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涂恩光
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自幼居住读书于北京,一九六○年向北京协和医院理疗科主任李大森学习中医推拿按摩。文化大革命时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几年,一九七九年返京,一九八○年曾向北京牛街常师傅学习杨式太极拳。一九八四年到香港定居,多年来一直学习太极拳及养生功。
陈氏太极拳老师是陈小旺、杨氏太极拳老师是李德印的师兄张鸿成,意拳养生功的老师是在二十七年前拜意拳第二代王斌魁的徒弟金启荣师傅。二○○○年后曾在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兹开办中华太极气功学校,近年来本人曾经到过海内外多方寻师访友,曾到陈家沟得到过太极拳大师陈小星老师以及陈家沟太极医学中心毋秀英老师的指点;二○○七年因家务事返香港,二○○八年十一月在离岛长州办太极养生馆。
现为香港太极总会师资证书,太极拳教练,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中国传统武术教练,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中国武术与医疗专业特邀教授。
自序
马序
王序
杨序
一、前言
二、站桩静功篇
三、意拳养生十九桩
(一) 功法
1:站立法(连环式)
2:坐式法
3:卧式法
(二) 特别提示
四、古方养生──易筋经十二桩
五、站桩动功篇
六、练习站桩养生功的注意事项
七、意拳站桩功的科学印证
八、大小周天篇
九、大小周天的科学印证
十、第三阶段:合二为一法
十一、入静篇
十二、减肥篇
十三、与气共舞
十四、我的健康我负责
十五、结论篇
附
意拳述珍
金启荣先生访谈录
自序
「意拳养生科学印证」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透过讲意拳养生功的功法,将东西方科学相互印证及互补,借喻东西方科学不同的角度给学习养生功的朋友更大的信心。
现在在民间流传的许多养生功都是宝贵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源自于中华民族的养生学、武学和医学的瑰宝,是个极具有科学性的人体内部的有氧运动,意拳养生站桩功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讲中华民族的养生功是胜过西洋健身运动(因为西洋运动大部分比较激烈,对老人身体是会有伤害的),中华民族的许多文化遗产立论就在两三千年以前,因为时间太长,我们现在的文字和当时的文字是有差异的,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归纳,所以我们古文化的流传经常会被误解,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故弄玄虚,人们在接受的时候会有些困难,现在我们尽量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现代的科学理论根据来对应解释相信效果会好的多。
特别需要感谢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王唯工先生,我在本书的多处引用了他的「气血共振」以及「共振波」的理论,这也是为了应对西医以及西方科学观对我们东方科学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气」字的怀疑与挑战下的定义:根据自己几十年研究与练习养生功并且结合「气血共振的理论」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令许多人感到神秘的医学、养生学、武学,令西方人感到困惑的「气」字下了一个有利于传播到国际世界的现代科学语言的定义。那是:人体自身五脏六腑的气血共振所产生的共振波就是──「气」!
这件事十分有意义,希望这个定义也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共识与公认,使中华民族的医学、养生学、武学等传统文化在国内能够更好的普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
本书是教您如何用自己的气医自己的病,功法方面大至分为三层,一,为站桩静功,二,为站桩动功,三,为站桩静功与小周天(逆式唿吸法)的合二为一功,以及站桩动功与大周天的合二为一功。
本人认为学习者应该是按照自己的身体情况与需要各取所需,因为即使是简单的第一层自然唿吸的抱球桩学习者,只要是肯坚持都会受益无穷。前面的两层完全是养生者学习的,后面的大周天学习了之后也可以用在习武方面,无论是太极拳、形意拳、通臂拳、少林拳一通百通。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易筋经如果初学者没有桩功的根底,就是易筋操,起不到畅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易筋通经的作用,所以易筋十二桩,是充电、是调整微循环的气血共振,是以桩功为基础的动功。除了本书的动功外,也可以按照少林寺的释德虔的书与图练习。
希望同时也有更多的朋友们由这本书更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了解这本书能够进一步解除一部分持有西方文化的朋友对东方文化的误会,由了解这本书能够有更多的朋友进一步破除迷信,认真的学习站桩养生功,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能够更好地普及到全世界,用以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
国际功夫联盟总会养生课程专选教材
香港太极养生馆汇编 涂恩光执笔
2011、11、11于离岛长洲
马序
恩光的《意拳养生科学印证》即将出版,可喜可贺。
本书主要说的是「站桩功」,是医学气功的一种,其理论深植在中国文化,从易经与内经汲取养份,也在近代生命科学得到支持,尤其是「气的共振理论」,这是亘古通今的精神。
「站桩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站桩时招式更替转换,气随意行,形意相系,形神合一。形体纳进大自然中的清气,混合已吸收转化的营养时,是「天人合一」:气由先天元气温煦推动,经「任督二脉」输至十二经,送达五脏六腑,转抵四肢百骸。是故,生得养,命能保;正气盈,病邪却。
事实上「站桩功」坚实地站立在中医的养生精神上。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亦云:「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可见「养生防病」是传统中医学的最高境界。
本书详尽介绍三十来种桩式,并胪列有关可治的疾病。恩光关心的是人,鼓励大众从站桩功中防治各类病患,减省不少医疗费用。
本书附DVD光碟,读者可一边阅读,一边跟恩光体会站桩的乐趣。这确是很好的教材。心到、眼耳到、手脚也齐到:学不离习呢。
本书普及性、可读性、知识性、实用性高。乐于荐与大众。
