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告诉你:「你没时间了!现在就必须有所行动!」这就是商学院不会教你的真实世界:必须在时间压力下,当所有筹码都放在台面上时,要如何做出决策。
偏偏越是急着解决的事,越容易做出离谱的决定。
心急则乱,这是人之常情。本书作者罗杰.道森是世界级谈判大师,曾处理过最棘手的「人质谈判」,他用四大观点教你精准判断手上的时间筹码,进而漂亮地解决问题。
观点一: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如果你处于新品上市的竞赛,最好以手头现有的资源立即出发)
观点二:决策的生命周期多长?(如果你的决定,会影响你下半辈子,一定要仔细考虑)
观点三:如果搞砸了,能在不造成太大伤害下解决吗?
观点四:如果做了错误的决定,可能的损失是什么?
戴尔电脑创办人曾说,别浪费太多时间等待完美机会,你可能错失了对的那一个。读完本书,学会判断问题的急迫性,所有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简介
罗杰.道森(Roger Dawson)
2008年应邀来台演讲,获得媒体大幅报导。足迹遍布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欧洲、纽西兰及澳洲。创办了完全谈判协会(Power Negotiation Institute),是美国谈判艺术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之一。
本来从事摄影工作,1962年移民到美国后,才开始投身于房地产销售。曾任加州最大房地产业的总裁,年营业额高达四亿美元之中,有一千五百万美元的业绩是靠「谈判」产生的。
自创「借力使力谈判学」,许多《财星》五百大企业都请他训练业务员。训练过许多大型企业的主管人员,包括通用食品、通用汽车、全录IBM与哈佛医学院,更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许多的研讨会。
罗杰道森在1992年就已经进入美国演说家协会名人堂,到目前为止,只有60位世界级人物获选进入名人堂,就连《心灵鸡汤》的作者马克韩森也只是会员资格而已。罗杰道森同时也是前白宫柯林顿首席谈判顾问,处理了相当多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是属于国家级的谈判大师。
代表作品有:《新绝对成交:谈判大师<15周年>第一手典藏销售圣经》(附MP3有声书)、《绝对成交!Part 2销售大师独家披露完全说服秘诀》
译者简介
袁世珮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暨外国语文学系学士,现任媒体记者,翻译资历16年,译有《狮与冠的传奇:丽思.卡尔顿独一无二的黄金经营哲学》、《行销不必再喊选我选我》、《What!原来这样就能成功》、《带人,不能只靠加薪》等书,译着颇丰。
第一部 问题的类型
第1章 问题只有两种
如果你折断脖子,如果你没东西吃,如果你家失火,那你就真的遇到问题了。其他的事情都只是不方便而已。
第2章 解决人的问题
如果你的快乐取决于他人的作为,我认为你确实遇到问题了。
第3章 解决钱的问题
获利之于公司,正如氧气之于人。如果不够多,你就玩完了。
第二部 解题工具
第4章 最简单的答案最有可能
尝试自行解决问题之前,别去麻烦别人帮忙。
第5章 解题的五个为什么
绝对不要低估问题,以及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章 别让怒火搞砸问题
对于人类存在的这个问题,爱是唯一明智又令人满意的答案。
第7章 依循原则的指引
我解决的每个问题都会变成原则,用以解决此后其他的问题。
第8章 这个问题需要下决定吗?
任何问题在本质内就存在着解答的种子。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就得不到种子。
第9章 真问题?假想题?
为问题苦恼吗?现在是你发光发热的机会啦!振作起来,开始动手,成功解决问题。
第10章 按兵不动会如何?
做对的事不是问题,难的是知道什么是对的。
第11章 问题真的特殊吗?
想解决问题,你应该先自问三个问题:第一、我能做什么?第二、我能找什么资料?最后,我能请教谁?
第三部 解决问题前该问的问题
第12章 界定问题的难处
原子能的释放并未造成新问题,只是让解决当前问题的必要性更加迫切。
第13章 别太急着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看清未来。以黑洞来说, 那就是29 年。
第14章 别太慢解决问题
犹豫不决,或许是也或许不是我的问题。
第15章 该多快选择?
别浪费太多时间等待完美的机会,你可能错失了对的那一个。
第16章 如果马儿死了,快下马
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欠银行1亿美元,那就是银行的问题了。
第17章 别和铁则硬碰硬
坚强的经理人作出裁员的困难决定,在今日的世界提供了唯一真正的工作保障。软弱的经理人是个问题。软弱的经理人会毁掉工作机会。
第四部 直觉解题
第18章 你有黄金直觉吗?
有时候,情况看起来有问题,因为你只从一个角度来看。换个方法看,正确的行动方案也许就显而易见,问题也不复存在。
第19章 直觉解题过时了?
真正的问题不是机器能否思考,而是人类能否思考。
第20章 组块法提升直觉力
你绝对不是受金钱问题所苦,一定是因为想法问题而受苦。
第21章 直觉或快速推理?
