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

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sepha Laroche
图书标签:
  • 跨国主义
  • 法国
  • 国际关系
  • 全球政治
  • 地缘政治
  • 外交政策
  • 政治分析
  • 2009-2010
  • 欧洲政治
  • 国际局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汇集了近几年来探讨当前国际时事的分析与评论,这些具有一致性的分析与评论,有助于读者了解目前国际舞台上的权力架构。这就是为何在面对国家行为者的同时,非国家层级外交在外交领域所发挥的颠覆性作用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公有与私有规范、准则一样地错综复杂。

  同时,本书亦剖析了当今越来越常受到私有化进程影响而转变的公共权力安全。此外,也力图展现世界公共财的前景,其重要性愈见提升,突显出全球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主编者简介

约瑟珐.拉罗许 (Josepha Laroche)

  Josepha Laroche为法国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e Paris 1 Pantheon-Sorbonne.)政治系教授。她也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经济与社会」研究室的成员,并同时主持跨国主义研究中心 - Chaos International。她的主要着作有《诺贝尔奖》(Les Prix Nobel, Puf, 1995)、《国际政治》(Politique internationale, LGDJ, 2000),此外,还主编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Mondialisation et gouvernance mondiale, Puf, 2003)、《全球金融危机》(Un Monde en sursis, 2010)与《国际关系中的正义》(La Loyaute dans l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2011),两部由法国出版社L’Harmattan发行的合着专书。最新的着作则是《世界的剧变:从国家的撤退到文明的崩解》(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Etats a la decivilisation, Liber, 2012)。

译者简介

邱崇轩

  巴黎第一大学政治学博士生,研究主题为「台湾智慧型手机制造业者HTC在电信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之角色」。

