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的刺青:写给相信生命能改变的人

心上的刺青:写给相信生命能改变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regory Boyl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要把那句话刺在心上!」

  什么样的话,让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竟然也有扭转人生的魄力?

  什么样的力量,让无数边缘少年在生命的徬徨时刻,做出勇敢的选择?

  直探最黑暗、最坚硬的心,写给每个相信生命能改变的人!

  ★《洛杉矶时报》畅销书,一部直探你我内心深处的灵性巨作!
  ★《出版人週刊》2010年最佳图书
  ★2011年国际笔会美国中心文学奖非小说类得奖作品
  ★2010年南加州独立书商协会图书奖非小说类得奖作品

  这不只是一个神父辅导迷失少年的故事,更让你在其中照见自己生命的幽微角落!

  这不只是一本催泪的心灵励志书,你在书里的字字珠玑中,将看见精采的转折与改变生命的洞见!

  老葛神父被誉为「帮派世界的甘地」,多年来,他一直在帮助迷失的年轻人。他提供他们工作机会,与他们诚挚互动,让他们愿意爱自己,发现自己灵魂的价值,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需要的是什么。

  在本书中,老葛神父将自己多年来从这些被「妖魔化」的年轻人身上看见的动人故事,精炼成一部令人为之屏息的心灵文学经典。他认为,当我们和所谓最不可能成功的人站在一起、和最「不守规矩」的人站在一起,才能看穿表象,体认到他们的许多行为其实源自内心深处的伤口,以及超出负荷的重担。

  全书传达了爱、怜悯、接纳、感恩等人类共通的经验,幽默而感人。他以精妙的文笔让人了解到,如果可以在无条件的爱与被爱中找到喜悦,生命就有可能因而改变——所有人都一样。

  这是一本你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书,因为它会引发你自我觉察,让你必须不时停下来缓和一下心情。这也是一本只看一次不够的书,因为你会想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阅读,以寻求启发,然后把最足以改变自己的那句话刺在心上。

作者简介

葛雷格里.波以尔 Gregory Boyle

  一九八四年被任命为耶稣会教士。在威士顿耶稣会神学院取得道学硕士学位,在柏克莱耶稣会神学院取得神学硕士学位,又在罗耀拉玛丽蒙特大学取得英语硕士学位。一九八八年创立了后来成为「道上兄弟就业机构」的组织,该机构目前位于洛杉矶市区。

  他每年发表将近两百场演说,曾获加州和平奖、《胃口大开》杂志颁发的年度人道精神奖、关怀学会的二○○七年关怀善行奖,以及洛杉矶商会颁发的二○○八年公民荣誉勋章,并于二○一一年底进入「加州名人堂」。

  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二年间,他在洛杉矶的波以尔高地社区担任朵罗勒丝传教堂的主任神父。此教堂坐落于两大片公共住宅区之间,这个区域数十年来向以世界帮派首都的名号着称。洛杉矶郡共有一千一百个帮派,成员总计八万六千人,而波以尔高地的帮派活动密集度更是全郡最高。自从被人暱称为老葛的他在二十多年前创立道上兄弟就业机构以来,这个组织已经服务过洛杉矶半数以上帮派的成员。在道上兄弟就业机构的各个企业——包括烘焙、丝网印刷与造景——当中,年轻人都把帮派身分抛在门外,并肩工作,借由同心协力完成任务,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敬重。

译者简介

陈信宏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获全国大专翻译比赛文史组首奖、梁实秋文学奖及文建会文学翻译奖等奖项,目前为专职译者。译有《幸福建筑》《我爱身分地位》《最美的奉献》(先觉出版)、《幸福的历史》《偷画贼》(究竟出版)、《最后的演讲》(方智出版)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真希望所有的老师或家长都能看到这本书
作者序 我要把那句话刺在心上
引言  我们成立了「道上兄弟就业机构」
第一章 比上帝更伟大的上帝
第二章 关注的力量
第三章 你是真材实料
第四章 不要动,你正立足于自己的美好之中
第五章 改变该花多久,就得花多久
第六章 爱永远不会失败
第七章 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开始改变世界
第八章 以最温柔的心投入最棘手的问题
第九章 我们之间没有距离

图书序言

第二章 关注的力量
鲁拉是在我们的办公室里长大的。他初次走进这里时才十岁,现在则已经二十出头,也有了一个儿子。我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复活节寻彩蛋的活动上,那可不是白宫每年举行的那种盛大活动,只不过是教区妇女匆促举办的小游戏,但孩子们仍然玩得很开心。鲁拉是个瘦弱的孩子,看起来犹如来自第三世界的贫童,营养不良,又浑身肮脏不堪。他自己一个人站着,似乎没有人要和他一起玩,在场的人也都没怎么注意他,只有偶尔会偷拿他的蛋。

