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塗恩光
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齣生於廣東省梅州市,自幼居住讀書於北京,一九六○年嚮北京協和醫院理療科主任李大森學習中醫推拿按摩。文化大革命時期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幾年,一九七九年返京,一九八○年曾嚮北京牛街常師傅學習楊式太極拳。一九八四年到香港定居,多年來一直學習太極拳及養生功。
陳氏太極拳老師是陳小旺、楊氏太極拳老師是李德印的師兄張鴻成,意拳養生功的老師是在二十七年前拜意拳第二代王斌魁的徒弟金啓榮師傅。二○○○年後曾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茲開辦中華太極氣功學校,近年來本人曾經到過海內外多方尋師訪友,曾到陳傢溝得到過太極拳大師陳小星老師以及陳傢溝太極醫學中心毋秀英老師的指點;二○○七年因傢務事返香港,二○○八年十一月在離島長州辦太極養生館。
現為香港太極總會師資證書,太極拳教練,北京人文大學武學院中國傳統武術教練,北京人文大學武學院中國武術與醫療專業特邀教授。
自序
馬序
王序
楊序
一、前言
二、站樁靜功篇
三、意拳養生十九樁
(一) 功法
1:站立法(連環式)
2:坐式法
3:臥式法
(二) 特彆提示
四、古方養生──易筋經十二樁
五、站樁動功篇
六、練習站樁養生功的注意事項
七、意拳站樁功的科學印證
八、大小周天篇
九、大小周天的科學印證
十、第三階段:閤二為一法
十一、入靜篇
十二、減肥篇
十三、與氣共舞
十四、我的健康我負責
十五、結論篇
附
意拳述珍
金啓榮先生訪談錄
自序
「意拳養生科學印證」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透過講意拳養生功的功法,將東西方科學相互印證及互補,藉喻東西方科學不同的角度給學習養生功的朋友更大的信心。
現在在民間流傳的許多養生功都是寶貴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是源自於中華民族的養生學、武學和醫學的瑰寶,是個極具有科學性的人體內部的有氧運動,意拳養生站樁功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老年人的角度來講中華民族的養生功是勝過西洋健身運動(因為西洋運動大部分比較激烈,對老人身體是會有傷害的),中華民族的許多文化遺産立論就在兩三韆年以前,因為時間太長,我們現在的文字和當時的文字是有差異的,缺乏專業性係統性的歸納,所以我們古文化的流傳經常會被誤解,再加上彆有用心的人故弄玄虛,人們在接受的時候會有些睏難,現在我們盡量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和現代的科學理論根據來對應解釋相信效果會好的多。
特彆需要感謝的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王唯工先生,我在本書的多處引用瞭他的「氣血共振」以及「共振波」的理論,這也是為瞭應對西醫以及西方科學觀對我們東方科學中華民族文化當中的──「氣」字的懷疑與挑戰下的定義:根據自己幾十年研究與練習養生功並且結閤「氣血共振的理論」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令許多人感到神秘的醫學、養生學、武學,令西方人感到睏惑的「氣」字下瞭一個有利於傳播到國際世界的現代科學語言的定義。那是:人體自身五髒六腑的氣血共振所産生的共振波就是──「氣」!
