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论者对这一运动聚讼纷纭、争议不断。对它的研究由于政治、党派等因素渗入,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本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五四运动史研究,力图拨开意识形态的迷雾,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回到历史现场,对五四运动史作出符合历史原貌的客观解释。本书围绕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主张、《新青年》编辑演变、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等问题作了深入、独特的解释,是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欧阳哲生
1962年5月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着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等。编有:《胡适文集》等多种文集。
自序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一、清代朴学与新文化人的治学路径
二、以「复古解放」为先导的「价值重估」
三、传统下层文化的兴起
四、新文化人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中的历史局限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一、儒家、儒学、儒教
二、新文化运动反抗重建儒学意识形态─孔教
三、对儒家伦理的吸收与排拒
四、「五四」新文化人对儒学的学术评估
五、余论:关于传统与现代性的思考
蔡元培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一、对传统教育的评估
二、「教育独立」的理念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四、教育制度转型:一个未完成的话题
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研究
一、胡、陈联手合作的思想基础
二、胡、陈之间的思想歧异
三、胡、陈思想的殊途同归
四、胡、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自由主义与五四传统─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一、五四话语与五四传统
二、与革命对话:胡适看五四运动
三、从胡适的叙事方式看自由主义的话语特点
被解释的传统─五四话语在现代中国
一、自由主义视野下的五四运动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五四运动
三、文化保守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四、五四传统:民族主义、民主、革命
《新青年》编辑演变的历史考辨─以1920 至1921 年《新青年》同人来往书信为中心的探讨
一、见证《新青年》转折的历史文献:同人来往书信
二、《新青年》前六卷之编辑、发行
三、陈独秀赴沪后《新青年》编辑办法之初议
四、陈独秀南下后与周氏兄弟的密切合作关系
五、《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所主控
六、过渡中的矛盾爆发:陈独秀离沪后《新青年》编辑之再议
七、一个插曲:怀疑胡适与研究系的关系
八、《新青年》的归宿:成为中共的纯理论机关刊物
九、结语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一、北京大学的历史是从戊戌变法这一年开始
二、蔡元培的整顿使北大真正成为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