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在公财经法领域内所发表之论文,财经法本属公法与私法混合之领域,我国学界从私法观点研究财经法已有一定成果,公法上之论述,除税法自成一格外,仍有许多进步空间。本论文集第一部分探讨经济监督议题,探讨公平交易法与国家经济行为、同业公会以及行政争讼之相关问题;传统之金融监督,特别是金融监理组织之立法内容与独立性保障影响金融监理之成效,成为本书经济监督另一项核心领域。第二部份讨论财政秩序议题,从法律观点论述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与公共债务以及属于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分担金、规费与特别公课之相关议题。论文虽分别于不同时间刊载于国内不同专书与期刊杂志,惟作者依当前法制,做适当之重新整理、修正,以飨读者,提供国内学术界与实务界处理相关问题时之参考;同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法律人投身此类领域之研究。
作者简介
萧文生
现职: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学历:台湾大学法律系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序言
第一篇 经济监督
.国家经济行为与公平交易法∕3
.同业公会为公平交易法联合行为处分主体之研究∕63
.公平交易法争议与行政争讼程序∕119
.公平交易法有关欺罔及显失公平裁判之评析∕179
.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草案评析∕213
.金融监理机关财政独立之法制研究∕241
.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修正草案评析∕293
第二篇 财政秩序
.预算法修正评析(I)──遵守总体经济均衡原则∕317
.现代民主法治国原则下的政府审计制度∕345
.自法律观点论公共债务∕391
.论全民健康保险法之强制纳保制度及保险费之订定∕421
.自法律观点论规费概念、规费分类及费用填补原则∕443
.特别公课事件10年来行政法院裁判见解研析∕519
序言
本论文集收纳个人历年来在经济监督与财政秩序领域内所发表之13篇法律论文。公财经法属于新兴之法领域,亦属于跨领域之研究议题,其不但是法学讨论之标的,亦是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公共行政学等研究之议题。对法律人而言,研究财经法势必面对许多挑战。此类传统上并非法律人研究之重点或新兴法律领域,例如,中央银行制度、金融监理、公共债务、审计制度、规费制度、预算制度、特别公课等,对国家未来发展将扮演决定性之角色。
自1992年从德国学成归国后,本人延续博士论文中有关公财经法之研究,包括公平交易法、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理之议题。在这段期间内,随着国家财政情势演变,财政法日益受到重视,许多以往并非法律人着墨之领域,开始有相关论着出现。个人何其有幸,在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资助之下,能够有系统的探讨相关议题,聆听并阅读许多法律与非法律学术先进之意见及研究成果,感受公财经法学巨大变化过程所带来之影响,并以发表个人学术着作之方式共襄盛举。
本论文集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经济监督议题,可分为一般性之经济监督,以公平交易法为对象,包括4篇论文,国家经济行为与公平交易法、同业公会为公平交易法联合行为处分主体之研究、公平交易法争议与行政争讼程序,以及公平交易法有关欺罔及显失公平裁判之评析。专业经济监督则以金融监理为对象,主要探讨组织法与监理组织独立性之问题,包括3篇论文,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草案评析、金融监理机关财政独立之法制研究,以及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修正草案评析。第二部分讨论财政秩序议题,亦分为一般性议题及针对财政收入之专门讨论。前者有3篇论文,包括预算法修正评析(I)──遵守总体经济均衡原则、现代民主法治国原则下的政府审计制度,以及自法律观点论公共债务。后者亦有3篇论文,包括论全民健康保险法之强制纳保制度及保险费之订定、自法律观点论规费概念、规费分类及费用填补原则,以及特别公课事件10年来行政法院裁判见解研析。上述论文发表在不同时期,事实与法制面迄今不免有所改变,在不变动论文核心观点下,尽量作适度修正与补充,以配合阅读与研究之需要。
诸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谢所有教导、协助以及鼓励我的众多师长与一同成长、彼此激励之友人。特别是协助我蒐集、整理资料,打字校稿、提供意见者,不在少数,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惟感谢之意并未因而减少。当然家人之支持与体谅更是本论文集问世之重要关键,母亲张月云女士、爱妻则音与两位小朋友棫庭及棫旂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之鼓励与宽容,在此铭感五内。
中正大学法研所谢文明、许智婷、简敬轩、许宏吉、韩昕亚、周明萱、杨欣玲等同学以及我的专任助理黄莹芝小姐提供之协助,乃是本书完成之重要因素。此外,公平交易季刊、法令月刊、政大法学评论、台湾法学杂志、中正大学法学集刊、法学丛刊、公平交易委员会及司法院,提供协助与发表平台,在此一併致谢。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提供充足之研究经费,乃是本书出版最重要之推手。元照出版公司对本书编辑校订投入之心力以及协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由衷感激。本书虽经一再审阅,仍不免有疏漏之处,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萧文生
于嘉义.中正大学法学院
2011年11月
“国家.经济监督.财政秩序”,光是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就自带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让人瞬间肃然起敬。这不像是那种轻松消遣的小说,更像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精妙的“真经”。 从“国家”的角度切入,很明显,这本书是以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经济问题,它可能不仅仅是讨论某个行业的规章制度,而是要探讨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国家权力与经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 而“经济监督”,这部分听起来就充满了“管理”和“规范”的意味。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国家是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来确保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比如如何防止垄断,如何打击金融犯罪,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等。它可能会列举很多具体的例子,分析不同国家在经济监督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最吸引我的是“财政秩序”这四个字。这简直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一本关于财政秩序的书,必然要触及到税收、公共支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会不会揭示出,一个国家财政的稳定与否,是如何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以及国家整体的经济信誉? 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会像一位高明的“医生”,为国家的经济“把脉问诊”,分析症结所在,并提出“治疗方案”。它可能会对不同国家在财政管理上的得失进行比较,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适性的原则和可借鉴的经验。 读完这本书,我期待自己能够对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管”与“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希望能对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财政体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有份量了,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可以让你沉下心来,好好钻研的学术大作。《国家.经济监督.