「我的名字叫路易斯,可是大家都叫我鲁拉。」他说道。

我在一个星期后想起了这句话。当时我正在开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看见他独自一人踏上行人穿越道,脚步笨拙又忸怩不安。我摇下车窗,喊了他的名字:「嘿,鲁拉。」

他的反应彷彿遭人电击。他全身一阵颤抖,因为有人认识他、有人唤他、有人大声叫他的名字而欣喜不已。他在过马路时不断回头看我,脸上带着微笑。

鲁拉在学校的课业表现不佳,是「特别辅导对象」,而且以反应迟缓着称。和他说话通常得重复两次,他才听得懂你在说什么。他原本不会看时间,直到我们办公室里的某位同仁在纸盘上用两根指针慢慢教他,他才终于学会。他大概到了十五岁才懂得时间的概念。

道上兄弟就业机构的所有人都努力教他记住自己的生日,但他一直到十四岁才总算有些头绪。有一次,他身上别着一条红丝带走进办公室,那显然是学校为了纪念什么事情而发放给学生的。

「嘿,鲁拉,」我问他,「你那丝带是做什么用的?」
他盯着那条丝带,用力想了好一会儿。

「为了免费毒品。」他答道。
「呃,鲁拉,」我帮忙修正一下他的记忆,「那条丝带会不会是代表……『免除』毒品?」
「对,」他说,「就是那个。」

鲁拉在我认识他不久之后开始到我们这里来。刚开始,他总是一进门就直接走进我的办公室坐下来。他并不善于和别人寒暄。
有一天,鲁拉又从其他同仁的座位中间穿越而过,直接走向我的办公室。这时却有几个人出声把他唤了回去。「鲁拉,你回来。」「喂,你想去哪里?」他们试着向他说明,直接走过别人面前而不打招唿,是不礼貌的行为:「我们算什么,碎猪肝吗?」他们建议他重新走一遍。鲁拉走到前门,对于这些人想要他向他们打招唿感到兴奋不已。他再次穿越走道,以颂唱葛利果圣歌般的单一音调轻快地说:「哈—啰,大—家—好!」

往后五年,他每次走进我们的办公室,都会这么向大家打招唿。
鲁拉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从小就缺乏关注,只有在我们的办公室例外。这里的每个人都毫不吝惜地提供他不曾感受过的关怀。

有一天,十岁大的鲁拉走到我的办公室,却在门口停下脚步。我猜他是因为看到我们正在与工作开发人员开会,才没有进来。他站在门口举起一张纸,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还手舞足蹈,尽管他跳起舞来就像尿急一样。我从我的位子上可以看出那是一份成绩单。课业表现极差的鲁拉竟然会对自己的成绩乐成这样,光是这点就值得我们暂停会议了。

「鲁拉,你过来。」我招手示意他进来,于是他绕过两个坐在他面前的大人,走到我身边。他把成绩单交给我,然后站在一旁,手肘靠在我肩上。他完全克制不了自己的欢欣之情。我浏览了一下手上这张纸,仔细确认每个科目的成绩。戊、戊、戊、戊、戊、戊,从头到尾全是戊。我不禁心想,他为何那么兴奋地要拿这张成绩单给我看?我仔细检查成绩单上的每个角落,努力想找出任何值得称赞之处。最后,终于被我找到了。

缺席次数:零。

「鲁拉,你表现得真棒。孩子,你一天都没有缺席(我心想:看你每天上课都学了些什么)——一天都没有呢。」
我和他击掌庆贺,然后他就转身走向门口。

我们的一名工作开发人员托斯塔多在门口拦住鲁拉。
「嘿,鲁拉,你想不想赢五块钱?」
鲁拉表示他很乐意有这个机会。

「那就这样,」托斯塔多一面说,一面从皮夹抽出一张崭新的五美元钞票,「你只要能够正确回答我接下来要问的问题,这五块钱就是你的了。」
鲁拉咯咯地笑了,而且真的卯起来准备接受挑战。他活动一下四肢,抖了抖身体。对他来说,这项挑战简直比得上大学盃美式足球赛。

「好,鲁拉,我的问题来了。」托斯塔多说道,他的声音有如开奖前的擂鼓声。
「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几岁?」
鲁拉皱起眉头,握紧拳头敲着前额,用尽全力要想出答案。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屏住唿吸。突然间,我们彷彿看见他头上有一颗灯泡亮了起来。
「十岁。」鲁拉大声说了出来。

大家都击掌欢庆,鲁拉也领取了他的奖金。他走到门口,双手高举自己的战利品。

「真简单。」他说道。
法国哲学家薇依说得好:「不快乐的人,不需要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只需要能关注他们的人。」

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不快乐的人需要别人揭露自己获得的「欢心」,这样你就不必努力博取上帝的「欢心」,而知道自己其实向来全然拥有上帝的欢心。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