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欧威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远流╳师大译研所「经典文学新译计画」NO.2 计画主持人师大译研所长 赖慈芸 计画顾问台湾翻译学会执行长 苏正隆 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乔治.欧威尔 他不怕分离,不怕被出卖,不怕受尽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让他不能再爱人的力量。 1945年,欧威尔的《动物农庄》在连续遭到五家出版社拒绝后,终于问世了,立即爆红成为畅销书,一辈子几乎都在过穷苦日子的欧威尔,靠着这本书的版税,买下了某个偏远小岛的房子,并且在那里写出了他更为重要的作品《1984》。 在二十世纪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一九八四》是难得一见的杰作,因为书中对未来的悲观假想,随着时代变得愈来愈真实,也愈来愈让人无法忘怀。 故事描述在1984年的世界中,大洋国里每个人都活在「老大哥」的监视下,政府说什么,人民就得相信什么,只要言语间透露出一点怀疑或者好奇,就很可能从此人间蒸发。人类生活变成了一个恶梦,而在这恶梦中,有一个可怜虫试图寻找个人独立存在的意义。 温斯顿.史密斯就是这个可怜虫。他爱上茱莉亚之后,发现自己的人生不必是如此无聊和死气沉沉,生命还有各种可能性,包括自由意志。 虽然思想警察能挖出每一个背叛行动,两人的头顶上总是有警察监视的眼线盘旋,他们还是开始质疑政府,一步步筹画计谋,但老大哥无法容忍异议份子,就算只是有念头也不行,两个人终究不堪折磨而互相出卖了对方…… 欧威尔可说预知了现代生活的情况──无所不在的电视、语言的扭曲,而且还建构出一个如地狱般的骇人世界。本书自出版以来就是学生的必读读物,也名列史上最令人心惊的小说之一。 本书特色 ★真正全新译本 ★师大翻译研究所与远流合作「经典文学新译」计画第二本书 ★附师大翻译研究所所长总序、译者解析文字 ★英美中学生必读书目 ★村上春树为向欧威尔致敬,创作出最新长篇《1Q84》 ★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最喜爱的一部小说 ★本书对英语本身产生重大影响,许多经典词汇,沿用至今 ★全球累积销量破5千万册、全球超过62种语言译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

  本名艾瑞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出生于印度, 1907年随家人搬回英国, 1917年进入伊顿公学,在学期间即经常投稿到许多大学杂志。1922至1927年,欧威尔在缅甸担任印度帝国警察,这段经验启发了他写出第一本小说《缅甸岁月》(1934年出版)。然后他过了几年穷苦的日子,回到英国之前他先在巴黎住了两年,在那里陆续当过私人家教、学校老师和书店店员。

  1936年年底,欧威尔加入了西班牙内战的共和军,结果受了伤,进入疗养院休养,却再也没有真正完全康复。二次大战期间他在英国协助后方备战工作,并且于1941至1943年间为BBC远东地区传播服务工作,后来担任《论坛报》的文学编辑,同时也为《观察家》撰稿。1945年,他出版了自己独树一格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庄》,而这本小说及后来的《一九八四》让他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

  欧威尔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小说家,由于在缅甸驻扎的五年期间,亲眼目睹共产政权对人民的影响,因此他的创作多半传达对社会不公不义的不满、讽刺时政,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才是解决之道,而令英国知名评论家封他为「欧洲永恆的良心」。英国泰晤士报则封他为「1945年以来50位最伟大英国作家」第二名。

译者简介

徐立妍

  师大翻译研究所笔译组毕业,译有《污点》、《以色列:新创企业之国》、《泰丝家的女儿们》,持续翻译中。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译者序

老大哥就是你 徐立妍


第一次读到《一九八四》是大学的时候,也不知道在哪本科普书上读到这本书的书名,一时兴起就跑到图书馆去借阅,那个时候其实还看不太懂,阖上书页就这样过去了,只是后来看到「老大哥」这三个字,我可以告诉人家这是从《一九八四》中来的。

再一次接触到《一九八四》,我从读者变成了译者,我对以前那个译本已经没什么印象,但是这次读起原文,我觉得《一九八四》的语言其实一点也不一九八四,完全没有年代久远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欧威尔所建构的世界实在太超乎现实,不但重新划分国家疆界,在语言上也大胆设计出一套新语(newspeak)系统,所以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不会显得老旧。