市上用现代科技语言诠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气的定义」的书仍然未见,本书填补了这缺口;这是本书的贡献与特点。
写作认真,言之有物。乐之为序。
马杰华中医师序于 香港.和通堂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五
王序
《意拳养生科学印证》即将出版,我想为涂先生这文章写一篇序。
认识涂恩光先生已久,他为人淳朴热情、宽厚乐意助人,并知曾在文革时到新疆兵团修理地球务农,生活的历练让他从没放弃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回北京后定居香港,从事贸易及中华养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退休后曾经到奥地利授教授太极拳意拳及养生功,现在于香港某个海岛上过着返璞归真的退隐生活,休养生息研究养生;六十七岁娶妻,六十九岁得女,全都有赖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站养生桩及打太极拳。
见过许多写意拳养生功功法的书,但作者所习不同,体悟有别,水准不一,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印证的就绝少了,尤其是用气血共振理论,将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医武术气功里面的「气」论述的如此精辟,更是少见。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在国际上传播是极为有益的。
涂先生勤于笔耕,笔法以文史功理相交融会,蕴育五载出此专着,对意拳养生的历史沿革、理、法介绍尽详。该书史料翔实,立论公允,条理清晰,文笔流畅,着重要说的是少林易筋经在世间口传身授,流传甚久,一般都是练动功,练静功也都有耳闻,但是涂先生用练意拳养生桩动静结合的功法使易筋经既好记又好练并且体悟身知效果奇佳,这种系统地编纂法既有益于广大民众习练,又为对意拳养生功法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更进一步使易筋经发扬光大涂先生功不可没!
将要出版的《意拳养生科学印证》,是知识性、科学性、史料性较强的一本难得的武学作品。涂先生本着经过千般琢磨百般修改,对读者认真负责绝不草率从事的严谨写作态度,都贯彻本书的始终。开卷入目,当如春风扑面,使人在可读耐赏、广知博闻之余,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鄙人是武学文化的学者,本无资格为涂老师的这本书作序,但和先生挚友多年,对其晚年写作生涯、武学活动知之较多,故乐于介绍,拙笔权作书序。
辛卯年秋雨夜笔于北京西山八大处宅邸
国际功夫联盟总会秘书长
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石景山区武术协会秘书长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专家 评委 主持人 王海龙
杨序
二十年多前就认识涂先生,那时候的他身材瘦瘦的、驼背,知涂先生和我大哥一样也是六五年从北京到新疆兵团支边的,自然亲切起来。涂先生落实政策回北京又定居香港,在港期间,涂先生从事贸易,很早就将养生健康理念和现代科学养生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大众化的科学养生保健普及工作,并且将养生健康设备及食品引进大陆。九五年时涂先生从香港引进保健品的奇葩──甲壳质(几丁质、几丁聚糖)我们为此物质成立了中国甲壳质研究会(筹),陈可冀院士任会长。涂先生任国际顾问,我任秘书长。九六年十二月八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召开了中国第一次甲壳质国际研讨会,轰动了整个科技界和新闻界。促进了甲壳质事业在大陆的蓬勃发展,涂先生在此方面功不可没。九七年我和涂先生发现甲壳质在农业上的应用的重要性。涂先生也曾无私地帮助过我为中国的农业有机化(生物制剂)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两千年涂先生去了欧洲奥地利普及推广太极拳、意拳养生功,其间我发现涂先生的背不驼了。真是奇迹!不可思议!这时我才勐然联想起涂先生在广州时就插空俩手持抱球状练意拳养生功。而几乎从那时起涂先生就教我这一套功法,可惜十多年来我时练时不练没有坚持。这也枉费了涂先生的一片苦心,直至一一年五月我的血压高至220住进医院。一个月出院后我本着有事临时抱佛脚的态度下狠心坚持了五个月。效果终于体现出来血压维持在130在140之间(高压)低压80至85。气血循环正常而其食慾大增。
在我给其书写序之时有一些联想与回忆。在此之际祝愿涂先生身体健康。像新疆的胡杨树一样茁壮长寿。也盼望涂先生将──意拳养生功──像天山雪莲般的奇葩,施香社会,惠及民生。
北京国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昌宝绿缘生物制品厂 董事长 杨宝森
我是一位对运动康复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从业者,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有效预防和改善慢性病的练习方法。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养生书籍中,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意拳养生科学印证”。“科学印证”这四个字,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翻阅内容后,我并没有失望。作者并没有卖弄概念,而是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意拳的养生功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骨骼的力学结构,到肌肉的募集模式,再到心血管系统的改善,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论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非将意拳神化,而是强调其背后蕴含的运动规律和生理机制。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了意拳中“松静自然”、“内外相合”等核心理念如何与现代康复训练的原则相契合。DVD中的示范,更是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动作规范,讲解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个动作的细微之处。对于我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养生思路,更是一种对传统武术在现代科学框架下进行解读和应用的有益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传统养生观念有了颠覆性认识的书。