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出在孩童身上塑造出基督徒生命的三个要素:故事(圣经的故事、教会历史的故事、地方教会的故事、个人的信仰故事)、仪式(带来生命转化和信仰传承的家庭传统、仪式和习惯、教会崇拜、及属灵操练)和关系(家庭关系、教会群体关系、同侪关系)。但作者提醒,固然引导式对话、说故事和建立关系,在儿童事工上都是重要的,我们还需要再往前跨一步,协助儿童体验圣经救恩的故事(Story-based)与其他有关于信仰之个人故事(story-based)、参与有意义的仪式、强化与成人和同侪真实互动的关系,以建立他们有活力的信仰生活。作者强力的鼓励老师们当以「故事」为主的模式,替代儿童教学常久以来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维持圣经故事之原貌,并相信意上帝会透过故事对孩子们说话。不但这样,我们也需要留一些空间,让孩子们用对他们自己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索故事。更重要的,我们必须拒绝自己有想要给孩子「单一结论」的冲动。这样,作者认为我们就可以免于把一些自己认为是「真理」的观念灌输给儿童;相反的,要让从神话语里头涌出的真理,来餵养儿童的生命。
作者简介
艾薇.贝克威丝Ivy Beckwith
博士毕业于三一神学院,是畅销书《后现代儿童事工》的作者,她在很多公理会教会事奉过,也曾在Group Publishing和GLINT担任编辑与教育事工谘商员。她目前在美国New Canaan 公理会教会的儿童与家庭部门服务。
序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灵性探索》Soul Searching。研究者针对三千位北美青少年做信仰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受访者都拥有信仰,但那些声称自己有基督教信仰的青少年所信仰的并非东正教信仰。研究者称这些青少年的信仰为「道德治疗之自然神谕(Moral Therapeutic Deism)」。这种信仰系由五个信条所构成:1.神一直以来都存在,祂创造这个世界,如今依然统管整个宇宙。2.神要每一个人都对他人友善。3.我们生活的中心目标是幸福快乐。4.神之所以介入某人的生命是因为那人遇到困难且需要帮助。5.好人死后会上天堂。我读那本书时立刻就知道,这些思想正是这群青少年在教会儿童事工里的学习成果─即便是在儿童事工的极盛时期。当孩子们听了许多年的圣经故事、背诵金句、吟唱耶稣爱我之类的诗歌之后,对信仰、对神、对祂的计画与旨意,竟然仍仅仅停留在那过于简化且以个人为中心的层次,甚至几近世俗。可知教会的儿童事工确实出现了些问题。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给许多像我一样的家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都觉得,让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与信仰或品格教育相关的,是很重要的,但常常苦于找不到真正能够触动孩子、让他们发自内心去喜欢的形式。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比较刻板、甚至有点说教的方式,结果反而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些“事工”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能够真正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参与,而是能够真正地激发他们的思考,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让他们在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我看到《跃:有创造力的儿童事工》这个书名,就觉得它击中了我的痛点。它暗示着一种动态的、充满活力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被动的接受。我特别好奇,这本书到底是如何将“创造力”和“儿童事工”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它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案例、活动设计,来达到这个效果的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轻松地应用,而不是读完一本“看起来很厉害”但却不知如何下手的书。
评分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能够真正帮助孩子“看见自己”和“发展潜能”的书籍。市面上关于儿童成长、亲子关系的书籍很多,但很多时候都让我觉得,它们提供的更多是一种“规范”或者“指导”,而不是一种“赋能”。我更希望能够找到能够启发孩子内在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创造的方法。《跃:有创造力的儿童事工》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能量。“跃”字象征着突破和前进,“事工”则暗示着一种有意义的参与和贡献,而“儿童”更是明确了目标群体。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创造力”这个概念融入到“儿童事工”中的?它是否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去设计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环节?我真心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在“事工”的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释放自己的潜能,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评分我最近真的非常关注如何能够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和有深度。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或者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我特别看重的是,如何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比较泛泛而谈,或者提供的建议过于模式化,感觉用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差不多。我希望找到一些更具启发性、更能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方法。当看到《跃:有创造力的儿童事工》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孩子们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我尤其关注“事工”这个词,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论玩乐,而是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引导和意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际、非常落地的方法,能够帮助我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参与这些“事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培养品格,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探索、去发现、去表达,真正地“跃”起来,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个体。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超级吸引人!那种跳跃感,还有充满童趣的插画,一看就知道是给小朋友们准备的,但老实说,我这个大人看了也觉得好有活力。最近常常在想,现在的孩子真的好需要一些能激发他们内在创造力的方法,毕竟未来的世界变化太快了,死记硬背肯定是不够的。我一直在关注市面上有没有一些能真正落地,又不会太枯燥的儿童事工相关的书籍,希望找到一些新颖的切入点。市面上很多关于亲子教育或者儿童发展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理论,或者是一些固定的活动模式,有时候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我尤其喜欢看到一些能够鼓励孩子“玩中学”、“在玩乐中学习”的理念,因为我知道,孩子最快乐、最投入的时候,就是他们在玩的时候。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跃:有创造力的儿童事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名字好有力量!‘跃’字就代表了前进、突破、充满活力,‘事工’这个词也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玩乐,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而且还是为了‘儿童’,这完全符合我的期待。我真的非常好奇,这本书到底会提供怎样的方法,能让孩子在参与事工活动的同时,还能点燃他们的创造力火花,让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表达、去创造。我真心期盼这本书能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想法,帮助我更好地引导家里的两个小家伙,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儿童教育第一线工作的老师,我深切体会到,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课程的进度、教学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那种想要去创造、去表达的冲动。《跃:有创造力的儿童事工》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它直接点出了“创造力”这个关键点,而且是用“跃”这样一个充满动感的字眼来形容,这让我感觉到,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循规蹈矩、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能够真正点燃孩子热情,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去贡献的。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结合信仰教育和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方法,因为我知道,当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信仰时,他们会从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也能更好地将信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活动设计,能够帮助我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为孩子们打开更多元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事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并且乐于去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