在,而非被人類的占有。我猜測,書中會深入探討這些島嶼之所以“寂寞”的原因,是自然環境的嚴酷,是曆史的遺忘,還是某種更深層的情感體驗?作者又將如何用文字,去填充這些“未至之地”的空白,讓它們在我們的腦海中鮮活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的寫作藝術,它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情感共鳴,纔能將那些“不可能”的存在,描繪得淋灕盡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讓我們在“不踏上”的過程中,去更深切地理解“存在”的孤寂與美好。
评分“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像一枚飽含深意的邀請函,但邀請的並非一次物理的旅行,而是一次精神的遠航。它立刻在我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充滿神秘與疏離的地圖,那些島嶼,或許是真實的地理存在,或許是人類想象力的産物,但共同點是,它們都與“抵達”這個概念絕緣。我反復咀嚼著“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這句話,它既是一種聲明,也是一種宣言,似乎在宣告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距離感,又或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保持。這種“不踏上”的態度,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它為那些島嶼濛上瞭一層更加厚重的神秘麵紗,讓它們在讀者的想象中變得更加鮮活,更加動人。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齣這五十座島嶼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隱秘的聯係?它們的“寂寞”又源自何處?是地理上的極端,曆史上的遺忘,還是它們所象徵的某種人類無法企及的理想境界?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地理的讀物,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類情感、關於距離與想象的哲學探討。它提供瞭一個平颱,讓我們得以在不被打擾的環境下,去審視那些遙遠而美好的事物,去思考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以及我們內心深處對寜靜與純粹的渴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在文字構築的島嶼上,進行一場最自由、最深刻的心靈漫遊。
评分《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本身就足以在我腦海中激起層層漣漪。它不像是一本寫給行動派的旅行指南,更像是一本邀請讀者進行深度思考和心靈漫遊的哲學著作。那些“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本身就充滿瞭誘惑與距離感。它們可能因為地理上的極端,曆史上的禁忌,或是某種難以言喻的氛圍,而將人類拒之門外。但我相信,作者選擇描繪這些島嶼,並非為瞭讓我們産生失落感,而是為瞭讓我們在想象的維度裏,去探索那些“不可能”的可能性。我好奇,這些島嶼的“寂寞”究竟源自何處?是它們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是它們身上沉澱的曆史痕跡,還是它們所象徵的某種人類無法觸及的精神境界?“永遠不會踏上”的設定,反而為這些島嶼披上瞭一層神秘的麵紗,讓它們在讀者的想象中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動人。它們如同被時間定格的美景,或者被命運遺忘的角落,帶著一種純粹而孤高的美。這本書,或許是在探討我們內心深處對於未知的好奇,以及我們如何在與現實保持距離的同時,去感受和理解這個世界的遼闊與多樣。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描繪齣這些“遙不可及”的島嶼,讓它們在字裏行間,擁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與故事。
评分初見《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我首先被其濃鬱的哲學意味所吸引。它拋棄瞭傳統的旅行文學中“抵達”的終極目標,轉而聚焦於“未至”的可能性。這是一種反嚮的敘事,一種對於距離本身的美學的探索。我腦海中立刻聯想到瞭一些著名卻難以企及的島嶼,比如被列為禁區、或者因其極端地理環境而不適閤人類居住的地方。然而,作者所謂的“寂寞島嶼”是否僅僅局限於地理上的孤立,還是包含瞭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孤寂?“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這句話,則為整本書定下瞭一種略帶傷感的基調,但也正是在這種“不踏上”的設定中,島嶼纔得以保持其原有的神秘與純粹。它不被人類的活動所侵擾,不被現代文明的痕跡所玷汙,就那樣靜靜地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成為一個純粹的想象對象。我猜想,作者在書中或許會探討人類對於“遙不可及”的渴望,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距離感中,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慰藉。這種“不踏上”的姿態,與其說是一種放棄,不如說是一種珍視,一種對事物原初狀態的尊重。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用他的筆觸,去描繪這些“不可能抵達”的島嶼,它們會是怎樣的景象?它們身上又會承載著怎樣的故事,或是象徵著怎樣的隱喻?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文學嘗試。
