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专辑是「香港:本土与回归」,香港脱离殖民统治和重新成为中国一部分,已经14年了,香港人——由政府高层到一般市民——似乎依然未有认真做好准备,在不同领域及方面去面对回归、「一国两制」及它们所带来的挑战。本期专辑收录了下列文章:
1. 叶荫聪:〈香港新本土论述的自我批判意识〉,探讨香港的本土论述,具有较强的自我批判意识,对香港的殖民特性、资本主义制度、都市消费生活方式等採取批判。同时,它更能激发出一种民粹式的情感,试图摆脱全球资本主义及国族主义对香港的地缘政治定位。
2. 罗永生:〈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回归论述〉,探讨早期香港关于「回归」的争论,虽然无法等同于香港版的「统独」争论,但对于探索本土文化政治未来,这种历史回顾所展示的驳杂的民族主义经验及其局限,对我们还是满有启示。
3. 吕大乐:〈终于需要面对未来:香港回归及其设计上的错误〉,探讨治港蓝图之失败,正在于当年错误地以为「不变」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可是实践经验正好说明,延续旧制度不是出路。
4. 周思中:〈无怨无悔的解殖思考〉,探讨倘若国族主义及排外情绪,都是后殖民政权的致命诱惑;海地两个世纪的独立史告诉我们,相反的尝试并不就是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沉重的代价甚至不禁令人问道,真的有选择存在吗?
5. 王慧麟:〈废妾四十年:殖民体制与现代性的暧昧〉,探讨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英国殖民主义,香港走不上现代性之列车,一些港人仍然坚信的民主、自由及法治之价值,不可能在香港生根。管治香港之难,在于需要更细致地了解殖民管治对香港之影响。
6. 邓小桦:〈重回文学公共性的追寻:香港近年实践概览〉,探讨近年香港文学界出现对公共性的唿声,有意识地发扬「公共性」此一概念,其改变有背后之基础。
吴忻怡/舞动当代台湾──从云门历史探看台湾社会变迁
李淑珍/台湾思想史上的科月人(1970-2010)
■ 香港:解殖与回归
吕大乐/终于需要面对未来:香港回归及其设计上的错误
叶荫聪/香港新本土论述的自我批判意识
罗永生/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回归论述
王慧麟/废妾四十年:殖民体制与现代性的暧昧
周思中/无怨无悔的解殖思考
邓小桦/重回文学公共性的追寻:香港文学近年实践概览
■ 思想访谈
单德兴/宗教与文学:王文兴先生访谈
■ 思想评论
崔卫平/思想即处理自身黑暗
黄 悦/文学作为一种认识:从曹征路的「底层小说」所想到的
丘慧芬/恪守与超越:《宅兹中国》探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意义
姚新勇/掷地有声还是高举轻放?:评葛兆光《宅兹中国》
■ 思想人生
张灏:探索时代/李怀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