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针对系统化地改变社会的重要行为所需的原则和程序,以及了解改变行为的理由,提供一个完整的描述。此全方位的教科书适用于教授行为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的课程、应用的课程及行为研究方法的课程,同时也帮助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去欣赏并且开始汲取在概念和技术上的技能,用来促进各种不同个体的社会适应行为。
本版包括:
◎超过 1,400篇的文献,来自包括经典的和当代研究的重要研究或着作
◎专有名词包含400多个专业术语和概念
◎展示100多个由同侪审查研究之原始数据资料的图表,其中多数附有所示数据收集程序的详尽说明
◎5篇新增的章节,由行为分析领域之着名学者所撰写:负增强(Brian Iwata和Richard Smith)、动机操作(Jack Michael)、功能行为评量(Nancy Neef和Stephanie Peterson)、语言行为(Mark Sundberg)和应用行为分析的伦理考量(Jose Martinez-Diaz、Tom Freeman和Matthew Normand)
◎于本书所附之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所公布之行为分析师BCBA□和副行为分析师BCABA□之工作任务表□──第三版,明订所有行为分析师所应该掌握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列有一表列,标示在这一章里所包含的工作任务表之项目,在本书的附录,亦标示与每个任务项目相关的概念、原则或程序所在之页数。
作者简介
John Cooper、Tim Heron与Bill Heward
都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成员,他们的教学年资加总起来有88年以上。他们一起合作训练特殊教育的老师以及领导阶层人员,这些老师及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上都是遵循应用行为分析的哲学、科学以及技术上的原则。他们与同事们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创立特殊教育及应用行为分析的博士班,是第一个由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协会所认证的博士班课程。在他们的事业生涯中,John、Tim与Bill各别都获得了俄州大学校友会颁赠的杰出教学奖,这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颁给教学优异者的最高荣誉。
John O. Cooper
教育学博士(Ed.D.),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名誉教授。John的研究兴趣包括:精准教学法、内在行为、技能精熟的建立和语言行为。他的许多着作包括了教科书《测量行为,第二版》。他曾担任标准速线总会(The Standard Celeration Society)的理事长,也曾在行为分析学会的执行理事会中担任应用科学的代表。
Timothy E. Heron
教育学博士(Ed.D.),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名誉教授。Tim的研究兴趣包括教导系统、特殊学生在一般教育中的融合、谘询、自我校正取向教学等。Tim是《教育顾问:协助专业人士、家长、融合教室中的学生,第四版(2001)》这本教科书的共同作者。
William L. Heward
教育学博士(Ed.D.),行为分析师(BCBA-D),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荣誉教授。Bill的研究兴趣包括加强新学习技能的类化及维持、增进团体教学的效能、提高特殊学生在一般教育下学习的成功。他已撰写或合着了五本书籍,其中包括《特殊儿童:介绍特殊教育,第八版(Merrill/Prentice Hall, 2006)》。Bill是行为分析学会资深会员,曾担任学会理事长,并于200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的第25分支弗雷德凯勒行为教育奖(Fred S. Keller Behavioral Education Award)。
译者简介
凤华
现职: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教授
学历: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哲学博士
钮文英
现职: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学历: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博士
钟仪洁
现职: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学历: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哲学博士
彭雅真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研究部督导
学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行为分析师(BCBA)
陈佩玉
现职: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学历: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行为分析师(BCBA-D)
王慧婷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学历:美国华盛顿大学 哲学博士、行为分析师(BCBA-D)
夏瑞璘
经历:国立彰化师大特教系副教授
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特殊教育哲学博士
张证恩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研究发展部主任
学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行为分析师(BCBA),Northcentral University博士班进修中
蔡淑珍
现职:美国理海大学特殊教育博士班学生
学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行为分析师(BCBA)
柯淑惠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台中中心教学主任
学历: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硕士、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博士班进修中
陈辉鸿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台北中心主任