這件事十分有意義,希望這個定義也能夠得到國內外的共識與公認,使中華民族的醫學、養生學、武學等傳統文化在國內能夠更好的普及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能夠得到應有的提高。
本書是教您如何用自己的氣醫自己的病,功法方麵大至分為三層,一,為站樁靜功,二,為站樁動功,三,為站樁靜功與小周天(逆式呼吸法)的閤二為一功,以及站樁動功與大周天的閤二為一功。
本人認為學習者應該是按照自己的身體情況與需要各取所需,因為即使是簡單的第一層自然呼吸的抱球樁學習者,隻要是肯堅持都會受益無窮。前麵的兩層完全是養生者學習的,後麵的大周天學習瞭之後也可以用在習武方麵,無論是太極拳、形意拳、通臂拳、少林拳一通百通。
現在市麵上流通的易筋經如果初學者沒有樁功的根底,就是易筋操,起不到暢通五髒六腑、四肢百骸、易筋通經的作用,所以易筋十二樁,是充電、是調整微循環的氣血共振,是以樁功為基礎的動功。除瞭本書的動功外,也可以按照少林寺的釋德虔的書與圖練習。
希望同時也有更多的朋友們由這本書更加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由瞭解這本書能夠進一步解除一部分持有西方文化的朋友對東方文化的誤會,由瞭解這本書能夠有更多的朋友進一步破除迷信,認真的學習站樁養生功,使我們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能夠更好地普及到全世界,用以提高全人類的身體素質。
國際功夫聯盟總會養生課程專選教材
香港太極養生館匯編 塗恩光執筆
2011、11、11於離島長洲
馬序
恩光的《意拳養生科學印證》即將齣版,可喜可賀。
本書主要說的是「站樁功」,是醫學氣功的一種,其理論深植在中國文化,從易經與內經汲取養份,也在近代生命科學得到支持,尤其是「氣的共振理論」,這是亙古通今的精神。
「站樁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站樁時招式更替轉換,氣隨意行,形意相係,形神閤一。形體納進大自然中的清氣,混閤已吸收轉化的營養時,是「天人閤一」:氣由先天元氣溫煦推動,經「任督二脈」輸至十二經,送達五髒六腑,轉抵四肢百骸。是故,生得養,命能保;正氣盈,病邪卻。
事實上「站樁功」堅實地站立在中醫的養生精神上。內經雲:「上工治未病」,亦雲:「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可見「養生防病」是傳統中醫學的最高境界。
本書詳盡介紹三十來種樁式,並臚列有關可治的疾病。恩光關心的是人,鼓勵大眾從站樁功中防治各類病患,減省不少醫療費用。
本書附DVD光碟,讀者可一邊閱讀,一邊跟恩光體會站樁的樂趣。這確是很好的教材。心到、眼耳到、手腳也齊到:學不離習呢。
本書普及性、可讀性、知識性、實用性高。樂於薦與大眾。
市上用現代科技語言詮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文化「氣的定義」的書仍然未見,本書填補瞭這缺口;這是本書的貢獻與特點。
寫作認真,言之有物。樂之為序。
馬傑華中醫師序於 香港.和通堂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五
王序
《意拳養生科學印證》即將齣版,我想為塗先生這文章寫一篇序。
認識塗恩光先生已久,他為人淳樸熱情、寬厚樂意助人,並知曾在文革時到新疆兵團修理地球務農,生活的曆練讓他從沒放棄對健康養生的追求,迴北京後定居香港,從事貿易及中華養生文化的學習與研究。退休後曾經到奧地利授教授太極拳意拳及養生功,現在於香港某個海島上過著返璞歸真的退隱生活,休養生息研究養生;六十七歲娶妻,六十九歲得女,全都有賴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站養生樁及打太極拳。
見過許多寫意拳養生功功法的書,但作者所習不同,體悟有彆,水準不一,用現代科學理論來印證的就絕少瞭,尤其是用氣血共振理論,將中華民族文化的中醫武術氣功裏麵的「氣」論述的如此精闢,更是少見。這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武術文化在國際上傳播是極為有益的。
塗先生勤於筆耕,筆法以文史功理相交融會,蘊育五載齣此專著,對意拳養生的曆史沿革、理、法介紹盡詳。該書史料翔實,立論公允,條理清晰,文筆流暢,著重要說的是少林易筋經在世間口傳身授,流傳甚久,一般都是練動功,練靜功也都有耳聞,但是塗先生用練意拳養生樁動靜結閤的功法使易筋經既好記又好練並且體悟身知效果奇佳,這種係統地編纂法既有益於廣大民眾習練,又為對意拳養生功法的研究提供瞭便利,更進一步使易筋經發揚光大塗先生功不可沒!
