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1
什么是仁: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什么是义: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什么是礼:此时此地此刻,我能我可我应该;
礼之本,曰:诚
礼之质,曰:义
中国文化中以何为正?
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在于用心;中国的素质教柮;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与结合点;文化是民族特性的启印;
作者简介
江阔
江西省于都县人,1961年4月5日出生于广西南宁。1983年毕业于江西赣南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现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作者于八十年代中期就广泛涉猎于易经、黄帝内经等古典书籍。于后期才开始看四书等儒学书籍,用心于厘清儒学的概念。出书纯属意外之事。
前言 学习孔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002
一、文化的内容和作用 018
(一)什么是文化 019
(二)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特性 022
(三)中国文化的地位 025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028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029
(二)中国文化源自上古孔子学说才是正统 031
(三)中西文化的四项重大差异 034
三、读孔学经典的体会 043
(一)用心 043
(二)对经典理解上的三个层次 044
(三)知行合一,诚为核心 044
四、礼的本、质、指导思想和作用 045
(一)狭义与广义的礼 045
(二)礼的起源与作用──制礼以立义 047
(三)礼的等级观念 048
(四)礼的指导思想──仁 049
(五)礼之本 050
(六)礼的精神实质 053
(七)对礼的误解 063
(八)礼的作用 065
(九)什么是礼 070
五、道、德、仁、礼之间的关系 072
(一)仁义礼的关系 072
(二)孔子理论为何是以「仁」为核心 074
(三)游于艺 075
(四)道、德、仁、礼的关系 077
(五)礼──乱之源也是治之始 081
(六)孝悌社会道德之基石 082
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084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084
(二)孔子的「德主刑辅」思想 086
(三)德治与人治 089
(四)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091
(五)所谓善法、恶法产生的原因 093
七、修身与诚意 095
八、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所在 099
(一)关于君子的论述 099
(二)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 108
(三)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用心 110
(四)孔子对修身的要求 113
(五)孔子四项重要的行为原则 116
九、对传统文化部分名言、概念的解读 118
(一)慎终追远 118
(二)直与仁和父子互隐 121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23
(四)关于「知和而和」 124
(五)孔孟原儒的君臣、父子观 126
(六)解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1
(七)解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
(八)义是纲,利是目 133
(九)无为而治 136
(十)富与贵 137
(十一)「均」是什么意思 139
(十二)为政与为国的不同 142
十、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正 145
(一)怎样才算是正 145
(二)中正仁义经礼而起规范作用 148
(三)礼如何能让人从善远恶,近正远邪 150
十一、孔子思想的至德要道──孝 155
(一)《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155
(二)孝行与礼的统一 157
(三)圣人以孝治天下 159
十二、孔子的社会取向之管窥 162
(一)示民以正,导民向善 162
(二)忠恕 168
(三)恶至吾止 174
(四)孔子的社会愿景 175
十三、孔子的法治思想 182
(一)西汉初的法治变革 182
(二)《春秋》为何可为法典 183
(三)孔子的治世思想 190
(四)孔子为何反对铸刑鼎 196
十四、儒墨两家的差异所在 202
(一)墨子其人 203
(二)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简介 203
(三)墨家对义的独特理解派生出「义利合一」、「义政一体」和「义总于天」的结论 205
十五、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对比 221
(一)儒家对法的认识与运用 222
(二)管仲其人 223
(三)慎到其人 229
(四)商鞅其人 230
(五)韩非其人 237
(六)李斯其人 247
小 结 247
十六、儒墨法三家的对比 250
(一)儒家为什么不需要简化社会问题 250
(二)墨家和法家为什么要去简化社会问题 251
十七、儒家思想品质的概念 254
(一)文、行、忠、信 254
(二)恭、宽、信、敏、惠 258
(三)中国文化的素质教育─仁、义、礼、孝、弟(悌)、知、信、忠、恕、直、勇、节、温、良、谦、恭、俭、让、宽、敏、惠 260
十八、耻—人类的最后底线 283
十九、后记 287
论语核心思想探研:对仁义礼的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语核心思想探研:对仁义礼的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