学历: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硕士、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硕士、行为分析师(BCBA)
陈志良
现职:晨光工作室职能治疗师
学历: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硕士、行为分析师(BCBA)
陈以昌
现职: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李宜珊
现职:国立沙鹿高工特殊教育教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陈奕廷
现职:台中市五权国中特殊教育教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林示安
现职:国立台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王丽淳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台中中心教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刘郁君
现职: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复健部语言治疗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林秀奇
现职:南开科技大学资源教室辅导教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庄玉玲
现职:国军台中总医院社工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罗敏馨
现职: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听觉口语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复健谘商研究所硕士
许钰珣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台北中心教学组长
学历:高雄医学大学心理系毕业、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远距教学硕士班进修中
郭淑芬
现职: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台中中心资深教学组长
学历:中原大学特教系毕业、美国内华达大学行为分析远距教学硕士班进修中
杜维镆
现职:高雄心路社会福利基金会职评员
学历:国立彰化师大复谘所硕士
作者中文版序言 v
中文版致谢 vii
关于作者 ix
总校阅感言 xi
译者简介 xv
章节作者 xvii
前言 xxi
序 xxv
致谢 xxxi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介绍 1
1. 应用行为分析之定义及特点 2
科学的基本特性及定义 3
行为分析发展简史 11
定义应用行为分析的特色 25
应用行为分析的定义 31
摘要 35
2. 基本概念 38
行为 39
环境 42
反应型行为 45
操作型行为 48
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66
摘要 70
第二部分 选择、定义及测量行为 75
3. 筛选与定义目标行为 76
评量在应用行为分析中的角色 77
行为分析师所运用的评量方法 79
评量潜在具社会重要性的目标行为 87
排列目标行为先后次序 96
定义目标行为 100
设定行为改变的标准 105
摘要 106
4. 行为测量 110
测量在应用行为分析的定义和功能 111
行为的可测量面向 115
测量行为的程序 130
使用永久性资料来测量行为 146
电脑辅助的行为测量 151
摘要 152
5. 改善与评量行为测量的品质 156
测量可靠性的指标 157
测量效度的威胁 160
对测量正确度和信度的威胁 165
评估行为测量的正确度和信度 169
使用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估行为测量 173
摘要 189
第三部分 评估及分析行为改变 193
6. 行为资料的收集与图表解释 194
用图表展示行为资料的目的与益处 197
在应用行为分析所使用的图表种类 198
建构线性图 221
解释图示的行为资料 228
摘要 237
7. 分析行为改变:基本假设与策略 240
行为分析的概念与假设 241
应用行为分析的实验要素 246
稳定状态策略及基线逻辑 253
摘要 263
8. 倒返和交替处理设计 268
倒返设计 269
交替处理设计 284
摘要 300
9. 多基线和逐变标准设计 302
多基线设计 303
逐变标准设计 328
摘要 335
10. 计画和评鑑应用行为分析研究 338
行为研究中「个别受试者」的重要性 339
保持实验设计弹性的重要性 343
内在效度:控制实验设计中潜在的混淆来源 347
社会效度:评鑑「行为改变」和「介入」的应用价值 354
外在效度:复制实验以确定研究发现的类化 363
应用行为分析研究评鑑 369
摘要 377
第四部分 增强 381
11. 正增强 382
正增强的定义和本质 385
增强物的分类 401
潜在增强物的确认 410
正增强的控制程序 424
有效地使用增强 427
摘要 434
12. 负增强 438
负增强的定义 439
逃脱和避免后效 442
负增强的特性 443
负增强的应用 446
使用负增强作用的伦理考量 454
摘要 455
13. 增强计画表 458
间歇性的增强 459
定义基本的间歇增强计画表 460
淡化间歇增强 472
基本间歇性增强计画表的变化 474
复合增强计画表 478
应用增强计画表的观点 484
摘要 486
第五部分 惩罚 489
14. 刺激呈现的惩罚 490
惩罚的定义与本质 492
正惩罚介入的示例 507
有效使用惩罚的准则 518
使用惩罚的伦理考量 524
结论 528
摘要 529
15. 移除刺激的惩罚 534
隔离的定义 535
隔离于应用情境中之执行程序 536
有效地使用隔离 542
反应代价的定义 546
反应代价方法 551
有效地使用反应代价 553
反应代价的缺点 556
摘要 557
第六部分 前事变项 559
16. 动机操作 560
动机操作的定义和特点 561
关键的区别:动机与区辨的关系 564
非制约动机操作 565
制约动机操作 574
动机操作在行为分析中的一般运用 583
摘要 583
17. 刺激控制 588
前事刺激 589
刺激类化 591
刺激控制的发展 593
刺激等同 596
影响刺激控制发展的因素 600
用提示发展刺激控制 602
刺激控制的转移 605
摘要 612
第七部分 发展新行为 615
18. 模仿 616
模仿的定义 617
模仿训练 620
模仿训练的指导原则 625
摘要 626
19. 行为塑造 628
行为塑造的定义 629
跨反应型态及反应型态内塑造过程 632
增加行为塑造的效率 636
卡哒声训练法 637
执行行为塑造的指导方针 637
行为塑造的未来应用 643
摘要 645
20. 连锁 648
定义行为连锁 649
使用连锁的理由 651
工作分析 652
行为连锁训练的方法 657
中断及破坏行为连锁 666
影响行为连锁表现的因素 670
