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共收吕芳上教授等二十五篇论文,依性质概分为「百年历史诠释」、「中山思想探索」、「海崃两岸实践」三部分,作者均为学有专长望重士林之学者、专家,行文叙事,阐释精辟,言必有征,下笔评论,亦皆秉持客观、中肯、公正,允称为当前一部不可多得之佳构。现今出版问世,当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山先生思想及建国宏规之远识,与乎中华民国百年来实践力行之成就。
作者简介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
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系遵奉先总统 蒋公之指示,于民国五十四年 国父百年诞辰纪念日成立,以阐扬中山思想学说及奖励学术研究为主旨。奖励及发扬有关 国父思想之学术及文化事业。
弁 言
第一辑│百年历史诠释篇
吕芳上 / 孙中山与台湾及其历史遗产
蒋永敬 / 孙中山的世界观记註
戴瑞明、戚嘉林 / 中山先生民族思想与废除不平等条约
张玉法 / 孙中山与1924 年的北伐
伍振鷟 / 北伐前后的三个农村教育实验区
第二辑│中山思想探索篇
郑竹园 / 孙中山思想与当代潮流
庞建国 / 孙中山思想的特性与时代意义
陈三井 / 从严复到孙中山:论国人对自由观念的诠释
张植珊 / 中山先生思想在文化均富理念的探讨与实践
周联华 / 中山先生学说与圣经
李云汉 / 孙中山先生思想体系中的美国因素
赵玲玲 / 试探国父的立国精神、文化及道德观
葛永光 / 辛亥百年与监察权之发展:中山思想与世界潮流之检视
孙子和 / 中山先生平均地权主张之省思
卓遵宏 / 中山先生倡导钱币革命与国家发展(1912-1937 年)
黄人杰 / 中山思想学说的研究传承与启示
黄光国 / 启蒙与救亡:民国百年的学术反思
第三辑│海崃两岸实践篇
潘钖堂 / 从孙中山和平思想析论马政府时期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于宗先 / 孙中山思想与两岸经济发展
姜新立 / 孙中山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之影响
李酉潭 / 孙中山思想、生态主义与台海两岸的发展
邵宗海 / 孙中山与中国大陆现代化
唐彦博 / 从中山先生的养民均富思想探讨两岸贫富差距问题
李建兴 / 中山先生全民教育思想与实践─两岸全民教育成就的探究
郑乃文 / 孙中山民权思想对台湾法治社会建构之影响
编后记
弁言
孙中山(1866-1925)先生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倡导者,三民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一手缔造中华民国被尊称为国父的伟人,更是为台海两岸及侨居世界各地之中国人所共同尊崇的一位贤哲。他也是为多数国内外历史学者公认的一位具世界知识、视野、救国、济世之热诚与规划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诚如德国政治学者金德曼(Gottfried-Kindermann)所论述者:孙逸仙博士的世界性知识、思维及谋略,已影响及于亚非第三世界各新兴国家的建国理想与路线。本年度──中华民国一百年,西元2011,大陆正展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各项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台湾也为民国百年大庆发起多方面的庆祝活动,这现象自然令人欣喜。然则,无论是纪念辛亥革命,或是庆祝中华民国建国,都不能不对中山先生革命建国的远见宏规,依据时代思潮的演进以及其实践过程与得失,予以冷静、理智、公正、持平的论述与评议。
基于此一理念,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于举办学术着作、文艺创作两项奖金、中山思想专题研究丛书、中山学术论坛週刊之外,决定邀请国内外对中山先生思想学说有精湛研究之学者撰文,合着一种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的专辑,标其题曰《中山先生建国宏规与实践》。此项计画,深获学术界诸友之支持,先后收到专题论文二十五篇。依论文性质及内涵,大致可分为三类:历史回眸、思想探索、两岸实践;均为内容充实、体系完备、立论平允且具创见之佳构。作者均为知名学者:有中央研究院院士、大学校长、院长、研究所所长、国家讲座、史政机关主管暨史学教授,可谓一时之选。本人深信此册专辑的出版,于促进中山学术研究及衡量其建国伟划,必将产生正面而信实的体认与信赖。当然,纪念辛亥革命暨庆祝民国建国一百周年,不能仅着眼于已有的经验与成就,尤应放眼于未来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以及对世界人类和平繁荣所负之道义责任,真正实现中山先生所期盼者:「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
专辑付梓前夕,书此数语以为贺,兼对基金会同仁之辛劳将事,表达由衷的欣慰与谢忱。
刘真
中华民国100 年10 月10 日
[ 孙中山与台湾及其历史遗产 ]
吕芳上*
一、前言
金禧年前后,海崃两岸的影剧界竞相拍摄以革命伟人孙中山为题材的电视剧。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北大与香港基督教影音使团联合制作了八集孙中山一生五十九年历程的纪录片;在台湾,公共电视的文学剧,以二十集的篇幅,描述孙中山自1895 年广州首义到1925 年病逝北京,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戏剧化的一生。2010 年,为了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行政院文建会筹摄国父生平的纪录片。这都显示孙中山一直是国人不能或忘的政治家。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崇戴孙中山为「国父」,中国大陆推尊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确是近代中国历史巨人,又是受到海崃两岸推崇最无争议的政治人物。
2000 年,在台湾政治史上还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动:政党轮替,靠选举结果决定由谁来执政。2008 年,孙先生创建的国民党再靠选举赢回执政权。这种民主政治的实践,又不能不使人想到孙中山,他以自由、平等、博爱,粉碎了帝制,改变天经地义的王朝历史,开创新的政体,然后才有2000 年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平和的政权交替与发展。民进党政府不能不承认孙中山是国家的创建者;而国民党一度沦为在野党时,不能不搬出永不灰心的孙中山作为中兴的精神图腾;亲民党、新党也争夺正统,都以孙中山的追随者自居。也就是说孙中山虽然只短暂到过台湾三次,虽然已逝世八十多年,但显然孙中山的历史遗产(legacy)仍留台湾且发扬光大。