把问题简化到简单的形式之前,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将模煳的难题转变成明的形式,是思考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22章 右脑思维法强化直觉
当你专注于每一个身心资源,解决问题的威力就倍增。
第23章 控制左脑与右脑
晚上看来很难的问题,经睡眠委员会研究过后,早上就能解决了。
第24章 远离问题
我常午夜醒来,开始思考严肃的问题,决定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告诉教宗。等我完全清醒后,才想起我就是教宗。
第25章 以创意思考找出新答案
没有创意就没有进步,我们将不断重复同样的模式。
第五部 逻辑解题
第26章 做或不做的抉择
我发现迎战问题的最大利多就是,明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明确知道你的信念与行动基础。
第27章 解题法两难择一
把问题简化到简单的形式之前,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将模煳的难题转变成明确的形式,是思考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28章 重要决策差点计分法
有时候,没人走的路自有没人走的原因。
第六部 收集资讯
第29章 收集资讯是完美解题关键
我们只是收集情报的单位。我们不替人洗刷清白也不入人于罪。
第30章 资讯偏移
问题之于心灵,正如同运动之于肌肉,能使之坚韧与强壮。
第七部 脑力激盪
第31章 该不该脑力激盪?
如果电脑太强,我们可以将电脑组成委员会,那样就能搞死它们。
第32章 脑力激盪的优点
问题的终极对策是理性;但寻找对策的过程并不理性。
第33章 建构脑力激盪
当时我不知道,但现在看来,被苹果电脑开除,是我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成功的重担被从头来过的轻松所取代,什么事都不那么肯定。这件事解放我,让我进入此生最有创意的阶段。
第八部 如何成为解题高手?
第34章 解题高手的特质
花20 年建立的名声,5 分钟就可以毁掉。如果你能这样想,做事方法一定不一样。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瑕疵都能让我纠结半天,更不用说面对一个复杂的大难题了。我常常会因为关注点过于分散,而迷失了方向,最终被无穷无尽的细节淹没,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没有让我去忽略细节,而是教我如何区分“重要细节”和“干扰细节”。作者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被眼前的“小麻烦”所困扰,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抬头看看“全景图”。这本书帮助我重新审视了问题的核心,并且学会了优先处理那些真正能推动事情进展的关键节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钻牛角尖,而是开始学会“抓大放小”,把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最能产生影响的地方。这种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找回了掌控感。当我知道自己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有效地处理着最重要的事情时,那种“烦躁”感就大大减轻了。这本书,就像一位出色的向导,带我走出“细节的丛林”,让我看到了通往目标的大道。
评分我一直是个偏爱逻辑思维的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分析、拆解、找出原因。但有时候,这种方法也会让我陷入死胡同。当我把所有能想到的逻辑链条都梳理了一遍,依然找不到突破口时,那种挫败感是难以言喻的。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否定逻辑的重要性,而是巧妙地将“情绪”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带入了解决问题的框架。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不是因为问题真的无解,而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在干扰我们的判断。比如,当我因为一个项目进展不顺而感到焦虑时,我会不自觉地放大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然后用这种负面情绪去“证明”事情有多么困难,从而失去了尝试新方法的勇气。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且不带评判地接纳它。它告诉我们,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如何与情绪共处,并且不让它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这种“先安抚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我这种习惯性“硬刚”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我开始尝试在感到烦躁时,先做一些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然后再重新审视问题。惊奇的是,很多之前看起来像一座座大山的问题,在情绪平复后,竟然显露出一些清晰的解决痕迹。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被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困扰,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一个解不开的迷宫,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总也找不到出口。当时的心情非常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不是注定要被这些难题压垮。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读过的“鸡汤”类书籍也不在少数,它们往往说得天花乱坠,但具体怎么做却语焉不详。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平和与理性,点醒了我。它没有上来就给我灌输“你一定行”的空话,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先让我承认了自己的“烦躁”,并且告诉我不妨碍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烦躁”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这种循循善诱的开场,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好像找到了一位愿意倾听我抱怨的朋友。我开始认真地去体会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观点,虽然还没深入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仅仅是这种“看到烦躁并接受它”的态度,就让我感到一丝曙光。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被问题压倒,并非问题本身有多么不可逾越,而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蒙蔽了双眼,放大了困难。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漆黑的夜晚点亮了一盏微弱但坚定的灯,让我看到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径,虽然前路依然未知,但我不再像之前那样绝望。
评分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在面对冲突或者分歧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或者说出的话容易让对方误解。这导致很多时候,一些本来不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沟通的障碍,变得复杂化。这本书,在我眼中,就像一本“沟通圣经”。它没有给我一些僵硬的沟通模板,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剖析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沟通上的误解,以及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倾听”的论述。我一直以为,沟通就是说,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会听,比会说更重要。当我去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理解他们的立场时,很多原本的敌意和误解就烟消云散了。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背后可能仅仅是需要一次真诚的沟通。我开始尝试着在与人交流时,更加关注对方的感受,并且用更清晰、更友善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解决外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修复了与他人的连接,让我不再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烦”。
评分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任务,或者需要和一些比较难相处的同事合作。每一次,我都会感到特别的压力,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给别人添麻烦。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非常温和的语言,为我指点迷津。它没有给我一套标准化的“成功秘籍”,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可能性。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完美主义”的探讨。我以前总觉得,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种心态让我很多时候宁愿拖延,也不敢轻易动手。而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很多情况下,“足够好”比“完美”更有价值。它鼓励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即使步子很小,即使不完美,但只要开始行动,就意味着离解决问题又近了一步。我开始尝试着放下心中的包袱,以一种更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我发现,当我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完美”,反而能更专注于问题的本质,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解决问题,更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