评分這本《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的書名,光是讀齣來就自帶一種揮之不去的憂傷與距離感,像是在海上升起的一層薄霧,模糊瞭島嶼的輪廓,也模糊瞭作者的真實意圖。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反應便是它定價幾何,然後是它是否真的包含瞭五十個島嶼的詳細地理描述、曆史變遷,或是當地的風土人情。然而,隨著翻閱,我發現這本書的重心似乎並不在於“踏上”或者“親臨”,而是停留在那一種“永遠不會”的可能性之中,一種預設的、無法抵達的疏離。這是一種很有趣的寫作角度,就像你在地圖上標記齣許多遙遠的目的地,卻不打算齣發,隻是沉浸在想象的邊界裏。我腦海中不斷湧現齣各種孤島的意象:荒涼的火山岩島,長滿苔蘚的沉寂之地,或是被遺忘的軍事要塞,每一個都承載著無數的可能性,也承載著一種靜止的、不被打擾的美。作者究竟是如何選擇這五十座島嶼的呢?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隱秘的聯係?是地理上的遙遠,還是文化上的隔絕,亦或是某種更抽象的、精神上的疏離?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去填充這些“未至之地”的空白,又將如何去描繪那種“永遠不會”的感受。是帶著一絲遺憾,還是擁抱著一種自由?這種“不踏上”的態度,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它暗示著某種選擇,某種規避,或者是一種對極緻寜靜的嚮往。我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這種“不踏上”背後的心理動機,以及這種選擇如何塑造瞭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著實勾起瞭我內心深處一種復雜的情緒。它不是那種販賣“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指南,也不是那種激發你徵服欲的探險錄,反倒像是一首關於距離、關於邊界、關於“不可能”的詩。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那些隻存在於地圖角落,或者隻在古老傳說中齣現的島嶼,它們如同被時間遺忘的寶石,閃爍著幽暗的光芒。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種“寂寞”的精髓的?是它們地理位置的孤懸,還是曾經發生過的悲傷故事,亦或是它們所象徵的某種不可觸及的理想?“永遠不會踏上”這幾個字,尤其令人玩味。它似乎在邀請讀者進行一次純粹的精神漫遊,一次與現實隔離的想象之旅。我們是否總是在某些時刻,會希望能夠遠遠地眺望,而不是親手去觸摸,去感受那份可能帶來的喧囂與失落?這本書,或許正是提供瞭一個讓我們能夠安心地停留在“遙望”的姿態,去審視那些未曾觸碰過的世界。它可能是在探討人類對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我們內心深處對於某種純粹、不受乾擾的寜靜的渴望。這種“不涉足”的態度,反而為島嶼增添瞭一層神秘的麵紗,讓它們在讀者的想象中變得更加鮮活,更加誘人。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作者對於這些島嶼獨特的觀察視角,以及他如何通過文字,構建齣一個個既遙遠又真實的“寂寞之地”。
评分《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充滿疏離感的畫麵。這不像是一本教你如何規劃行程的旅行指南,反而像是一首關於存在與想象的詩篇。我常常在想,我們為什麼會對那些遙不可及的地方産生如此強烈的興趣?或許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得以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馳騁,而不必受製於現實的種種限製。作者選擇“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本身就極具深意。它可能暗示著一種自覺的保持距離,一種對某些地方的敬畏,又或者是一種對自身局限性的認知。這些島嶼,就像是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謎語,它們邀請我們去思考,去感受,去想象,但卻拒絕我們去觸摸,去改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島嶼的“寂寞”之處,是地理上的孤立,曆史上的遺忘,還是某種更加抽象的精神狀態?作者會如何賦予這些“未至之地”生命,讓它們在文字中活起來,又不會被我們的“到來”而打擾?這種“不踏上”的態度,或許正是對這些島嶼最溫柔的守護,也是一種獨特的旅行方式——在精神的疆域裏,自由地探索。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與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以及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寜靜與美好的追求。
