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建构的策略内在逻辑包括「为谁」阅读,根据阅读对象如何「选材」,再进一步探讨「教什么」及「怎么教」。一个含多层面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能认知阅读学习结果可以影响特定人或不特定人。从事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学者应配合指导根据阅读所为对象的不同,如何选材,根据特定或不特定人分别选择基进与经典的阅读材料,为特定人教基进观念,为不特定人教经典观念。透过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气氛的营造、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导并学习如何深层理解文本,多元诠释内涵。除了学习者本身经验再制外,透过讨论、讲述等教学法,佐以描述、诠释、评价等阅读方法,要让习得文本无中生有、制造差异的知识、规范、审美等语文创意经验。
作者简介
林慧玲
现任国小教师,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毕业,曾任本国语文国教辅导团团员、研究员四年,热衷语文教育,参与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理论与实务着作与发表。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语文阅读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第三章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策略性
第一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特性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性质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可预见的功能
第四节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关连的层面
第四章 语文阅读「为谁」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语文阅读「为特定人」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语文阅读「为不特定人」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语文阅读「为转创作」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语文阅读「选材」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语文阅读为特定人「选基进材料」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语文阅读为不特定人「选经典材料」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语文阅读为转创作「选基进 / 经典材料」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 语文阅读「教什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语文阅读为特定人「教基进观念」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语文阅读为不特定人「教经典观念」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语文阅读为转创作「教转创作方法」的教学策略
第七章 语文阅读「怎么教」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语文阅读「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安排」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气氛营造」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 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布置」的教学策略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建构的成果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两年前很幸运考上东大语教所,蒙系所诸位教授倾囊相授,所长周教授耐心指导,能继续做教学研究,让理论与实务相互印证,教学能更精进,是我最欣喜的事。感谢老天爷愿意给我机会让我进入知识的殿堂,发现语文领域更宽广的世界。
学子们在国际阅读评比届届表现不如人意,以及一般人为考试为成绩而读的无奈,呈现的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彰。本书希望提供教学者及教育决策者一个具有效能且更周延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整本书包括针对语文阅读「为谁」、「选材」、「教什么」、「怎么教」研发教学策略。建构的策略内在逻辑包括为谁阅读,根据阅读对象如何选材,再进一步探讨教什么及怎么教。一个纳含多层面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强调当学习者认知到从阅读学习的结果,可以影响特定人或不特定人。因为是採取主动的学习者,从事语文阅读教学时,身为教学者配合指导根据阅读所为对象的不同,如何选材,根据特定或不特定人分别选择基进与经典的阅读材料,为特定人教基进观念,为不特定人教经典观念。透过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气氛的营造、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导并学习如何深层理解文本,多元诠释内涵。除了学习者本身经验再制外,透过讨论、讲述等教学法,佐以描述、诠释、评价等阅读方法,读出文本知识、规范、审美等语文经验,发现新知,要让学生无中生有、制造差异。这些任务的达成要有背景知识作后盾,教学双方愈能加强充实,愈能从想像和经验中衍生丰富的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有效发挥,甚或进一步达成推移变迁、改造修饰世界的想望。
论文的完成虽是排除万难,辛苦努力的成果,过程中帮助我的人更是难以悉数,面对学术上、身心上帮助我的师长、家人、同事们真有说不出的感谢。
要感谢的人太多,但最要感谢的是指导教授─周庆华老师,老师着作等身,学养广博专精,是我领航的明灯。一路论文写作的路上,彷彿陪伴学步孩子的亦步亦趋,殷殷督促叮咛,不厌其烦悉心指导,让我有所遵循,不致茫然失措。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不比老师年轻,但老师丰富的知识涵养,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由衷钦佩,也乐于与老师学习。从课堂受教于老师,感受老师的认真备课教学,与审改论文锱铢必较的用心,我只能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对我们无私的付出,真切的关怀,都能体会。「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是经师也是人师的最佳典范,谢谢老师!