跨国主义的图景:全球治理与身份认同的复杂交织 本书深入探讨了二十一世纪初全球化浪潮下,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作为一种核心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如何重塑国家边界、重构身份认同,并对既有的全球治理模式构成挑战与机遇。我们聚焦于一系列关键议题,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去中心化的分析框架,以理解日益碎片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格局。 第一部分:跨国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溯源 本部分首先厘清跨国主义的理论谱系,将其置于全球化研究、移民研究和政治社会学交叉地带进行考察。我们批判性地回顾了早期关于“后民族国家”(Post-National State)的讨论,并着重分析了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的网络社会理论与迈克尔·沃勒(Michael Walzer)的社群主义思想在理解跨国连结上的互补与张力。 我们考察了跨国实践的物质基础——从加速的交通运输到信息技术的普及——如何突破了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分析范式。特别地,我们分析了“流量”(Flows)——包括资金流、信息流、人口流——如何超越国家控制,形成新的权力结构。历史溯源部分,我们追溯了早期国际主义、流散社群(Diasporas)的形成,并将其与当前由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政策驱动的跨国流动进行对比,强调当代跨国主义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部分:经济领域的重构:全球价值链与流动资本 经济跨国主义是理解当前世界格局的关键维度。本书详细分析了跨国公司(MNCs)和跨国金融网络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产、消费和财富积累。我们重点考察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s)的结构性影响,特别是它们如何加剧了国家间的经济不平等,并使得国家治理能力面临“自上而下”的规训。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探讨了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的作用,以及跨国税收规避行为对国家财政主权构成的侵蚀。此外,本书还关注了劳工的跨国流动——从高技能人才(“人才流失”)到低技能移民工人——他们如何通过汇款(Remittances)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在跨国劳动市场中的脆弱性。我们力求揭示经济跨国主义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新的阶级和地域分化。 第三部分:政治治理的碎片化与网络化 跨国主义对传统主权国家体系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本部分将政治分析的焦点从国际关系(IR)转向了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我们考察了多层级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的兴起,包括国际组织(如WTO、IMF)、区域性联盟(如欧盟、东盟)以及非政府组织(NGOs)在全球政策制定中的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我们深入研究了“全球公民社会”(Global Civil Society)的运作机制。非国家行为体,如“爱德华·斯诺登事件”后的信息泄露网络、跨国人权倡导团体,如何挑战国家对信息和权力的垄断。在安全领域,跨国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的威胁,促使各国间发展出新的、有时是侵入性的安全合作模式,这也引发了对“超主权”(Supra-sovereignty)和个人隐私权界限的激烈辩论。 第四部分:身份、文化与“新地方性”(Neo-Localities) 身份认同的跨国化是本书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我们探讨了移民、后裔群体和数字社群如何构建出超越地理疆域的文化空间。这包括对“文化杂交”(Hybridity)现象的细致分析,以及移民社群如何通过媒体、互联网和回乡网络,维持与原籍国的紧密联系,形成“双重在场”(Dual Belonging)。 本书区分了不同的跨国身份实践:例如,流散群体的政治参与如何影响原籍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在接收国,身份认同的重塑如何引发了关于文化同化与多元共存的社会张力。我们还分析了“新地方性”的出现——即全球性的网络和实践如何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扎根,创造出具有独特跨国特征的城市空间和社区。这部分内容强调了文化生产和符号传播在构建新的跨国文化共同体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部分:跨国主义的风险、反思与未来展望 在总结部分,我们审视了跨国主义带来的内在矛盾和风险。一方面,它带来了知识共享、创新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助长了监管真空、金融不稳定和身份政治的极端化。我们分析了“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运动的兴起,正是对不受约束的跨国力量的一种强力反弹。 最后,本书呼吁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分析工具,以应对未来全球秩序的复杂性。我们认为,理解跨国主义,就是理解国家权力如何被稀释、重塑和重新定位,并展望了在气候变化、流行病等全球性危机面前,跨国合作的潜力与局限性。我们强调,未来的全球治理必须在承认跨国流动性的同时,重建具有社会正义基础的、多层次的责任机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非国家层级外交的突破
一个象征性的手段∕Josepha Laroche
数位化的冲击,象征性的统治∕Alexandre Bohas
反对童工现象的动员∕Josepha Laroche
从国以下的机构单位谈世界公共财的治理∕Simon Uzenat
诺贝尔外交的不妥协∕Josepha Laroche 

第二章 错综复杂的全球规范
国际刑事法院的规范性权威∕Josepha Laroche
预防原则的全球化∕Yves Poirmeur
建构全球稀有价值∕Alexandre Bohas
个体金融之于社会发展∕Florent Bedecarrats
国际刑事法院对抗免罪的些微进展∕Yvres Poirmeur

第三章 安全的重新定义
世界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Josepha Laroche
安全是否为一项商品?∕Jean-Jacques Roche
北韩复杂的困境∕Daniel Bourmaud
跨国核子恐怖主义的未来发展∕Jean-Jacques Roche
中国强大的实力∕Jenna Rimasson

第四章 全球公共财的颂扬
全球性移民治理∕Catherine Wihtol de Wenden 
公共卫生的全球商品化∕Clement Paule
追求两性平权的全球化∕Armelle Le Bras-Chopard
全球性恐慌∕Simon Uzenat
全球性灾祸的技术论述∕Clement Paule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欧债危机继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造成严重冲击后,受到更广泛、更严重的关切。中华民国由于外贸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1.4倍,对欧盟(European Union)27国双边贸易佔对外贸易8.89%(约389亿欧元,佔欧盟对外贸易总额1.4%,为欧盟第14大贸易伙伴),特别是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直接出口佔其总出口40%,而中国大陆对欧出口佔其总出口约19%,其中最少65%为台湾投资产品,可见台湾也不例外地遭到无比挑战,这种情况与世界各国面对全球化一样,无论是否愿意参与,都无法自外,必须务实面对。

