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OO年是中国教会史上可资记念的年代,除「庚子教难」自身重大的意义之外,三位重要的中国教会领袖亦分别出生于这一年的前后——杨绍唐于一八九八年,王明道于一九OO年,倪柝声于一九O三年。「由于他们对圣经的真理具有独特的阐释能力,并对此一身处革命时代的中国基督教教会具有微妙、深远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这位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具有矢志如一的忠心。」这是赖恩融牧师着作本书介绍三位属灵伟人的原因,相信作者毕生对中国的感情,以及对此三位中国传道人丰富的一生所作的清晰描述和精辟分析,必能激发我们忠心爱主、服事主的心志!
作者简介
赖恩融 Laslie T. Lyall
(1905年—1996年)是英国内地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也是中国专家。于1929年前往山西,负责教会儿童与青年工作。1940年初,贵州安顺传教。1950年被中国大陆强迫返回英国,在内地会办事处工作13年。赖恩融回英国后始终关注中国教会,组织祈祷会、演讲会,并写过多部关于中国与教会的着作。1996年逝世于英国。
贵重器皿丛书出版序 3
改版序 5
改版推荐序 / 查时杰 7
原版推荐序一 11
欣欣向荣的中国教会历史研究 / 查时杰
原版推荐序二 20
毕生无法忘情于中国 / 陈一萍
前言 ——大卫王的勇士 28
第一部 杨绍唐:谦谦君子
北方的悲剧 34
农夫的儿子 39
灵程的转捩点 42
接受考验的时机 45
成长中的异象 49
战争的乌云 55
日增的影响力和责任 58
迈入阴影 62
第二部 倪柝声:卓识之士
回到耶路撒冷 70
帝国主义的阴影 74
讲求服从的学校 79
学习服事 83
独立与民族主义 88
倪柝声模式的信仰复与 96
婚姻和海外旅行 101
文字工作 106
商业投资 113
领导权的陷阱 117
入狱 122
第三部 王明道:刚毅之士
义和团 130
童年时代 134
悔改归正 136
成长中的事奉 141
建立家室、建立教会 145
首次迎敌 152
鼎盛时期 156
再度迎敌 161
痛苦中的斗争 170
结语 ——三勇之最 173
附 录 延伸阅读 179
中英对照表 183
改版序
向三位勇士致敬
廿八年前(1984年)在中华福音神学院首任院长戴绍曾牧师的推动与鼓励下,橄榄出版了《中国教会三巨人》。戴绍曾牧师是当时中国内地会 (CIM)(其后更名为海外基督使团,OMF)的创办人戴德生牧师的曾孙,内地会宣教机构向来重视文宣工作而出版了本书之英文版本,之后再交由橄榄发行中文版本。出版本书的动机,是戴牧师的先见—因他早已知道人物传记在史学上有不凡的价值,于是成立了中国教会史研究中心,集合查时杰教授及陈一萍教授,搜集了各类史册,成为提供中国教会史阅读与研究的园地,而该中心的师生亦共同完成本书中文版之翻译。原来中文版本及本书重排再版本是根据 1980年的英文再版本译成的。
今年是橄榄华宣成立三十週年,选择在今年五月重新出版本书的确意义非凡,不但期望老酒装新瓶,重新出版能以新的面貌问世。最重要是因为本书中的三位主角 —杨绍唐、倪柝声、王明道,乃是1900至1950年达半世纪之久,二十世纪前半叶开中国教会本色化风气之先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而当时中国大陆尚未开放,书中三位主角皆在中国为了基督信仰饱经风霜,历尽沧桑。虽今两岸贸易、经济、外交皆已开放往来,但回首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这些为主大发热心的传道者,被以异议人士或反革命人士看待,或被判刑劳改或下监,甚至死在狱中,这种为主至死忠心的精神,实在令今人感佩。
盼望老酒新瓶的《中国教会三巨人》能更增添阅读价值,让更多人在阅读本书时,回顾三位开风气之先的传道人一生与主同死同活的生命见证,效法他们高洁、耐力的人格,并体会他们追求成圣的秘诀。而重新出版本书也算是向三位为主至死忠心的勇士致敬吧!