摘要 673
第八部分 以非惩罚性程序减少行为 677
21. 消弱 678
消弱的定义 679
消弱的程序 681
消弱效果 686
影响抗拒消弱的变数 689
有效的使用消弱 691
摘要 696
22. 区别性增强 698
区别性增强的基础说明 699
区别性增强不相容行为和区别性增强替代行为 700
区别性增强其他行为 706
区别性增强低频率行为 715
摘要 721
23. 前事介入 724
前事介入之定义 725
非后效增强 728
高机率要求顺序 734
功能沟通训练 737
摘要 740
第九部分 功能分析 743
24. 功能行为评量 744
行为的功能 745
功能行为评量在介入和预防的角色 747
功能行为评量方法概述 750
执行功能行为评量 760
以个案范例说明功能行为评量的历程 765
摘要 777
第十部分 语言行为 781
25. 语言行为 782
语言行为和语言属性 783
语言行为的发展 784
定义语言行为 785
基础的语言操作(型)行为 787
听者的角色 792
确认语言操作 793
分析复杂的语言行为 794
多重控制 800
自动附加的关联 802
语言行为的应用 804
摘要 812
第十一部分 特殊应用 815
26. 后效契约、代币制和团体后效 816
后效契约 817
代币制 829
团体后效 840
摘要 850
27. 自我管理 852
「自我」作为行为的控制者 853
自我管理的应用、优点和好处 859
前事本位的自我管理策略 870
自我监控 876
自我执行行为的后果 889
其他自我管理技术 897
执行有效自我管理方案的建议 901
行为改变行为 905
摘要 908
第十二部分 促进类化的行为改变 913
28. 行为改变的维持与类化 914
类化的行为改变:定义与关键概念 915
计画行为改变的类化 926
促进行为改变类化的策略和技术 930
修改与终止成功的介入 958
增进类化成果的准则 961
摘要 967
第十三部分 伦理 971
29. 应用行为分析师的伦理考量 972
什么是伦理以及为什么伦理是重要的? 974
应用行为分析师的专业实务标准 978
确保专业能力 985
个案服务之伦理议题 988
倡议个案的权益 997
结论 1001
摘要 1002
附录 1005
名词解释 1015
参考文献 1055
索引 1143
作者中文序
读本书的读者将会了解,应用行为分析致力于重要社会行为的改变──这些行为改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这就是界定应用行为分析的特质。在西方社会和华人社会之间,尽管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但是《应用行为分析》此书呈现的基本原则──就如同物理科学的自然原则──超越那些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不同社会中所实施的改变行为的介入方案,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许不同,那些介入方案所根据的行为准则却没有不同。本书中文版提供给华人学者、学生及实务工作者的,是应用在教育、临床、家中、工作场所和社区环境中,具有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实用工具。
一份工作成果被人认可具翻译出版的价值,这是很大的荣誉。对于《应用行为分析》中文版的发行,我们抱着既兴奋又谦恭的心情。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 Inc.)的行为分析师专家团队,以非常谨慎和不懈的工作态度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投入,完成这项翻译工作。我们特别感激SEEK的创办人暨执行主任简林惠文(Sharon Chien)女士,这本着作的中文版问世,要归功于她。我们永远感谢Sharon与SEEK优秀的翻译团队,将这本书介绍给全世界的中文读者。
我们鼓励读者抱持着与Sharon和翻译团队同样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来读《应用行为分析》这本书,以至于将来能为华人社会的成人与儿童,在这门科学的应用上,提升更多的教学成效。
John O. Cooper
Timothy E. Heron
William L. Heward
前言
「白皮书(the “White Book”)」,它就像应用行为分析的「白色专辑」*(当然,这个别称是引用作者和每一位了解其独到意义的读者对此书的称唿)。它几乎是一个研读行为分析学生的指标;或者,像我的学生告诉我:「你不是在读白皮书,你是活在白皮书中」(Stevens, 2006)。这句话能真正形容Cooper、Heron和Heward三人,他们如何根据原先1987年版的教科书本,加入一些非常重要及具时间性的补充,来着作出「白皮书」第二版的过程。
我第一次遇到John Cooper、Tim Heron和Bill Heward是在一个行为分析学会的会议。我记得自己很紧张,因为我将要与我当时相信、现在依然相信是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权威教科书的作者见面。当时,我是一个研究生,我已经从事ABA治疗实务工作好几年的时间,我期待能经由研究所的课程,试图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概念和实证基础。那时的我在学术发展层面上,你可以礼貌地说我是一个行为迷(不客气的同行可以称我是一个行为狂)。我确定找到了一个对我而言是有意义的学术领域。它帮助我能更有效地从事对障碍儿童的工作,它看重数据和实证,是务实取向的,它可以多重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我的指导教师们会以这些短句来回答问题,例如,「这是一个实证的问题」、「我们需要看数据说什么」、「它有效或是无效,我们都可从这二者中学习」、「当第一个提出该问题的人停止抱怨时,你就知道你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Copper、Tim及Bill的会面没有让我失望,事实上你可以说那是助长火势。这三名杰出的ABA学者,他们平易近人,充满智慧,又很风趣。他们对时间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慷慨,他们真诚的享受与学生们的相处(自己的和他人的学生),他们乐于回答问题与述说故事。他们看来真挚地想帮助新一代的行为分析师去学习此领域,及如何做这一个科学好的代言人。由书中可明白看出他们对ABA的深度了解,但与他们本人相处时更甚于书上所言。这次与他们三人的会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都置身投注于一个身为教授的共同使命:帮助学生去理解行为原则,并教导他们学习应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社会重要的议题。
这种教育他人学习行为分析的使命感,在第一版的《应用行为分析》一书中已显然可见,在第二版中依然如此。Cooper、Heron和Heward将一个复杂的学术领域,转变成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消费者都可以方便使用。虽然我知道很多人不会愿意丢开他们的第一版的版本,但我有信心他们会发现第二版是教学、写作和研究上更佳的权威资源。