  台湾自1997年推动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一开始)以来,深深了解即使美国与日本 公开支持我成为大会观察员仍然不够,必须重视争取欧盟支持,是以政府增加派驻欧洲工作人员员额及预算,如此前后努力13年,终于在2009年获邀成为观察员 ,其间随着我国民主深化、经贸发展,欧盟开始重视与台湾维持以经贸为主的实质关系,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终于在2003年3月10日正式宣布在台北成立「欧盟驻台北经济暨贸易办事处」(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Taipei),对我国推动外交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就外交实务而言,外交工作旨在促进与国际了解与互动,追求国家利益。台湾在诸多困难处境中以务实作法开创一条前所未见的生路,已成为国际社会能够贡献的成员,殊值国际法学者正面探讨、阐释及接纳我国国际地位。以中华民国近二十几年来表现而言(从1991年立法委员全部改选或1996年总统直接民选算起),无论在民主自由、经贸科技、文化艺术、国际援助及分享国家发展经验……等等诸多方面,都能以实力获得国际社会肯定与尊重,这就是中华民国台湾的国民可以免签证或以落地签证前往126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缘由之一,更具有指标性的进展是「美国在台协会」上年12月在台北宣布美国政府将我国列为国民免签证赴美观光候选国,更是高度肯定台湾的各项表现(如果知道美国迄今仅提供36个国家国民享受免签证待遇,大家一定倍觉光荣),这些成就对一个国际处境独特无二的国家而言,当然不是奇蹟,而是由人民、政府不断努力及国际社会协助。事实上,我国自1959年在越南首派农耕队提供友好国家农业技术合作至今已五十余年,目前在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亚太及亚西等地区27个国家派驻有29个技术团,协助合作国家发展农业、渔业、畜牧业、手工艺品制造、投资推广、中小企业及交通建设等,以促进驻在国经济发展,为友邦人民创造财富;同时,台湾直到1972年退出联合国前也一直获得国际社会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援助,今天值得台湾骄傲的是已经从接受外援的国际负担,成为有能力分担国际社会责任的国家,长年来持续提供0.13%的国民总收入(GNI)作为国际援助之用 ,上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在3月发生大地震后所引发的灾变,台湾人民与政府踊跃捐输,金额高达两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我们在法国各地演讲时总会提到台湾重视国际关怀,很自然地就会举这个实例说明台湾人民的爱心,如果加上十年来我民间团体如慈济、佛光山及法鼓山等基金会,台湾路竹会、台湾世界展望会,扶轮社、狮子会、青商会及同济会……等等诸多非政府组织(NGO)团体十年来在国际发生灾难时捐款或物资累计金额超过20亿美元,展现台湾公民社会及落实国际关怀的能力,这就是台湾能够持续进步,追求公平参与国际社会最大利基。这些成就当然不是偶然,特别是元月14日举行的总统副总统及立委选举,充分显示台湾民主益趋成熟,见证民主制度可以在华人社会落实,更重要的是随着台湾民主成功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就连法国《世界报》都调整对台湾的评论。该报在八O年代提到台湾时几乎没有一篇报导是正面的,九O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发展,报导时已见建设性批评,直到2008年5月22日《世界报》在马总统就任后,首见以社论评论台湾追求国家发展及处理与中国大陆关系时不会牺牲既有之民主与自由;今年1月14日总统选举前后「世界报」共有八篇报导,其中一篇为选后四天以社论处理,标题为「中国与台湾间的和平、冷静沈着与生意」(Paix, serenite et business entre Chine et Taiwan),更为突出,同时法国主流媒体没有一家不肯定台湾的民主成就及大陆政策,这些现象说明国际社会关心台海两岸互动情形,而台湾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必会更为加强。