评分《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就自帶瞭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它不是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攻略,而是邀請你去探索那些隻存在於想象中的遙遠之地。我一看到這個標題,腦海裏立刻就勾勒齣瞭許多畫麵:可能是被迷霧籠罩的未知海域,可能是冰川消融後露齣的古老大陸,又或者是一些被遺棄的軍事要塞,它們都帶著一種與世隔絕的孤寂感。作者的“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這個設定,反而為這些島嶼增添瞭更多的神秘色彩。它暗示著一種對距離的尊重,一種對未知的敬畏,又或者是一種對某種純粹狀態的嚮往。這些島嶼,仿佛被時間遺忘,又仿佛在靜靜地守候著,它們的美,在於它們的遙遠,在於它們的不可觸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選擇這五十座島嶼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隱秘的聯係?它們的“寂寞”又源自何處?是地理環境的隔絕,是曆史事件的悲傷,還是某種更抽象的精神層麵的疏離?這本書,或許是在探討人類內心深處對“遙不可及”的迷戀,以及我們如何在想象的世界裏,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慰藉。這種“不抵達”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思考,它讓我們得以在不被現實打擾的情況下,去審視那些隻存在於遠方的美好。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作者獨特的觀察視角,以及他如何用文字,賦予這些“未至之地”生命與靈魂。
评分“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這個書名,簡直像一首關於距離和想象的挽歌。它不是讓你摩拳擦掌準備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讓你靜下心來,在文字構築的世界裏,與那些遙遠而孤絕的土地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些隻存在於地理教科書角落、或者隻能在科幻小說裏纔能見到的奇異島嶼,它們帶著一種天然的疏離感,仿佛被世界遺忘,又仿佛在靜靜地等待著,等待一個不曾到來的探訪者。作者的“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立場,恰恰是這本書最獨特、也最引人入勝之處。它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一種選擇,一種對某些地方純粹性的捍衛,一種對想象邊界的探索。這些島嶼,因為這份“不抵達”,反而保留瞭它們最原始、最神秘的麵貌。它們就像是藝術品,我們欣賞它的存在,感受它的意境,卻無需去觸碰,去改變。我猜測,書中會深入探討這些島嶼之所以“寂寞”的原因,是自然環境的嚴酷,是曆史的遺忘,還是某種更深層次的存在性孤獨?作者又將如何用文字,去填充這些“未至之地”的空白,讓它們在我們的腦海中鮮活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的寫作藝術,它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情感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讓我們在“不踏上”的過程中,去更深切地理解“存在”的意義。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本身就充滿瞭矛盾與吸引力。它似乎在告訴我們,這裏有一些地方,你永遠無法親身抵達,但它們卻擁有著獨特的魅力,值得你去瞭解。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些隻存在於地圖邊緣、或者隻有在史詩中纔會被提及的島嶼,它們承載著無盡的傳說與神秘。作者所說的“寂寞”,是一種怎樣的寂寞?是無人問津的荒涼,還是一種自我封閉的寜靜?“永遠不會踏上”,這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必然?我猜想,這本書的重點並不在於提供具體的旅行攻略,而是通過對這些“不可能之地”的描繪,來探討人類內心深處的某種情結。也許是我們對未知的好奇,對遙遠的嚮往,又或者是一種對純粹、不受打擾的寜靜的渴望。這些島嶼,就像是我們在想象世界裏的一片片淨土,它們不被現實所玷汙,不被我們的腳步所驚擾。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去構建這些島嶼的,它們會擁有怎樣的曆史?又會隱藏著怎樣的故事?這些“不踏上”的島嶼,反而因為這份距離感,在我的想象中變得更加鮮活,更加誘人。它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藝術,一種通過“不抵達”來深化理解的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在文字的世界裏,進行一場最純粹的精神旅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