橄榄出版写于 2012年4月改版前
改版推荐序
半月前,橄榄主编要我为本书的改版新本写一再版序言,为此找出了英文原版本、中文初版本、四版五刷本,好好地再翻阅一遍,浏览之余,引发了好多当初有关本书能顺利出版的回忆,我有如进入了时光隧道,一幕幕情境在我脑海中涌现出来,因此感想颇多,特地写出来,充当新再版本的序言。
本书中文初版本出版于 1984年,距今已长达廿八年之久,而英文初版本出版于 1973年,则距今更长达近四十年之久,所以可算是一本老着作了;当时出版,压根都没有想到本书到 2003年,就已四版五刷了,成为一本长销书。当时出版时的信心极小,只望能出版个一版就十分令人满意了,因为教会人物传记类的着作,向来是曲高和寡,读者有限,肯定是连成本都回收不回来的滞销书,而是戴院长的鼓励的结果,当时华神校舍已搬来今汀州路现址,有着较大的空间,有远见的戴院长就成立了中国教会史研究中心,找了我与陈一萍来研究中心,中心先从相关图书资料的收集开始,所以人物传记、教会通史与断代史、宗派堂会史、宣教史、地方教会史等各类史册,就逐渐累积,渐能提供对中国教会史有兴趣的同道前来中心阅读与研究之需;戴院长是中国内地会(CIM)创办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牧师的曾孙,而中国内地会,后来又更改名称为海外基督使团(OMF)。由于此宣教机构一向重视文宣工作,所以由基督使团出版本书,而由戴院长捐赠给研究中心,因此研究中心早就拥有了本书的英文版原着本,亦早知本书在人物传记类上的史学价值是不凡的。
当时在上一世纪的七十年代,海崃两岸仍处于紧张而不相往来的时期,彼岸对宣教士们,早在五十年代时,就被全数驱赶至海外,而对非三自教会系统的华人老辈教会领袖人物,或以异议人士看待,或以反革命人士来看待,故被判而劳改或下牢者,比比皆是,有的还音讯全无,下落不明,而本书的三位主角人物,当时的处境尤为海外教会所关切,所以曾身为中国内地会宣教士的作者,因与三位是昔日的旧识关系,其关心之情尤为殷切,而西国宣教士还有些特殊管道,得知的相关讯息来源亦较多,因此就由作者率先能够写出本书来,为三位正受着试炼的牧长的境况,提供最新的消息;故本书英文版一出,一时洛阳纸贵,流传于海外关心大陆教会事工者的同道中间,这就进而启发了对中文译本的译出构想,所以提供给只识华文的教会同道需求的时机,也已然来临了。
在台湾的华神既藏有本书,又由戴院长与研究中心的极力推荐,而基金会与出版社亦乐意出版,至此只欠积极寻找翻译同工来完成本书的翻译工作了,此时本人亦在华神主授中国基督教史的课程,就鼓励几位修课的同学分头合作来完成翻译的工作,事情就这样成了。
在距初版本出版已达廿八年之久的今日,两岸教会交流已今非昔比,由关闭到开放,而教会史的研究风气亦非处于「险学」环境,而是年有提昇,已迈入堪称「显学」的境地了,而本书的三位主角人物的相关论文与专作为数也已十分可观,在内容上超越本书的内容者,也是不争之事实,所以本书有再版的价值吗?