还要感谢口试委员的王万象老师与蔡佩玲老师口试时提供不同面向的观点,改正论文里的疏失错漏,鉅细靡遗,难得的是论文篇幅较多,两位委员仍耐心阅读看出我埋首其中不够客观的部分,可见得他们的专业与认真的评考态度。
「老实说,我是一个年轻的老人了:对于秋草秋风是太年轻了,而对于春月春花却又太老了。」我很欣赏戴望舒所领会的世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台东语教所交流思想思维,接受学理知识的洗礼。老师智慧的语言,同学们可爱率真的互动,同学们虽年轻但都充满智慧、善良与真诚,向同学们学到很多,非常谢谢!其中同组的惠珠、清维、欣玫、怡沁,上课报告表演都很帮忙,处处体谅关怀的心溢于言表,衷心祝福大家论文写作顺利。
除了因癌症治疗有所耽误的研究所第一年,写论文的这两年未能如愿尽责的人子、人母、人妻、人师等角色责任,让我对自己的怠忽而自责不已,包括无法多替代年迈的父亲照顾重症卧床失智的母亲,女儿赴美求学无法成行的看望,让先生不放心的我的不正常作息,班上五、六个过动孩子的辅导、而焚膏继晷、挑灯夜战是抗癌的大忌,我因此的戒慎恐惧、矛盾与担心。曾有打消继续完成学业的念头,几番思量的决定,我想我应该不是故作坚强,而是未到最后关头,不愿轻易放弃罢了!最初的希望,是进取的起点。所以我要谢谢的是这些我身边与我密切相关的亲人、师长、学生们,尤其是我的先生国镇原谅我的恣意任性,坚持要走完这趟老天给我的试炼和挑战,有他无可选择的包容,让我更珍惜得来不易的小小成果。
原来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需要更大的勇气。曾经在对同学报告的简报里,引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没能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人生问题从来不是单选题,而答案的存在与否,也不是那么重要。如今从进修到论文完成,心情转折宛如冰心的诗作「初春的一天,走在山中的古道 / 拜访先知 / 沿阶层层而上 / 山阶千千万 / 诚恳的 / 一步一用心 / 看到了 / 一阶一世界 / 走完百阶高 / 山花野草一路相伴 / 聊成了好朋友 / 让人眼界大开 / 继续迈向千层阶 / 以为可以临高傲视 / 却被山岚迷了踪 / 飞禽走兽来相助 / 指点牵引出雾林 / 阳光再度引路 / 视野豁然开朗 / 挥汗登上万丈阶 / 行至高处才觉小 / 俯视大地学谦卑 / 先知在山头等候 / 微笑告知 / 阅万象人生 / 读大千世界 / 能知山外山 / 已是人上人」不同的境界不同的领会,虽不敢自承「已是人上人」,但智识经验已有所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高更曾说:「我闭起眼睛来是为了看见。」我也愿闭起眼睛,因为很多人事物可以看得更清楚。记录可以被改写,荣耀可以被复制,而人生事件簿暑期进修论文完结篇,许多人事物的参与,因缘际会,绝不是美丽的错误。
慧玲 谨志
2011 年秋分于台东大学语教所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一度怀疑自己之前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书中对于阅读理解过程的拆解,简直是把我内心深处的困惑一一击破。原来,我们常常认为的“读懂”,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认知过程。作者在书中对“预习”、“朗读”、“默读”、“品读”等环节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每个环节在整体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不可或缺性。特别是在“品读”这一章节,作者提出的“多角度解读”、“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阅读不仅仅是文本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去引导学生体会那些深层次的意味。书中提及的一些教学技巧,比如“设疑引导”、“质疑探究”,在我看来,简直是“点石成金”的法宝。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看看我的学生们是否也能因此而爱上阅读,真正地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且诲人不倦的引路人。它并没有罗列枯燥的理论公式,也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喜欢书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书中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分析,例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维定势。以往,我们往往过于侧重于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客观题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过程、阅读情感、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关注。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认识到,真正的阅读评价,应该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过程。它让我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学生的阅读潜能,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浓厚的学术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色的书名,显得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心里想着,这一定是部内容充实的著作。翻开第一页,扉页上的作者信息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仿佛在告诉读者,一切的精彩都藏在正文之中。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起初,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这个主题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知,只知道它应该和如何在课堂上传授阅读技巧有关。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条理清晰的逻辑和精辟的论述所折服。作者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将复杂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用一种极其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特点的深入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找到最合适的阅读引导方法。书中举例的教学案例也非常生动,仿佛我正身临其境地置身于那些充满活力的课堂之中,感受着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与火花的迸发。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独到的见解,让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关于阅读的“觉醒”。书中的观点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紧密联系着教育的实际,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一话题的探讨,书中提出的“激发好奇心”、“创设情境”、“提供选择”等策略,我都觉得非常实用且有效。要知道,让学生爱上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具挑战性,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我从中了解到,原来兴趣的培养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如何通过故事讲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通过互动问答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通过主题阅读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成功的阅读教学的模样。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是智慧的启迪,是灵魂的触动。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阅读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创新性”的论述,让我对“教什么”、“怎么教”有了全新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数字化阅读时代”的解读,以及对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索。这让我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书中提及的一些“跨学科阅读”、“项目式阅读”等理念,都让我眼前一亮。我开始思考,如何将阅读教学与生活、与社会、与科技紧密结合起来,让阅读变得更加鲜活、更加有趣。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阅读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学生心中对阅读的无限可能,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探索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