我可以想像学生们与他们的教授围绕着第二版白皮书认真研究的样子,一起讨论定义、例子及原则的运用。很显然地,这个版本将是每一个学生准备成为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的一个标准。Cooper、Heron和Heward为帮助学生达成认证的目标,还把BACB□最新的工作任务清单罗列在本书中。
协助更多人来学习ABA的这个理念很符合此科学的实践原则。身为行为分析师,重要的是,我们应花时间去教导它的原则,而不是拿可能的结果去说教。教导未来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关于行为的原则,可以产生更好且更广泛的应用;就如Baer、Wolf和Risley(1968)教导我们的,「更佳的使用,所期待地是,可以导致更佳的社会状态……」(p. 91)。
教育消费者关于行为的原则,将有助于消费者成为更佳的使用者。虽然对消费者的立即帮助有限,但回报的是,使用者会觉知到运用这些原则的过程,而不会只仅仅注重其结果。正如Don Baer(1970)所说:「依我个人观点而言,我们应该重视的课题是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发展的结果。」(p. 241)他接着说:「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又称行为介入策略〕可能不会对一个有机体产生预期的效果,除非它发生在合适的时间。」(p. 243)这一声明启动了有关应用行为分析的内容本质的重大论点:即明白一个行为发生的情境脉络,对理解并有效地改变一个行为是攸关重要的。这种对行为情境脉络的依靠性,往往被天真的ABA消费者误解,但是Copper、Heron和Heward的第二版的读者将不致误解或忽视它。
应用行为分析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时期。一方面,该领域正经历未来从业人员及消费者两方人数的暴增。造成这种增长的因素之一,是自闭症发病率的提高和行为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应用行为分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另一个促成因素可能是採用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简称PBS)的大规模增长。PBS是一种由行为分析师所发展及评鑑的处理挑战行为的方法(例如,Horner, Sugai, Carr, and Dunlap)。比起任何其他行为介入法,PBS已广泛被公立学校接受且完全纳入公法和经费优先。功能行为评量(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s,简称FBS),是正向行为支持的一个基石,依照美国联邦法律的规定(身心障碍人士个别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校方必需要实施功能行为评量。行为介入计画(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lans,简称BIP),是根据FBAs所发展的介入计画,也是目前联邦法律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规定执行的措施。换句话说,公立学区都必需执行ABA方法以遵守联邦特殊教育法的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行为分析师需求的增加,也引发了部分执业人员的一些不良行为。有些人凭着比週末工作坊多一点点的经验,在坊间挂起招牌,向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销售他们的服务。虽然行为分析社群已对此议题引发关切,并发展及设立了认证课程以保障品质,但是,为确保所有接受行为服务的消费者,都能得到高品质且具有道德的服务,仍有许多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我们也面临到应用行为分析内部分裂的潜在危机。虽然正向行为支持已经被美国教育部和全国公立学校普遍接受,但并非全部所有的行为分析人士都张开双臂去接纳它。
极其重要的,我们行为分析社群必需迅速且和善地解决现今所面临的这些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品质的控管、培训和专业范畴定义的议题。有人可以辩称这些是社会效度认知的问题。如本书的读者所周知,社会效度关系到对消费者询问一项介入治疗的接受程度,而它被接受的程度则会影响这个介入治疗的持续度。虽然社会效度从来没有被考虑为主要的依变项──也就是说,它不应被用来确定一项介入治疗的效果──但它也许是一项介入治疗持续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值。也就是说,它应可保障一项介入治疗在实施者离开现场后,依然可以继续进行。不幸的是,许多文献中,充满着有效但并没有持续的介入治疗的例子(例如,贯彻计画案;详见Effective School Practices, 1995-6, Volume 15, No. 1,整期内容都专注在这个话题)。但是也有相等数量的例子虽是不具成效数据的介入治疗,却在教育及人类服务方面最受常年的喜爱(例如,全语言、心理分析学)。作为行为分析者,我们一直保持沉默地使用社会效度数据来检查我们自己的行为。我衷心的期盼,本书的读者,会看重他们执业时社会效度的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进行以下的判断:设定的目标行为的适当性,介入措施的接受度,以及对此介入成果的满意度。
思考社会效度就让我想到Don Baer,而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当我在堪萨斯大学作一名研究生时,那时可以与Don学习是我的荣幸和极大快乐。对我来说,Don是完美的研究生导师。他是至高无上的学者。他看上去像一个教授,他说话也像个教授,而他对待我(和他的其他研究生)就像对待他的同事。Don从来没有告诉我,我的想法不是很周详(尽管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或者我应该在会议之前准备得更彻底(尽管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他只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专注地听我的答案,他的头稍歪一边,两手指稍相并。他聆听、点头,尽管他没有说许多的话语,但他会教育我们。
在这一个版本,Cooper、Heron和Heward创造出一个机会,让我们大家能跟随伟大的教师来学习重要的材料。我期待着我的学生与我分享这一本书,而当我这样做时,我会想着Don,并试图记住,有时你靠着听,可以比用说的教得更多,并且绝大部分问题最好的答案都可以在数据中找到。
Ilene S. Schwartz
华盛顿州大学
