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法律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探讨校园问题的专书,给合十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律师、法官与学者,兼顾教育目的、法律理念与校园实务,尝试化解校园中日益严重的紧张关系,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培养现代法治社会的优良公民。
这是关心台湾法治教育的你,绝不容错过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财团法人民间公民与法治教育基金会
2003年,财团法人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与中华扶轮教育基金会、台北律师公会共同组成「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特别委员会」,正式取得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授权,在台湾翻译出版「民主基础-权威、隐私、责任、正义」系列丛书,并开始培养种子律师到校园推广相关理念和课程。
2006年,为扩大参与层面,中华扶轮教育基金会将「法治教育向下扎根」执行工作交棒。民间司改会即运用美国金士顿公司孙大卫先生之一部分捐款成立「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将金士顿公司期望用于人权、法治等相关教育推广工作之捐款款项专款专用,持续深入在校园及社会推广民主法治的理念。
2010年岁末,为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并加速提升台湾公民与民主法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之理想。民间司改会、扶轮社、教育界、律师界,以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号召超过两百多名的民间人士及单位共同捐助发起、筹备、并募集新台币三千万基金,于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财团法人民间公民与法治教育基金会」。
我们深切期盼借着「民间公民与法治教育基金会」的成立,凝聚更多元广大的民间力量,让我国的公民与民主法治教育迈向更崭新精进的里程,推动全民共同参与打造及深耕我国公民与法治教育的基础工程。期待在未来能更积极协助政府改革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公民与法治教育,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让公民与法治意识受到国人的重视与支持,进而真正提升台湾社会的民主素养与内涵。
www.lre.org.tw
www.facebook.com/clrefpo
支持我们!捐款资讯
玉山银行城东分行(808)
帐号:0048940000722
户名:财团法人民间公民与法治教育基金会
邮政划拨:50219173
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
基于对这片土地的认同与关怀,期待台湾的司法能真正让人民所信赖,一群具有改革热忱的律师于1994年11月间成立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多年来,司法革新的步伐远远不及人民的期待,尽管推动改革的工作十分不易,民间司改会仍深信改革的力量必须来自民间,将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及实际行动的力量,持续监督并推动司法改革。
实务篇
学生的隐私权与财产权(林佳范)
一、老师,不要偷看
惩罚的极限(洪鼎尧)
二、老师,不要打我
学校规范的正当性(高涌诚)
三、老师,你管我
校园中的性、谎言与暴力攻击(黄旭田)
四、老师,我有了
学校与警察、司法机关的协调互动(张泽平)
五、老师,条子来了
理念篇
一、宪法的原理原则与教师的辅导管教(林佳范)
二、老师辅导管教的法律基础(黄旭田)
三、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园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林孟皇)
四、权威、隐私、责任与正义(张泽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非常实用的法律课,而且这堂课是专门为我们老师量身定制的。以前我对法律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新闻里那些复杂的诉讼案件,觉得离我们的日常工作很遥远。但这本书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校园里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都梳理了一遍,像是学生伤害事故、教师的职务责任、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问题的本质,以及老师应该如何应对。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证据保全”的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在发生纠纷时,老师应该如何收集和保存证据,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前我总觉得,口头解释或者简单的记录就足够了,现在才知道,这远远不够。这本书还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留下任何可以被利用的把柄。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老师的“专业性”,提醒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遵循法律的规定,不能凭自己的喜好或者情绪来决定。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让人感觉很舒服。但真正让我爱上它的,是它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它提醒我们,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么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书里有很多关于“人权教育”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它强调了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的权利、表达的权利、以及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前我总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的权利可以暂时搁置,现在才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本书还提醒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激情。
评分这本《老师,你也可以这样做!:校园法律实务与理念(四版)》啊,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有点犹豫。毕竟学校里常常强调师生关系是情感的,法律介入会不会显得太冰冷?但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在教老师们如何“钻法律漏洞”来保护自己,而是在提醒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和辅导中,很多看似无意的行为,其实都可能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像是学生隐私权、校园安全责任、甚至是一些常见的管教方式,都得小心翼翼。以前我总觉得,学生闯了祸,老师批评几句,或者通知家长,事情就解决了。现在才知道,有些批评方式可能构成“公然侮辱”,有些处理方式可能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书里举的案例非常贴近实际,很多我都曾经遇到过,或者在同事身上看到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校园霸凌”的部分,它不仅仅从法律层面分析了霸凌行为的构成,还深入探讨了霸凌背后的心理成因,以及老师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霸凌事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了解法律,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保护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在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成长。
评分这本书,我读得有点慢,因为里面很多内容都需要仔细思考。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法律读物,而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它不像其他法律书籍那样,堆砌着大量的法律条文,而是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把复杂的法律问题解释得非常清楚。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网络安全”的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学生在网络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安全地使用网络。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本书还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它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啊,我拿到手之后,一开始是抱着“凑合看看”的心态的。毕竟我教书都快二十年了,校园里的大小事情都经历过了,觉得自己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也算是比较了解的。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解读,更是一种对校园法律理念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法律不仅仅是用来约束学生的,更是用来保护学生的。很多时候,我们老师的“好意”,反而会变成对学生的伤害。像是书里提到的“体罚”问题,以前我们总觉得,打几下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错误,但现在才知道,这已经构成了“虐待”行为。这本书还强调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权利。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家长沟通”的部分,它教我们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以前我总觉得,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家长就会理解,现在才知道,这远远不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