我一直以来对各种养生方法都持有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总觉得很多都过于玄乎,缺乏科学依据。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有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科学的 lens 下,竟然能如此清晰地得到印证。作者的论述非常有条理,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结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走进意拳的世界。从基础的站桩,到肢体协调,再到内在气息的感受,每一步都辅以详细的讲解和具体的练习方法。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生理学、运动学原理,将那些过去难以理解的“气感”、“内劲”等概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进行了生动地解释。比如,关于意拳的“浑圆力”,作者就从生物力学和神经肌肉的协同作用角度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它能产生如此强大的爆发力和稳定性。DVD的加入更是点睛之笔,视频中清晰地展示了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并且在练习过程中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一种养生功法,更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身体认知方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与身心健康相关的学说。意拳,作为一个相对小众但又极具深度的拳种,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市面上关于意拳的介绍不少,但大多数都停留在技击层面,或者过于强调玄虚的理论,让我觉得难以捉摸。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而又极其科学的方式,将意拳的养生功法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关于“力”的产生和传导的讲解,让我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了意拳的“听劲”和“发力”,这比单纯的口传心授要容易理解得多。此外,书中对呼吸与意念的结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身体的能量流动和生理机能的描述,也让我深受启发。DVD中的演示,无论是桩功还是试力,都展示得淋漓尽致,动作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配合书中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领会其中的精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意拳养生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传统养生智慧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我练习拳术多年,虽然对一些基本功有所掌握,但始终觉得在理解上存在一些瓶颈,尤其是关于“内劲”和“意念”的运用,总觉得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指引。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密的思路,将意拳的养生之道与现代科学的原理相结合。他并非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数据,来论证意拳功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内环境”的论述,作者将其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现代医学的概念联系起来,解释了意拳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DVD的质量也非常高,画面清晰,声音标准,里面的动作示范规范且具有指导性。当我按照DVD的指导进行练习时,我能够更清楚地感知身体的变化,也更能理解书中所描述的各种感受。这本书让我对意拳养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的兴趣,让我觉得传统武术的宝藏,在现代科学的映照下,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伏案工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的都市白领,我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和保健品,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书,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那些让你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也没有那些让你难以坚持的高难度动作。作者以一种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意拳养生最基础的几个部分。站桩,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作者的指导下,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书中详细阐述了站桩如何能帮助我们打开身体的僵滞,疏通经络,改善体态。而且,作者特别强调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这让我这个平时习惯用力过猛的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放松身体的方式。DVD里的讲解,更是让人如沐春风,仿佛老师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教我一样。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我惊喜地发现,不仅腰酸背痛的毛病得到了缓解,连精神状态也明显好了很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养生,不在于追求多么奇特的方法,而在于如何回归身体最本质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