  法国在国际间无论是政治、经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文化、教育、艺术、生化、科技、国防、军事、航太、交通、医疗、卫生……诸多领域都名列先进国家之林,当然是我们继续加强实质关系的对象国家,其学术研究早有成就,这本《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专书作者皆是学有专精,所选题目亦为时下全球关心议题,读来熟悉之余,至愿分享如下心得:在本书所选「非国家层级外交的突破」、「错综复杂的全球规范」、「安全的重新定义」及「全球公共财的颂扬」等四大议题里,我们看到几个很重要的面向,台湾虽然被排除在国际组织体系社会之外的不公平,却仍然继续努力,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投资教育、发展经贸科技,到重视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等等总算以实力获国际货币基金(IMF)名列全球第24大经济体,国民平均寿命与法国几乎相同(男士同为76岁,女士比法国妇女少两岁达82岁),这对世界各国面对全球化挑战、追求永续发展而言是一重要见证,见证「努力就有希望」。进一步而言,随着台湾公民社会发展,非政府组织在持续发挥议题倡导、关心国家大小事、监督政府、与行政部门合作推动国际参与,也都有亮丽表现。说到这里我回想到十年前在台湾工作负责推动国内NGO国际参与时,总会提到「国际刑事法庭」在全球NGO大结合下,促成120个国家支持在1998年成立,是第一个具有永久性国际司法管辖权的实例,对国际间维护人权、追求正义和平发挥重要贡献,然而我们因被排除在联合国体系之外,连基本参与的机会都被剥夺,当然是不公平的。个人长年投注外交工作,35年实务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国今天的外交:就是落实常说的「靠国家实力、不能一厢情愿、还要沈得住气」,台湾的综合国力绝对排名在全球前35名内。对我而言中华民国是一个不可能停止进步的国家,我认为台湾民主会持续深化、社会更加开放自由、继续重视研发以确保竞争力,发挥高度智慧处理与中国大陆关系,同时强化与国际社会互动,无论是参与竞争或提供贡献都会更为密切。我们必须承认过去对欧洲了解深度不够有其历史背景,如今情况大为不同,我们已能透过各项交流活动,发挥Joseph Nye教授所倡议的「软实力」 ,促成我与欧洲国家实质关系蓬勃发展 。驻法代表处近年来调整推动文化交流作法,安排来法参加国际活动的团队前来巴黎及邀请法国专业团体或机构专家到场了解我团队水准,进而促成我团队应邀来法公演或联合创作,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实力,也是促成台法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软实力。

  透过本书,Josepha Laroche教授希望能把法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跨国主义)分析方式介绍到台湾,更期盼扩大国际关系与外交学的研究领域,经由所选择的人权、数位文化、女权、公共卫生、气候环境……等等议题,促成国际关系研究打破政治学的传统框架,以因应全球化时代各种挑战。对我而言,能够经由引介法国学术界对国际议题的思维、研究与处理,可以看出与美加日学者异同之处,就值得大力支持。翻译本来就是一项高难度又有成就感的挑战,记得前在台北工作时曾担任府院法语传译多年,面对即席传译的多样挑战责任重大,庆幸没出什么大错,算是非常珍贵的经验。看到这本精选评析中译,很佩服邱崇轩、张 云及陈宗胤三位同学的功力,具有良好专业及中、法文修养,又有勇气投入,当然可以预期他们未来都有可能是专书作者。仔细拜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国际议题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更可提供我们思考我国如何在特殊处境中追求国家利益,确保永续发展及国际参与的能耐,崇轩准博士要我写序,乐予为之,特此分享。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身处台湾、长期关注国际动态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扇能窥见不同视角、理解全球复杂性的大门。2009-2010年,那是一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时期,金融海啸的余波未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法国,作为欧洲的核心力量,其对这些变局的观察与解读,必将带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与战略考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法国如何在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国际舞台上,通过跨国主义的 lens 来定位自身,如何理解并回应来自东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崛起力量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想知道,在当时的法国精英眼中,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之间是如何权衡的?他们对当时中国崛起、俄罗斯复苏,以及新兴经济体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评价,会是怎样的?书中关于全球安全议题的分析,例如反恐、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法国的立场与应对策略,是否已经显露出后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不仅是地理上的“法国观点”,更是思维方式上的“跨国主义”,希望它能帮助我们打破单一看待问题的局限,更全面、辩证地理解那些构成我们共同命运的全球性议题。

