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踩进部落窥探耆老心灵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深邃文化,过去几千几万年泰雅尔族人荜路蓝缕惨澹经营所构筑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其实是已建构了泰雅尔族的哲学思潮,将其带进部落与家庭、园地与猎场、抵御与抗争、土地与领域、生活与文化、教育与知识、宗教与祭典……等等,形成一个固有与完整的民族、社会与组织。同时,泰雅尔族人自然地将这个引领部落的思潮,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更让泰雅尔族人成为坚强的泰雅尔族群,从跨越亘古时期的黑暗到近代殖民朝代所带来的欺压。
本书钻进泰雅尔族古典神话故事与传说故事的殿堂,带领读者与泰雅尔族传统文化贴近,从神话传说及部落的哲学深入了解泰雅尔族的文化。
作者简介
Laysa Akyo 莱撒.阿给佑
出生于台湾苗栗县泰雅尔族部落,未曾离开部落,直到唸国中及高中时才浅尝离乡背井,也方知除了泰雅尔族以外,还有其他族群,如河洛人、客家人及外省人等;就读神学院之后才认识原住民其他各族群及台湾丰富多元之文化。
推荐序
自序
第一篇 走上彩虹桥
一、 写作的起源
二、 写作的想像
三、 写作的目标
第二篇 影响泰雅尔族的想像与故事的关系
一、 台湾原住民族与世界南岛语系民族的关系
二、 台湾原住民族的起源
第三篇 泰雅尔族故事的传播环境与迁移的滥觞
一、 泰雅尔族群论述
二、 泰雅尔族群的迁移滥觞
三、 Squliq与S’uli群的迁移故事
第四篇 泰雅尔族神话故事的现代意义之诠释
一、 迷失的泰雅尔族
二、 近亲结婚牵引着泰雅尔族的社会伦理与哲学思考
三、 泰雅尔族集体出草的历史文化
四、 泰雅尔族传说故事传递生态哲学的经验与智慧
五、 泰雅尔族不断裂开的民族
六、 认知哲学、管理哲学和组织哲学与泰雅尔族文化的对遇
七、 文面图腾原始的意义与现代思考
八、 西方的浪漫主义闯入泰雅尔族的文化里
九、 意表的是自然现象之海啸事件
十、 出草文化高举公义的旗帜
十一、 共用资源自主治理的社会生态系统概念
十二、 哈鲁斯带出父权体制与沙文主义思想
十三、 文面故事在传递符号的传播意义
十四、 传说故事使部落跳出偏见与诡辩的误导
十五、 意表着大地知识、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之管理
十六、 问祖灵信仰与gaga的哲学 →修正为如下
十六、 祖灵信仰与gaga的哲学
十七、 文面图腾、文化诠释与宇宙观
十八、 文身图腾是实践泰雅尔精神的媒介
十九、 文身图腾象征族群冠冕及荣耀
二十、 部落的Sisiliq不再唱了
第五篇 走下彩虹桥
一、 傻瓜的圆梦之旅
二、 祈盼部落的成长
序
神话.巴莱
大部分的民族都会以神话来解释自己民族的起源,以神话来赋予自己民族的生命意义,认为神话所说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且它所涉及的时间是原始或是永恆,空间则是辽阔无涯,不同于我们现实的世界,听者和说者皆以神圣的态度对待它,故神话对他们而言是真实而非虚构的。Paul Ricoeur(1992)表示,「神话」是原始的宗教语言,泰雅族没有文字,故gaga以口传方式 (神话、传说、故事)进行世代传承,gaga是Utux所订的,故人不可更改,Utux将gaga以梦显现于人(黑带2000)。「gaga」的宗教语言彰显着Utux的旨意,泰雅人完全遵守gaga乃出于永生的企盼,泰雅族的永生并不同于汉人的「来世」,是一种在其有生之年尽力表现个人能力,以达自我实现的人生观。
在泰雅族的传说故事中,人会死亡,人要耕作、要打猎,人变猴子,人变鸟、小米变鸟等,都共同指向一个共同的原因—「懒惰」(mqilang)。人变动物,古时美好生活的不再,乃是Utux的一种惩罚。而「懒惰的人也成为泰雅族故事中最常见的负面人物的表征」(B.Riftin,1995:序27)。在其他传说象征里,「Yekliy」(人名,快脚的人)、「Squliq ka ini kngungu ghzyaq」(不畏惧寒冷的人)等,虽然个人拥有过人长处,但因为为人贪心或处事不合群,而死于意外灾害不得善终。另外,如「Halus」(大阳具的人)或「Psaniq m’agal qu mtswe」(兄妹禁忌游戏)等则象征泰雅人在「性」与伦理方面的禁忌及规范。泰雅族gaga神话隐喻了人类苦难与恶的起源,部落的道德规范(morale)和秩序,人的宇宙地位皆蕴藏在gaga中的神话、传说中,gaga经由语言系统的表达,建构一套规范/亵渎(defilement)同时并存的秩序体系,借由象征语言中的不净与污秽意识,规范了泰雅人坚持以「集体互惠」为主的精神,并且反应在社会结构上,以之应对于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渗透到一切活动中。这些神话触及了人类现象学时间中有关于存在、死亡与永恆的关系,使我们对其文化本质有更深的了解。我将gaga的神话故事称之为根基历史(primordial history)。我们在本书的泰雅作者身上,可以看到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这种根基历史的召唤,也是泰雅族人与其他族群作者在书写起点的根本差别。
近百年来的殖民过程对于泰雅族来说,是一个从「无文字」到「文字化」、gaga历史叙事形式的转变及民族地位主体位移的过程。因为过去社会没有文字系统,因此当前原住民知识份子所知道的有关泰雅族的历史,几乎全来自于日本及汉族的历史记忆,或者是在当代汉人历史分类的框架下对本身神话传说的重新诠释。浦忠成(1994)指出,从日治时期至今,原住民口传文学材料的文字化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例如佐山融吉的《蕃族调查报告书》、小岛由道《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移川子之藏等《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佐山融吉、大西吉寿的《生蕃传说集》,而由小川尚义与浅井惠伦所撰写的《原语台湾高砂族传说集》则代表着日治时期对原住民口传文学的具体成果。其他像《台湾的蕃族》、《台湾蕃族之研究》及选集如《神话台湾生蕃人物语》等都是日治时期原住民口传的重要记录。在我的观点中,这也恰好是原住民族失去自我历史与主体的见证产物。随着殖民光照下,泰雅族人gaga的被「知识化」与「客体化」,在外来者进化论的眼光中,与gaga相关的口传、神话皆成为「土俗」或者「历史口碑」的一部份,失去律法的主体地位。而伴随着gaga的相关「禁忌」,则成为「迷信」的范畴。
战后的学者奠基在日治的基础上,对台湾原住民的採集转向单一族群的深入探索,例如卫惠林等对邹族神话故事的纪录载于《台湾省通志稿卷八》、董同龢的《邹语研究》,陈春钦《向天湖赛夏族的故事》、王崧兴《马太安阿美的故事》、李亦园《南澳泰雅人的神话传说》、刘斌雄《雅美族渔人社的始祖传说》、金荣华《台东卑南族口传文学选》、泰雅中会《泰雅尔传说故事精选篇》……等。在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下,口传神话的文字化结合出版的传播系统、教育体制的选择性採纳,不仅原有神圣意涵消逝,而且原有的各部落诠释的多元性也逐渐被单一标准版本所取代。外来政治势力与文化的霸权,不仅造成泰雅人主体的失落、自我扭曲,不同政权间亦不断竞逐、角力各种意识型态的诠释观点。口传文学的僵化文字,与原住民部落生活脱离,识字教育的推展,使得口传沦落为部落少数人能欣赏的文学形式,而与真实的部落生活土壤断裂。在近现代国家的治理下,原住民神话传说成为一种汉人闲情逸致的阅读活动。泰雅族人口传中原来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及其功能,逐一崩解,神话、传说从反应社会现实的有机连结转向一种文字纪录的消极存在。
