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觀察雜誌選齣年度全球藝術界一百個最有影響力人物,艾未未名列榜首!
艾未未(1957-)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觀念藝術傢、建築設計師,為著名詩人艾青與高瑛之子。艾未未 曾就讀北京電影學院,並且曾在1979年參加大陸中國美術館牆外舉辦的《第一屆星星畫展》。1981年,艾未未前往美國紐約的帕森斯設計學院研習,隔年在舊金山「亞洲基金會」舉辦首次個展。1993年返迴中國定居北京。艾未未的作品,從觀念、物件裝置到社會行動關懷,展現多麵嚮的藝術開創格局。
艾未未,現今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傢,中國維權行動者。本書收錄艾未未的傢人、朋友、網友、中西方文化人、藝評傢、作傢、學者等討論艾未未的專文,全方位探究艾未未的過去至現在的曆程,並從生平、藝術、思想、維權四個麵嚮深入細究。
編者簡介
貝嶺
詩人、文學編輯和齣版人。他曾創辦並主持《傾嚮》文學人文雜誌(1993-2000年)的編務。2003年,他在颱灣創辦瞭傾嚮齣版社(傾嚮工作室)。
序 裸體公民艾未未
一、生平︰北大荒—紐約—北京
高瑛:兒子未未
新疆老李:說艾未未 1
貝嶺:中美詩歌「性」交流
艾未未在紐約的「那些爛事兒」
馮小剛︰我認識的艾未未
徐冰︰紐約東村7 街52 號地下室
嚴力:紐約的艾未未
艾未未「根本不讀書」
睏睏:淘氣分子艾未未
這不美好——一名與體製作戰的藝術傢
謝小韞:藝術傢艾未未
Jennifer Ng ︰我在北京邊檢與艾未未失散的過程
二、藝術:星星—中指—葵花籽—操
高韆惠︰從地下室人到聚光者:閱讀艾未未
田霏宇︰活著並真實著:艾未未的藝術
閩麗柯:艾未未和藝術的最高級
陶瓷店裏的無政府主義大笨象
Ingo Arend:中國受難者
刁卿蕙:艾未未其人其藝
Urs Stahel:艾未未的攝影
榮偉:艾未未的「操」
三、維權
楊立纔︰一小撮彆有用心的艾未未
冉雲飛︰粗俗的瘋子還是天纔?
周曙光:說艾未未
葉三:這些天的一天
韓寒:再見!艾未未
孔傑榮:艾未未讓惡法現形
劉艷萍:惡也必須被證明
薩爾曼.魯西迪︰危險的藝術
附錄
艾丹:紐約劄記
國際作傢緻中國總理溫傢寶的公開信
艾未未年錶
序
裸體公民艾未未 貝嶺
艾未未留著大鬍子, 曾是個兩百八十磅重的龐然大物, 他虎背熊腰,有著中國北方爺們的相貌。他雖笑容憨厚,可言談及神態中總帶著不難察覺的不屑,他話不多,句子簡練,敏銳中透著犀利。他對中國的政治現實有著非比尋常的清醒和充分的認識。他那曾有著近三百七十(3,697,000) 閱覽人數和七萬粉絲的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aiww/) 曾是一個網上的公民社會, 當部落格被封後, 他又經由推特(twitter)上的互動對話,讓網民産生公民意識,以瞭解及麵對當下中國的黑暗麵。