因此,要了解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关系,不妨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孙中山三次赴台的史实及其革命活动给台湾带来什么冲击?第二、1920 年代台湾人心目中的孙中山形象为何?第三、孙中山逝世后留给台湾的历史遗产又是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贯串于其中的台湾民族运动与社会思潮的发展,正展现了孙中山的主张与其所主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对近代台湾政治变动的复杂影响。
一本让人沉思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足以勾起我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强烈兴趣。这本书似乎触及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命题——一个民族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何构建一个崭新的国家,以及这些宏大理念在现实土壤中如何落地生根。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政治思想的源头、不同派别的论争、以及孙中山先生在不同时期思想的演变过程感到好奇。毕竟,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仅仅是看他的最终成就,更重要的是去探究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这本书的出版方式(POD)也很特别,让我觉得手中捧着的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承载着深厚历史分量的文本。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更深刻的历史洞察,理解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抉择,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量级著作。从书名来看,它聚焦于孙中山先生在建立现代中国过程中的核心理念与实际行动。我设想,书中会对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宏规”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深入剖析其思想的演进和理论的构建,例如他对共和制度的构想,对国家现代化的蓝图,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理想融入到实际的政治斗争中。而“实践”的部分,则让我对其充满期待,因为这涉及到如何将宏伟的蓝图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其中必然充满了历史的细节、人物的抉择、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复杂性。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期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角逐,以及孙中山先生在其中如何斡旋、坚持和引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理解那个时代国家转型过程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厚重感。仅仅是“中山先生”这四个字,就唤起了我对近代中国最伟大变革者的敬意。而“建国宏规与实践”,则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试图为古老的中国开辟一条崭新道路的身影。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他那些前瞻性的思想,他对于国家未来的规划,以及他如何身体力行地去推动这些规划的实现。我猜想书中必然会触及大量的历史细节,例如辛亥革命的进程、政党的分裂与联合、以及在内忧外患之下,如何努力维系国家统一和实现改革。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要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国家构建的百科全书。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孙中山先生对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宏大设想,以及这些设想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哲学思考。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于“建国宏规”的细致解读,例如三民主义的内涵、五权分立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被提出和构想的。同时,“实践”二字也预示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深入探讨这些宏规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被尝试和推行,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曲折与斗争。我猜测书中会生动地描绘出那个时代各类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围绕着国家命运所展开的博弈。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充满智慧的著作。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抱有极高的期待,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时期,以及一位伟大领导者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书名中的“宏规”二字,让我联想到的是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是对国家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孙中山先生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对其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而“实践”二字,则意味着书中不会止步于纸上谈兵,而是会生动地展现这些宏规在复杂多变的中国大地上的具体落地过程。我能够想象到其中包含了无数的挑战、妥协、甚至是失败的尝试,而正是这些实践的经验,才使得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迫切地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产,以及他对现代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