台湾最早的《一九八四》译本出现在民国四十一年,译者是王鹤仪先生,这个译本目前只有在图书馆才能翻阅,后来的译本也有如钮先钟、万仞(疑为假名),及彭邦桢的版本,但是民国七十年出现邱素慧翻译的版本后,其他版本就渐渐消失了,我大学时代读的版本想必也是邱素慧的译本,为了写这篇译序,我又重新读了这个译本,唯一的问题大概就出在语言的时代感,毕竟已经是三十几年前的译本,许多用字遣词现在读来有些拗口,尤其是人物的对话。

例如温斯顿和茱莉亚第一次在树林中幽会,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I hate purity, I hate goodness. I don’t want any virtue to exist anywhere. I want everyone to be corrupt to the bones.”

”Well, then, I ought to suit you, dear. I’m corrupt to the bones.”

邱素慧的译文在民国七十年或许听起来很合适:

「我恨纯洁无瑕。我恨完整无缺。我不需要任何道德,更不需要它存在任何处。我只要每人的骨头都腐蚀掉。」

「我该使你满足,亲爱的。我的骨头正在腐烂呢。」

不过说真的,现在说到「骨头都腐蚀掉」,可能只有CSI影集才会出现了,所以我的处理方式就选择贴近现代口语:

「我讨厌纯洁,我讨厌善良!我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美德。我希望每个人都烂到骨子里。」

「喔,这样的话,我应该很适合你,亲爱的。我就是烂到骨子里了。」

我在翻译每句对话的时候都会自己唸唸看,如果唸起来感觉很别扭,就会改变译法,甚至有时候会幻想某个演员来唸这段对话,自己想像如果电视上播出这段戏的话,我会不会觉得台词写得很烂。(是的,我想很多,不过这招对我很有效。)
其实翻译《一九八四》最大的挑战是要先理解温斯顿的思考逻辑,还有大洋国英社党的统治概念,否则有许多独白或宣传口令都很难抓到语气。

翻译接近完稿阶段时,正好遇上北韩前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新闻热潮,新闻媒体无所不用其极挖掘消息,尽量「深入」报导北韩国内情况,很多报导内容之荒谬会让人很难想像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国家,但是比对《一九八四》的内容,就让人不得不佩服欧威尔的真知灼见,他居然能在一九四八年就塑造出一个这么荒谬又写实的极权国家,这是多么震撼的一记警告,他创造出「老大哥」这样的人物,现在也成为极权政治的代名词,还记得今年三月爆发的台北市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争议,王家的房子遭到强行拆除后,周围围起了铁板围栏,有人在铁板上用喷漆画了一颗大眼睛,旁边写着: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在看着你。)抗议政府一意孤行的行动,看着稍早警察驱逐抗议民众的画面,不免让人心底发毛,在老大哥所统治的大洋国内,党就是一切,老大哥「看顾」着所有人,他的命令没有转圜的余地。

不过欧威尔大概没有想到网路会在短短六十几年间迅速发展,他写《一九八四》的时候还是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现代的作家在电脑上写稿,要删要改都容易多了,而且网路的力量也是另一种「老大哥」的体现,《一九八四》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接触不多,也没有其他管道得知别人的消息,温斯顿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茱莉亚的姓氏,只有党和老大哥才能够知道所有人的一切细节。现在有了网路的力量,要「人肉搜索」一点也不难,上传一张照片或一段影片,几小时后就能收到回覆,知道影中人的身分;你以为在网路上可以隐匿身分,其实透过IP或其他管道还是可以追踪到本人,欧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把监视工具叫做「电屏」(telescreen),在现代我们称之为「网路」。

每翻译一个字,我都能感觉到「老大哥」真实的存在。欧威尔抨击极权政府压迫人民,实行高压统治,人民只能依循老大哥认可的规范生活行事,老大哥的眼睛随时随地监视着每一个人;而我,虽然不是生在极权统治的国家,但是仍然感受到无数双眼睛透过网路监视着我,当我翻译到这句:「老大哥正在看着你。」我看着电脑上开着网路浏览器视窗,想着:「不,老大哥就是你。」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