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中篇)

论语三百讲(中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三册,即第一册是上篇,第二册是中篇,第三册是下篇。
  本册中篇以〈泰伯第八〉为始,至〈子路第十三〉。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孔子?
  因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几个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点:
  第一,温和的理性主义;
  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怀。
  此外,还有乐观的人生理想。
  了解孔子,不但是认识传统的开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向的起点;
  而且还是正确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

  《论语》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编订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学生负责编辑,所以在《论语》中,他们也被称作「子」。「子」就是老师的意思。《论语》中的材料凌乱而简短,往往背诵时很容易记住,但却不明白何以要这样说。本书从《论语》着手,系统地介绍孔子的思想,把《论语》里适合青少年朋友、适合初学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绍。

作者简介

傅佩荣

  民国三十九年生于台北。辅大哲学系毕业,台大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近年致力于在大陆推广国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担任主讲。2008年获《21世纪经济报导》评选为文化类「年度风云人物」。曾获教育部颁发教学特优奖,并荣获国家文艺奖、中正文化奖。论着丰富,写作涵盖哲学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着有《哲学与人生》、《柏拉图》、《解读五大经典》系列、《原来孔子这样说》系列、《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系列、《不可思议的易经占卜》、《易想天开看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一本就通:西方哲学史》等百余种。详细介绍请参考「象飞音乐工作室」flyinnmusic.pixnet.net/blog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中篇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图书序言

泰伯第八

《论语‧泰伯第八》第二章,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意思是:

孔子说:「一味谦恭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流于劳倦,一味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显得畏缩,只知勇敢行事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制造乱局,只知直言无隐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政治领袖对待亲族厚道,百姓就会渐渐走上人生正途;他们不遗弃过去的友人,百姓就不会刻薄无情。」

这段话的内容显然要分两部分来分析。

第一部分是孔子指出,四种德行都需要用「礼」来约束。四种德行,一是恭,谦恭;二是慎,谨慎;三是勇,勇敢;四是直,直爽;四者皆是优点,但若没有礼来加以节制,其后果恐怕不堪设想。所以要记得,做好事很好,有心做就做吧,但是如果不知礼,不知分寸,可能会弄巧成拙。比如说,一味的谦恭,无论什么事情包揽过来「服其劳」,而没有礼的节制,最终会使自己非常劳累,苦不堪言。所以,还是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比较好。再者,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显得畏缩;若有礼加以节制,该做就做,便不会畏首畏尾。第三,只有勇敢,也会有缺失,最后变成是制造乱局。我们常常说「群众的年龄只有十三岁」,因为一个人不敢做的事,一群人就敢做了,大家互相壮胆,到最后制造乱局。所以,勇敢与制造乱局经常一起出现。第四,「直」本来是好事,直爽、直言无隐。但如果一味的「直」而没有礼的约束,就变成刻薄伤人了。

即令是善行,没有礼的约束,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知道规范。《礼记》里提到「乐不可极,乐极则生悲」。一个人快乐过头,就可能发生悲剧。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导,说是几个朋友去庆祝生日,酒喝多了,然后开车回家发生车祸。这就是乐极生悲。此外,不能放纵欲望,「欲不可纵,纵欲则伤身」。若纵欲,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人生最难的就是如何约束自己。古希腊时代后期,西方有一个哲学流派称为「享乐主义」,有时候也翻译成「快乐主义」。一般人听到享乐、快乐,会很惊讶,快乐也能当哲学?那谁不会呢!但是,当明白享乐主义最后的结论时,没有人不感到讶异:真正的快乐是温和的自我节制。比如,吃饭吃得很饱很饱,会使肠胃不舒服,自我加以节制,吃个七分饱刚刚好。真正的快乐,不是说乐一次却带来半年苦,那未免太惨,凭什么能称为快乐主义呢?快乐后面带来痛苦,不是自找麻烦吗?真正的快乐是稳定地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孔子接着说:政治领袖对待亲族厚道,百姓就会渐渐走上人生正途。因为政治领袖在高处具有领导作用,老百姓仰望政治领袖对待亲戚朋友宽厚的风范,渐渐受了薰陶,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比较敦厚了。周朝初年,封了两个大国,一个是鲁国,另一个是齐国。鲁国封给周公的儿子,齐国封给了姜太公。周公与姜太公两位国之重臣在一起聊天,姜太公先问周公,你如何治理鲁国?周公说:「尊尊亲亲」。尊敬值得尊敬的人,亲近自己的家族成员。听到「尊尊亲亲」四个字,我们就知道,鲁国人比较厚道,讲究的是长幼尊卑、亲戚血缘的关系。但是,谈厚道,国家就不大可能强盛,因为人才如果不是同族、同宗的,便不一定会任用。鲁国从来没有成为强国,其根本原因就是立国政策是「尊尊亲亲」。相反的,齐国的姜太公说,自己的原则是「举贤而尚功」。推举杰出人才,崇尚有功劳的人。所以,在齐国,有能力的人就能出人头地。这也是齐桓公能够首先在春秋时代称霸的原因。直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中还有齐国。周公说「尊尊亲亲」后,姜太公便说鲁国从此衰弱了,恐怕一直都不会强盛。而姜太公讲完「举贤而尚功」之后,周公说齐国后世必有劫杀之君。何谓「劫杀之君」呢?就是后代当国君的,一定有人被劫杀。劫就是抢劫,杀就是杀害。果然,齐国传到二十四世,就被篡位,国名未变,但是国君的血统已不同,不再是姜太公这一家人了。而鲁国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三十二世。这说明,立国精神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孔子提到的「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与鲁国的传统有关,他所追求的是和谐的社会风气。不遗弃亲朋故旧,百姓就不会刻薄无情。政治人物如果一旦当官,就把过去的亲朋好友、学生统统丢在一边。老百姓看他只追求个人成就,毫不念旧情,也会跟他学,社会风气当然不好!这也是后世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奸」的原因。曹操上台后,公告天下,不仁不孝没关系,只有能够治国用兵,就加以任用。如此一来,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照样得到重用,造成魏晋时代整个社会风气的不堪。

本章前半段提示大家如果不用礼来约束,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说明人的生命需要规范;后半段则说明政治领袖要注意上行下效的作用,这是落实于实际政治的观察。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