财政秩序》这几个字,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庞大的框架,让人不禁联想到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来维持财政的稳定与秩序。 作为一名对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议题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很关注国家如何运用各种机制来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民众的福祉。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及了这些核心议题。 它似乎在探讨国家如何界定其经济监管的边界,又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在保证自由市场活力的同时,避免出现过度的投机、垄断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而“财政秩序”的提出,更是直指国家财政的健康与可持续性,这包括了税收、支出、债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其背后牵涉到国家治理的智慧和能力。 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关系,例如,经济监督的有效性如何影响财政秩序的稳定,反之亦然。它可能会提供一些理论模型、历史案例,甚至是政策建议,来阐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该如何调整其经济监督的策略和财政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 读到这样的书名,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不少讨论的画面,期待它能带来深刻的启发。
评分天呐,《国家.经济监督.财政秩序》!这个书名,听起来就不是一般的“重量级”。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让你“啃”下去,并且有满满收获的书。它精准地抓住了现代国家经济运作中最核心的几个维度,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书有料!” 首先,“国家”这个词,就奠定了它必然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来审视经济现象。它不会仅仅讨论个体企业的经营策略,而是会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宏观角色,包括它的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及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生态。这不仅仅是理论,我感觉这本书很可能还会结合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案例,来佐证它的观点。 而“经济监督”,这部分就让人联想到“管”与“束”。这本书大概会深入探讨,国家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管”住经济的,比如如何防止市场垄断、如何规范金融行为、如何保护消费者等等。它可能还会分析不同国家在经济监督方面的优劣,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境。这绝对是一门关于“度”的艺术,太松了会乱,太紧了会压抑。 “财政秩序”,这四个字更是直指国家经济的“命脉”。财政,不单单是政府收支的问题,更是国家信誉、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公平的基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剖析,一个健康的财政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它涉及到了税收制度、公共支出、债务管理等多个层面。它可能会揭示出,财政的混乱是如何导致经济动荡,反之,秩序井然的财政又如何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有一种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可能是在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做”。它可能会带我们审视国家经济治理的方方面面,去理解国家在其中扮演的必要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审慎的财政管理,来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经济环境。
评分哇!《国家.经济监督.财政秩序》这书名,光听着就觉得一股正气凛然、严谨细致的学究气扑面而来!简直就是为那些对国家机器如何运作、钱袋子如何管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台湾同胞量身定做的。 想象一下,翻开书页,是不是首先会被国家在经济领域扮演的“守护神”角色所吸引?这本书大概不会仅仅停留在宏观理论的层面,而是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侦探”,仔细地揭示国家是如何伸出“监管之手”,去抚平市场经济的毛刺,防止它变得太过野蛮生长。 “经济监督”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抓小偷”、“查账本”、“打假”的味道。它会不会深入探讨有哪些监督的工具和手段?是法律的利剑?是行政的铁腕?还是市场自身的约束力?亦或是科技的赋能?而且,这种监督的尺度又该如何把握?太紧了怕扼杀活力,太松了又可能让牛鬼蛇神趁虚而入。 更别说“财政秩序”了!这简直是国家经济的“心脏起搏器”。一本好书,总得讲讲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怎么花才有效率,怎么收才公平合理,万一“心脏病”发作了(比如财政赤字过大、债务危机),又该如何抢救?这本书是不是会提供一套“经济体检”的指南,或者是一剂“财政强心针”的配方?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就暗示着它是一场关于“国家力量如何被用来守护经济健康”的深度探索。我真的很好奇,它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清晰、完整、甚至是充满智慧的国家经济治理蓝图。
评分《国家.经济监督.财政秩序》——这书名,简直就是一本浓缩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一眼扫过去,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考与严谨逻辑。它不是那种让你捧着咖啡在阳光下随意翻阅的闲书,而是需要你一本正经地坐在书桌前,拿出笔和纸,准备好与作者一起进行一场思想的深度对话。 从“国家”这个宏大的起点出发,这本书想必是在探讨国家机器在经济领域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它不会只是停留在理论模型,而更可能是要分析国家如何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法律、建立机构等方式,来塑造和引导经济的走向。这其中,对于国家权力的边界、运作的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弊端,想必都会被一一审视。 紧接着的“经济监督”,这词听起来就充满了“规矩”和“约束”。我好奇的是,作者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强调市场失灵时,国家监督的必要性?还是探讨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寻租”现象,以及如何防止监管者本身变成“被监管”的对象?它可能会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在哪些方面需要什么样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既有效又不过度。 而“财政秩序”,这绝对是这本书的“压轴”大戏。财政,说到底就是国家“钱袋子”的管理。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收多少税”、“花多少钱”的浅层,而更可能是在探究如何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财政体系。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如何处理国债,如何平衡公共服务与财政赤字,如何保证财政决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我感觉,这本书很可能是在为我们揭示一个完整的“国家经济治理”的蓝图,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到具体的经济监管手段,再到核心的财政健康,一步步地层层剥开,让我们看到国家经济运作的内在逻辑和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