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说是研读国际关系的一本入门书,一开始主要在探讨国际关系学中几个大学派之间所展开的论战(第二、三、四、五章),读者可从这些争论中了解国际关系学的发展轨迹及内容,这是每位有心学习国际关系学的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待了解这些争论及各种主义后,才能扩展至其他领域,包括英国学派(第六章)、地缘政治(第七章)、国际政治经济(第八章)、全球化(第九章)及国际环境政治(第十章)等重要的国际关系议题。国际关系相当的复杂及多变,且范围相当广泛,并非光靠一本着作就能学习到所有的国际关系知识。本书亦是如此,但若能熟读,基本上就能够掌握国际关系学中十之八九之精髓。因为本书蒐罗国内外重要学者着作之精华,且内容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作者简介
过子庸
学历: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
政治大学外交系硕士班毕业
政治大学外交系博士候选人
专长: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之研究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关系学的起源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区别
第四节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区别
第五节 国际关系学的分析层次途径
第六节 国际关系学的辩论
第二章 第一次辩论:理想主义vs.古典现实主义
第一节 理想主义
第二节 古典现实主义
第三节 权力平衡与集体安全之异同
第四节 第一次论战的结果
第三章 第二次辩论:传统主义vs.行为主义
第一节 第二次论战的缘起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特色
第三节 第二次论战的结果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相关理论
第四章 第三次辩论:新现实主义vs.新自由主义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
第二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区域整合
第五节 区域整合的案例-欧洲联盟
第五章 第四次辩论:理性主义VS.社会建构主义
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的定位
第四节 社会建构主义的内涵
第五节 社会建构主义的优缺点
第六节 社会建构主义的贡献
第七节 对社会建构主义的批判
第六章 英国学派
第一节 英国学派的兴起
第二节 有关英国学派起源与名称的争议
第三节 英国学派的重要主张
第四节 英国学派的贡献
第五节 英国学派的缺点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地缘政治的国际关系学说
第一节 地缘政治学说的兴起
第二节 传统地缘政治的相关学说
第三节 对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批判
第四节 冷战后地缘学说的新发展
第五节 地缘政治学说的未来发展
第八章 国际政治经济理论
第一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兴起
第二章 现实主义学派
第三章 经济自由主义
第四章 结构主义
第九章 全球化的议题
第一节 全球化议题的兴起
第二节 有关全球化议题的主张
第三节 有关全球化议题的争论
第十章 国际环境政治的议题
第一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兴起
第二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观点
第三节 国际环境政治建制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转变
第五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参与者
第六节 国际环境规范与国家政策
第七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成功与失败案例
第八节 国际环境政治的发展趋势
结语
附件 环境与气候变迁相关之国际协定一览表
参考文献
说实话,当我拿起这本《国际关系概论》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它会给我带来什么“惊艳”的体验。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理论模型和学术术语的“硬核”读物,可能还需要我时不时地查阅各种背景资料才能读懂。然而,作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清晰和流畅的文笔,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写作方式,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叙事线索,将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和发展脉络串联起来。特别是在探讨“霸权”和“均势”理论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时期,比如罗马帝国、拿破仑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形式的霸权如何崛起和衰落,以及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均势”来维持相对的稳定。他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非常到位,让你不仅能理解理论,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复杂性。此外,作者在分析当代国际热点问题时,也展现了高度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他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发展走向,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有深度和启发性。
评分拿到这本《国际关系概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又要读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了”,心理上做好了要啃硬骨头的准备。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概论比我想象的要“好读”太多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节奏感,不会让你觉得信息量过载。他非常擅长将宏大的理论框架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你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阐述“集体安全”概念的时候,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一堆抽象的定义上,而是详细分析了“国联”的失败案例,以及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和运作,让你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在国际事务中,合作的意愿和机制如此重要,以及其中的挑战。他还对一些地缘政治的概念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比如“地缘战略”和“战略纵深”,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和国家的崛起与衰落,让你对这些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国际关系,更是在“引导”你思考国际关系。它提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在主权国家林立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究竟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是对这本《国际关系概论》抱持着一种“看能不能睡着”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概论”两个字,听起来就像是要把一堆零散的信息塞进你脑子里,而且还是那种特别官方、特别教科书式的叙述。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把那些复杂到不行的大理论讲得透彻明白,而且还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幽默的段子,让我在理解那些严肃议题的时候,也能忍俊不禁。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那部分,我之前对这个概念一直有点模糊,感觉就是个历史名词,但作者通过几个精彩的小故事,就把这个体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它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的根本性影响,讲得非常形象。而且,他并没有停留在历史层面,而是将这个体系的逻辑延伸到当下的国际政治中,让你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秩序,很多都是在那一刻奠定的。此外,书中对不同理论流派的介绍也做得非常出色,不是那种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理论的核心观点、优点和局限性,甚至还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用“猫鼠游戏”来形容现实主义,用“大家庭”来比喻自由主义,真的非常巧妙。
评分我之前对国际关系这门学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新闻里那些国家领导人会晤、国际会议的报道,感觉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国际关系概论》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现实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关系是如何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他没有一开始就讲那些高高在上的国家行为体,而是从一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比如全球化的贸易如何影响我们购买的商品价格,国际协议如何影响我们使用的网络服务,甚至我们吃的食物,都可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国际政治有关。作者在分析“全球化”这个概念的时候,就用了非常多生动的例子,从经济、文化到科技,全方位地展现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影响。而且,书中对一些非国家行为体的讨论也非常精彩,比如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NGOs)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往往只关注国家之间的互动,却忽略了其他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觉得国际关系不再是冰冷的政治术语,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
评分这本书实在太厚了,我当初买的时候真的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就是大学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科书,堆满了枯燥的理论和拗口的术语。没想到,翻开来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没有直接上来就抛出什么“国家理性”、“权力平衡”这些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生动的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国际关系的世界。比如说,他讲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不是冷冰冰地列举事实,而是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还有关于殖民主义的章节,他描绘的画面感十足,让我深刻理解了那段历史对世界格局造成的深远影响,以及那些被压迫民族的挣扎与反抗。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等,他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展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合作的必要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行,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