將要齣版的《意拳養生科學印證》,是知識性、科學性、史料性較強的一本難得的武學作品。塗先生本著經過韆般琢磨百般修改,對讀者認真負責絕不草率從事的嚴謹寫作態度,都貫徹本書的始終。開捲入目,當如春風撲麵,使人在可讀耐賞、廣知博聞之餘,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
鄙人是武學文化的學者,本無資格為塗老師的這本書作序,但和先生摯友多年,對其晚年寫作生涯、武學活動知之較多,故樂於介紹,拙筆權作書序。
辛卯年鞦雨夜筆於北京西山八大處宅邸
國際功夫聯盟總會秘書長
中國武術協會北京市石景山區武術協會秘書長
中央電視颱(武林大會)專傢 評委 主持人 王海龍
楊序
二十年多前就認識塗先生,那時候的他身材瘦瘦的、駝背,知塗先生和我大哥一樣也是六五年從北京到新疆兵團支邊的,自然親切起來。塗先生落實政策迴北京又定居香港,在港期間,塗先生從事貿易,很早就將養生健康理念和現代科學養生有機結閤起來,尋求大眾化的科學養生保健普及工作,並且將養生健康設備及食品引進大陸。九五年時塗先生從香港引進保健品的奇葩──甲殼質(幾丁質、幾丁聚糖)我們為此物質成立瞭中國甲殼質研究會(籌),陳可冀院士任會長。塗先生任國際顧問,我任秘書長。九六年十二月八號北京釣魚颱國賓館成功召開瞭中國第一次甲殼質國際研討會,轟動瞭整個科技界和新聞界。促進瞭甲殼質事業在大陸的蓬勃發展,塗先生在此方麵功不可沒。九七年我和塗先生發現甲殼質在農業上的應用的重要性。塗先生也曾無私地幫助過我為中國的農業有機化(生物製劑)發展做瞭許多工作。兩韆年塗先生去瞭歐洲奧地利普及推廣太極拳、意拳養生功,其間我發現塗先生的背不駝瞭。真是奇跡!不可思議!這時我纔猛然聯想起塗先生在廣州時就插空倆手持抱球狀練意拳養生功。而幾乎從那時起塗先生就教我這一套功法,可惜十多年來我時練時不練沒有堅持。這也枉費瞭塗先生的一片苦心,直至一一年五月我的血壓高至220住進醫院。一個月齣院後我本著有事臨時抱佛腳的態度下狠心堅持瞭五個月。效果終於體現齣來血壓維持在130在140之間(高壓)低壓80至85。氣血循環正常而其食慾大增。
在我給其書寫序之時有一些聯想與迴憶。在此之際祝願塗先生身體健康。像新疆的鬍楊樹一樣茁壯長壽。也盼望塗先生將──意拳養生功──像天山雪蓮般的奇葩,施香社會,惠及民生。
北京國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昌寶綠緣生物製品廠 董事長 楊寶森
作為一個長期伏案工作,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的都市白領,我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和保健品,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這本書,原本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卻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接地氣”。它沒有那些讓你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也沒有那些讓你難以堅持的高難度動作。作者以一種非常樸實易懂的語言,講解瞭意拳養生最基礎的幾個部分。站樁,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作者的指導下,我纔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書中詳細闡述瞭站樁如何能幫助我們打開身體的僵滯,疏通經絡,改善體態。而且,作者特彆強調瞭“用意不用力”的原則,這讓我這個平時習慣用力過猛的人,找到瞭一個全新的放鬆身體的方式。DVD裏的講解,更是讓人如沐春風,仿佛老師就在我身邊手把手地教我一樣。每天堅持練習半小時,我驚喜地發現,不僅腰酸背痛的毛病得到瞭緩解,連精神狀態也明顯好瞭很多。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養生,不在於追求多麼奇特的方法,而在於如何迴歸身體最本質的需求。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這樣的武術愛好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資源。我練習拳術多年,雖然對一些基本功有所掌握,但始終覺得在理解上存在一些瓶頸,尤其是關於“內勁”和“意念”的運用,總覺得模糊不清,缺乏明確的指引。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道光,照亮瞭我前進的道路。作者用一種非常清晰、邏輯嚴密的思路,將意拳的養生之道與現代科學的原理相結閤。他並非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實驗數據,來論證意拳功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內環境”的論述,作者將其與免疫係統、內分泌係統等現代醫學的概念聯係起來,解釋瞭意拳如何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身體的健康水平。DVD的質量也非常高,畫麵清晰,聲音標準,裏麵的動作示範規範且具有指導性。當我按照DVD的指導進行練習時,我能夠更清楚地感知身體的變化,也更能理解書中所描述的各種感受。這本書讓我對意拳養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激發瞭我繼續深入探索的興趣,讓我覺得傳統武術的寶藏,在現代科學的映照下,依然閃耀著迷人的光芒。
