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蒋勋带你重回唐诗的文学及美学世界。
唐诗可说是汉字诗发展的高峰,留下许多重要作品,至今仍琅琅上口。
蒋勋为你解析盛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与王维的作品,
皆为收录于中学课程教材的经典之作,
从生活的角度来谈唐诗,有想家的诗、郊游的诗、送别的诗、恋爱的诗…
从唐诗里的爱、忧伤、喜悦、潇洒和豁达,
体会诗人独特的生命美学,重新领略唐诗之美。
※本商品内含36页精美导读书(约8000字)、双CD(共2小时3分59秒)。
导读
过去我们谈论过许许多多的艺术型态,包括绘画、戏剧、电影等,多数是与视觉相关的艺术。然而,我也开始思考有声书的特质,和语言最适合阐述的艺术对象。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学形式,古代的传唱文学、说书,其实都是最早的「有声书」。其实,早在人类文字被创造出来之前,人类已有相当久远的使用语言的文学经验。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当中所有的诗,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后,还是在影响无数汉字使用者,是最好的文学的作品。然而在当时,《诗经》是被传唱的,和音乐旋律在一起,以声音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以歌声在广大人群中传诵。
《诗经》曾经是美丽歌声中的歌词,后来被文人记录了下来,脱离了音乐旋律,单独以文字形式存在,变成了文学经典。事实上,汉语文学经典中,有不少是与「诗经」性质相似的「歌词」,例如汉代的「乐府诗」也是民间流行的民歌,经由官方收集整理,编录成文字的书籍,成为古诗的典范。
「诗」与「歌」,古代并不分开发展,都与音乐旋律的吟诵朗朗上口有关。
今天的广播,也是以声音与大众沟通,也许,正可以借着声音,谈一谈汉语诗优美的朗读传统。
在汉字朗读书写的诗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唐诗。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非常多了不起的诗人。
想一想,我们琅琅上口的诗句,竟然大部分都是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等,这些诗人,在整个汉字的诗的历史当中,几乎是一个无法取代的高峰。
记得儿童时,犯了错,都会被父亲要求罚跪,直到背诵完一首唐诗,才准许站起来。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背诵了许多经典唐诗。那时候,记忆力好,背起来也不难。那些美丽的诗句,很自然地,就一一烙印在脑海当中。
像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知道「光」跟「霜」它是押韵的,光、霜、乡,同样韵步的声音,将一首诗串连在一起,像一根线串起的玲珑剔透的珍珠。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声音的感觉」。
这种读诗的习惯,自然而然,培养出长大后对语言的讲究,包括日常生活与人交谈,包括讲电话、问路,包括演讲、教学,只要用到语言,很自然总是会想,如何让语言有韵律感,让语言能够有清晰的节奏。这就是童年背诗读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薰陶训练吧。
因此我常常觉得,有没有可能在今天重新恢复孩子的诗教?
让孩子不那么费力地背诵唐诗?让孩子觉得好玩地朗读诗歌。
或许,可以透过磨练声音的感觉游戏,来培养和累积孩子对诗的兴趣。
汉文学里的诗、词、曲都是很美的文学,原来也都是可以唱的。可惜在今天因为音乐脱离了,所以大部分无法吟唱,可是在古代,包括我的童年,都经常在庙口听到老先生用非常古雅的闽南语吟唱古诗。某一个午后,在庙宇长廊,伴着非常悠扬的蝉鸣声,古诗吟诵的声音时时传来,与大自然里的风声、蝉叫的声音,叠合在一起,这些声音,都在脑海里留下很深、很深的记忆。
诗的声音也彷彿就是岁月的声音,使我们记得并且感谢那些走过的日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