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进入现代几个重要转折,更主导了戊戌变法的展开。身为承先启后者,他留下了许多相关着作,一笔一墨皆是珍贵的史料。收录于本书中的文稿、信件,主要述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时势、自己出逃的经过与劫后余生的慨叹,并将自己对于中国未来的冀盼永怀在心。
本书是康有为于戊戌变法前后所记之手稿,主要内容是政变后流亡海外之心路历程、事过境迁之回忆,另录有光绪皇帝密诏、相关人物往来书信等,并附清末政府与维新运动重要历史人物照片,从中可见清末风雨飘摇之时局,同时为这段重要历史提供了有力史料。此外,康有为在书学方面的造诣颇高,书法墨蹟融合碑体、行草,自成一格,世称「康体」,本书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今日本局重新编排印制,于照片后加入人物生平简介、诗文等,又将所有手迹逐字释译,以便读者清楚了解文意;书末亦整理补充康有为先生年表与戊戌变法史事等资料,对于此一改革中国专制社会,朝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事件,能够获得较全面的了解。
本书特色
1.经本局重新编排,于每篇墨稿手迹后逐字释译,使读者更了解文意。
2.每帧重要历史人物照片后又加入人物生平简介、与戊戌变法之关连及相关诗文作品,为此段历史提供有力证据史料。
3.书末附有本局编辑部统整之康有为先生年表与戊戌变法相关资料,期能较全面的了解清末风雨飘摇之历史时局。
作者简介
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
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后号更生,晚号更甡,又号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十七年,于广州创设万木草堂,先后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甲午战后,创办强学会,发行《强学报》,提倡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展开戊戌变法,仅一百零三日而告终。政变后流亡海外,又创保皇党,倡言君主立宪。民国建立,次年返国,创《不忍》杂志。民国六年,与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后失败。晚年仍声明效忠清室,反对共和思想。着有《广艺舟双楫》,为碑学重要文献;另着有《康南海诗集》、《诸天讲》、《长兴里讲学记》等。
出版缘起
是否见过枯枝上奋力探头的一簇新绿?是否见过黎明前划破天际的一点微光?正是那样隳坏又华美的时代,孕育出一批新思想、新作为的知识分子,他们震盪了随波逐流的世俗,亦翻开了现代的历史篇章。而这本书即是他们其中一人的手稿墨迹—揭开中国改革序幕、启发革命意识的康有为先生。
下一度百年,当我们的子孙回身凝视,将如何论述这段历史、定义这个时代?百年前照耀在这块土地上的阳光依旧,我们与世世代代后人的生活却肇基于先人们的每一步进退、每一次成败,唯有记取经验,奋力前行,曾能把路走长、走宽、走稳,因此,世界书局特于辛亥百年出版《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既是纪念缅怀,更是借此自省,以史为镜,以知兴替。
本书为康有为先生于戊戌变法前后所记之手稿,主要内容是政变后流亡海外之心路历程及事件经过之回忆,另录有光绪皇帝密诏、相关人物往来书信、晚年支持复辟之观点,并附清末政府与维新运动重要历史人物照片。从中可想见清末风雨飘摇之时局,也同时为这段重要历史提供了有力史料。此外,康有为先生兼有政治与艺术才华,其书法墨迹融合碑体、行草,自成一格,艺术价值亦高。本局曾于四十年前十月出版,在辛亥百年的今日,本局再次重新编排印制,并于照片后加入人物生平简介,又将所有手迹逐字释译,以便读者清楚了解文意;书末亦整理补充康有为先生年表与戊戌变法史事等资料,冀望对于此一改革中国专制社会,朝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事件,能够获得较全面的了解。
百年以来,最为重大之变革即帝制倾覆、民国创建,在孙中山先生引领革命,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地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若论及改革意识之起始,不可或忘的便是由康有为、梁启超、刘光第等维新派人士,自甲午战败后所发起的「公车上书」,至启发民族自觉、革新思想文化的戊戌变法,在他们的言行中,无不充满知识分子悲天悯人、救亡图存的热忱!不论其人是否有争议、政治理念是否合乎现实,他们关心国事与天下事的广阔襟怀,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更足以作为典范。
历史时常是一体两面,是非功过未可一概而论;如何以宏观的角度,自数百年、数千年的变迁中,寻求立身处世之道?康有为先生领导的戊戌变法不只是划时代的开端,也提醒后人「惟来人世间发愿专为救人起见,期皆至于大同太平之治,将来生生世世,历经无量劫,救此众生,虽频仍遭难,无有厌改。」救国救民,大悲大愿!要坚守信念,怀抱「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决心!