本书作者莱撒牧师以「部落主义」的意识出发,旁征博引地大量阅读了不少现当代台湾及西方学者的着作及论文,以一个开放对话的态度,将泰雅族的传统智慧及伦理哲学与之交流、辩证,与时俱进地再省思也再诠释了泰雅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存在价值,无论其努力成功与否、论点学界接受与否,这种「反宰制」的自主性或文化主体性的坚持,便值得社会大众给予嘉许。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莱撒牧师这本呕心沥血的鉅着的第一位读者,在此也为我们多年的友谊,以及他的努力献上我衷心的祝福及推荐。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将“现代意义”这一概念,与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合。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是两条平行线,很难有真正的交集。但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泰雅尔族传统文化:部落哲学、神话故事与现代意义》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现代社会给原住民文化带来的挑战,反而积极地去探索传统智慧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生命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所启发。泰雅尔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本身就是一种最朴素、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者通过对他们传统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今天,当人类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时,泰雅尔族的传统智慧,就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并非意味着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而是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中汲取力量,实现永续发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潜能,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独特的切入点——“部落哲学”。我一直以为哲学是西方人的专利,是抽象的、理论化的概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哲学形态:根植于大地,流淌在血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朴素智慧。我被书中关于“平衡”的哲学所深深吸引。泰雅尔族人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强调各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和动态平衡。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社会内部的稳定,都依赖于这种微妙的平衡。这种思想,与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非此即彼”、“胜者为王”的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单一的“最优解”时,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的许多例子,都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平衡哲学。例如,他们如何根据自然界的信号来调整生产和生活,如何处理族人之间的矛盾,都体现了对整体的考量和对和谐的追求。这种哲学,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活生生的实践,它教导我们如何与世界建立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沉浸在了泰雅尔族那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海洋中。我原以为“部落哲学”可能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堆砌,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泰雅尔族人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独特理解,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精妙的类比,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被书中对“共生”理念的阐述所打动,它不是简单地说要保护环境,而是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在当下这个高度工业化、人与自然界渐行渐远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启示意义。书里的一些例子,比如他们如何根据山林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如何对待每一棵古树,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种与土地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依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现代人与自然的疏离,以及这种疏离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从书中我看到了泰雅尔族人在面对复杂世界时所展现出的超然智慧,那种不急不躁、顺应自然的态度,是许多现代人所缺乏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文化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教科书。