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

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族主义
  • 政治学
  • 社会学
  • 历史
  • 文化研究
  • 身份认同
  • 批判理论
  • 国际关系
  • 现代思想
  • 意识形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本架构完整、从批判的角度来讨论民族主义研究。作者针对此领域的重要议题、理论与当代论辩,提出极为严谨深刻的评论。虽然围绕着民族主义的相关辩论实在是错综复杂,然而本书清晰易懂,可说是一本令人惊艳的入门书籍。本书援引并介绍了众多出自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社会人类学及文化研究的文献,作者认为民族主义并非全然固定、正面、必要、自然之物,而是具有众多不同的类型,有良性民族主义,也有劣性民族主义。而且民族主义并非政治的唯一方案,在国内和国际层次上皆存在着替代选择。此外,作者亦质疑民族主义是否确实与民主维持正向关系?在介绍民族认同的起源、发展、类型之余,本书更进一步试图釐清民族认同、族群、文化之间的关系,讨论民族主义与民主如何互动,以及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有何发展的可能性。

  本书检视了古典途径与当代的研究途径,对于来自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现代化研究的各种理论皆有着墨。时值今日,对于所有想要更透彻了解民族主义及民族认同的学者或研究者,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作者简介

史宾塞(Philip  Spencer)

  目前担任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副院长。

沃曼(Howard  Wollman)

  目前为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心理学暨社会学学院的临时院长,并且是社会学课程的资深讲师。

译者简介

何景荣

  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博士班
  取得公费留学至夏威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译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比较政党制度变迁》、《联合内阁与少数政府》、《总统与国会》、《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方法论与途径》、《正义的界限》等书(皆由韦伯文化出版)。

杨济鹤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班

  译有《权利批判导论》、《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民意与民调研究》等书(皆由韦伯文化出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谢词
绪论
本书的规划

第一章    双面性的遗绪: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型态与社会理论
  壹、引言
  贰、自由主义与自决的观念
  参、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一个矛盾的遗绪?
  肆、保守主义者与民族主义
  伍、古典社会理论与民族主义
  陆、结论
  延伸阅读

第二章    当代民族主义研究途径
  壹、引言
  贰、原生论对现代论
  参、原生论与持续论
  肆、族群象征主义
  伍、在现代性之前的民族主义
  陆、现代论
  柒、后现代论与民族主义
  捌、女性主义
  玖、结论
  延伸阅读

第三章    民族主义、文化与想像的政治
  壹、引言
  贰、认同
  参、种族与种族主义
  肆、族群性
  伍、族群性的建构
  陆、文化、信念与民族认同
  柒、民族文化的成分?
  捌、结论
  延伸阅读

第四章    良性民族主义与劣性民族主义
  壹、引言
  贰、民族主义的双面性
  参、细数二元论
  肆、东方与西方
  伍、政治民族主义对文化民族主义
  陆、公民民族主义对族群民族主义
  柒、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
  捌、自由民族主义对非自由民族主义
  玖、结论
  延伸阅读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民主
  壹、引言
  贰、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连结
  参、民主与民族主义的逻辑
  肆、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主和民族主义
  伍、德国和自由民族主义的失败
  陆、德国(重新)统一:民主民族主义的重返?
  柒、民族主义、民主、后共产主义:南斯拉夫的战争
  捌、民主、民族解放、民族的自决权
  玖、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民主
  拾、结论
  延伸阅读

第六章    全球化世界中的民族主义
  壹、引言
  贰、全球化
  参、跨国社群和离散
  肆、混杂、离散与民族主义
  伍、全球化与本质主义:民族主义的复兴
  陆、分离和自主性:全球化和不均的发展
  柒、制度的遗泽
  捌、尚未有独立的民族地位?
  玖、再探民族主义与认同
  拾、结论
  延伸阅读

