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张黑白的老旧照片,每张都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时代跨越了三、四、五年级的人们。
它们并不是专业摄影师的作品,而是家庭出游、公司聚会、结婚、好友旅行等活动中拍摄下来的,自然且真实。
影像中的脸庞,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人,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在镜头前摆出相同的姿势,于是看着这些脸庞陌生但场景熟悉的照片,我们想起了那些和我们拍过类似照片的人,或许,也很想问一声:现在过得好吗?还记得我吗?......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去回味那个没有数位相机、没有随身碟、没有网路相簿的时代,让老旧照片中的温情,真实地传达到你的手中。
本书特色
老旧的照片显得昏黄,记忆却越发清晰──
它是绝大多数人都拍过的照片,毫不虚饰,
而正是这种真实,让我们联想到许许多多熟悉的脸庞。
作者简介
徐宗懋
台湾高雄出生,祖籍福建古田县,任职中国时报近二十年,从事多项新闻写作。2000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收集、整理、出版以及展览历史影像,拥有影像着作数十项,在大陆以”秦风老照片馆”为名,在台湾的工作代号则称之为”徐宗懋图文馆”。
序
熟悉脸庞的时代联想
大约4年前,台湾YAHOO网上开始有老照片的出售,虽然价格不算贵,但买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台湾社会收藏老照片的风气尚未成形。尽管如此,我个人一直喜欢收藏老照片,用老照片来写文章。大多时候,不管喜不喜欢,就先买下来再说。
当时,我看见一家老照片卖场将照片分类,如「宗教」、「结婚」、「体育」、「自行车」、「铜像」等等,一包包出售。我觉得很有味道,也颇具创意,因为里面都是我成长时期熟悉的影像,或者说我自己也经历的,甚至我和家人也拍过类似的相片。于是,我灵机一动,约了卖场的主人柯瑞明先生面谈,决定把他手中的这类老照片全部买下来。对他和我来说,都是省事之举。
接着一有空时,我开始慢慢欣赏这些照片。这里稍微说明为何这些照片会流到YAHOO网上,首先,他们都不是专业摄影师的作品,而是一般人拿相机拍的普通纪念照,譬如去旅游、当兵、单位活动、出国等等时候拍的纪念照片。拍完拿底片到相馆沖洗,其中较好的多洗几张,送给照片里的亲友。至于自己的那一张,就小心翼翼地贴进相簿里。这是那个年代欣赏照片和保存照片的基本方式,没有电脑、光碟或随身碟,而是每家每户都有几本相簿。里面贴的照片内容,纪录着几乎从小到大的种种场景。至于为什么后来不保留了?原因殊异,有的是搬新房子,旧东西不要了;甚至老人家过世了,下一代没兴趣。文物商贩来捡东西,把老相簿当废纸堆一般买下来,再分门别类,放在古董商店,卖给固定的收藏者,或者贴在网上销售。
看着这些老照片,我不禁几分感伤。照片的主人初次拿到照片时,必然是一看再看,兴奋不已,因为它们是自己某种快乐时光的纪录;然而许多年后的某一刻,这些曾有的快乐纪录,竟像垃圾般地被丢弃。是否有一天我自己的照片也会被孩子们清除?是否这种事情正代表了生命的虚幻无常。此时,我忽然萌生一个念头,应该把这些普通的民间老照片编辑成一本照片书,虽然是一群陌生人的影像,但大多数的人都曾站在类似的场景,做着雷同的事,摆出一样的姿态,笑嘻嘻地对着相机镜头。这意味着,大家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共享着时代的感情。照片里的时期,横跨今天所称的3、4、5年级的成长环境,有三十年左右的跨度。简单说,这是一本3、4、5年级成长时期的台湾。这样一本的老相簿应该留下来。
有此构想后,我便开始着手编辑和撰稿工作,书的内容大致完成时,却被其他转移了我的工作重心,只有把资料摆在一旁。没想到这一放就是4年的光景,其间我一直忙着在大陆出版近代中国的影像书。直到今年我部份的工作,又转回台湾社会影像的编着,才又想到把它拿出来,修改一番,同时补充上新的章节内容,终于完成了编辑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平凡,无夸张的戏情,无撼人的内容,连照片也显得昏黄,它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拍过的照片,是如此地真实,毫不虚饰;然而正是这种平凡和真实,带给了我们极大的情感共鸣。那些照片会让我们一看再看,发出会心的微笑,连想到自己,连想到家人,以及连想到许许多多熟悉的脸庞。
徐宗懋 民国100年初冬写于台北
这本《三四五年级的台湾》真是让人惊喜连连!当我翻开书页,仿佛就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跟随作者的笔触,深入了解我心心念念的宝岛台湾。书中对于台湾的地理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巍峨的山脉、壮阔的海岸线,还是蜿蜒的河流,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捕捉,那种对光影、色彩和声音的精妙运用,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能感受到海风拂面,听到鸟儿的鸣唱。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风景,更深入地挖掘了每一处景点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些尘封的古老传说、历代移民的故事、先住民的智慧,都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每读到一个故事,我都会不禁联想,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都构成了今日台湾独特的魅力。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一揭开台湾的面纱,让我不仅仅是“看”到台湾,更是“读懂”了台湾。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对台湾深度了解的空白,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美丽和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实在是受益匪浅。
评分《三四五年级的台湾》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它那如同画卷般展开的台湾人文风情画。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台湾。从繁华的都市街景,到宁静的乡村小镇,再到充满历史韵味的庙宇街巷,每一处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台湾美食的描写,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像是蚵仔煎、珍珠奶茶、凤梨酥,作者不仅列举了它们的名字,更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口感、味道和制作过程,甚至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义。读到这些部分,我简直是口水直流,恨不得立刻飞到台湾去品尝一番。除了美食,书中还涉及了台湾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比如热闹的元宵灯会、庄严的妈祖遶境,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和艺术形式。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保留着丰富传统文化的台湾,而不仅仅是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让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让我觉得台湾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
评分阅读《三四五年级的台湾》,我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作者在书中对于台湾的社会变迁、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自豪,这种情感通过文字传递给我,让我也对台湾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和好奇。书中关于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虽然并非枯燥的理论陈述,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历史事件来展现,让我对台湾近现代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社会议题和文化现象感到好奇,这些都反映了台湾独特的社会肌理和人文精神。作者并没有回避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梳理,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台湾的复杂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台湾人民的访谈和生活片段,这些真实的叙述让我看到了台湾人民的坚韧、乐观和创造力。他们的故事,是台湾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本书最动人的部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理解从表面的风景,升华到了对它内在精神的体悟,这种深度是许多旅游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不得不说,《三四五年级的台湾》是一本充满视野广阔的书籍。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台湾。书中不仅涵盖了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社会经济,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台湾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它在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独特贡献。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些影响力的描述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仅仅是岛屿,而是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台湾。作者的笔触,将这些宏大的主题,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变得生动易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台湾的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书中还涉及了台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动,以及它在科技、艺术、环保等领域的一些前沿探索。这些内容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想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台湾的旅行,更是一次关于台湾的深度思考,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三四五年级的台湾》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将台湾的教育体系和青少年成长环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台湾中小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校园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让我这个作为家长的读者,感到非常有启发。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校园故事和学生采访,展现了台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充满活力的课堂、积极参与的课外活动,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同时,书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台湾教育改革的讨论,以及青少年在学业压力、升学选择等方面的考量,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台湾教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此外,书中还描绘了台湾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社团活动到户外探险,从阅读经典到参与志愿服务,这些都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下一代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