探討艾未未,不能忽略他的叛逆性格,他的野性。他在北京齣生,兩歲多即隨詩人父親艾青、母親高瑛流放新疆,1966 年至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 時期,約有五年的歲月,艾未未目睹父親每天打掃十多個廁所,他甚至自嘲十七歲以前從未用牙刷刷過牙。他或對學院沒有什麼好感,也沒從任何一所大學畢業。 1978年夏,他入讀北京電影學院,1981年,他退學飛往紐約,先後在費城及加州就讀語言學校,1983年,艾未未進入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學習,可不到一年,他的藝術史課程沒通過,據說是因為蹺課太多,學校停瞭他的奬學金,因此,艾未未不再去學校註冊學生身份,索性「黑瞭1」,成為紐約龐大逾期居留者中的一員。
「裸一下! 」
裸或赤裸成照,本是艾未未個性中的一部份,也是艾未未藝術傢生涯中的一個執著點。從1980 年代中後期他在紐約東村(EastVillage) 的地下室公寓及紐約街頭裸體自拍開始, 艾未未以裸示人、以裸挑戰禁忌,由最初的嬉鬧、叛逆,走到以裸嘲弄、以裸消解、以裸不屑世間的權力,最後,走嚮以裸的肉身和國傢暴力直接對峙。
艾未未在紐約東村街頭晃蕩瞭十年, 有著非同一般的生存經驗。東村是詩人、作傢、歌手、嬉皮、龐剋、佛教徒、錫剋教徒、光頭黨、吸毒客及賊、銷贓者齣沒的區域,可他和他們如兄弟般熟悉。1988 年10 月,我初次踏上紐約,「星星畫會2」畫傢、詩人嚴力帶著我去見艾未未,還沒走到他東七街的傢,就在半路上撞見瞭他。我始終忘不瞭在紐約街頭初遇艾未未時的第一印象,他穿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士兵軍大衣,一頭亂發,人已開始發胖。未未與不熟的人見麵時靦腆,甚至羞赧臉紅,可笑容中藏著想捉弄初到者的「不懷好意」。他會輕鬆地勸說你:「裸一下吧!這是紐約!」我初來乍到, 正被五花八門的紐約搞得暈頭轉嚮, 內心就算再叛逆,還是不敢裸。他看齣我初到紐約的生怯,「壞」笑著說:「拍張裸照吧!」、「咱們一起裸一下!」。當我們跟著他晃蕩瞭幾條街, 快被他說服, 正要脫, 讓他拍張裸照的時候, 我及時「清醒」,在瀕臨被說服的臨界點煞車。迴想我當年在紐約三天兩頭就要換個住處的窘況,我若「不幸」在艾未未傢住瞭幾晚,肯定是逃不過他的相機的。實在很無聊時,艾未未會對著鏡子舉著相機自拍。這是艾未未「裸」熱衷的初期,那些照片中的他有時裸著,有時穿衣。我甚至以為,他在紐約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在不允許全裸的街頭,乘警察不備,隨時脫!拍上一張,然後迅速穿上衣服離開。我在他東村的傢裏看過不下十數張認識的藝術傢或友人的裸照,不少是艾未未和他們一起裸,其中以他和嚴力在紐約世貿廣場雙子星大廈前的裸照最「養眼」,兩個瘦男子一絲不掛地裸著,雖然雞雞縮到快看不見瞭,可笑容燦爛。艾未未曾這樣描述這張照片當年的麵世:「嚴力說咱們倆閤個影,我想這多無聊,我說那咱們脫光瞭閤影。他有點猶豫,但是他覺得他體形比我好,還是脫瞭。太高興瞭, 陽光下麵就是我們, 沒有彆人。那是個沒有皇帝的年代。」
而他東村的傢也曾是買賣二手相機的「黑店」,其中一間黑不見底的房間門一開,床上總擺著幾十部相機。他是東村街邊地攤上的常客,這些相機是他從地攤或急著脫手的竊賊手上廉價購來的。漸漸地,他就也成瞭修照相機的高手,修好的相機,會賣給那些想要相機的人。1990 年, 我, 一個因1989 年「六四」而留在美國的「文學難民」, 受布朗大學校長格列高利(Vartan Gregorian) 的邀請,獲任駐校作傢,「掛」在英語係創作專業(Creative Writing Program) 名下, 每月竟有一韆五百美元的「高薪」, 我如同中彩,突然「發」瞭。這事兒讓未未知道瞭,在我某次迴紐約時,將.....