第七章    超越民族主义?
  壹、引言
  贰、超越分裂的民族主义
  参、协和式民主与联邦主义
  肆、超国家主义:欧盟的案例
  伍、民族主义之外的其他选择
  陆、世界主义与国际主义
  柒、跨国主义和后国家的公民身分
  捌、针对世界主义的批判
  玖、爱国主义vs.世界主义
  拾、文化、民族主义与普遍主义
  拾壹、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运动
  拾贰、认同或团结?
  拾参、结论:讨论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这个书名,我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关于“我们是谁”的问题。尤其是在台湾,这个议题几乎无处不在,从政治辩论到街头巷尾的闲聊,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很多时候又好像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宣泄。所以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种更深刻、更具分析性的视角。我希望它不是那种一味鼓吹某种特定民族情感的书,而是能深入剖析“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本身,看看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它背后有哪些驱动力,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它有没有可能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主义会呈现出如此不同的面貌?它是否会探讨,当民族主义与国家权力结合时,会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或者说帮助我们台湾的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民族主义的复杂性,理解它既可能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也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意识形态。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更冷静、更理性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在面对这些议题时,能够有更深厚的理解和更成熟的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倒是挺喜欢的,那种沉静的蓝色和稍微有些年代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近对“国家认同”这个议题特别有感觉,尤其是在看到新闻里那些关于两岸关系、国际地位的讨论时,总会思考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该往哪里去。这本书的标题《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那种煽动性的、让你热血沸腾的读物,而更像是一种冷静的审视,一种深入的剖析。我期待它能从一个比较宏观的、不被单一立场限制的角度来探讨民族主义这个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去歌颂或者批判。台湾的读者,我想我们对“民族”和“国家”的概念都有着非常复杂和多元的体验,毕竟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太多身份的变迁和认同的拉扯。这本书是否能够触及到这些我们内心的困惑和挣扎,提供一些新的思考维度,这是我非常好奇的。比如,它会不会探讨民族主义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跳出日常的媒体喧嚣,去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潜在的社会文化动因,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我们”以及“我们”的界限,究竟是怎么被划分和固化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点出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很有兴趣,但也感到有点复杂的主题——民族主义。我常常觉得,在台湾,我们对“民族”和“国家”的理解,可能比一些单一民族国家的人们要更加多元和敏感。我们生活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感受过不同的殖民统治,经历过不同的政治体制,这些经历都让我们对身份认同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当看到“一个批判性的观点”时,我感到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空泛的论调,而是会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质疑和分析。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批判”民族主义?它会不会去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它是如何随着历史演变的?它会不会去分析民族主义如何被用来凝聚人心,但也可能被用来制造分裂和冲突?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时候,民族主义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而在另一些时候,它又会带来灾难。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能触及到我们台湾读者在身份认同上的挣扎,以及这种挣扎与民族主义的普世性概念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似乎有点“学术”,厚度适中,纸质也还不错,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杂志。老实说,我对“民族主义”这个词,总觉得有点沉重,好像一谈到它,就容易触及一些敏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立场,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被强加的集体记忆。所以,当我看到“批判性的观点”这个副标题时,我的兴趣就更大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在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族主义,而是能通过一种更加辩证、更具思辨性的方式,带领我们去审视这个概念的方方面面。它有没有可能分析民族主义是如何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会不会讨论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如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国家发展,同时也深入探讨其负面效应,比如排外、冲突,甚至是战争?特别是对于我们台湾来说,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理解民族主义的多重面向,或许能帮助我们更理性、更成熟地去面对各种议题,避免被简单的情绪所裹挟,而是能够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判断。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视角吗?它能帮助我们跳脱出固有的框架,看到更广阔的图景吗?

评分

这本《民族主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的书名,老实说,让我有点犹豫。因为“民族主义”这个词,总是让我联想到一些激进的口号和历史上的冲突,听起来就有点让人紧张,甚至不太愿意深入去了解。但是,副标题“一个批判性的观点”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一些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产生“我们”和“他们”的界限?为什么有时候,对“自己”民族的认同,会变得如此强烈,甚至排斥其他?尤其是在台湾,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对于“国家”和“认同”的讨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种不同于大众媒体的、更加深入和冷静的分析?它会不会去揭示民族主义背后那些更深层的社会、文化、经济因素?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民族主义究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还是一种后天被建构出来的意识形态?它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当今世界,它又以何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或者说帮助我们台湾的读者,去理解和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或者回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