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仿佛那些古老的哲学思想,能够洗涤我内心深处的浮躁与不安,让我重新找到一种宁静与平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都发生了微妙但深刻的改变。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觉心安的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迷失,而《泰雅尔族传统文化:部落哲学、神话故事与现代意义》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疲惫的心灵。书中的“部落哲学”部分,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感。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朴素理解。我被书中描述的泰雅尔族人对“慢”的尊重所打动。他们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效率,而是懂得顺应自然的节奏,细细品味生活的点滴。这种“慢”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书中关于“分享”的观念也让我深受启发。泰雅尔族人那种互助互爱的社区精神,那种不吝啬分享的慷慨,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这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和隔阂形成了鲜明对比。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角落,与智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对他人的关爱。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泰雅尔族的传统文化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其与现代社会的议题联系起来,探讨其“现代意义”。我原本可能认为,一个古老的部落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是否还能发挥作用,甚至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都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然而,本书通过对泰雅尔族传统价值观、社会结构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方式的深入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代社会挑战的全新视角。作者并没有回避现代社会带来的冲击,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审视了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解决诸如环境危机、社会疏离、精神空虚等问题提供宝贵的启示。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身份认同”的探讨所触动。在全球化浪潮下,许多原住民群体都面临着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的危机,而泰雅尔族如何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社会,这种探索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书中提到的关于社区自治、传统知识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创新方式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等内容,都让我看到了希望。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研究,更是关于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它挑战了我对“进步”和“现代化”的狭隘理解,让我认识到,古老的智慧,同样可以成为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强大武器。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有特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不疾不徐地向你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神话故事”的呈现方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传说,而是将每一个故事都置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发生的缘由和所蕴含的意义。我曾以为神话故事只是遥远的传说,但书中的神话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比如,有些故事讲述了族人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难关,有些故事则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违背这种平衡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些故事,与其说是虚构的传说,不如说是泰雅尔族先民们在漫长岁月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作者在解读这些故事时,并没有将它们孤立开来,而是将其与泰雅尔族的社会结构、祭祀仪式、甚至艺术创作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文化图景。我常常在阅读这些神话时,脑海中会浮现出画面,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古老的故事在山林间、在篝火旁上演。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泰雅尔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感受。它让我明白,神话不仅仅是关于过去,更是关于如何理解现在和创造未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反复阅读的,是书中对“部落哲学”的细腻阐述。我被泰雅尔族人那种“道法自然”的生命态度所深深打动。