评分我是一位對運動康復領域有著濃厚興趣的從業者,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有效預防和改善慢性病的練習方法。在眾多琳琅滿目的養生書籍中,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深深吸引——“意拳養生科學印證”。“科學印證”這四個字,直接戳中瞭我的痛點,也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翻閱內容後,我並沒有失望。作者並沒有賣弄概念,而是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對意拳的養生功效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骨骼的力學結構,到肌肉的募集模式,再到心血管係統的改善,書中都給齣瞭詳實的論述。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非將意拳神化,而是強調其背後蘊含的運動規律和生理機製。他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瞭意拳中“鬆靜自然”、“內外相閤”等核心理念如何與現代康復訓練的原則相契閤。DVD中的示範,更是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動作規範,講解到位,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每個動作的細微之處。對於我這樣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不僅提供瞭一種新的養生思路,更是一種對傳統武術在現代科學框架下進行解讀和應用的有益探索,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對傳統養生觀念有瞭顛覆性認識的書。我一直以來對各種養生方法都持有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總覺得很多都過於玄乎,缺乏科學依據。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有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科學的 lens 下,竟然能如此清晰地得到印證。作者的論述非常有條理,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走進意拳的世界。從基礎的站樁,到肢體協調,再到內在氣息的感受,每一步都輔以詳細的講解和具體的練習方法。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生理學、運動學原理,將那些過去難以理解的“氣感”、“內勁”等概念,用現代科學的語言進行瞭生動地解釋。比如,關於意拳的“渾圓力”,作者就從生物力學和神經肌肉的協同作用角度進行瞭分析,解釋瞭為什麼它能産生如此強大的爆發力和穩定性。DVD的加入更是點睛之筆,視頻中清晰地展示瞭每個動作的要領和注意事項,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並且在練習過程中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一種養生功法,更是在學習一種全新的身體認知方式。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與身心健康相關的學說。意拳,作為一個相對小眾但又極具深度的拳種,我一直想深入瞭解。市麵上關於意拳的介紹不少,但大多數都停留在技擊層麵,或者過於強調玄虛的理論,讓我覺得難以捉摸。直到讀到這本書,我纔找到瞭一個理想的切入點。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而又極其科學的方式,將意拳的養生功法與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書中關於“力”的産生和傳導的講解,讓我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瞭意拳的“聽勁”和“發力”,這比單純的口傳心授要容易理解得多。此外,書中對呼吸與意念的結閤,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身體的能量流動和生理機能的描述,也讓我深受啓發。DVD中的演示,無論是樁功還是試力,都展示得淋灕盡緻,動作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得到瞭充分的展現,配閤書中的講解,讓我能夠更加準確地領會其中的精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意拳養生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和理解傳統養生智慧的絕佳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