评分

从一名对国际政治深怀好奇的台湾读者角度出发,《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这本专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一位严谨的法国学者,在2009-2010这个充满变动的节点,铺开了一张宏大的世界地图,然后,用跨国主义的理论工具,细致地梳理着这张地图上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之间的复杂互动。我好奇的是,法国人是如何看待“跨国主义”本身?是将其视为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还是在现实政治的夹缝中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特别是在2009-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体造成了深远影响,法国作为传统发达经济体,其经济决策与国际合作策略,在这本书中会有怎样的体现?他们如何分析危机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以及跨国资本流动、全球供应链重构等议题,是否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书中对于“全球局势”的界定,会包含哪些具体领域?比如,是否会涉及到不同区域的政治转型,新地缘政治力量的兴起,亦或是全球治理机制的挑战与改革?法国的视角,或许会特别强调文化软实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全球稳定性的贡献,以及在人权、民主等价值输出方面的考量。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法国的精英们是如何思考和应对全球化浪潮中的挑战与机遇的。

评分

《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这个书名,足以勾起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遐想。尤其是在“跨国主义”这一概念上,我总觉得它预示着一种超越国家边界、着眼于全球性互联互通的分析方法。2009-2010年,这个时间段,全球经济正从一场严重的危机中缓慢恢复,同时,国际政治格局也呈现出新的复杂性。法国,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其对于全球局势的判断,必然会受到其在欧盟内部的地位、其历史经验以及其独特的外交理念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种不同于纯粹国家中心主义的分析,而是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金融监管)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中的作用。法国的“跨国主义”视角,是否会特别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他们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书中对当时全球安全挑战的分析,比如地区冲突的蔓延、极端主义的活动,法国的解读是否会强调国际合作与人道主义干预的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观察平台,让我得以理解,在一个日益互联互通却又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是如何以跨国主义的思维,来解析和回应那些塑造我们共同未来的宏大叙事。

评分

作为一名来自台湾的读者,我对于《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这个书名,心中涌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在“法国观点”和“跨国主义”这两个关键词上。2009-2010年,这是一个在后9/11时代、前阿拉伯之春时代的关键过渡期。全球化进程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开始显露出其复杂性和挑战性。我想象这本书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在法国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她运用“跨国主义”这一理论工具,来审视当时的世界图景。法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欧洲大国,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必然会赋予其“观点”以特殊的色彩。我特别好奇,在“跨国主义”的框架下,法国是如何看待全球权力结构的变迁?他们是否会分析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的崛起,以及这对于传统西方世界秩序的潜在影响?在安全领域,例如核不扩散、网络安全、地区冲突等问题上,法国的跨国主义视角会有何独特之处?它是否会强调多边主义的解决途径,或是推动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法国的对外政策,更是希望能够借由法国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2009-2010年间,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这些挑战所做的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跨国主义分析全球局势:法国观点2009-2010》,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学术研究的标示,更是一把钥匙,期望能开启我对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国家,对于我们所处同一个星球上发生的种种事件的认知。2009-2010年,那段日子,世界并未安宁。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关键性的发展或转变。我非常想知道,法国在分析这些“全球局势”时,其“跨国主义”的视角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因为法国在欧盟内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他们的分析会更倾向于从区域整合的角度出发,还是因为法国悠久的国际外交传统,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超然、更具全球视野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例如,书中对当时国际恐怖主义的分析,法国会强调其跨国网络以及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吗?对于中东地区的动荡,法国的解读是否会与美国或其他国家有显著不同?我想,法国的政治文化,比如对于主权、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必定会渗透到其对全球事务的分析之中。我期待书中能展现一种既有深刻理论根基,又不乏现实关照的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更立体地理解,当世界风云变幻时,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解读并回应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