他们不刻意追求,不强求改变,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安然地接受生命的起伏。这种态度,在充满焦虑和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过于执着于“掌控”和“征服”,而忽略了“顺应”和“接纳”的重要性?书中的许多例子,都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哲学。例如,他们对待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对待季节的变化,都充满了敬畏和尊重。这种敬畏,并非是对神灵的恐惧,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与世界和谐相处,而不是与之对抗。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次心灵的冥想,让我逐渐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泰雅尔族传统文化:部落哲学、神话故事与现代意义》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所谓的“传统文化”,绝非仅仅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一种鲜活的、能够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的智慧。书中对“现代意义”的探讨,是让我觉得最富有价值的部分。我曾对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本书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观念。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泰雅尔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理念,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例如,书中关于“责任”的论述,不仅仅是个人责任,更是一种对家族、对社区、对自然的集体责任。这种观念,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中,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个体的存在并非孤立,我们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涟漪效应。此外,书中关于“尊重”的阐述,同样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对长辈、对同辈的尊重,更是对生命、对万物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他们对待自然的方式上,体现在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上。阅读这本书,我仿佛在和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对话,他用古老的智慧,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更加有意义的道路。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预设任何关于神话故事的期待,毕竟,对于一个非泰雅尔族背景的读者来说,那些遥远的故事似乎总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泰雅尔族传统文化:部落哲学、神话故事与现代意义》中的神话篇章,却以其惊人的生动性和深刻的寓意,彻底征服了我。我曾以为神话只是为了解释世界的起源,或是娱乐大众的传说,但书中所呈现的泰雅尔族神话,远不止于此。它们是关于勇气、智慧、爱与失去的史诗,是泰雅尔族先民们在艰苦岁月里,对生命、对社会、对宇宙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的载体。我被那些关于创世神祇的故事深深吸引,它们展现了宇宙诞生的壮丽画卷,也揭示了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更让我着迷的是那些关于英雄人物的传说,他们为了族人的生存和发展,历经艰险,展现了无畏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些故事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并没有使用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张力的情节,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世界,亲历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神话背后象征意义的解读,它帮助我理解了那些看似奇特的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阅读这些神话,就像是在与古老的灵魂对话,它们不仅让我了解了泰雅尔族的过去,更让我对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读完《泰雅尔族传统文化:部落哲学、神话故事与现代意义》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其中的“神话故事”篇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灵魂的大门。我曾以为神话故事只是给孩子们听的童话,但泰雅尔族的神话,却充满了深刻的生命启示。我尤其被那些关于“祖灵”的故事所打动。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先辈的追忆,更是对一种精神传承的强调。祖灵,是族人心中永远的依靠和指引,他们象征着族群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书中对祖灵故事的解读,让我理解了在泰雅尔族的文化中,过去与现在并非割裂,而是紧密相连的。祖先的精神,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持续地影响着族人的生活。这些故事,也常常蕴含着关于勇气、智慧和道德的教育意义。它们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族人传递着何为正确,何为应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通过世代相传的故事,凝聚力量,维系认同,以及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这些故事,并非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民族的灵魂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