我約到他的「著名」公寓,領我到那個床上堆滿相機的房間,未未天花亂墜地嚮我介紹著一款款相機,非要分享一下「彩」運,我被他「連哄帶騙」,加上嚴力在旁敲邊鼓,當即掏齣四百多美元買瞭一颱。記得未未收下「宰」到的錢後,高興地帶著我們到中國城吃瞭一頓。這颱沒有變焦鏡頭的相機我始終沒使用過,後來,它在我動蕩、遷徙流離的生活中消失瞭。
我必須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棒的視角來理解當代藝術。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一位藝術傢,更是在探索藝術如何與社會、與政治、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書中的分析非常深刻,它引導我去思考藝術創作的動機,藝術作品的意義,以及藝術傢在時代洪流中的角色。 書中對艾未未藝術作品的解讀,不是流於錶麵的形式分析,而是深入到作品背後的理念和情感。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他如何將日常物品轉化為藝術媒介的段落,這讓我看到瞭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以及它如何能夠從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中産生。同時,他將這些藝術創作與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相結閤,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如何能夠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為這個世界發聲,為那些被忽視的聲音爭取關注。
评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的韌性與堅持。在麵對各種睏難和壓力時,他所展現齣的勇氣和智慧,令人欽佩。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敘述,勾勒齣瞭一個在藝術和維權道路上跌跌撞撞卻從未放棄的身影。每一章節都像是揭開瞭一層又一層的迷霧,讓我更清晰地看到瞭他內心深處的驅動力,以及他選擇這條道路的必然性。 書中有不少關於他參與社會事件的記述,這些部分讀起來既令人振奮,也讓人感到一絲沉重。他用藝術作為武器,去觸碰那些敏感的神經,去挑戰那些不公正的現實。這種勇氣,不是每個藝術傢都能擁有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作者的筆觸非常客觀,沒有過度拔高,也沒有迴避其中的爭議,而是將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藝術傢當時的處境,都呈現得淋灕盡緻,讓我有機會去獨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斷。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公共領域”和“藝術責任”的書。在閱讀過程中,我被艾未未的行動深深打動,他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地挑戰邊界,質疑權威,為那些弱勢群體發聲。書中的敘述非常有力量,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喚醒。 作者並沒有迴避藝術傢的爭議性,而是以一種非常開放的態度,呈現瞭他所麵臨的挑戰和批評。這讓這本書更加真實和立體。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如何將自己的創作與社會現實緊密結閤,他的藝術不再是象牙塔裏的孤芳自賞,而是深入到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引發人們的思考和討論。這種跨界的實踐,讓我對藝術的定義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一個藝術傢的人生經曆、他的藝術創作以及他為社會正義發聲的行動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地挖掘瞭艾未未藝術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和深刻思考。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跟隨藝術傢穿越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感受他的成長、他的挑戰,以及他那份從未熄滅的對自由的渴望。 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他早期藝術探索的章節所吸引。那些充滿實驗性和顛覆性的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更是一種對既有觀念的挑戰。他如何從傳統的藝術形式中汲取養分,又如何用現代的語言和觀念來重塑它們,這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而當他將個人的經曆與公共議題相結閤時,藝術就迸發齣瞭更強大的力量。這本書很好地呈現瞭這種轉化,讓我看到瞭藝術作為一種記錄、一種錶達、一種抵抗的無限可能。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藝術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一個人的堅持更是能夠改變些什麼。艾未未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纔華、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故事。作者用真摯的筆觸,將這位藝術傢的人生軌跡,他的藝術追求,以及他在維權道路上的艱辛,都描繪得有血有肉。 書中關於他如何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進行藝術傳播和維權的章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使用,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時代,用創新的方式去發齣聲音,去連接人群。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一個現代藝術傢如何突破傳統的界限,將藝術、媒體和行動主義融閤在一起,創造齣屬於他自己的獨特語言。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讓我思考藝術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和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