《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沉浸感。它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是用最质朴的文字,记录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真实经历。我仿佛能够看到康南海先生手中那支笔在纸上划过的痕迹,听到他当时急促的心跳,感受到他每一次呼吸中的不安与坚定。书中所描述的每一次逃脱,每一次惊险的擦肩而过,都让我如同置身于那个时代,为他捏一把汗。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对理想的执着,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他并非孤身一人在战斗,他与许多默默无闻的友人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书中对人性的刻画也相当细腻,既有助人为乐的温暖,也有尔虞我诈的险恶。这种真实的人物群像,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饱满,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赞歌,它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不屈的精神。
评分读罢《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书中描绘的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无论是深夜里在颠簸的船舱中,借着摇曳的灯光,小心翼翼地书写每一个字句的紧张氛围,还是在陌生街头,提心吊胆地与形形色色的人周旋,应对无处不在的监视和追捕,都让我心潮澎湃,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康南海先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这种非凡的心理素质令人叹服。书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逃亡,更是他作为一个时代先驱者的担当和远见。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变革的阵痛与机遇,而他的每一次抉择,都关系着个人命运,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未来。作者对细节的描绘可谓是入木三分,从衣着的破旧到食物的匮乏,从细微的表情变化到潜伏的危险信号,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整个脱险过程充满了真实的质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
评分这本《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的神秘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直接将我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页泛黄的质感,配合着书名中“手写”二字,不禁让人想象着在油灯微弱的光线下,康有为先生是如何在仓促之中,以潦草却又坚毅的笔迹,记录下那生死攸关的逃亡经历。仅仅是“脱险经过”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好奇心。在那个时代,一次“脱险”意味着什么?是刀山火海的严酷考验,还是惊心动魄的智斗博弈?是九死一生的绝境逢生,还是命运垂青的柳暗花明?书名本身就像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像是一种承诺,承诺着一段非凡的冒险,一次关于勇气、智慧和信念的伟大叙事。我对手写的痕迹尤其着迷,那些墨迹的深浅、笔画的力度,无不承载着作者当时最真实的情感和最迫切的心情。这是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魅力,是一种直接触碰历史灵魂的体验。
评分《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这本书,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并非历史研究的专家,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可以说是“零距离”的方式,让我得以窥见一位历史伟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内心世界。书名中的“手写”二字,暗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这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直接聆听康南海先生的心声。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能饱含着当时的恐惧、希望、甚至是绝望。而“脱险经过”则勾勒出了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每一次的转折,每一次的巧妙规避,都充满了戏剧性。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并未刻意去煽情或渲染,而是用一种平实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将事实娓娓道来。然而,正是这种平实,更加凸显了事件本身的惊心动魄,以及康南海先生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伟大,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普通人(即使是伟人,在极端困境下也回归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历史事件本身的了解,更在于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生存”与“信念”的思考。在阅读《康南海手写脱险经过》时,我常常会代入自己的角色,想象如果在那样一个时刻,我该如何抉择。书中对于康南海先生在身处绝境时,如何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的描写,让我深感敬佩。他并非超人,他也会有恐惧,会有疲惫,但他的信念,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支撑着他不断前进。这种精神力量,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他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还是他对人心的洞察,都展现了他非凡的生存能力。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巧妙的乔装打扮,以及与各色人物的周旋所吸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躲避,更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一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康南海,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担当的革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