个人以为仍有再版的价值,到底本书是开华文教会人物传记出版风气之先的一本着作,单凭这点,就有再版的价值存在了,只是值得一提的,是借由再版新排印本的出版机会,要把全书由封面设计起,到内容文字,到附录及图片,都要重新来过。上一个版本封面及内文皆有错误之处,希望这次重新出版的版本能将错误都改正,个人秉在主内一家,凭爱心说诚实话,作了以上一些建言,是为再版之序。
查时杰
台湾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
2012年3月
光是書名《中國教會三巨人》,就已經勾勒出一個相當宏大的敘事場景。我想,這本書大概不會只是簡單的人物傳記集合,而是會更深入地去剖析這「三巨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如何在那樣的時代脈絡下,發揮了他們「巨人」般的作用。所以,我預期作者會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甚至民情有著細緻的描繪,讓讀者能夠身歷其境地感受到,這三位人物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更進一步地說,我想作者可能也會探討,這三位「巨人」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聯繫、影響,甚至是對話?他們是否在同一時期活躍,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又或者,他們代表了中國教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或面向?我非常好奇,他們的故事將如何被串聯起來,呈現出一幅更完整、更立體的中國教會發展圖景。這種有系統、有深度的歷史梳理,絕對是會讓讀者在閱讀後,對這段歷史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勾起了我對於中國近代宗教史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在台灣,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往往是透過不同的視角來建構的。因此,一聽到「中國教會」,我便開始好奇,書中所指的「三巨人」,會是如何定義的?他們是哪三位歷史人物?他們在中國教會的發展歷程中,又扮演了怎樣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這三位「巨人」的背景、他們所經歷的時代,以及他們所留下的影響。他們或許是奠基者、改革者,或是關鍵時期的領導者,他們的言行、思想,甚至是他們所建立的機構,都可能對中國基督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挑選這三位人物的?是否有客觀的標準?又或者,是以一種更具象徵意義的方式來呈現?我非常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面、更立體地認識中國教會的發展,以及那些默默奉獻、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靈魂。
评分聽到《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一個相當具體且厚重的意象。這本書名給人的感覺,不只是一般的歷史記述,而是一種對重要人物的致敬與定位。身為一個對於人文歷史,特別是宗教文化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所能提供的深度與廣度,抱持著極大的期待。 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會聚焦於三位在中國基督教發展史上,扮演了關鍵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們可能是在神學思想上有卓越貢獻,對教義有深刻闡釋;也可能是在組織發展上,開創了新的模式,引領了教會的走向;抑或是在社會服務上,展現了無私的愛與關懷,對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巨人」這個稱謂的?這三位人物之間,是否在歷史的發展脈絡中有著相互的關聯性?他們的生命故事,又如何折射出中國教會在不同時期的挑戰與蛻變?這種對歷史人物進行深度挖掘與詮釋的書籍,總是讓我著迷。
评分《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瞬間就點燃了我對宗教歷史與人物研究的好奇心。身為一個對人文學科情有獨鍾的讀者,我總是著迷於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足跡的關鍵人物。而「中國教會」這幾個字,更是指向了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領域,相信書中所提及的「三巨人」,必然是那段歷史中不容忽視的存在。 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會圍繞著這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蹟、思想理念,以及他們在中國教會發展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他們或許是神學家、佈道家、教育家,甚至是社會改革者,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涵蓋了信仰的傳播、教會的組織、神學的發展,以及對社會的關懷。我尤其期待能夠了解,他們在面對時代的巨變、文化的碰撞時,是如何堅守信仰,又如何與時俱進,找到與中國社會結合的道路。這種探討個人與時代互動的題材,總能引發我深深的思考。
评分哇,聽到《中國教會三巨人》這本書名,我整個腦袋裡就開始冒出好多畫面跟聯想了!身為一個在台灣成長、對歷史文化一直很有興趣的讀者,一聽到「中國教會」這幾個字,就讓人立刻想到過去這塊土地上,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與基督教信仰交織的那些動人故事。而且「三巨人」這個詞,更是充滿了份量感,讓人不禁好奇,是哪三位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能夠在中國教會的歷史長河中被冠以如此崇高的稱號? 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在探討,究竟是哪三位在中國教會發展史上扮演了關鍵性角色的靈魂人物?他們又是憑藉什麼樣的特質、事蹟,才得以被後人如此推崇?是深刻的信仰力量?是卓越的領導才能?還是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或許是他們在特定歷史關頭,做出了影響教會走向的重大決策?抑或是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傳播福音,點燃了無數心靈的火炬?我很期待能從書中一窺他們的人生軌跡,瞭解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種挖掘歷史人物背後故事的題材,總是能觸動我對人性光輝的讚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