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行为分析”这四个字所吸引。我一直觉得,要想真正理解一个人,或者解决一个与人相关的难题,必须深入到行为的层面去剖析。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表象,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它能够帮助我穿透表象,看到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来帮助我理解和改变那些令人困扰的行为模式。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研究案例,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来展示行为分析的强大力量。我设想,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行为分析的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本书的“应用”二字,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而是能够真正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智慧,深邃的蓝色搭配着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会十分扎实。我当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被它“应用”这个词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指导行动的书籍充满兴趣,而不是那些空泛的理论堆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行为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在教育、心理咨询、甚至企业管理中,它究竟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我特别期待看到案例分析,那些鲜活的例子往往比枯燥的定义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掌握。我希望作者能够循序渐进地讲解,从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分析方法和干预策略。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工具或框架,让我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行为分析的原理。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自身的情况,那就更好了。毕竟,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应用”这个词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我总觉得,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落地生根,也不能开花结果,那它就只是一纸空文。而“应用行为分析”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行为分析理论,转化为能够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的实用工具。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我设想书中会有详细的操作指南,一步步地指导读者如何去观察、记录、分析和干预行为。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能够生动地展示行为分析在不同场景下的成功应用,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手中的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理解和改变行为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目标达成。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体量所震撼,一种“大部头”的既视感扑面而来,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感到着迷,总是忍不住去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某些习惯会如此根深蒂固。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应用”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探讨理论,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科学地观察和理解个体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我设想书中会有大量详细的步骤分解,教我如何一步步地分析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以及如何评估干预效果。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行为分析的世界,解开人类行为的密码。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惑,或者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人来说,这本书应该能够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指导,让那些看似复杂的人类行为变得更加清晰可解。
评分拿到这套书,总觉得它像一本厚重的字典,里面蕴藏着解释和改变人类行为的密码。我一直对“应用”这个词情有独钟,因为我总觉得,再深刻的理论,最终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否被实际运用,能否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应用行为分析”这个书名,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去影响和塑造这些行为。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技巧和策略,让我能够在教育子女、提升自我、甚至改善工作环境时,能够有所依循。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将复杂的行为分析理论呈现出来,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获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和改变世界的一扇窗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